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火车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为现代生活的准则。”追溯历史,最早的火车机车的发明者是
A. 哈格里夫斯
B. 史蒂芬孙
C. 卡尔·本茨
D. 富尔顿
2、签字仪式在退伍军人纪念堂举行……第一个签字的是中国代表团,接着签字的是苏联、英国、法国三个常任理事国。仪式庄严而隆重,50个国家的153名全权代表的签字,花了整整8个小时。“50个国家的代表齐聚一堂”为了筹建的组织是
A.
B.
C.
D.
3、美国独立战争开始的标志是
A.苏格兰人民起义
B.来克星顿枪声
C.萨拉托加大捷
D.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4、如果你是一个考古学家,你想研究最古老的人类化石,你准备去
A.非洲
B.亚洲
C.美洲
D.欧洲
5、下列能证明南京大屠杀是真实存在过的最可信材料是
A.侵华老兵战争回忆 B.历史文献记载
C.屠杀现场遗迹 D.幸存者的控诉材料
6、在中国近代史上,英国曾经和中国打了三次仗,一次是“全仗”,其余两次是和其他列强合伙来打的“半仗”。“全仗”是指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观察下图,其中1921-1925年粮食产量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沙俄[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
A.废除农奴制
B.“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C.农业集体化的开展
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8、下列事件中,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的是( )
A.文艺复兴 B.资本主义的萌芽
C.新航路的开辟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9、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在一次会议之后说:“……夺走德国的殖民地,把它的军队减到只够建立一支警察部队的力量……这一切终究毫无意义,德国将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所得报复的手段。”劳合·乔治是在哪次会议之后所说的这番话( )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慕尼黑会议
D.雅尔塔会议
10、黑格尔说:“中国人除了皇帝以外都不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古希腊人有一部分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在古希腊,知道自己是自由的这“一部分”人是
A.雅典城邦居民
B.婆罗门种姓
C.全体成年男性公民
D.奴隶主贵族
11、下列对《封建时代的欧洲》相关内容的表述,连线正确的是( )
A.大学的兴起——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B.庄园法庭——设有专门的工作人员
C.中世纪城市——完全摆脱了国王和领主的控制
D.《查士丁尼法典》——奠定了欧洲刑法的基础
12、1928年,毛泽东说:“有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红色政权的区域”是( )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陕甘宁边区
C.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D.中央革命根据地
13、假设你穿越时空,到达了649年的日本,你会发现
A.当时的日本到处可见武士
B.当时的日本正处在奴隶社会
C.当时的日本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
D.当时的日本土地已经归国家所有
14、某校的历史学习小组正在筹备一场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展览,以下搜集的图片可以在展览中使用的是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5、下表所示为部分学者对目前的“逆全球化”所作的解释(部分)这些观点折射出经济全球化( )
观点 | 提出及主要支持者 |
经济全球化给发达国家带来的主要是经济上的负面影响,而对发展中国家大大有利 | 多为发达国家的学者 |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利益为发达国家所获得,发展中国家被“边缘化”的趋势不断加强 | 多为发展中国家的学者 |
A.有利于国际共同发展
B.没有真正的受益者
C.不符合历史潮流
D.遭遇了困境和挑战
16、清以前,历代实行两种国家行政管理体制,一是内地行郡县制,二是边疆少数民族行朝贡制……清朝一改历代王朝的传统做法,在此设治,一如内地,直接纳入到国家管理,废其世袭制,国家直接派官治理,一切由皇帝掌控。这种变化体现了清朝( )
A.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控制
B.注重中原地区与边疆地区的融合
C.防止外族入侵边疆地区
D.在中国历史上首次设置边疆管理机构
17、在西欧封建社会,等级制度森严,类似金字塔形,下面哪些人属于统治阶级
(1)国王
(2)骑士
(3)城镇市民
(4)大贵族
(5)农民
A.(1)(2)(3)(4)(5)
B.(1)(2)(4)
C.(1)(3)(4)
D.(2)(3)(4)
18、宋太祖曾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下列最符合这一治国理念的是
A.以德治国
B.重文轻武
C.无为而治
D.闭关锁国
19、拜占庭帝国曾经是世界上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为欧洲抵挡住了来自东方的波斯、阿拉伯人的威胁,被誉为“西方文明的保护神”。最终灭掉它的是( )
A.阿拉伯帝国
B.奥斯曼帝国
C.亚历山大帝国
D.罗马帝国
20、历史文物和历史遗迹最能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古代文明。下列能代表古代埃及文明成就的是( )
