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鞍山八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19世纪40/50年代,俄国粮食产量在国外销售的商品粮食为5千万俄担,占产量的20%。这就有力地刺激了商品粮的生产。为了提高粮食产量,越来越多的地主开始采用机器,改良耕作制度和使用雇佣劳动。这说明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是(     

    A.迫于农奴起义而改革

    B.顺应了蒸汽时代的潮流

    C.效仿欧洲制度的发展

    D.满足地主利益的所有要求

  • 2、许多地区的人民把当地河流比喻为母亲,从这个意义上讲,古代巴比伦文明孕育于

    A.长江流域

    B.尼罗河流域

    C.印度河流域

    D.两河流域

  • 3、“1492年10月12日发现新大陆的消息传遍整个西班牙以后,他便成了闻名全国的英雄。当他返回西班牙时,国王和王后以最高的礼仪迎接他,并在宫内设宴招待……。”他之所以被奉为英雄是因为下图中哪一个航程:(     

    A.A

    B.B

    C.C

    D.D

  • 4、彼得一世改革所使用的手段是野蛮的。正如马克思所说:“彼得大帝用野蛮制服了俄国的野蛮。”他改革的措施不包括

    A.创建了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

    B.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

    C.提倡儒家礼节服饰与生活方式

    D.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

  • 5、“他收了12名弟子,在巴勒斯坦各地传教;他诅咒剥削者,说他们的灵魂升入天堂‘比骆驼穿针眼还难’”。这里的“他”是指

    A.耶稣 B.释迦牟尼 C.穆罕默德 D.玄奘法师

  • 6、“为了保证贫穷公民参政议政,伯里克利还建立了津贴制度。”由此可知,古代雅典(       

    A.重视民主政治

    B.公民都很贫穷

    C.城邦文化繁荣

    D.人人参与政治

  • 7、庄园生产包括粮食、衣物、工具等各项生活所需,是一个农村共同体,内有耕地、公地教堂领主邸第与农奴住宅等。由此可推断庄园

    A.是独立的政治单位

    B.农业、手工业发达

    C.有利于对外贸易

    D.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 8、2022年7月14日,法国民众迎来新冠病毒疫情完全解禁之后的第一个国庆节,法国在巴黎香榭丽舍大街举行盛大的阅兵式。与法国国庆节相关的史实是(     

    A.攻占巴士底狱

    B.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

    C.《人权宣言》颁布

    D.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

  • 9、“它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等级的人入教;同时宣扬‘忍耐顺从’,得到了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由此推断这一宗教是(     

    A.道教

    B.伊斯兰教

    C.基督教

    D.佛教

  • 10、古代埃及人使用的文字是(  )

    A. 象形文字   B. 楔形文字   C. 甲骨文   D. 拉丁文字母

  • 11、关于中共一大开幕日期史学界曾多次讨论,下表列举了部分观点。可以得出(     

    出处

    观点

    当事人回忆

    7月1日(张国焘和李达);7月10日左右(包惠僧)

    共产国际档案

    大会预定6月20日召开,但各地的代表直到7月23日才全部到达上海,大会才开幕

    《中国社会科学》刊载文章

    从代表行踪、从可以借助的间接事件、从当时的文字记载三方面考证,认为一大的开幕日期是7月23日

    A.当事人回忆更接近史实

    B.史学研究依赖原始档案

    C.国家刊物最具有权威性

    D.历史研究需要多重考证

  • 12、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时“人们不再满足于坐在那里当观众,而由皇帝和教皇告诉他们如何做、如何想。他们要在生活舞台上充当演员,他们坚持要对自己个人的思想进行表达”,这说明文艺复兴运动( )

    A. 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B. 否定了天主教会权威

    C. 冲破了封建等级观念

    D. 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 13、为了追求文明社会的和谐发展,人类制定了法律。奠定了欧洲民法基础的法典是

    A.《大明律》 B.《汉谟拉比法典》

    C.《罗马民法大全》 D.《十二铜表法》

  • 14、它在民主政治的基础上,创造了希腊文明中的大部分辉煌,因此它被称为“全希腊的学校”,文中的“它”指的是

    A希腊

    B.雅典

    C.罗马

    D.基督教

     

  • 15、在阿拉伯半岛走向统一的过程中,随着真主安拉被阿拉伯各族的认同,阿拉伯帝国终于建立并走向强大。这一历史事件与下列哪一宗教有关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犹太教

  • 16、15世纪下半叶,德国艺术家逐渐减少了从圣徒中选择创作主题,骑士、商队,城市市场、大学生活、士兵行军和野营等场景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作品中。这反映德国(     

