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课题组在探究“社会主义运动”课题过程中,整理了下列相关信息,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宪章运动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B.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由马克思单独创立的
C.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D.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2、马克思说“1640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并不是英国的革命和法国的革命,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他们不是社会中某一阶级对旧制度的胜利,他们产生了欧洲新社会的政治制度……这两次革命不仅反映了他们本身发生的地区的要求,而且在更大程度上反映了整个世界的要求。”这里“整个世界的要求”是指
A.争取民族独立
B.建立资产阶级统治
C.进行技术革新
D.进行殖民扩张
3、1944 年6月6日,盟军将领巴顿将军在给儿子乔治的信中写道:“盟军空降部队和登陆艇大规模在海岸登陆,我率领的这支英雄部队很快就会在那里了。”巴顿将军的部队“很快就会在那里”,其目的是( )
A.参加珍珠港战役 B.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
C.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D.支援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4、公元前8世纪一前6世纪,古希腊城邦逐渐形成。城邦是指古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它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其周边的村社构成,城邦之间彼此战争,消耗很大。希腊城邦的突出特点是
A.数量众多 B.小国寡民 C.战争频繁 D.民主发达
5、世界三大宗教给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且风格迥异的建筑文化。下列图片的建筑与三大宗教无关的是( )
A.
B.
C.
D.
6、下列历史事件因果搭配错误的是( )
A. 《汉谟拉比法典》—古巴比伦的灭亡
B. 丕平献土—教皇国的形成
C. 罗马共和制的危机—斯巴达克起义
D. 查士丁尼频频用兵—东罗马帝国的败落
7、2018年12月28日,重庆轨道交通环线成功开通,市民们感叹出行越来越方便,回顾世界交通发展史,带领人类进入飞行时代的是
A.奥托
B.福特
C.史蒂芬孙
D.莱特兄弟
8、公元 1-2 世纪,罗马帝国是亚欧大陆西端的大国。此时亚欧大陆东端的强国是
A.周
B.秦
C.汉
D.隋
9、在法国大革命期间,人们不再效忠于某个地区,某个贵族或国王本人,而是效忠整个国家。至高无上的权威来自于民族,来自作为一个整体的人民。这种现象说明
A.法国大革命期间公民平等、个人自由思想盛行
B.法国各阶层对天赋人权论、社会契约论的认可
C.法国大革命摧毁了等级观念,反封建色彩浓厚
D.法国大革命促进了民族主义思想在法国的发展
10、比较评价历史人物是历史学科能力要求之一。华盛顿、拿破仑作为资产阶级政治家,其历史作用的相同之处是( )
A.维护了国家统一 B.推翻英国殖民统治
C.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 D.推动资本主义发展
11、整理表格是我们学习历史中常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下表反映的战役是( )
时间 | 208年 |
交战双方 | 曹操和孙刘联军 |
战役特点 | 以少胜多 |
结果 | 孙刘联军胜 |
A.肥水之战
B.涿鹿之战
C.赤壁之战
D.官渡之战
12、美苏“冷战”的原因,不包括
A. 法西斯被消灭,合作基础消失
B. 双方社会制度不同
C. 双方存在利益冲突
D. 柏林危机
13、某同学绘制新航路开辟中的航海示意图。依据图中航海路线,示意图描绘的是
A.迪亚士到达非洲好望角
B.达伽马开辟通向印度航线
C.哥伦布航海发现美洲
D.麦哲伦进行环球航行
14、12世纪中期问世的《完全居住法》规定,在特殊的案件中,任何被传唤出庭的学生都可以选择是由自己的老师审理还是由主教审理。这反映出中世纪大学( )
A.完全摆脱教会干预
B.自治权利有所保障
C.学生教师权利一致
D.课程设置完全自主
15、某校历史兴趣学习小组,把“南亚恒河流域奴隶制文明”确定为小组研究的课题。下列资源中,能为学习小组研究课题提供所需信息的是( )
A.种姓制度
B.《汉谟拉比法典》
C.金字塔
D.《荷马史诗》
16、历史兴趣小组展开“探寻西方文明之源”的活动,应首选( )
A. 胡夫金字塔
B.帕特农神庙遗址
C.罗马竞技场遗址
D. 麦加清真寺
17、杜甫在《春水》中曾写道“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以下符合这句诗描述场景的是
A.
B.
C.
D.
