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联中,适宜挂在北京长城风景区最恰当的一项是
A.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B.十里秦淮集韵士,六朝胜迹镌风光。
C.宝岛群峦过沧海,长风一曲共碧天。
D.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
2、下列各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②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B.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②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C. ①焉用亡郑以陪邻②且焉置土石
D. ①因人之力而敝之②秦王还柱而走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当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但一些迷信的土壤并没铲除殆尽,像王林一样一些所谓的“大师”凭着传统戏法的伎俩,蒙蔽百姓、忽悠官员,看似玄奥其实果不其然,但个别党员干部、明星对“大师”的所谓“指点”深信不疑。
B.2014年2月27日,依斯坎达尔·艾海提等三人因涉嫌偷越国境在云南省红河州沙甸被捕,但他们拒不供述在昆明砍杀无辜群众的暴恐犯罪行为。国外有人士认为没有供词罪不容诛,但他们必将受到人民正义的严惩。
C.洛杉矶这座美国的“烟雾城”治霾花费了将近70年的时间才初见成效,共有全市的十多个职能部门参与其中。我国的一些地方要三五年治霾取得实质性成果,这种目不见睫的政府计划表现出对职能部门的盲目信任。
D.今年的厄尔尼诺现象将可能是自有记载以来最强的,预计将在圣诞节前后达到顶峰,并延续到2016年的一至二季度。澳洲气象官员上午10:00举行发布会,各路媒体记者在大厅里严阵以待。
4、对下面语段信息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敦者,大也;煌者,盛也。敦煌,是一节历史课、文化课、艺术课、地理课、传承课。这往昔时光里遗存于记忆中的莫高窟,九层楼的角檐挂在侧幕边沿,风铃摇曳,散布于墙面的洞窟门仿佛岁月通道的入口,不时从中隐隐泄露出各种色彩的柔和光焰,那里面隐藏着的,是千年的身躯和肌肤,也是打开艺术之门的国家宝藏。
A.由“敦者,大也;煌者,盛也”,可以推断“敦煌”取盛大辉煌之意,寓繁荣昌盛之愿。
B.根据语段中的细节描写,可以推断敦煌文化历经千年岁月侵蚀,依然散发着无穷魅力。
C.由“敦煌,是一节历史课、文化课、艺术课、地理课、传承课”,可以推断敦煌文化已经融入学校课程体系。
D.根据“国家宝藏”这一信息,可以推断对敦煌文化的保护和弘扬意义重大。
5、下列对联中,对仗不工整的一组是
A. 一生愁绪锁念国念乡念亲 后世美名颂颂词颂画颂人
B. 载酒江湖人比黄花更瘦 校碑栏槛梦随玉笛俱飞
C. 画阁镜中看幻作神仙福地 泉云外听写成山水清音
D. 金石录有几页闲情好梦 漱玉词集满是国恨离愁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平凡的世界(节选)
路 遥
临近中午的时候,田福军才走到这个叫土崖凹的小村子。这村子只有十来户人家,是个生产队,属几架山外的一个大队管辖。全村没一个党员,也没一个团员;生产队长轮着当,一年换一个,每个男劳力几乎都当过了。
田福军被现在队长引到家里吃午饭。队长的一孔土窑像个山水洞一般黑暗,大白天进去竟然看不清家里有几个人。他坐在烂席片炕上向生产队长询问村里的情况。队长的老婆在锅灶上做饭。不久他才发现,这家人六个孩子一个比一个大点,都挤在门圪崂里惊恐地看他。孩子们几乎不穿什么衣服,也分不清男女,一律剃着光头——大概是怕生虱子。午饭端上来后,田福军拿起一个玉米面馍。他刚准备吃,发现这黄馍上沾些黑东西。他一下从炕上站起来,走到后炕头上揭开锅盖。他看见,锅里只有两个玉米面馍,其它都是糠团子。他的喉咙顿时被堵塞了。
田福军把自己碗里的玉米面馍放进锅里,用手去拿糠团子。他手刚一抓,这团子就被他捏成了一把碎渣子。他顺手拿起锅台上的铁铲子,把这堆渣子铲在自己碗里,然后浇了两勺熬锅水,回到炕上埋下头吃起来。队长一家人吓得连一句话也不敢说。两个大人和六个孩子都眼睁睁地看着他吞咽那碗糠水饭。
他还没有把饭碗放下,门里突然闯进来一个老汉。田福军还没有反应过来,这老汉就双膝跪在队长的脚地上,一边向炕上的他磕头,一边嘴里连哭带喊:“青天大老爷!快救救我一家人的性命……”
田福军慌得一把掼下碗,跳下炕来扶起老汉,问他:“什么事?什么事?”
