1、下面几幅历史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我国( )
A.摆脱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
B.实行改革开放走向富裕繁荣
C.政治制度建设在创新中发展
D.人民政治权利和地位的提高
2、14—16世纪,世界发生剧变,人类进入了“人被发现”和“世界被发现”的新时代,以下对这个时代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两个“发现”分别指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
②达·芬奇和哥伦布分别是“两次发现”的引领者之一
③世界联系成为一个整体从“人的发现”开始
④“两次发现”都促进了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3、下图是17世纪上半叶到19世纪中叶,欧美和亚洲主要国家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示意图。下列选项对图示解读正确的是( )
A.①处的典型史实是美国独立战争
B.解决②处问题的唯一方式是革命
C.林肯领导③处的伟大斗争取得胜利
D.①②③处的矛盾都是在工业革命影响下出现的
4、一位工人兴奋的说“今天厂里开会了,以后不吃大锅饭了。只要大家努力干,厂子干好了,大家的收入就多了。以后再也不是干多干少一个样了”这说明当时我国开始进行
A.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国有企业改革
D.对外开放
5、如图是对1750-1870年英国农村和城市人口变化的统计,图中人口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纺织工人数量增加 B.对外加强殖民掠夺
C.工业革命的推动 D.“电气时代”的到来
6、“一带一路”倡议不同发展水平、不同文化传统、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开展平等合作,共享发展成果。以下与这个理念相符的是
A.罗马帝国的扩张 B.亚历山大东征
C.阿拉伯数字西传 D.新航路的开辟
7、14世纪中叶以后,在租地农场里,租地农场主、土地所有者掌握土地等生产资料,他们把土地出租给农民,甚至向承租人提供生产必需的生产资料。承租人须向农场主支付地租,双方订立契约,农场主与承租人形成了雇佣关系。这表明( )
A.农民的生活越来越贫困
B.新的生产方式带来的效率较高
C.封建主的剥削日益加重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出现
8、6世纪末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的各部落之间为争夺水源与牧场,相互仇杀。氏族部落临行多神崇拜,麦加等地信奉安拉,但并不排斥其他神灵。这段话叙述了伊斯兰教创立的( )
A.背景
B.特点
C.过程
D.影响
9、古巴比伦王国的一部法典规定:杀死或伤害奴隶不算犯罪,只须向主人赔偿损失,就算了事;盗窃或隐藏他人奴隶者处死;消灭他人奴隶标记者断指或处死;殴打自由民或反抗主人的奴隶处割耳之刑。这说明该法典的实质是( )
A.体现自由平等
B.维护种姓制度
C.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D.规定严格的等级制度
10、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动荡时期,也是学术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各种学说蓬勃兴起。我们今天所倡导的和谐社会是下面哪位思想家理念的演变?
A.庄子 B.老子 C.韩非子 D.孔子
11、公元前6世纪时,释迦牟尼创立宗教,反对婆罗门种姓的优越地位。他认为种姓之间没有分,看人不应分种姓出身,应看其行为和才能。这体现了( )
A.佛教"众生平等"的思想 B.忍耐顺从的思想
C.因果报应的思想 D.低种姓渴望有救世主
12、“尼罗河定期泛滥,每次涨水、退水,古埃及人都需要进行精确的记录和计算。退水以后,他们还需要重新丈量土地,划定地界,再加上建筑等方面的计算需要,古埃及人发展了数学,同时,为了准确地预测尼罗河泛滥的日期,古埃及人展开天文学研究。”从材料可知( )
A.古埃及的数学领先世界
B.古埃及人崇拜印度河
C.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
D.古埃及天文学只用于研究尼罗河
13、下表描述的科技著作是( )
成书时间 | 记载药物 | 收录药方 | 附药物形态图 | 对世界的影响 |
明代 | 1800多种 | 11000多个 | 1100多幅 | 被翻译成多国文字 |
A.《伤寒杂病论》
B.《齐民要术》
C.《农政全书》
D.《本草纲目》
14、1927年苏联粮食获得丰产,但国家收购到的粮食较前一年下降了1.28亿普特,导致该年苏联粮食出口量从1.53亿普特骤降到0.27亿普特,这对依靠粮食出口获得外汇从而购买设备建设工业的苏联来说是致命的。为此苏联推行
A.农业集体化 B.余粮征集制 C.固定粮食税 D.重工业优先
15、《大国崛起》解说词中说:“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美国总统)挽救了市场经济。……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他”是
A.华盛顿
B.林肯
C.罗斯福
D.尼克松
16、东罗马帝国时期,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文献规定了公民之间的各种法律关系。据此可知,东罗马帝国( )
A.注重依法稳固统治
B.用法律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C.学习雅典民主政治
D.法学方面成就巨大,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
17、“我们的法律、文学、宗教的根源皆在希腊。”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这句话强调的是
A.希腊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
B.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
C.近代西方的法律、文学、宗教都是希腊人创造的
D.英国人是古代希腊人的后裔
18、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广泛吸收人类优秀思想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共同创立了富有生命力的马克思主义。这表明马克思主义
A.指导了各国无产阶级革命
B.是唯一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
C.推动了法国巴黎公社建立
D.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19、思维导图是梳理历史知识的有效手段。以下思维导图,在③处应该填写的是
A.原因 B.核心 C.影响 D.评价
20、“仿佛经过漫长的中世纪,沉睡的人文精神重新觉醒了……好像度过沉滞悠长的停顿死亡,生命再次诞生,喜悦光明重临人间。”美学家蒋勋在这里评价的历史运动是