18、下图是公元前2500年左右世界文明分布图。图中亚非四大文明的说法错误的是( )
A.A处文明被称为是“尼罗河的赠礼”
B.B处象形文字是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C.C处有着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D.D处曾经创造出灿烂的青铜文明
19、下图反映了阿拉伯人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体现在( )
A.处在世界中心
B.沟通东西方文明
C.医学成就巨大,如《医学集成》等
D.文学成就巨大
20、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地中海成为其内湖是在( )
A.公元前509年 B.公元前3世纪初
C.公元前2世纪初 D.公元2世纪
21、历史学习是一个运用多种方法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再到理解历史的过程。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揭示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是理解历史的重要步骤。根据示例和提示,把下列历史事件与方框中相应数字正确搭配。
历史事件:A工业革命;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C洋务运动;D明治维新;E戊戌变法;F甲午中日战争
提示示例:①—B;⑤—D。
22、地中海位于欧、亚、非之间,多种文化在这里交汇,又在这里分流。它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中转站,在世界上具有特殊意义。
①古代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公元前8世纪开始,古希腊建立了城邦国家,其城邦的突出特点是____。
②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地中海成为罗马帝国的“____”。
③____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将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传入欧洲。
④14世纪中叶,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地,一种被称为____的思潮
逐渐流行,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⑤____后,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3、基督教创立于罗马帝国统治下的______地区。
24、唐朝时期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卓越贡献的是高僧_____;明朝时_____率船队7次下“西洋”,为人类的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
25、影响:《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________源远流长。
26、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 )。
27、_______发明____________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28、《______》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29、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________
30、被誉为南美“解放者”的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31、简答题:一座座城市,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是近代中国的缩影。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以南京为名,《南京条约》是在哪场战争后签订的?它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是什么?
(2)南京曾经是中华民国的首都,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是哪一年?谁为民国的成立做了重要贡献?清政府的灭亡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
(3)日本全面侵华时期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是什么?
(4)有人说“南京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1949年标志着的国民党政权覆灭的事件是什么?
32、“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世界历史上已经发生了三次科技革命。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发明各是什么?它们分别将人类带入了什么新时代?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哪项发明成果解决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动机问题?以此发明为驱动的汽车是谁发明的?
(3)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什么时间?标志性发明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科技的发展?(请从正反两方面进行阐述)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人民为自由而战,寻求真正的解放。女王的荣光,查理的断首, 都镌刻着“王在议会,法为习惯”的字样。
材料二独立和自由根植于美利坚灵魂深处,为此它不惜与母邦兵戎相见……南北对峙,国家面临分裂,一位伟大的总统将它从危机中拯救。
材料三革命的烈焰将国王推上了断头台,巍峨的凯旋门见证了拿破仑创造的奇迹……这个民族从不畏惧硝烟和战火的洗礼,因为他们更爱自由和真理……
——以上均摘自《图说天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查理的断首”发生在哪场革命中?革命的成果是通过哪一文献得到保障的?
(2)材料二中将美利坚从“南北对峙,国家面临分裂”危机中拯救出来的是谁?他颁布的什么法律文献扭转了战争的局面?
(3)材料三中“革命的烈焰”出现在哪个国家?请举出该国当时颁布的法律文献一部。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英、德、美、法实力比较表
国家项目 | 英国 | 德国 | 美国 | 法国 |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 3 | 2 | 1 | 4 |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 1 | 4 | 5 | 2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8月4日,德国政府声称:“战争会迅速结束……”在运送德军的火车上涂写着“去巴黎吃早饭……”的字句。法国的运兵车上也涂有藐视对方的字句和“在圣诞节回家”的口号。新招募的法国士兵高唱《马赛曲》,兴高采烈地从火车站出发,“枪尖上插着鲜花”,脸上露着微笑,似乎把这次军事行动当作“从巴黎到柏林令人振奋的旅行”。
——华东师大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
(2)用一战的有关史实戳穿材料二中“战争会迅速结束”以及战争是“令人振奋的旅行”的谎言。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后果是欧洲霸权地位的衰落以及美国和俄国影响的加强。战后,英法等传统大国希望以胜利者的姿态主导新的国际秩序,于是,全球性的大国协调开始了……《凡尔赛和约》及随后签订的各项条约,共同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缔结和约“与其说是协商解决,倒不如说更像法庭上的判决”,因此,凡尔赛体系带来的将不会是永久的和平,而将是新的、更大的危机和冲突。
——摘编自曹胜强《现代国际关系史》
(3)材料三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后果是什么?结合《凡尔赛和约》内容,概述凡尔赛体系为什么不能带来永久的和平?当今,世界仍不太平。以古鉴今,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启示?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