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伊丽莎白一世不仅巩固了宗教改革的成果,达成民族的空前团结,而且在1588年消灭入侵的“无敌舰队”,取得了对当时唯一可以威胁英国民族生存的国家的彻底胜利。这一胜利战胜了( )
A.法国
B.荷兰
C.西班牙
D.葡萄牙
2、有史学家认为:实际上,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进行远洋探险时才开始。这说明新航路的开辟
A.推动了欧洲思想文化的发展
B.逐渐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C.推动了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运动
D.导致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3、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幕词中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大会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大会( )
A.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B.开始实行改革开放
C.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D.开始创办经济特区
4、王玉参加某报刊举办的“有奖竞答”活动,其中有这样一道题目:罗马共和国被罗马帝国所取代,其主要原因是( )
A. 布匿战争的失败给罗马共和国带来了危机
B. 罗马平民要求民主、反对贵族专权的斗争高涨
C. 严重的社会危机和斯巴达克起义
D. 日耳曼民族的入侵
5、美国黑人作家阿历克斯·哈特在其著作《根》中写道:1760年,西非少年昆塔在独自外出时,被白人抓走,与其他黑人一起被贩卖到美洲。昆塔的悲惨遭遇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直接关系( )
A.亚历山大东征
B.罪恶的“三角贸易”
C.英国在北美建立殖民地
D.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6、1921——1925年苏俄(联)经济恢复发展主要得益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D.赫鲁晓夫改革
7、在雅典全国大约20余万人口中,能够充分享有民主权利的只有约三四万男性公民,大量奴隶、妇女和外邦移民被排斥于雅典民主政治之外。材料说明
A.政权掌握在绝大多数人手里
B.所有雅典人均享有平等权利
C.国家大事由全体公民讨论决定
D.雅典民主只是部分人的民主
8、中国第一个跨出国门并受到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借鉴的官员斌椿在《乘槎笔记》中对英国历史进行了介绍:“至康熙年间(1662—1722年),民招荷兰王入英即王位。”他记载的是
A.英国内战
B.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C.“光荣革命”
D.《权利法案》颁布
9、魏晋南北朝时期,世家大族垄断了官吏的选拔权,所谓“高门华阅,有世及之荣;庶姓寒人,无寸进之路。”这一局面得到初步改变是由于
A.郡县制的实行
B.刺史制度的推行
C.科举制的创立
D.三省六部制的建立
10、冷战结束后,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不断,成为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这些斗争,直接威胁世界和平。其中典型事例是( )
A.古巴导弹危机
B.美国轰炸南联盟
C.苏联占领阿富汗
D.朝鲜战争
11、获取有效信息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符合“距今约70万~20万年”“会使用火”“能打制石器”三个信息的古人类是
A.北京人
B.河姆渡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12、目前,杭州正在加速打造新型的智慧城市,越来越多的人在体会一部智能手机下载APP (微信或支付宝)走遍杭州,一部手机“手一划、哔一下”,衣、食、住、行全搞定的便捷生活。产生上述变化的关键性技术是( )
A. 生物工程技术 B. 计算机网络技术
C. 航空肮人技术 D. 原子能技术
13、王老师从网上搜集来克星顿枪声、《独立宣言》、萨拉托加战役等资料做课件。由此,我们可以判断王老师的课件内容应属(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C.美国独立战争 D.日本明治维新
14、德、意、日的法西斯独裁统治,是人类历史上最反动、最黑暗的统治。下列各项,与德、意、日三个国家法西斯上台都有关的是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1929—1933年经济危机
C.罗斯福新政 D.十月革命
15、古希腊哪个城邦既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又是民主政治的起源地?
