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恩格斯说:“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这表明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是( )
A.人文主义的鼓励
B.对金银财富的需求
C.航海技术的进步
D.西班牙王室的支持
2、1921到1925年之间,美国福特汽车价格大幅下降,汽车开始成为中等收入家庭的交通工具。这主要得益于
A.内燃机的应用 B.蒸汽机的发明 C.生产技术改进 D.计算机的普及
3、下面示意图所示军事行动发生于( )
A.华盛顿会议结束后
B.雅尔塔会议召开后
C.《和平法令》颁布后
D.国际联盟成立后
4、有学者指出,罗马帝国虽然衰亡了,但它却把文明留给了欧洲。下面关于古罗马文明遗存的组合,正确的是( )
①建筑 ②法律 ③历法 ④疆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揭示历史的内在联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历史事件之间没有因果关系的是:( )
A. 古巴比伦王国统一两河流域——《汉谟拉比法典》
B. 罗马扩张——托勒密王国灭亡
C. 伊斯兰教传播——阿拉伯半岛统一
D. 马可·波罗东游——西欧城市兴起
6、“由于这位科学家证明了地上的力学也能应用于天上的星球……人们由此发现,原来整个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自然界,不过是一个按某种法则运转的巨大的机械装置,其中并没有上帝的地盘。材料中的科学家是指( )
A.牛顿
B.达尔文
C.本茨
D.诺贝尔
7、明治维新时期,日本通过国家大力兴建铁路,发展国家的邮政和电讯事业,建立官营企业;还通过明治政府力量,把官营企业转让给与政府关系密切的大资本家。这样,日本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近代化。材料表明日本近代化的途径是
A.利用国家力量 B.引进先进技术 C.利用外国支持 D.利用民间资本
8、图是中世纪西欧庄园的想象图。据此推知,中世纪西欧庄园在经济上的独特之处是( )
A.自给自足
B.手工业发达
C.工商业发达
D.劳动力是奴隶
9、南方奴隶成批逃亡到联邦军队营地,要求参军杀敌,至1864年,联邦部队中的黑人团队增加到166个,达到12.6万多人。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华盛顿的正确领导
B.《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颁布
C.北方军队获得胜利
D.林肯当选为美国第16任总统
10、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这样描述:十七世纪末,俄国出现了一个大彼得,他以专制皇帝的至尊,变名改姓,微服前往西欧去学造船、学炼钢,请西欧的技术家到俄国帮他搞维新……甚至迁都到滨海的涅瓦河旁,以方便与近代文化发源地的西欧往来。材料主要强调彼得大帝( )
A.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B.改革强化了农奴制
C.改革促使俄国历史发生转折
D.积极向西欧进行学习
11、“当日本企图取代欧洲在中国的位置,如夺取德国在山东的权力时,它倒提高了中国的民族主义精神。”这次“民族主义精神”高涨的重要意义是( )
A.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促成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C.动摇了帝国主义列强在华的统治基础
D.中国人民取得反侵略斗争完全胜利
12、下表所示的是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朝代 | 西晋 | 东晋 | 隋 | 唐 | 北宋 |
比例 | 15% | 4% | 17.2% | 24.5% | 46.1% |
A.主流思想的变更
B.制度变革与创新
C.国家统一的实现
D.社会经济的发展
13、有史学家曾说:《教皇为皇帝加冕》一图从一个层面体现了欧洲中古时代的社会特征。该图说明
A.罗马教皇是法兰克等国家君主的御用僧侣
B.罗马教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C.教皇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
D.法兰克国王是罗马教皇的附庸
14、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写到:“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材料中所涉及的条约给中国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C.列强对华开始大规模资本输出
D.清政府已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15、二战后的近半个世纪中,出现了以美国、苏联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被称为
A.和平竞争
B.冷战
C.多极化趋势
D.经济全球化
16、工业革命引发了世界三大进步潮流,其中包括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潮流。下列事件不属于这一潮流的有(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日本明治维新 美国独立战争 ④洋务运动
A. B. C. ④ D. ④
17、伯里克利统治时期,雅典的一个家庭要去参加公民大会,选举首席将军,家里有一名男主人,一名女主人,一名小女孩,两名奴隶,根据当时的民主制度,不可以参加投票的有( )
A.1人 B.2人 C.4人 D.5人
18、古希腊一部不朽的世界文学名作,再现了古希腊社会的图景,是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这本书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荷马史诗》
C.《十二铜表法》
D.《掷铁饼者》
