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章西女王领导反英起义时中国发生了
A. 鸦片战争 B. 太平天国运动 C. 戊戌变法 D. 义和团运动
2、如下图为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1921—1925年粮食产量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推行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土地法令》的颁布
D.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
3、英军统帅盖奇1774年给伦敦的报告中惊呼:“遍及整个美洲大陆的激情把所有的人联合在一种共同的事业中,全体人民到达这样的狂热程度,以致准备进行疯狂的尝试。”报告中“共同的事业”是指
A.寻找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B.摧毁封建专制统治
C.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
D.确立民主共和政体
4、佛教的创始人是印度迦吡罗卫国的王子乔达摩·悉达多。佛教不承认种姓由前生决定,主张所有人都能以今生的修行进入极乐世界。佛教追求宗教领域的“众生平等”,对受压迫的民众特别有吸引力。上述材料体现出的观点是
A.佛教的产生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
B.乔达摩·悉达多的种姓为婆罗门
C.佛教的教义受到印度社会全体支持
D.佛教产生后在亚洲国家广泛传播
5、“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之中。”材料反映的是( )
A.抗美援朝战争
B.人民解放战争
C.法国大革命
D.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6、下列关于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严格禁止对外贸易 ②在抵御西方殖民者侵略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
③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④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据苏联统计,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已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与这一成就取得有关的是( )
A.苏联模式
B.新经济政策
C.赫鲁晓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
8、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指出:“是的,先生们,公社是想要消灭那种将多数人的劳动变为少数人的财富的阶级所有制。它是想要剥夺剥夺者。”这说明巴黎公社试图( )
A.消灭阶级私有
B.提高工资
C.推行按劳分配
D.巩固新生政权
9、东汉末年,群雄并起,终成三国鼎立之势,下列关于三国鼎立局面的评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导致战乱频繁,经济发展停滞不前
B.使中国陷入政权割据状态,不利于统一
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关系的融合
D.实现了局部的统一、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10、今天我们使用的公历,其创设者是
A.古代埃及人
B.古代希腊人
C.古代罗马人
D.古代巴比伦人
11、下列选项中,历史事件间逻辑关系排列正确的是( )
A.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
B.民族解放运动——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雅克萨之战
C.欧洲战争策源地——《凡尔赛条约》——三国同盟
D.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联合国成立——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12、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巴黎民众攻占巴士底狱
B.苏格兰人民起义
C.议会重新召开
D.来克星顿枪声
13、他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他创作了一部不朽的名作,赞美了现世生活,抨击教会的贪婪腐化,表达了市民阶层的情感与理想。这部名作是( )
A.《神曲》 B.《蒙娜丽莎》
C.《哈姆雷特》 D.《罗密欧与朱丽叶》
14、比较和评价历史人物,是历史学科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华盛顿、拿破仑作为资产阶级政治家,其历史作用的相同之处是( )
A. 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 B. 都推翻了殖民统治
C. 都推动了政治民主化进程 D. 都赢得了民族独立
15、为了延揽翻译人才,哈里发以黄金支付稿酬,其重量与译著相等。于是大量的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成阿拉伯文。此现象说明了
A.阿拉伯文学成就突出
B.阿拉伯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
C.伊斯兰教是世界性宗教
D.阿拉伯对世界文化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16、“在国王的指令下,他率领五条船的船队出发了。他们穿过大西洋,一年后到达了一片风平浪静、浩瀚无际的水域,他给起了个吉祥的名字叫‘太平洋’。经过100多个日日夜夜的航行才驶出‘太平洋’,然后继续向西,历时三年,终于返回故乡,但他却永远留在了路上。”材料中的活动( )
A.揭开了地理大发现的序幕
B.证实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C.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发现了通往印度的新航路
17、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由于工场手工业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而引发的革命是 ( )
A. 资产阶级革命 B. 工业革命
C. 社会主义革命 D. 第二次工业革命
18、爱琴海不仅是当今世界上炙手可热的旅游胜地之一,也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希腊最早的文明就诞生于美丽的爱琴海沿岸,被称为爱琴文明。爱琴文明包括( )
A.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B.雅典文明和斯巴达文明
C.迈锡尼文明和特洛伊文明
D.克里特文明和马其顿文明
19、下图为马星驰于民国二年12月27日创作的漫画《一意进行》,漫画中,袁世凯驾驶着“政治”车,碾压或撞翻了挡在车前的“县会”“省会”“国会”“内阁”等障碍物。该漫画反映出( )
A.政治体制得到不断革新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袁世凯极力地复辟帝制
D.民主政治遭到严重破坏
20、15世纪后期,西欧形成了一股贵金属热。一位西班牙人说:“我们西班牙人人都受着一种心病的折磨,这种病只有黄金才能治愈”。该“心病”的病因是( )
A.罗马帝国的征服
B.商品经济发展
C.文艺复兴的兴起
D.新航路的开辟
21、构建“学科思维导图”,有助于形成“关联化知识”、“理解性记忆”、“结构化思考”、“可视化思维”的历史学习能力。下面是根据九年级上册教科书部分目录制作的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历史发展之间关系的结构图。请各举一典型史实说明结构图中 “思想解放”“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科学社会主义运动”的具体表现。
