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近年来,“直播带货”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偷逃税款”的违法甚至是犯罪现象。为此,有关部门通过依法追缴税款的方式来规范“直播带货”,这是因为( )
①网络生活的有序化,需要规则的维系
②规则是靠强制性手段保证实施的
③法律可以规范和调节我们的行为
④有了处罚措施,社会就能安定有序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研制脊髓灰质炎疫苗糖丸,保护了几代新中国儿童的科学家顾方舟获得“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荣誉。为加快疫苗问世的进度,顾方舟和同事们除在动物身上试药,还自己以身试药。从他的事迹中可以看到( )
①努力拼搏、意志坚强 ②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③热心公益、关爱他人 ④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有一种安全叫祖国接你回家。”2023年4月29日,343名自苏丹撤离的中国公民平安回到祖国怀抱。脱险的激动、回家的温暖,以及身为中国人的自豪,都浓缩成一句“强大的祖国是我们坚强的后盾”。这让我们感受到( )
①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 ②国家强大是人民利益的重要保障
③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完全一致 ④人民利益是国家利益的集中表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民法典第七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这一原则强调人们在社会活动中( )
①讲信用②守诺言③尊重他人④诚实不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维护秩序靠规则,这是因为( )
A.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B.要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C.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D.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
6、观察下面图示,解读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与①②③④分别对应的内容是( )
A.中国特色、基础、政治安全、宗旨
B.社会主义、宗旨、国土安全、基础
C.中国特色、宗旨、政治安全、基础
D.社会主义、基础、国土安全、宗旨
7、社会生活要有秩序。马路上:行人、自行车、机动车各行其道;电影院:禁止喧哗,保持安静;农贸市场:买卖公平,童叟无欺;考场上:诚信考试,公平竞争。由此可见,遵守社会秩序非常重要。关于社会秩序,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②社会秩序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等
③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
④社会环境营造良好的社会秩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近十年来,我国在国家安全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同学们列举的下列成就与所属领域不相匹配的是( )
A.中央网信办开展“清朗”专项行动—网络安全
B.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文化安全
C.坚定不移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军事安全
D.完善漓江流域的综合治理—生态安全
9、2023年10月13日,南山法院依法对孙卓、符建涛被拐案一审公开宣判:两名被告人分别获刑5年、2年,并处民事赔偿80多万。该案的成功宣判,充分彰显了依法治国中法治的权威性。这表明( )
①任何犯罪行为都应受到法律制裁②审判机关应保护公民的一切权益
③违法行为的法律后果是刑罚④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天地生人,有一人应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这启示我们( )
A.认清角色,积极承担责任
B.改进规则,适应社会发展
C.追求自由,体验美好人生
D.勤奋刻苦,必然获得成功
11、不良行为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中学生陈某从“旷课→抽烟→吸毒→抢劫→入狱”的经历启示我们( )
①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②只有从重处罚,才能避免未成年人犯罪
③未成年人都难以抵制不良诱惑④要防微杜渐,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哈萨克斯坦记者古丽詹·拉曼库洛娃分享了中共二十大报告中自己感触最深的一句话:“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她说:“中国领导人强调,要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也就是说,人民的利益永远是首要的。”这说明在中国( )
①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是高度统一的②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相辅相成
③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互不影响④国家与人民是一个命运共同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寄语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响应总书记的号召,我们青少年要做到( )
①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②漠视常规逞英雄,追求自我无底线
③志存高远有梦想,德才兼备挑大梁④见贤思齐学榜样,家国情怀有担当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4、你认为下列属于威胁到我国国家核心利益的行为有( )
①为了牟取暴利,某些企业将未经国家审批通过的转基因产品偷偷引入境
②“中法文化之春”艺术节开幕
③美国干预我国台湾和香港问题
④多国联手遏制中国高科技企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5、在一起涉及生物安全的案件中,国家安全机关发现,境外某非政府组织在我国招募志愿者,大肆搜集各地生物物种分布数据信息,并要求参与者把数据传输到境外。你如果收到这类信息,应该( )
①拒绝,并向安全机关检举②接受,在收集信息中长见识
③潜入该组织内部进行斗争④严格遵守国家安全法律法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2023年10月2日,杭州亚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中王楚钦与樊振东对决,中国队提前锁定金牌,主教练王皓化身观众悠闲观赛。从社会关系的角度看,下列分析正确的有( )
①在不同社会关系中,王皓具有不同的身份