老汉连哭带说:“我一家三口人四天都没吃一颗五谷了!快饿死了……”
“一颗粮也没了?”田福军问。
“就是的……”
“口粮哩?”
“扣了!”
“为什么扣了?”
这时,队长开口说:“他家的小子出门盲流①了,公社和大队命令要扣口粮。我们也不敢给……”
“我娃也是饿得不行了,才出门的……”老汉哭着说。“走,我到你们家去看看!”
田福军立刻扶着老汉出了队长家的门;队长本人也紧撵在后面来了。
田福军进了这老汉家,看见炕上睡着一个老婆婆,已经饿得奄奄一息了。他弯下腰问话,这老婆婆连眼皮都抬不起来,更没力气给他回答。在窑墙根下,还有一个十四五岁的女孩子,合住眼靠墙坐着,脸上已经成了青黄色。她见来了生人,勉强用手托着墙站起来,绝望地望着他。
田福军目睹这惨状,泪水汹涌般从眼睛里淌出来了。他哽咽着,狠狠揪着队长的肩膀,说:“快去盘粮食!”队长愚蠢地嗫嚅说:“公社和大队领导不放给他们分粮,我……”
“混蛋!”有教养的田福军忍不住破口大骂。他一把扯住长的衣服,拉着他即刻就去盘粮食。
当田福军和队长一人扛一口袋粮食回来时,这一家三口人都爬着跪在门口,哭成了一堆……三天以后,遵照田福军的指示,后子头公社把二十几个大队书记都召集在了公社来开会。
会议一开始,田福军劈头就问:“你们哪个队有断了粮的家户?有多少户?缺多少粮?”
他的问话刚完,许多支部书记都哭开了。他们纷纷叙说各自队里的不幸状况。看来除过个别村,大部分村子都有许多缺粮户;有的只能维持一两个月,有的当下就揭不开锅了。
问题相当严重。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后子头公社今年可能要饿死不少人。不是说这些队没一颗粮食。所有的大队都有“战备粮”。但这些粮食是准备未来打仗吃的;上面规定,任何情况下都不准动用——动用这粮食就等于犯法!
此刻,田福军无法顾及个人的后果——他不能看着把人饿死。他当即决定,立即打开各队的粮库,尽快把粮食分发给缺粮户。战备粮空缺下的数目,以后逐渐再补上——这样就可以看作是借粮,而不是分粮。反正不管怎样,他已经严重违犯了禁令。他想,为此就是把他押到法庭上,他也可以为自己的行为辩护……田福军原来还准备在后子头公社呆几天,想再到公路沿线跑几个大队。但县革委会的吉普车突然到这里来接他。因为中央一位老首长来黄原视察工作,这位老首长又是原西县人,过几天就要回县上来,地区要求原西县全力做好接待工作。冯世宽接到通知后,立即派车接所有在外面的常委们回城,商量如何接这位老首长。
田福军虽然坐在了飞驰的吉普车里,但他的思想还在后子头公社。通过这次匆匆的调查,使他认识到“四人帮”虽然打倒了,但农村贫困的局面依然故旧。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从根本上来解决问题。他想:战备粮里拿出来的那点吃完了怎么办?还不是要继续饿肚子?
