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国历史的发展经历了众多坎坷。下面是美国某阶段的发展示意图,F1是它发展的动力,F2是它发展的阻力。下列关于美国历史的说法,出现明显错误的是( )
A.阻力F2代表着英国的殖民统治
B.a处是莱克星顿的枪声,它标志着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
C.b处指代的历史事件,标志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D.c处的萨拉托加大捷,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2、被马克思称为“丢掉了最后一点羞耻心和良心的罪恶”的“三角贸易”航程是( )
A.非洲到美洲
B.欧洲到非洲
C.美洲到欧洲
D.欧洲到美洲
3、法国史学家米西勒认为,14到16世纪欧洲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这两个“发现”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
A.推动欧洲思想文化领域的繁荣
B.促进大西洋沿岸经济繁荣
C.促进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D.给殖民地人民带来灾难
4、对中国人而言,19世纪是一个危机的世纪,一个艰难的世纪,一个抗争的世纪。最先使中国出现这种情况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日本
5、下列关于俄国1917年二月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
B.二月革命造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
C.二月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二月革命是一场社会主义革命
6、16世纪,英语主要是英格兰人的语言;到18世纪中后期,英语已扩展到英国的殖民地;二战后,英语被称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此现象主要源于英国进行
A.资产阶级革命
B.殖民扩张
C.光荣革命
D.工业革命
7、1789年法国颁布了《人权宣言》,两年之后,法国一位女权作家德古发表了《妇女和女性公民权利宣言》,对比两者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
1789《人权宣言》 | 1791《妇女和女性公民权利宣言》 |
人们生来而且是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方面是平等的 | 女人生而自由,并始终享有与男人平等的权力 |
在法律的眼里,一律平等的所有公民皆能按照他们的能力平等地担任一切公共官职、职位与职务 | 所有公民,包括女人,都有依据其能力平等参与公共政治、任职公职的权利。 |
①两者涉及的内容完全一致 ②后者强调了女性的公平自由
③说明自由平等观念进一步深入人心 ④后者弥补了前者对女性权利忽视的局限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观察下图政治体制示意图,它体现了( )
A.古印度的种姓制度
B.古希腊城邦的特点
C.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
D.伯里克利改革措施
9、微信红包与2015年春节联欢晚会的互动,让其成为年夜饭的主菜单,除夕当日微信红包收发总量达10.1亿次。这的出现最主要利益于( )
A.网络科技的发展 B.航天技术的进步
C.报刊事业的革新 D.经济全球化发展
10、“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流出来,养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对这句话的最准确理解的是
A. 埃及奴隶制国家建立在尼罗河畔
B. 古埃及人都饮用尼罗河水
C. 尼罗河孕育了古代埃及文明
D. 尼罗河是古埃及人挖掘出来
11、唐朝将边疆归附的少数民族的部落组织纳入国家的行政体系之中,承认和保护这些部落首领的地位。唐太宗在谈及民族关系时说道:“王者视四海如一家,封域之内,皆朕赤子。”据此可知,唐朝( )
A.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B.社会风气开放包容
C.民族交往强调文化认同
D.已经消除民族矛盾
12、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国以“闪电战”方式突袭口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口口”应是
A.丹麦 B.波兰 C.挪威 D.荷兰
13、《大国崛起》解说词:“1917年11月7日,震撼世界的十月革命爆发。以此为起点,这个占世界陆地面积近五分之一的国家,开始了一次对20世纪的历史产生深刻影响的伟大实践。”这里的“伟大实践”是( )
A.推翻了沙皇俄国专制统治
B.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D.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14、“组织成立后,其成员国的关税水平普遍降低,贸易壁垒进一步减少,促进了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该组织是
A.联合国大会 B.世界贸易组织 C.二十国集团 D.安理会
15、1787年美国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宪法依据制衡原则设计了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行使立法权的机构是
A. 总统
B. 国会
C. 最高法院
D. 各州政府
16、某历史兴起小组在研学旅行时,到达目的地麦地那,参观了清真寺( )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道教
17、中世纪晚期,庄园农奴获得对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是通过( )
A.缴纳迁徙税 B.购买劳役豁免权 C.为领主耕种直领地 D.武装斗争
18、“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说明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 )
A.巩固周王的统治
B.保证国家的兵源
C.分割诸侯的兵力
D.保证国家财政收入
19、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这制度的确立和不断完善,说明了
A.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道路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达到高潮
C.英国资产阶级为夺权而开始战斗
D.英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20、绘制知识结构是历史学习的一种方法。结合所学,下面知识结构图中①处应是( )
