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大学依托大数据技术分析学生刷饭卡情况,为经济困难学生进行“隐形”资助。学校的这一做法,突出体现了关爱他人要( )
A.不讲原则
B.讲究策略
C.倾其所有
D.宽容他人
2、为贯彻落实劳动教育,我市多所小学在劳动节前夕组织学生参与公益活动。加强劳动教育,是因为( )
①人世间美好梦想,都要通过劳动实现②国家的建设成就,都是用劳动换来的
③实干兴邦,体力劳动者更值得我们尊敬④劳动光荣,劳动比学习书本知识更重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习总书记说:“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实干创造未来②中华民族素以勤劳智慧闻名于世
③劳动成就今天④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
A.①④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4、冬奥志愿者如何与服务对象进行沟通交流?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王淑英表示,志愿者在与服务对象交谈中要多使用“您”“您好”、“请”等礼貌用语;要耐心地倾听对方谈话,并表示出兴趣,同时发出认同对方的“嗯”“是”之类的声音,但不要打断对方的话,等到对方停止发言时,再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是因为( )
①文明有礼体现在一言一行中,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践行
②做文明有礼之人,要用语文明,态度谦和
③在与外国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要维护好“礼仪之邦”的美誉
④文明用语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人气爆棚?原来是26000部手机自动刷屏。部分带货直播间为达到涨粉、引流的目的,制造爆款、抢单的假象诱导消费者购买产品。这启示消费者( )
A.向人民政府提起民事诉讼
B.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
C.加强防范意识,远离网络
D.理性辨别,慎重选择
6、调查显示,97.6%的青年表示“有空的时候,愿意去做公益活动志愿者”,越来越多的人希望有一个公益活动志愿者的身份。这表明( )
A.想成才,必须讲奉献,不求索取
B.人生价值体现在对他人、对社会的奉献之中
C.青年人参加公益活动主要是为了获得表彰
D.只有参与公益活动才能服务社会
7、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这里的社会化是指( )
A.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通过社会熏陶逐渐被社会认可的过程
B.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通过社会劳动逐渐形成被社会认可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C.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
D.通过劳动让猿变成人的过程
8、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那些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行为。下列行为中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 )
①小明坚持每天观看新闻,了解最新国家动态②小红利用周末时间向社区居民宣传法律知识
③小亮利用节假日到公园和地铁站附近捡垃圾④小敏星期天在家熬夜吃零食、看电视连续剧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9、蔡元培先生说:“夫礼,既本乎感情而发为仪节。”中华文化宝库中有许多表示谦虚、恭敬的礼貌用语,可用于我们的人际交往。下列情境中用语恰当的是( )
A.探望别人说“拜访”
B.请人别送说“失陪”
C.请人指点说“劳驾”
D.求人谅解说“赐教”
10、武大靖——中国短道速滑运动员。作为运动员,在比赛的关键时刻,他毫不犹豫地帮助队友夺冠,展现运动员的担当;作为队长,他不忘发挥表率作用,肩负传承国家短道队优秀传统的责任和使命。这说明( )
①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角色②实现人生价值必须放弃个人利益
③要自觉承担对国家的责任④竞技体育比赛只需要对自己负责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11、“一米线”要求后面等候的人员与前面办理业务的人员保持一米的距离。心理学研究表明,除了至亲好友之外,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安全距离约为一米。设置“一米线”的意义在于( )
①减少人们的交往和沟通②尊重他人的隐私和安全
③提高社会运行效率和管理成本④有效减少或避免混乱,保障社会秩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这些歌词表明( )
A.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完全一致
B.国家利益比人民利益更加重要
C.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高度统一
D.人民利益比国家利益更加重要
13、遭遇不法侵害时,我们既要勇敢,又要机智。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
A.稳住歹徒,巧妙周旋
B.拨打“110”,求助警方
C.不顾一切,以死相搏
D.讲究智斗,减免损伤
14、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在社区,我与李奶奶是邻居。我与李奶奶的关系属于( )
A.血缘关系
B.地缘关系
C.业缘关系
D.法律关系
15、为落实“双减”政策,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各学校开展了系列教育活动。某班根据劳动教育的要求制定了以下任务清单:
完成这些任务,有助于同学们( )
A.增加课外活动,取代课堂学习
B.改变角色定位,承担家长责任
C.提高实践技能,降低学习要求
D.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劳动能力
16、社会生活有秩序,下列属于社会管理秩序的是( )
A.