A. B. C.
22、“改革也是一种革命”,世界历史上以改革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事件:
(1)使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改革___________
(2)使北魏鲜卑族汉化的改革___________
(3)促进近代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改革___________
(4)使美国摆脱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改革___________
23、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为了保证贫穷公民参政议政,他建立了_________制度;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_________,这次改革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24、第一次完成环球航行的船队________
25、公元__________年,禹建立夏朝;___________是目前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
26、我国是世界上最早 的国家。商朝早期就开始烧制原始青瓷。
27、东罗马帝国的版图:囊括了_______以及______西部和______北部地区,这些地区有农业比较发达的埃及、叙利亚,有许多大都市和国际贸易港口。
28、___________年,意大利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美洲。___________年9月,英美签订《巴黎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29、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的标志性事件是______;把法国革命推向高潮的人物是______。
30、公元前 221 年,秦国完成统大业,建立秦朝,定都________;西汉灭亡后,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东汉建立与秦统一全国相隔__________年。
31、英国殖民扩张的表现?
32、杰出人物在不同领域引领时代潮流。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思想解放领导者——但丁、伏尔泰
(1)以上两位人物分别是哪场思想解放运动的代表?
资产阶级政治家——罗伯斯庇尔、林肯
(2)以上两位人物分别领导了哪两场革命?
科学理论的创立者——马克思、恩格斯
(3)以上两位人物创立了哪一理论?
新动力的引领者——瓦特、戴姆勒
(4)瓦特为哪一动力机器的改进做出了重大贡献?戴姆勒研制出哪一动力机器?
(5)我们应该学习和传承杰出人物的哪些精神品质?
33、创新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源泉,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新中国成立后为实现祖国的富强、统一,在内政外交上不断进行创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新中国成立前夕,为团结各阶级、阶层人民共同建设新中国,我国初步创立了什么制度?新中国成立后,为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了什么制度?
(2)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在外交上提出了创造性的主张。其中1953年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的基本原则后来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这个原则是什么?1955年在亚非会议上针对帝国主义的破坏活动和各国间的矛盾分岐,周恩来又提出了什么方针使会议得以圆满召开。
(3)改革开放后,为解决祖国统一问题,邓小平创造性提出了什么伟大构想?有哪些成功的实践(列举一例即可)?
34、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如图片
材料二 罗马人在思想上的一个最重要的贡献是,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习俗,罗马人最早的法律是公元前450年前后制定的一部简单、保守、代表农业民族的成文法 从它的制定过程我们可以看出它是平民与贵族斗争胜利的产物。反映了平民在政治、经济、法律地位上的要求。
--改编自斯塔夫《全球通史》
材料三《查士丁尼法典》明确宣布皇权无限,维护教会利益,巩固奴隶主的统治地位;法典要求“人人都应安分守法”,否则,要依法给予严厉制裁;法典还特别强调奴隶必须听命他的主人的安排,不许有任何反抗,据此可见,查士丁尼编纂法典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完全一致的,他试图通过法律规范的系统化,达到巩固重权的目的,并运用这个法典来为其挽救奴隶制的统治服务.
(1)材料一中的石柱铭刻着哪一部古老的法律文献?它属于哪一古代文明的代表性成果?
(2)材料二中的“成文法”指的是哪部法律文献?依据材料指出它的制定带来什么影响?
(3)依据材料三指出《查士丁尼法典》编纂的目的,结合上述所有材料谈谈你对人类法制建设历史的认识。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