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忻州七年级质量检测政治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4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2023年3月13日,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作出重要修改。这部法律的修订告诉我们(     

    A.规则一旦制定,就是一成不变的

    B.规则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C.原有的规则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

    D.随着社会的发展,没有规则需要制定

  • 2、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及网络使用资费的降低带来了信息的普及。这些变化(       

    ①为依法自由表达,塑造理性公民提供可能性

    ②使媒体形式更多样更亲民,信息获取更便捷

    ③拓宽民意表达渠道,有助于公民和政府的良性互动

    ④制造“数字鸿沟”,使不同阶层的贫富差距扩大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 3、某初中道德与法治老师在开展“大单元”教学过程中展示了如下材料。

    钱七虎:我国防护工程学家。倾心竭力六十余年,他为祖国“铸盾”;为培养人才,他还捐出奖金、津贴,资助了584位困难学生。钱老说,“为国家和人民安全贡献心血,有价值”。

    林占熺:因为《山海情》,林占熺在宁夏科技扶贫的故事被观众所熟知。而在现实中,他甘当“苦行僧”、谱写“山海情”的扶贫经历,更让人为之动容。

    沈忠芳:隐秘而伟大!为国造导弹隐姓埋名60余载。他说:“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为人民的幸福奋斗。”

    根据以上素材可以推断本次大单元教学的主题是(     

    A.学会感恩,奉献社会

    B.关爱他人,讲究艺术

    C.奉献社会,助我成长

    D.勇担责任,无怨无悔

  • 4、“一米线”,要求后面等候人员与前面办理业务的人员保持一米的距离,不要紧跟或围拥。 遵守“一米线”规则,有助于营造安全、舒心、有序的公共环境。我们要自觉维护社会秩序,因为(     

    ①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       

    ②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③社会秩序就是公共场所秩序       

    ④破坏社会秩序要承担法律责任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 5、观察漫画《镜头下的贫困生》,从中你会感悟到(     

    ①尊重能消除隔阂,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

    ②尊重他人,需要我们考虑他人的感受,学会换位思考

    ③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

    ④将贫困生置于媒体的聚光灯下,是对其最大的尊重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 6、一位盲人夜晚总是提着灯笼走路,许多人都不理解甚至嘲笑他。他说,我提着灯笼,一方面照亮了别人,另一方面也使自己不被他人撞到。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A.要关心帮助弱势群体

    B.帮助他人就一定能得到回报

    C.关爱他人,要心怀善意

    D.关爱他人就是关爱和善待自己

  • 7、以下不属于我国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的是(     

    A.以人民安全为宗旨

    B.以经济安全为根本

    C.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

    D.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

  • 8、社会生活需要维护秩序,人们才能感受岁月静好,维护秩序靠(     

    A.规则

    B.道德

    C.纪律

    D.法律

  • 9、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马某无证明强行外出,不听防疫工作人员劝阻,还对阻拦其翻越栅栏的工作人员打了一拳。事后,马某寻衅滋事,公安机关依法予以行政拘留。该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马某的行为触犯了刑法,理应受到行政拘留

    ②我们要依法履行公民义务,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③我国坚持依法治国,依法维护社会秩序

    ④我们要认清违法行为的危害,远离犯罪,依法制裁违法犯罪行为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 10、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了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这段话说明(     

    A.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B.只有投身于社会才能走向成熟

    C.人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拓展

    D.个人力量渺小对社会发展没有影响

  • 11、下图中老人和儿童的善举表明(       

       

    ①只有捐款才能体现爱心               ②关爱他人,要心怀善意

    ③关爱他人,要尽已所能               ④关爱他人,要讲究策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2、责任是一个人分内之事,下列责任和来源对应一致的是(     

    ①小博把自己的零用钱捐给“希望工程”——职业要求

    ②小安认真完成家庭作业——法律规定

    ③特警在街上认真巡逻——道德规范

    ④小高履行了对花花的承诺,帮其照顾小猫——对他人的承诺

    A.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 13、“互联网+”就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业态,并且产生“1+1>2”的效果。例如“互联网+传统集市”衍生出淘宝,“互联网+传统交通”衍生出滴滴打车……材料说明(     

    A.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B.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C.网络为文化传播搭建新平台

    D.勇于竞争有助于激发个人潜能

  • 14、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我们要做负责任的网络参与者。完成下面小题:

    【1】为了印证“网络促进民主政治进步”,小明所举事例恰当的是(     

    ①中国政府网开通“我向总理说句话”栏目

    ②在网上购买日常生活用品成为人们的习惯

    ③用微信跟异地的亲朋好友聊天以增进情感

    ④中国人大网对法律草案公开征求修改意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天文、物理、文学、美学,没有墙壁的教室,不设门槛的大学……这群爷爷奶奶在网课直播间里,欢脱幽默地传授硬核知识。“银发知播”感动中国是因为他们(     