B.
C.
D.
17、要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必须( )
①全面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 ②全面贯彻新时代战略方针
③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④到2035年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八年级(2)班正在制作一期“遵守规则我能行”主题黑板报,以下符合主题的图片是( )
A.
B.
C.
D.
19、寒假期间,某校给初中学生设计了一份作业清单,这份作业清单旨在引导同学们( )
作业一:为家人制作一道美食 作业二:在社会课堂中成长,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 作业三:当一次社区垃圾分类宣传员 |
①深入生产生活实际,提高个人的实践能力②在社会课堂中成长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
③了解社会、融入社会,培养亲社会行为④只需参加社会实践,不必重视理论学习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下列漫画中“小主人公”的行为,不能体现“责任与角色同在”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1、村民小张为了追回邻居老王久借不还的钱,将老王绑住关了起来。
请从权利和义务关系的角度,对小张的行为进行辨析。
22、请你评析一下漫画中同学的观点。
23、在某大学,一个学生要是在食堂每月用餐60次以上,而消费总额在150元以下,也就是说,每餐消费不足2.5元,这名学生就会引起校方的注意。校方在主动核实情况之后,无须学生申请,就会有每月160元或者100元的补助自动进入这位学生的“校园一卡通” 账户。据说,通过这种“隐形资助”的形式,这所大学3年间为3600多人次贫困学生发放补助款64万余元,以每人每餐消费3元计算,解决了很多贫困学子的“吃饭问题”。据此,有网友说,物质帮助比尊重更重要,不必“隐形资助”。
结合材料,请你运用“尊重”的相关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辨析。
24、时政点评
2020年12月,中共中央印发了《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对法治观念宣介、制度规范究善、权利保护、社会治理和网络治理等方面工作进行了部署。
摘录:深入宣传宪法,弘扬宪法精神,增强宪法意识,推动形成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社会氛围。切实加强对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宪法教育,组织推动国家工作人员原原本本学习宪法文本。全面落实宪法宣誓制度,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进行宪法宣誓。
请结合时事材料,谈谈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进行宪法宣誓的意义?
25、如下图是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示意图。
(1)请你为图中的空方框填入适当的内容。
(2)该示意图体现了哪些观点?(写出两个观点即可)
26、2017年2月6日,广东佛山市禅城区教育局网站首页遭遇“黑客”攻击,网站被迫暂时关闭修复,无法使用。这名自称是一个初中生的“黑客”在被篡改的页面上表明心迹一到假期,学校就布置足以室息的作业给学生去做……我不再废话了,去做作业算了,还有6天就开学了。”据悉该学生平时学习成绩不错,因沉迷网络没完成寒假作业,所以才抱着搞“恶作剧”的心态对教育局网站首页进行了篡改。
(1)你如何看待“黑客”进入教育局网站这一“恶作剧”行为?给我们什么警示?
(2)沉迷网络会带来怎样的危害?
(3)我们应如何做负责任的网络参与者?
27、辨析题。2015年1月1日其实施的新《环境保护法》规定,公民应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对生活废弃物进行分类放置。这引发了广大市民在微信朋友圈中的热议。小红在微信朋友圈发表感言:扔垃圾是个人私事,我爱扔哪就扔哪,这部法律连怎么扔垃圾都管,管得也太宽了吧!
请你从公民履行义务的角度对小红的观点作出辨析。
28、从“八项规定”“六条禁令”,到《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关键一环就是充分发挥监督执纪的威力。巡视监督持续深入,中央巡视组巡视了100多个地区和单位,实现了对地方和中央的全覆盖;纪检监察持续发力,一大批“老虎”“苍蝇”被绳之以法……事实证明,要从根本上解决主体责任缺失、监督责任缺位、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等一系列管党治党宽松软的问题,就必须强化党内监督,确保党章党规党纪在全党有效执行,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1)规范权力运行的原因是什么?
(2)思考如何规范权力运行?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