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出读音全对的一项( )
A.细腻(nì) 硝(xiāo)烟 凫(niǎo)水
B.撅(juē)着嘴 打点(diǎn) 脱缰(jiāng)
C.菱(líng)角 虾篓(lǒu) 苇(wéi)眉
D.吮(sǔn)指头 嘱(zhǔ)咐 白洋淀(diàn)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意境与意象一样,是我国抒情文学创作中总结出来的审美范畴;也是传统文艺理论和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因而具有共同的审美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是在为“情思”寻找和创造合适的载体。透过载体,所抒发的是情感,是心灵——作品发言人(如游子、思妇等)的心灵和作家的心灵。
①在意象和意境中,当然要描绘大量的景象,物象、事象乃至于人物形象
②当然,在这种主客观的统一关系中,也有侧重,即矛盾的主导方面是主观,是主体的心灵
③或者干脆就是由心灵幻化出来的
④因而都是主客观的统一:情与景、心与物、意与象、意与境的统一
⑤这就是,它们都是作家根据抒情传意的需要而从生活中选择、提炼出来的
⑥但这些都不是作家着意表现的中心,作家的目的不是为它们本身留影造像
A.⑤③④②①⑥
B.②①⑥⑤③④
C.⑤③①⑥④②
D.②①③④⑥⑤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王怒而疏屈平 楚怀王贪而信张仪
B.秦,虎狼之国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
C.故内惑于郑袖 明于治乱
D.以其弟子兰为令尹 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夫妻俩在工作上互相理解支持,在生活中互相关心照顾,真是恩爱和睦、礼尚往来的一对儿。
B.有些所谓的“理论家”,惯于引经据典,故弄玄虚,把本来简单明了的理论搞得复杂难懂,以显其学问的高深和立场的正确。
C.他告诫跃跃欲试的年轻人,一定要有向前看两年的眼光。跟风、赶潮流,你吃到的很可能是残羹冷炙。
D.真正推动油价疯狂上涨、在幕后兴风作浪的正是人为设计的金融市场体系和在全球自由游弋的金融资本。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会:恰逢。
B.信可乐也 信:诚,确实。
C.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盛:多,这里指“热闹”。
D.感慨系之矣 系:附着。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带一路”建设借用丝绸之路这一历史资源,与沿线各国发展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它涉及几十个国家、数十亿人口,这些国家在历史上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文明形态。海行靠舟,陆运需车。语言,即思想之舟舆。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语言如何铺路、怎样搭桥?
既达意又表情。习近平同志在哈萨克斯坦首谈丝绸之路经济带时,就高瞻远瞩地提出“五通”。实现“五通”,当然需要语言互通。首先,政策要用语言表述。协商制定区域合作规划与措施,并使相关政策、法律、规划、措施为民所知所用,环环都需语言交流。其次,设施联通更需语言连通。语言之路不通畅,其他方面也难以通畅。再次,“五通”之中,民心相通看似最“软”,但要把“一带一路”建设为命运共同体,实现利益互惠、责任共担,民心相通更为根本。“一带一路”建设可以用英语等作为通用语,但这种通用语只能达意、难以表情,只能通事、难以通心。欲表情、通心,需用本区域各国各族人民最乐意使用的语言。粗略统计,“一带一路”建设涉及国家的国语或国家通用语有近50种,再算上这一区域民族或部族语言,重要者不下200种。这50种或者200种语言,乃是表情、通心之语,应当列入“一带一路”语言规划的项目单中。
既看得明白又看着顺眼。“一带一路”建设的基本理念是互利共赢,表现在语言理念上就是提倡平等互惠。在各种概念的中外翻译中,应尊重各种文化的语言使用习惯,特别要注意能让更多的人看得明白、看着顺眼,注意词语使用得体。比如“汉语推广”“过剩产能输出”等,都未必是合适的用语,因为这些词语要么含有不平等的话外之音,要么是用中国眼光看世界,容易引起误读。此外,有人把“一带一路”分为“新起点”“真正起点”“黄金段”“核心区”“中心线”“支点国家”等,特别是国内一些地区正在“抢占制高点”。如此“截路分等”是否合适,值得仔细斟酌。
信息化时代,大数据与“互联网+”使语言的作用急遽放大。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应重视语言规划。第一,研究“一带一路”语言状况。摸清底数、列出清单、组织调研,建立语言数据库。第二,注重培养语言人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语学习不断升温,公民外语水平大有提高。但学习的语种较为单一,主要集中在英语等大语种上。第三,了解相关国家的语言政策及语言使用习惯。语言政策是公共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使用习惯是重要文化习惯。第四,充分利用语言技术。当下人类的语言交际多数伴随着语言产品,得助于语言技术,比如智能手机、短信微信、电子邮件、PPT、翻译软件等。第五,做好社会语言服务工作。语言服务,需要政府与民间双手推动、更多依靠民间力量,需要公益服务与有偿服务双腿行进。
(摘自《人民日报》2015年9月22 日期〕
【1】【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一带一路”建设借用丝绸之路的历史资源,与曾创造多彩文明形态的沿线各国发展经济合作关系,打造互利共赢的共同体。
B. 在哈萨克斯坦首谈丝绸之路经济带时提出“五通”,其中就有语言互通。“语言互通”才能更好建设“一带一路”。
C. “一带一路”建设尽管可以用英语等大语种作为通用语,但更需使用本区域的近50种甚至不下200种的能够表情、通心之语。
D. 互利共赢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基本理念,表现在语言理念上就是提倡平等互惠,使用得体的词语让更多人看得明白,看着顺眼。