A.斯巴达 B.雅典 C.迈锡尼 D.亚历山大帝国
16、文艺复兴运动首发于意大利,后经传播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出现如罗马、佛罗伦萨、威尼斯及尼德兰等一系列新型城市,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茁壮发展,资本也开始源源涌入新兴资产阶级的囊中,为同时进行的新航路开辟、宗教改革及今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提供了必要条件。据此推断,文艺复兴( )
A.推翻天主教的统治
B.消除了欧洲封建专制制度
C.使世界连为一个整体
D.推动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17、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了历史。”站在南京古城墙废墟上,我们可以“读到”的历史包括
①维新变法运动拉开序幕
②中华民国成立
③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签订
④太平天国失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8、下面图示反映出的西欧封建制度的核心是( )
A.中央集权制度
B.政教合一制度
C.封建等级制度
D.种姓制度
19、下列对世界古代史知识的描述中,出现错误的一项是
A.人类最早的文明是在适合农耕的大河流流域产生的
B.欧洲文明的发祥地是古代希腊
C.公元前1世纪,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基督教诞生
D.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西欧逐渐进入封建社会,欧洲人称之为“中世纪”
20、在英国工业革命进程中,最早发明和使用的行业是
A.棉纺织业
B.毛纺织业
C.机器制造
D.交通运行
21、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事件。
(1)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代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的改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8世纪,以法国为中心的反对旧制度的思想文化运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信息。
(1)被古希腊历史学家称为“尼罗河的赠礼”的古文明是______。
(2)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开始的标志是______。
(3)“人的发现”体现了文艺复兴中的______思潮。
23、1921-1922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______》的签署,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1942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26个国家代表代表签署《_____》,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24、公元前331年,率军进入两河流域,灭亡波斯帝国的国王。
历史人物:_____
25、近代一系列文献和文学作品的发表,都推动了世界文明的不断发展。
(1)达·芬奇取材于基督教《圣经》故事的绘画杰作是?
(2)法国最早明确规定“财产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的法律文件?
(3)它宣告了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这个文件是?
(4)它是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这个文件是?
26、文学:希腊神话的特点是“神人同形同性”,代表作是《________》。
27、古埃及的国王称______,作为全国最高的统治者,集军、政、财、______等大权于一身。
28、14世纪中叶,意大利兴起的文艺复兴是一场提倡_____________的新文化运动;1917年,俄国爆发的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_____________革命。
29、古巴比伦王国给人类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其中《____________》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30、__________世纪前期西欧封建制度开始确立。__________世纪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庄园制形成。
31、战争的发生,总是因为经济、政治、军事、民族等各种矛盾的激化而引发的。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就说过:“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1)根据一战前的欧洲形势,请你说说这里的“火药桶”指什么地方?
(2)最后引爆“火药桶”的“火星”是什么?
(3)一战中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分别是什么?
(4)一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是哪次战役?
(5)一战的结果如何?
(6)说说一战产生的影响。
32、法治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民主与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罗马法治建设的第一步指的是什么
(2)“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300多年前英国颁布了一部什么法律?
(3)拿破仑在位时颁布了什么法律文献,成为近代欧洲各国资产阶级法典的蓝本?
(4)为避免权力过于集中,独立后的美国根据三权分立的原则制定了什么宪法?
(5)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什么?
(6)为更好地建设“法治中国”,请你设计一条与此有关的宣传标语。
33、观察下图人物,回答问题。
(1)上图人物是谁?
(2)他在位时期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的怎么样?
(3)他采取了什么措施发展雅典民主政治?
3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这位先生作为军官……将比联邦中的任何其他人更能博得全美国的支持,更能联合东部十三州的真诚努力。”
――大陆会议上关于大陆军总司令人选的提议
材料二:这位身材不高,有着钢铁般意志和锐敏头脑的思想巨人,正在创造着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他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独自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相抗衡,并成功地粉碎了他们的一切武装干涉……
――《世界上下五千年》
材料三:“首先请允许我表明看书坚定的信念,即我们惟一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一种无名的、缺乏理性的、没有根据的恐惧,它会把由退却转变为前进所需要的种种努力毁掉。”
――1933年3月4日美国第32届总统就职演说
材料四:(他)号召人民抗击法西斯,说“红军、海军和苏联全体公民必须保卫每一卫苏维埃土地,战斗到最后的一滴血,来保卫城镇和村庄。”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这位先生”应是谁?他领导了哪一场战争?这场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他领导的哪一次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场革命的性质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总统”是谁?为战胜“恐惧”,这位总统实施了什么政策?
(4)材料四中的号召人应是谁?这位号召人通过哪一种建设模式使苏联成为工业强国?1945年2月,他和材料三中的“总统”共同参加了二战中的哪一国际会议?
(5)根据以上四位人物的活动,概括他们对历史发展的共同作用。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