A.租地农场
B.手工工场
C.商人行会
D.市民阶级
21、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元政府在全国建立___________制度,在台湾设_________。
22、_____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3、欧洲中世纪晚期,垦殖运动后土地的增加和土地关系的变化,为租地农场的出现提供了土地,庄园的衰落则为资本主义的出现提供了________。
24、公元前405年,罗马颁布成文法________,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公元前6世纪,________创立了佛教。
25、清真寺是阿拉伯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很多著名的清真寺,如(_____)、伊斯坦布尔蓝色清真寺和科尔多瓦清真寺等都被誉为世界建筑史的奇迹。
26、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和______三个部分组成。
27、下图名称是_______
28、打破神创论,被称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的是_____。
29、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________”。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是________。
30、希腊最早的文明产生于爱琴海地区。爱琴文明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1、2018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道“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缅怀马克思的伟大人格和历史功绩,重温马克思的崇高精神和光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造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和国际共产主义的开创者,是近代最伟大的思想家”。结合所学历史回答: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事件是什么?距今多少周年?
(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00年过去了你从马克思身上学到了什么?
(3)能否举例来说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32、“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是继“夏商周断代工程”之后,又一项由国家支持的多学科结合、研究中国历史与古代文化的重大科研项目。这一研究成果的问世将证明中华文明拥有五千年历史是有据可循的。请回答:
(1)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被称为“人文初祖”的是谁?请列举一项非洲文明古国的文明成就。
(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商朝,哪一考古发现可以证明?请列举同一时期的青铜文明的代表。
(3)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奠基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思想解放运动?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的确立得益于哪位皇帝的举措?
(4)中华文明的外传对世界产生了积极影响,试举一项文明成就;再写出一位为文明传播作出贡献的古代中国人。
(5)纵观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唯有中华文明从未中断,请分析其原因。
33、简答题
(1)“伟大的历史转折”指的中国共产党的哪次会议?
(2)二战的转折点是那次战役
(3)“革命先行者”指的是谁?
(4)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总设计师是谁?
(5)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6)简述一国两制的内容
34、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经济风云变幻。为争取和平与发展,世界人民在不断探索。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新经济政策下,农民可以自由地出卖他们的农产品,商人可以任意买卖农产品和工业品,并随意决定产品的市场价格和自己所获得的利润。因此,新经济政策促进 了城市商业阶级和农村大农场主或富农的产生。
——R.R.帕尔默等《两次世界大战:西方的没落?》
材料二整个1930年代,大萧条和新政贯穿始终,使得“1930年代”这个名词几乎成了“救济”的同义词。实际上,这十年是绚丽多姿的。是通信革命勃兴、中产阶级生活为之改观的十年;也是广播和电影长足发展、文学艺术大放光彩的十年。这十年,人们着迷于技术进步……很多人开始出门旅游……
——摘编自加里•纳什等《美国人民:创建一个国家和一种社会》
材料三欧洲走向联合(见图一、二)
材料四世界上的有识之士都认识到,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为世界经 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并提出了:一、各国应该坚持开放的政策取向,旗帜鲜明反对 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二、各国应该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三、 各国应该超越差异和分歧,发挥各自优势,推动包容发展……
——整理自2018年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习近平主席演讲
(1)结合材料一,指出“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城市商业阶级和农村大农场主或富农的产生”的原因。分析新经济政策如何体现列宁建设社会主义思想的创新。
(2)材料二中的“大萧条”指什么?用所学的史实说明“1930年代几乎成了救济的同义词”。据材料二指出“这十年是绚丽多姿的十年”的表现。
(3)据题图一,指出欧洲走向联合的主要原因。图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法、德等六国在1951年开启了欧洲联合之路第一步是什么?欧洲联合到了 1967年有什么 进展?
(4)据材料四,归纳习近平主席对经济全球化的看法。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世界各国应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