    A.网络冲浪,老当益壮勇争先

    B.共同努力,实现了收入倍增

    C.诚实守信,不制造传播谣言

    D.普及知识,传递网络正能量

  • 15、道德是社会关系的基石,是人际和谐的基础。下列语句与道德品质对应正确的是(     

    A.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尊重他人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换位思考

    C.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文明有礼

    D.敬人者,人恒敬之——欣赏他人

  • 16、“你所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这句话从个人对社会影响的角度说明了(     

    ①任何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人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②个人是社会中的人,个人不可能离开社会独立存在

    ③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社会,人们的活动影响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④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密不可分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 17、《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七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下列行为符合这一规定的有(     

    A.艺人仝某伪造应届生身份参加高考

    B.郑某隐瞒期末成绩以得到父母的奖励

    C.林某如实提供人口普查所需的资料

    D.谢某伪造核酸检测以便参加体育竞赛

  • 18、下边表述与“亲社会行为”意思相一致的是(     

    A.人而无礼,焉以为德

    B.夫喜群而恶独,相扶而相植者,人情之所乐也

    C.人者固非可孤立生存于世界也,必有群然后人格始能立

    D.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 19、关于责任的说法,你认为最精确的是(     

    A.责任是一个人分内应该做的事情

    B.责任是一个人不应该做的事情

    C.责任是一个人不应该做却做了的事

    D.责任是一个人应该做却没有做的事

  • 20、有人这样比喻,社会就像一棵大树,我就是其中的一片树叶;社会是浩瀚的星空,我就是其中的一颗星星。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是(     

    A.人类非常渺小

    B.个人是社会中的一员

    C.个人离不开社会

    D.没有社会就没有个人

二、辨析题 (共3题,共 15分)
  • 21、小梅在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时发现,民法典对公民权利的规定涵盖了人的一生,从未出世胎儿享有的权利,到成年后经济活动中的一系列合同,再到婚姻家庭生活和子女抚养,以及最后的死亡继承。几乎所有的民事活动,大到合同签订、公司设立,小到缴纳物业费、离婚,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据。因此,小梅认为:相比宪法,民法典在对公民权利的保护方面比宪法还要重要。

    运用所学知识,对小梅的观点进行辨别与分析。

  • 22、小锴在乘坐高铁时,还遇到了以下情景。

    情景一:某男性乘客在距离高铁快启动时,试图跨越铁轨,登上列车。幸好被乘警及时发现,并制止了该男子。男子认为:乘坐高铁是他的权利,翻越轨道是他的自由。

    情景二:在高铁上,一位妈妈抱着熟睡的孩子,邻座的女士不停地使用手机打电话,并不时发出很大的笑声。这妈妈说:孩子睡着了,请您小声点。女士却说:打手机是我的自由。

    请帮小锴判断情景中人物的行为正误,并说明理由。

  • 23、   有人说,规则的存在限制了人的行为与自由。生活中,到处都是规则,想干点事情特别受约束,真是麻烦!你如何看待这样的观点?并说明你的理由。

    四、判断分析题。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24、怎样遵守宪法和法律?

  • 25、网络是把双刃剑。互联网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大大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但也带来一些问题,如网络上充斥着一些不良信息,网络信谣传谣更为普遍。网络无限,自由有界。

    (1)请你说说网络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哪些便利与危害?

    (2)青少年如何成为网络生活的主人?

  • 26、    2017年5月24日,中国食品辟谣联盟发布“亮剑网络食品谣言”倡议书,倡议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到食品谣言治理工作中来,进一步完善食品谣言“社会治理模式”。倡议内容包括:坚决遵守法律法规,坚决推进企业自律,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坚决抵制网络食品谣言,积极参与网络食品谣言治理。

    根据《遵守网络法律》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国家治理网络谣言的必要性。

  • 27、   2018年10月31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新闻发言人马晓光在主持发布会并答记者问时指出,台湾问题事关中国国家核心利益,我们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挑衅行径。任何挑动两岸对立、升级对大陆敌意、恶化两岸关系的行径,都只会给台湾同胞带来灾难,而且事实证明,也是不得人心的。

    思考:为什么说“台湾问题事关中国国家核心利益”?

  • 28、以下是刑法和宪法的观点

    刑法:在法律家族中,我是最严厉的,我是国家的根本法。

    宪法:我才是国家的根本法,因为......

    阅读材料回答,刑法和宪法谁的观点正确,并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40
题数 28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辨析题
三、简答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