【2】【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要实现“五通”,无论是政策互通,还是设施联通,都需要发挥语言在沟通方面所起的桥梁作用。
B. 在“五通”中,民心相通看似最“软”,其实是个根本因素,而真止能够促进民心相通的通用语不能只是达意,还要表情。
C. 要实现语言上的平等互惠,应尊重各种文化的语言使用习惯,注意词语使用得当,对一些含有不平等话外音的词语要少用、慎用。
D. 信息化时代,往人数据与“互联网+”使语言的作用急遽放大的背景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应该充分重视语言规划。
【3】【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在“一带一路”的语言建设中,要想既看得明白又看着顺眼,最好制定有关术语使用与翻译原则,拟定不建议使用词表或忌讳词表。
B. 由于外语学习主要集中在英语等大语种上,能使用“一带一路”建设中“表情、通心”语言的人才十分缺乏,需要加大培养力度。
C. 语言政策、语言使用习惯可谓“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基础。对此,应研究并出版相关书刊,以便遵守语言政策,尊重语言习惯。
D.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语言的桥梁作用,应充分利用语言技术,政府和民间双手推动,更多依靠民间力量,做好语言服务工作。
7、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佳节又重阳,_______________,半夜凉初透。(《醉花阴》)
(2)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______________。(《过秦论》)
(3)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描写邻船寂静、冷月无声来烘托琵琶女的演奏带给人们的强烈感染。
(4)荀子在《劝学》中以行路作比,提醒人们若不重视积累,就难以达到远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通过夸张的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人们攀登青泥岭情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如果从不变的角度来看,宇宙万物固然无穷无尽,其实人生也一样绵延不息。因此,对人生而言,那天地宇宙万事万物“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长恨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神态角度表现了杨贵妃的娇媚,并结合反衬和夸张手法对她的美从侧面进行了强化。
(2)《长恨歌》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孤灯挑尽未成眠”来形容唐玄宗晚年生活的凄苦。
(3)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描写仙境中的杨贵妃,让她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楚楚可怜的形象再现,殷勤地迎接汉家使者。
(4)白居易在《长恨歌》中以对天长地久的否定来表现唐玄宗的千古遗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善于运用神话、夸张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他在《蜀道难》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蜀道的山之高,水之曲。
(2)“修身自好,不慕身外之物。”是中华民族的美好品德,苏轼《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被用来勉励人们保持这份美德。
(3)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既有故土之思又有功业未建的忧虑。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通过人的行走说明没有小的积累就不能有大的收获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清照在《醉花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时间的漫长无聊,同时烘托出沉郁的气氛。
(3)《归去来兮辞》诗中对过去进行否定,对未来抱有希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寻陆鸿渐①不遇
(唐)皎然②
移家虽带郭③,野径八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④陆鸿渐:名羽,皎然的好友,著有《茶经》,被奉为“茶圣”、“茶神”。②皎然:僧人,本姓谢。③带郭:靠近外城。
【1】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 )。
A.古体诗 B.近体诗 C.歌行 D.诗余
【2】对本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二两句写出了陆鸿渐刻意搬家,远离城市,表现自己的脱俗。
B.第三句中的“篱边菊”是化用了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
C.第六句中“欲去问西家”的“欲去”还“问”表示惆怅和关切。
D.本诗语言质朴流畅平实,又不失清新淡雅之感,音调自然和谐。
【3】结合作品,对作者塑造的“陆鸿渐”这个人物形象加以赏析。
13、蜀贾卖药
刘 基
蜀贾三人,皆卖药于市。其一人专取良,计入以为出,不虚价,亦不过取赢①。一人良不良皆取焉,其价之贱贵,惟买者之欲,而随以其良不良应之。一人不取良,惟其多,卖则成其价,请益则益之,不较,于是争趋之,其门之限②月一易,岁余而大富。其兼取者,趋稍缓,再期③亦富。其专取良者,肆④日中如宵,旦食而昏不足。
郁离子⑤见而叹日:“今之为士者⑥,亦若是夫!昔楚鄙三县之尹三,其一廉而不获于上官,其去也,无以僦⑦舟,人皆笑,以为痴。其一择可而取之,人不尤其取,而称其能贤。其一无所不取,以交于上官,子吏卒而宾富民,则不待三年,举而任诸纲纪之司⑧,虽百姓亦称其善,不亦怪哉!”