    A.理性主义的产生

    B.人文主义的兴起

    C.宗教改革的开始

    D.浪漫主义的发展

  • 17、“对希腊化东方的征服致使希腊的思想和习俗引入罗马。尽管罗马煞费苦心地进行抵制,但这些新奇的东西在改变社会和文化生活的某些方面上仍发挥了巨大作用”。这说明

    A.亚历山大东征促进古希腊文化的传播

    B.古希腊文化发展水平远远高于古罗马

    C.古罗马人热衷于吸收外来的先进文化

    D.战争一定程度上促进不同文明间交流

  • 18、“人类最早的文明是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产生的,亚非地区的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城、长江流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以上材料中,强调了哪一因素对于人类文明起源产生的影响

    A.人种 B.宗教 C.地理 D.政治

  • 19、下列人物不属于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是( )

    A.伏尔泰

    B.莎士比亚

    C.卢梭

    D.孟德斯鸠

  • 20、史料一般分为“史实”与“史论”等类型。下列属于“史论”的是

    A.拿破仑主持制定了民法典

    B.法国大革命具有世界性影响

    C.达尔文提出进化论的观点

    D.探寻新航路活动始于15世纪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说:“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出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这段话说明了(   )

    A. 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B. 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工人阶级劳动的积极性

    C. 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D. 机器的使用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 22、基督教的创始人是传说中的______;伊斯兰教的创始人是______

  • 23、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不断加剧,由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________与英法俄组成的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军备竞赛,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________》,标志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目标,相互支持,协同作战,逐渐扭转战争局势。

  • 24、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标志是是1775年_____;1777年_____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 25、庄园法庭的惩罚手段:惩罚各种违法行为的基本手段通常是_______,罚金全部归领主所有。出席法庭是佃户的义务,没有经过领主允许而无故缺席,也会被罚款

  • 26、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发生根本转变。为协调盟军行动,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同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____________在召开会议。会议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决定战后成立____

  • 27、文学艺术是人类文化圣殿的主体,是人类文明的体现。

    (1)贝多芬创作的《   》热情颂扬法国大革命时期拿破仑英雄业绩。

    (2)法国狄盖特谱曲的《   》唱遍世界,成为一首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战歌。

    (3)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被列宁称为“   ”。

  • 28、_________,罗马皇帝将基督教确定为_________,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

  • 29、希腊文学遗产《_____》,阿拉伯文学瑰宝《_____》。

  • 30、观察如图将下列代号填入图中相应的方框中

    A伊斯兰教最早的圣城

    B默罕默德建立政教合一国家的地方

    C巴格达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4世纪至16世纪,被称为“人的发现”和“地理的大发现”的时代。

    (1)“人的发现”是指什么事件?为什么把它称为“人的发现”?

    (2)“地理的大发现”是指什么事件?中国古代文明的哪一技术为“地理大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

    (3)“人的发现”的性质和历史意义是什么?

    (4)“地理的大发现”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 32、探究题

    习近平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当今世界,和平合作的潮流滚滚向前,开放融通的潮流滚滚向前,变革创新的潮流滚滚向前。

    【改革:促使民族自救】

    (1)19世纪60年代,中日两国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两国是如何应对的?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改革:完善自我体制】

    (2)开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历史事件是?陈述这一事件的意义。

    (3)20世纪上半叶俄美两国进行了哪两大成功的改革使本国度过危机?请分别说出这两次改革的特点。

    【改革:实现民族振兴】

    (4)回顾以上改革历程,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你认为我们该怎么做?

  • 33、作文题新航路的开辟,是15世纪到18世纪,欧洲的船队出现在世界各处的海洋上,寻找着新的贸易路线和贸易伙伴,以发展欧洲新生的资本主义,在这些远洋探索中,欧洲人发现了许多当时在欧洲不为人知的国家与地区。与此同时,欧洲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航海家

    (1)题目自拟

    (2)请写出四位著名的航海家的名字,以及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3)写出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两点

    (4)从航海家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你学习

    (5)成文,字迹清晰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3世纪的欧洲处于变革的阵痛之中,在经济上变得越来越商业化和工业化。工商业的兴起促进了城市生活的产生,新的城市生活又使中世纪社会产生了市民阶级,市民阶级公开提出政治代表权和在法律面前平等的要求。这些经济社会变革深刻地改变了欧洲的经济社会环境和社会结构。

    材料二   16世纪末开始,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与徐光启等合作开展翻译活动,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同时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17~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法国的伏尔泰认为,儒学不是宗教;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

    (1)根据材料一,归纳13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变革”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变革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这一时期欧洲向中国学习的主要是什么?西方传入中国的主要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