19、学习历史要从全球视角把握近代以来世界整体发展的脉络,理解世界逐渐形成一个整体。那么欧洲殖民者在美洲、亚洲和非洲的殖民掠夺,以全球视野来看( )
A.为欧洲殖民国家的原始积累提供机会
B.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重要条件
C.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D.冲击了欧洲的封建制度
20、下图为中国上海某外企的招聘简章,所招聘职位最早出现在( )
A.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B.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C.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明
D.美国与苏联冷战时期
21、世界上第一个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为很多国家民法的参考蓝本。
22、文献,史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根据提示,写出下列信息。
(1)______________是研究两河流域早期历史的重要史料,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第一部成文法典。
(2)______________记载了特洛伊战争前后的英雄故事,具有很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是研究希腊早期社会的重要史料。
(3)______________是一部古代阿拉伯社会民间故事集,其中的名篇如《阿拉丁神灯》在世界上广为流传。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根据提示,写出下列改革的名称。
(4) 7世纪中期开始的______________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5)战国时期,秦国通过 ______________ 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
(6)8世纪在法兰克王国实行的______________奠定了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基础。
23、成为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史料的是______。
24、下图为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图,图中方框内填入英文字母代号。
A为同盟国的核心
B为同盟国成员,但立场不坚定,后发生倒戈。
25、(1)在下图(一)相应的方框内填写下列地点的字母
A.威尼斯 B.伦敦
(2)仔细观察图一,指出西欧城市在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26、1864年,各国工人代表在伦敦成立国际工人协会,史称_______________;1920年,成立的世界上第一个全球性普遍性国际组织是_________________。
27、构建思维导图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中国近代史”知识结构示意图。请你帮助他完成未填写的内容。
A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
28、欧洲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什么?
29、佛教创立于公元前六世纪。创始人______,后来被称为“______”。
30、英国生物学家___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___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31、阿拉伯民族自古生活西亚和北非地区,艰难的自然环境铸就了这个民族彪悍的性格,而地处三大洲交界和东西文明交流的要冲位置,也为其书写了独特的民族历史和文化。请回答:
(1)公元七世纪,阿拉伯半岛大体完成了统一。阿拉伯完成统一所借助的宗教力量是什么?该宗教的创始人是谁?
(2)阿拉伯帝国极盛时期疆域横跨欧亚非三洲,阿拉伯人成为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请列举一例史实加以说明。
(3)阿拉伯文化兼具东西文明的特点,颇具魅力。它在建筑领域和文学领域的杰出代表分别是什么?
32、英国工业革命开工业文明之先河,后来众多国家纷纷效仿。那么,第一次工业革命有什么特点?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列举两项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成果。
33、(1)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转折点是什么事件?
(2)法国大革命的高潮出现在什么时期?
(3)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是谁?
(4)人类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的标志是什么?
(5)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什么?
34、法律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工具和基本方式。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图1《权利法案》 | 图2《独立宣言》 | 图3《人权宣言》 |
(1)图一是哪年由何机构颁布的法律文件?基于此法律该国开始确立起什么政治制度?
(2)图二是由什么机构颁布于哪一历史事件中?该事件的性质如何?该文献的颁布有何意义?
(3)图三所示的法律文献宣告了什么基本原则?,它是什么机构颁布的?它代表了哪一阶级的利益?
(4)以上文献都集中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