(选自《郁离子·千里马》第十一章)
(简注)①赢:余利。②限:门槛。③再期(jī):两周年。④肆:店铺。⑤郁离子:作者刘基在元末隐居时用的别名。⑥为士者:做官的人。士,同“仕”。⑦僦(jiù):租赁⑧纲纪之司:掌管法制的官署。
(阅读指要)
这则寓言通过对三种不同类型药商的对比叙述,揭露了当时社会风气的恶劣。那为人行事厚道、专门收购上等好药、绝不弄虚作假的药商,获利微薄,顾客稀少;生活朝不得夕;那个好药次药都收购的药商,以顾客出价多少而决定给好药或次药,因此招来相应的买主,时间稍长,也就富了;而那个不卖好药的药商,把卖价定得很低,结果顾客盈门,财源广进,一年而成富翁。
三种药商的不同品格只是社会现象的一个侧面,作者将其延伸到官场也完全大同小异。文章同样列举了三种不同的县官。某一廉洁而无以讨好上司,结果卸任后连回家的旅费都拮据,还被人讥笑为呆痴;其二较乖巧,选择合适的机会捞几笔,世人竟不以为是贪求,反而称其为能干、贤明;其三是无所不贪,大肆搜括,但他手段高明之极,不仅用来进贡上司,也用来“子吏卒而宾富民”,结果不到三年便提拔要职,连老百姓也误认他为好官。
作者以商场比官场,对那种是非混淆奸诈作伪便能升官、善良廉洁反而不能立足的社会荒谬现象表示了极大的愤慨。文章警示世人,不要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被花言巧语或虚伪的假象所左右,而应该做到不贪小利小惠,这样才能使社会正气得到发扬,使歪风
邪气得到遏制。
文章记叙生动形象,语言流畅,条理清晰,寓意深刻,具有极强的警示作用。
(阅读训练)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蜀贾三人,皆卖药于市(_________) (2)卖则贱其价,请益则益之(_________)
(3)其门之限月一易(_________) (4)肆日中如宵(_________)
(5)昔楚鄙三县之尹三(____) (6)举而任诸纲纪之司(____)
【2】对下列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旦食而昏不足。——吃了早饭就吃不上晚饭。
B.其去也,无以僦舟。——他去上任时,连租船的钱都没有。
C.子吏卒而宾富民。——把吏卒当作儿子,富民当作宾客。
D.虽百姓亦称其善。——即使老百姓也说他好。
【3】下列句中“其”与“其一人专取良”句中“其”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B.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
C.或以其小,劣之。 D.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4】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卖则贱其价”中“贱”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抚官大悦,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 B.昂其直,居为奇货。
C.籍吏民,封府库。 D.阿品远官河南。
【5】下列句子中“以”之后没有省略“之”的一项是( )。
A.人皆笑,以为痴。 B.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C.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 D.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6】请对那个“不取良,惟其多”的卖药人进行一番评论。
1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高三某班班委商议,利用“五一”假期的半天时间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部分同学提出反对意见,强调自己需要写作业,或上辅导班补习等。为此,班委在班会课举行一场“社会实践比补课学习重要/补课学习比社会实践重要”的辩论会。
如果你在现场,会选择支持哪一方?请写一篇辩论稿。
[注意]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自己的身份和立场,态度鲜明,理由阐述充分。③考虑对方的立场和理由,批驳有理有据,语言文明得体。④不得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