回到县里的当天晚上,福军在自己家里吃完饭,心情依然不好。他也不愿意和家里人说话,就一个人来到自己的办公室。
他坐在办公室的圈椅里,久久地盯着窗户纸发愣。一张张面黄饥瘦的脸又浮现在他的眼前。他痛苦地埋下头,用手指头神经质地梳理着自己的头发;不一会,他看见白发黑发在桌面上落了一层。
[注]①盲流:为逃荒、避难或谋生,从农村常住地迁徙到城市、无稳定职业和常住居所的人们,称为盲流入人口,简称“盲流”。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队长家里破旧阴暗的土窑、烂炕席片、没衣服穿的面带恐惧的孩子、粗陋不堪的食物,这些都真实客观地展现了当地百姓的穷困生活状况。
B.“他的喉咙顿时被堵塞了”表现了田福军因糠团子粗糙而难以下咽的情状,这是一处细节描写,表现了作者善于捕捉人物行为的细微之处。
C.“门里突然闯进来一个老汉”,“闯进”这个动词贴切地写出了老汉行为的快速和鲁莽,让读者体会到老汉内心想见到干部解决饥饿问题的焦急。
D.老汉一家因儿子做了盲流而被公社和大队克扣口粮,这表现了某些干部工作作风武断,不从实际出发解决群众问题,不关心百姓疾苦。
【2】文中叙述了老汉一家的生活状况,请结合选段内容分析这一情节在文中的作用。
【3】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田福军的干部形象。
7、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何似在人间。(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今夜鄜州夜,_________。(_________) [填作者名]《月夜》)
(3)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运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实写的句子是“巴山夜雨涨秋池”,虚写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司马迁《报任安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阐明了屈原创作《离骚》的缘由。
(2)杜甫《客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质朴诚恳地表达了待客不周的歉意。
(3)古诗文中出现的植物常和文人的志趣有关。归有光“_____________”使得“旧时栏楯,亦遂增胜”;陶渊明的隐居环境虽“三径就荒”,但“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化用了屈原《离骚》中的“______,______”两句。
(2)李商隐的《锦瑟》中“______”,以蜀王杜宇典故表现内心的凄怨;而“______”,以南海鲛人传说抒发内心的悲哀。
(3)古人登楼、登峰每多感慨,登高必忧,多为常态。但也有诗歌与众不同,如“______,______”表达了“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人生哲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礼记礼运》中对选取领导人和与临国交往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的要求。
(2)在表现怀人主题的古代诗歌中,诗人经常采用“对写”手法,从对方着笔,委婉含蓄地表达情感,可谓“此处思念,彼处着墨”如“________,________”。
(3)《楚辞·招隐士》中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经典句子。从此之后,将“王孙”与青草一起吟咏,成了古典诗词中表现隐逸、离别等情感的一个传统,如“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不正面渲染月色,而以“___, ____,”两句,描写了光影产生的错觉,侧面写出月色之美。
(2)在韩愈的《马说》中表现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境遇凄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三国演义》开篇咏叹“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表达了历史无情、功业成空的慨叹,这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____, ____,”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12、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叹庭前甘菊花 杜甫 檐前甘菊移时晚, 青蕊重阳不堪摘。 明日萧条醉尽醒, 残花①烂熳开何益。 篱边野外多众芳, 采撷细琐升中堂。 念兹空长大枝叶, 结根失所缠风霜。 | 九日赏菊 陈与义 黄花不负秋,与秋作光辉。 夜霜犹作恶,朝日为解围。 今晨岂重九,节意入幽菲。 孤芳擅天地,众卉亦已微。 殷勤黄金靥,照耀白板扉②。 沽酒欲寿花,孔兄③与我违。 清坐绝省事,未觉此计非。 夕英④岂不腴,骚人自难肥。 |
【注】①残花:指晚开的甘菊。②白板扉:指简陋的大门。③孔兄:钱的谑称。④夕英:出自《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诗前两句写甘菊因为移栽的时间晚,重阳节时花蕾尚青,不能供人采撷。
B.陈诗前四句写菊花在秋天绽放,夜晚遭受秋霜打击,白天仍有太阳呵护。
C.杜诗“残花烂熳”与陈诗“黄金靥”都写出诗人对眼前盛开的菊花的喜爱。
D.杜诗“开何益”与陈诗“岂重九”都以反问的语气强调菊花要适时开放。
【2】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诗写众芳被人们采撷至中堂,意在突出重阳节的热闹氛围。