A.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 B.甲骨文 C.分封制 D.种姓制度
21、识读下面四幅图
图1是意大利作家但丁,他是文艺复兴的( ),代表作有《________》。图2为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的自画像,他的代表作有图3《________》等,他与拉斐尔、米开朗基罗并称为文艺复兴“美术三杰”。图4为英国作家( ),他的代表作有《________》、《罗密欧与朱丽叶》等,这些作品从真实生活出发,反映了时代风貌和社会本质,体现了人文主义者的生活理想。
22、春秋时期,_____人物创办的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12世纪,西欧的教育出现了新气象,_______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23、法治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之一,请回答:
(1)迄今所知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成文法典是《________》。
(2)公元529年颁布的《________》由当时10位著名的法学家编成,对当时欧洲其他地区以及后世的立法都有深远影响。
24、美国独立战争结束后,通过制定________ (法律)确立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拿破仑在位期间,制定并颁布了《________》,成为近代欧洲各国资产阶级法典的范本。
25、在美国独立战争中,1776年7月4日____________发表《__________》宣告美利坚合众国诞生。
26、1799年11月_____发动政变,掌握法国政权。在他统治期间颁布的_____,至今仍在法国施行,并成为很多国家民法的参照蓝本。
27、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城市的英文字母代号填人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君士坦丁堡
B.布鲁萨
28、罗马帝国建立的时间是年,美国建国的时间是年。
29、1765年,织布工__________发明了“珍妮机”,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电力作为新的能源在生产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人类社会进入“__________”时代。
30、1825年,英国人______,发明了蒸汽机车。
31、纵观世界文化史,古代东西方的科技发展有两峰对峙的局面。公元5世纪后,东方超过西方。而从14世纪后到19世纪,西方科学又获得了迅速发展。请回答:
(1)东方的印度和西方的希腊都达到了古代世界科学技术的高峰,请分别列举一个古代印度和古代希腊领先世界的文化成就。
(2)5-14世纪,西方处于哪一历史时期?造成这一时期西方全面落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14世纪,引领西方走出黑暗时代的是什么运动?这一运动发源地是哪里?
32、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一反映的事件是什么?在这一事件中将世界联系在一起的人是谁?
(2)图二中具有悲惨性和血腥性的航程是哪一程(用字母回答)?这段航程中运输的货物是什么?
(3)图一与图二有无内在的联系?请说明理由。
(4)欧洲殖民活动有什么影响?
33、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辉煌文明)
(1)古代亚非地区创造了人类早期的文明。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是什么?古印度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是什么?
(2)希腊、罗马文化丰富多彩。请写出一部代表“希腊”文化的文学著作和一例“罗马”代表性建筑。
(文明交流)
(3)发生在公元前4世纪的哪一历史事件给东方人民带来灾难的同时,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
(4)阿拉伯人创造了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并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独特贡献是什么?他们把中国的哪些发明传入欧洲,请举一例。
(思考文明)
(5)在完成上述问题的过程中,你有何感悟?
34、人类对于世界的认识经历了由孤立到整体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全球化源于何时?这实际上是个复杂的历史问题,如果从地理与历史的角度来看,1492年应该可以看作是近现代全方位交流意义的全球化的开始。
——白海军《2049相信中国》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1492年……是近现代全方位交流意义的全球化的开始”?
材料二: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机器大工业生产的产品不再满足于国内市场……火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车、汽车、铁制轮船成为新的交通运输工具,电话、电报成为新的通讯手段,大大缩短了时空距离,为国际贸易的大发展提供了新的物质技术基础。
(2)根据材料二中指出,两次工业革命为全球化提供的“物质技术基础”有哪些具体表现?
材料三:2008年以来,全球化遭到重大挑战,许多国家主张反对自由贸易、反对经济全球化、强调国家利益高于一切。2013年中国开始倡议的“一带一路”,是为推动世界复苏、优化全球经济治理、重建世界交往理性而提出的“中国方案”。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性世界经济。“一带一路”意味着“多中心崛起、全方位合作、全人类共赢”的包容性全球化的开启。
——陈曙光《“一带一路”:中国与世界》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倡议“一带一路”的背景,结合现实,分析共建“一带一路”的国际意义。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