A.拉美独立运动 B.宪章运动 C.启蒙运动 D.文艺复兴
21、《___________》是古代希腊不朽的文学作品,同时也是一部西方最早的史书。
22、____________主政时期,雅典民主政治达到极盛,屋大维获得了“___________”的尊号。
23、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
(1)文艺复兴的先驱______。
(2)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是______。
(3)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的事件是______。
(4)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的事件是______。
24、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人权宣言》,以法律形式对国王的权力进行了明确的制约,这样共和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
(1)错误: 理由:
(2)错误: 理由:
2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著名领导人是___________。1848年2月,马克思、___________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发表。
26、结合所学知识,根据题意将空格补充完整。
音乐文化陶冶情操,也是人类文明成果的体现。
(1)冼星海创作的《 》,作为中华民族音乐经典,震撼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2)贝多芬创作的《 》,热情歌颂了法国大革命时期拿破仑的业绩。
(3)凡·高的代表作《 》,是他情感之火的体现,也是他苦难生命的缩影。
27、二战期间,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法西斯,遭受侵略的国家不断加强联合,于1942年成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战后,为了促进西欧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20世纪60年代,法德等西欧国家成立了________________。
28、思维导图题,构建思维导图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下面是某同学所做的有关19世纪中期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结构示意图,请你帮助他完成未填写的内容。
A、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
29、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中国人发明的____,用于“罗盘”导航技术,经阿拉伯商人传到欧洲。15世纪中期,____灭掉拜占庭帝国,控制了东西方贸易的所有重要商道,要求商人缴纳高额关税,使得从东方运往欧洲的商品价格更加昂贵。
30、1949年________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1825年,________设计的蒸汽机车试车成功,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到来。
3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上图中的人物分别是谁?他们的称谓分别是什么?
(2)图二中的人物在物理学方面最伟大的成就是什么?
(3)图一中的人物的代表作有哪几部?
(4)图三中的人物终身追求的艺术与人生目标是什么?
32、为了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俄国经济,1921年列宁采取的一项伟大的经济措施是什么?这一政策“新”在哪?
33、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孕育着亚非三大古代文明,请回答:
(1)金字塔上的文字是哪种文字?
(2)《汉谟拉比法典》是哪个国家制定的法典?这部法典在世界史上的地位如何?
(3)写出种姓制度的四个等级名称。
34、本学期我们接触到世界史,世界各地区不同文明,不同的发展面貌带给我们不一样的体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位日本历史学家这样宣称:“在我们的文明中,任何看起来本质上属于日本的东西,实际上都是舶来品”。早在6世纪,就出现了一个中国的日本,自1868年起,又出现了一个非常成功的日本。日本具有非常明显的可塑性,它把借来的许多东西转化成自己独特的文明。
——据《文明史一一人类五千年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材料二 所谓的封君封臣制,就是以土地的层层分封、占有为基础,以封君和封臣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为纽带的封建等级制。首先是国王将全国土地留下一部分作为王领后,将其余的分授给大封建主,国王成为封君,被分封的人就成为封臣。大封建主在获得土地以后,也将其中一部分划为自己直接经营的领地,其余的则再对中等责族进行分封,大封建主成为封君,而受封者也成为封臣。这一级受封者也作为封君将部分土地分封给骑士,让其作为自己的封臣。这样,在各个等级之间,都筛结起相互统属和依附的封君封臣关系。
——孟广林:《世界中世纪史》
材料三 在中世纪,城市本身的结构就明确反映出了城市同农村是分离的,每座城市都筑有完全封闭的城墙,并严格把守城门,这一方面是为了抵御外敌的入侵,另一面则是用来将它同周围的农村分离开来;中世纪的城市也是一个自治团体,这种自治同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相对于封建领主统治的自治,另一方面则是自我管理或自我统治.……而包围着它的却是一整套以束缚个人自由为特征的封建体系。
——徐亚芳《浅论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条件及特点》
材料四 在十字军东征之后(1096~1291)的几个世纪时间里,……权力由封建减堡向城市的转移,是一个缓慢而逐渐的过程……城镇变得越来越富有,封建领主却越来越穷……城市不断地成长壮大…。
——房龙《人类的故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什么事件导致6世纪“出现了一个中国的日本”?它对日本社会发展起到了怎样的推动作用?依据材料概括日本文明的特点。
(2)材料二中维系封君与封臣之间关系的基础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种制度的特点。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世纪西欧城市的主要特点。
(4)在欧洲中世纪,“权力由封建城堡向城市的转移“是指什么现象?主要通过哪些手段实现?这种权力转移的法律意义上的保障是什么?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