B.陈诗写众卉已经凋谢,反衬出秋菊在天地间傲然独立的风采。
C.两首诗都综合运用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内涵丰富。
D.两首咏菊佳作风格不同,杜诗沉郁顿挫,陈诗明朗轻快。
【3】两首诗都借菊花表达人生感慨,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两首诗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陆逊字伯言,吴郡吴人也。逊少孤,随从祖庐江太守康在官。权以兄策女配逊,数访世务,逊建议曰:“方今英雄棋跱,财狼窥望,克敌宁乱,非众不济。而山寇旧恶,依阻深地。夫腹心未平,难以图远,可大部伍,取其精锐。”权纳其策,以为帐下右都督。会丹阳贼帅费栈受曹公印绶,扇动山越,为作内应,权遣逊讨栈。栈支党多而往兵少,逊乃益施牙幢,分布鼓角,夜潜山谷间,鼓噪而前,应时破散。黄武元年,刘备率大众来向西界,权命逊为大都督、假节,督朱然、韩当等五万人拒之。备从巫峡、建平连围至夷陵界,立数十屯,以金锦爵赏诱动诸夷,使将军冯习为大督,张南为前部,先遣吴班将数千人于平地立营,欲以挑战。诸将皆欲击之,逊曰:“此必有谲,且观之。”备知其计不可,乃引伏兵八千,从谷中出。逊曰:“所以不听诸君击班者,揣之必有巧故也。”诸将并曰:“攻备当在初,今乃令入五六百里,相衔持经七八月,其诸要害皆以固守,击之必无利矣。”逊曰备是猾虏更尝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也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犄角此寇正在今日乃先攻一营,不利。诸将皆曰:“空杀兵耳。”逊曰:“吾已晓破之之术。”乃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一尔势成,通率诸军同时俱攻,斩张南、冯习及胡王沙摩柯等首,破其四十余营。备升马鞍山,陈兵自绕。逊督促诸军四面蹙之,土崩瓦解,死者万数。备因夜遁,仅得入白帝城。其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略尽,尸骸漂流,塞江而下。备大惭恚,曰:“吾乃为逊所折辱,岂非天邪!”
(节选自《三国志·卷五十八》)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逊曰/备是猾虏/更尝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也/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犄角此寇/正在今日/
B.逊曰/备是猾/虏更尝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也/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犄角此寇/正在今日/
C.逊曰/备是猾虏/更尝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也/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犄角此寇/正在今日/
D.逊曰/备是猾/虏更尝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也/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犄角此寇/正在今日/
【2】下列对文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丹阳贼帅费栈受曹公印绶”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两句中的“会”字含义不同。
B.“夜潜山谷间”与“夜缒而出”(《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夜”字含义相同。
C.“鼓噪而前”与“微风鼓浪”(《石钟山记》)两句中的“鼓”字含义不同。
D.“备因夜遁”与“因利乘便”(《过秦论》)两句中的“因”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丹阳费栈煽动山越的部族作乱,陆逊广设旌旗,在不同的地方增设战鼓和号角,趁夜攻击,一举打败费栈。
B.刘备亲率大军来犯,连营扎寨,又以金银锦缎和爵位的赏赐引诱少数民族部落,使他们为己所用。
C.刘备派张南挑战,其他将领想进攻,陆逊没有同意,他认为刘备一定会有诡计,应该观察一下再做打算。
D.陆逊以火攻刘备,火势形成,斩杀张南等人,连破四十多营;刘备军土崩瓦解,仓皇逃到白帝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腹心未平,难以图远,可大部伍,取其精锐。
(2)备大惭恚,曰:“吾乃为逊所折辱,岂非天邪!”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①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
②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③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
④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陶渊明《归园田居》
以上是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里的诗句,读了以上句子,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则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