②主教练王皓与两位队员的关系是地缘关系
③主教练王皓与两位队员的关系是业缘关系
④在同一社会关系中,王皓具有不同的身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下图漫画提醒我们青少年要( )
A.增强防范意识,保护个人隐私
B.学会信息节食,防止沉迷网络
C.完善相关法规,加大执法力度
D.认清网络弊端,拒绝使用网络
18、初中生王某经常旷课到网吧玩游戏,后因缺钱上网,持刀抢劫,造成受害人重伤,受到了刑罚处罚。对此,同学们展开了议论,其中正确的说法有( )
甲:不良行为一定会发展为犯罪行为乙:我要远离网络,免受其害丙:我们要防微杜渐丁: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A.甲和丙
B.乙和丁
C.丙和丁
D.甲和丁
19、2022年11月9日是第31个全国消防日,消防日活动的主题是“抓消防安全保高质量发展”。据统计,10月份全省共接报火灾253起(不含森林、草原、铁路、港航、军队、矿井地下部分火灾),全国各地一旦出现火灾,各方救援力量定会奋力扑救,这说明( )
A.服务社会需要掌握过硬的本领
B.美好社会生活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
C.奉献社会需要讲究策略和方法
D.志愿服务给人以精神上的关怀
20、2023年3月1日,《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正式施行一周年。该规定聚焦由算法引发的大数据“杀熟”、诱导过度消费等侵害用户权益的乱象和问题,明确“不得利用算法实施影响舆论、规避监督管理以及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大数据“杀熟”行为( )
A.遵守了道德规范、利于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
B.创新了交易规则,引领社会新时尚和新风貌
C.骗取顾客的信任,侵犯了新客户的合法权益
D.没做到以诚相待,会损害企业的形象和信誉
21、 “小红帽、红马甲”,这是志愿者服务开展活动时最为常见的着装和标配。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志愿服务事业也取得了长足进步。现如今,志愿服务队伍越来越壮大,志愿服务活动越来越频繁,“志愿红” 也遍布大街小巷、城乡各地。可以说,“志愿红”不仅是一座城市的文明代言人,也为 一座城市的文明撑起了一片绿荫。
22、有同学认为:新时代的青少年要自由不要约束,校规校纪,班规班纪严重限制了自己的个性的发展。
判断:
理由:
23、2022年5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施行以来的第二个“民法典宣传月”。作为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民法典的一大亮点和创新是将人格权独立成编,该编含6章、51条、近5000字,详细规定了一系列人格权保护制度,体现了国家对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高度重视,彰显了民法典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呵护和保障。看到这一新闻后,有同学认为:“民法典将人格权独立成编,体现出我国高度重视尊重和保障人权。因此,只要制定出完备的民法典,我国就能真正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这位同学的观点进行点评。
24、多年以来,中央电视台精品栏目《感动中国》向全国观众推出了百多位感动中国人物,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一种让观众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
(1)学习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需要我们中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中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2)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热爱生活,关爱社会。作为中学生应如何培养和强化自己的亲社会行为?
25、青海省玉树县2010年4月14日晨发生两次地震,最高震级7.1级,震中在县城附近。截止17日15分25秒,地震已经造成1706人死亡,256人失踪,12128人受伤。据悉,灾区急需挖掘设备、帐篷、被褥、生活物资和防寒物资等。
根据材料思考下列问题:“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全力夺取抗震救灾的胜利”“绵薄之力,积沙成塔,携手同心,抗震救灾”这两个抗震救灾的口号说明了什么道理?你是如何认识的?(10分)
26、 材料:随着微信、微博、论坛、博客的兴起,网络成为人们阐述思想、表达诉求的重要平台。但是,众多虚假信息鱼龙混杂,不少低俗、恶俗信息充斥其中。网友被忽悠、青少年被毒害、现实被扭曲的事时有发生,网络大环境也被污染。
阅读后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你上网都做哪些有意义的事?
(2)互联网存在哪些弊端?
(3)我们应该怎样合理利用网络?
27、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立德树人的重要渠道”。
材料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大会上强调:要在中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再次强调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1)请你结合所学的道德与法治知识简要说明:新时代为什么要加强劳动教育?
(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了祖国明天更美好,我们要如何发扬实干精神?
(3)请你以劳动为主题,设计一条属于自己的座右铭。
28、材料一:由百余名院士专家着手制定的《中国制造2025》,将为中国制造业未来10年设计顶层规划和路线图,通过努力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三大转变,推动中国到2025年基本实现工业化,迈入制造强国行列。为此,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点强调指出:“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必须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开发利用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技术,着力在一些关键领域抢占先机、取得突破。”
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强调,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广大青年要坚定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锻炼高尚品格,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1)阅读材料一,从科学的本质的角度谈一谈我们为什么要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
(2)材料二中指出青年强到国家强,青少年要承托起中国的创新梦,要做好哪些准备并简要说明理由?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