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年湖北荆门高考生物第一次质检试卷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2023年12月,杭州马拉松比赛吸引了全球约36000名运动员参赛。赛程中运动员出现不同程度的出汗、脱水和呼吸加深、加快。下列关于比赛中运动员生理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血浆中二氧化碳浓度持续升高

    B.大量补水后,内环境可恢复稳态

    C.长时间跑步,血糖大量消耗,可通过肌糖原直接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使血糖快速补充

    D.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生成减少

  • 2、科研人员制备抗δ病毒N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并鉴定其与N蛋白的结合位点。将N蛋白第91-170位氨基酸(aa)分成3个片段(图a),检测该抗体与3个片段结合的情况,电泳结果如图b。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用N蛋白免疫小鼠即可获得单克隆抗体

    B.体外培养杂交瘤细胞时需加入动物血清

    C.第110-130位氨基酸之间存在结合位点

    D.对照组需添加无关抗原

  • 3、狂犬病毒(RV)外形呈弹状,核衣壳呈螺旋对称,表面具有包膜,内含有单链-RNA.RV与宿主细胞结合后,将其核酸—蛋白复合体释放至细胞质,并通过如图途径进行增殖。下列相关推断错误的是(  )

    A.过程②发生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

    B.狂犬病毒RNA的复制过程由①③组成

    C.过程①所需嘌呤数与过程③所需嘌呤数可能相同

    D.细胞中-RNA可作为病毒RNA复制和翻译外壳蛋白的模板

  • 4、矮壮素是农业生产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其具有抑制细胞伸长,使植株变矮、茎秆变粗、叶色变绿等功效。农业上适量使用矮壮素可提高坐果率,这与脱落酸的作用效果相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体内脱落酸的主要合成部位是根冠和嫩叶

    B.除促进果实脱落外,脱落酸还可维持种子休眠

    C.在调节株高方面,矮壮素和赤霉素具有协同作用

    D.矮壮素进入植物体内后会很快被相应酶降解而失去功效

  • 5、蚊子叮咬人的时候,会注射少量唾液进入人体血管,这些唾液中含具有舒张血管和抗凝血等功能的多种蛋白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被蚊子叮咬后,被叮咬处的组织液可能会增多

    B.蚊子的叮咬会刺激痛觉感受器,进而刺激下丘脑产生痛觉

    C.蚊子的叮咬可能会使人体内组胺和其他化学物质的释放量增加

    D.蚊子唾液中的抗凝血物质或可用于治疗血栓,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 6、真核生物转录形成前体RNA,再通过剪接成为成熟的mRNA。下图表示拟南芥F基因的转录及加工过程。当Fβ过多时,拟南芥响应高温开花的时间延后。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F基因和前体RNA的基本组成单位相同

    B.F基因结构改变导致转录出不同的mRNA

    C.促进F基因表达Fγ拟南芥将提前开花

    D.开花时间受环境及RNA剪接形式的影响

  • 7、基因A、B、C、D、E、F是位于果蝇的2号染色体上位置很近的六个显性基因,通过人工诱导显性纯合体的2号染色体某一部分的结构缺失,获得了四种缺失突变体,四种突变体分别与aabbccddeeff个体杂交,突变体1的子代表现为a、c、f三种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突变体2的子代表现为b、c、f三种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突变体3的子代表现为a、d、e、f四种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突变体4的子代表现为的d、e两种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据此推测这6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顺序为(       

    A.BCFAED

    B.DEBFCA

    C.CAFEDB

    D.ACFBDE

  • 8、呼吸商指生物体在同一时间内释放的CO2与吸收的O2的体积之比。酵母菌能以葡萄糖、蛋白质和脂肪为底物进行细胞呼吸,在O2充足的条件下的呼吸商如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底物

    葡萄糖

    蛋白质

    脂肪

    呼吸商

    1.00

    0.80

    0.71

    A.与葡萄糖相比,等质量的脂肪储存的能量多

    B.与葡萄糖相比,等质量的脂肪含氢量高导致其对应的呼吸商低

    C.O2浓度低且以葡萄糖为底物时,呼吸商会大于1.00

    D.在密闭容器内以脂肪为底物时,容器内的气压会升高

  • 9、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洋葱根尖进行处理后,用显微镜观察得到如下图所示的结果。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对根尖的处理依次包括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B.有丝分裂过程除图中a、b外,还有前期、中期

    C.图中细胞有不同的分裂相,说明图中细胞分裂不同步

    D.持续观察图中细胞a,最终可看到其产生2个子细胞

  • 10、体温调定点学说认为,位于下丘脑的PO/AH区的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放电频率相等时存在一个调定点(如37℃),体温整合中枢就是按照这个调定点来调节体温的。如图所示,A、B两条线相交于S点,此点温度为正常体温;某生理状态下A′、B′两条线相交于S′点。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某人体温24小时处在S′点,则该时间段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B.热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高于冷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时,体温会上升

    C.若体温低于调定点,人体会出现皮肤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的现象

    D.人体在发热初期但未达到新调定点时,冷敏神经元放电频率更高,此时人体会感到寒冷

  • 1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能平衡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过多自由基,减轻或消除自由基对机体的危害。为了研究pH和金属离子对SOD酶活性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1:分别将SOD酶液置于如图1所示的pH梯度下充分混匀后静置2h。实验2:向酶液中分别加入CuSO4、ZnSO4、FeSO4,和MnSO4溶液,并使酶液置于如图2所示的金属离子浓度梯度下,充分混匀后静置1h,测定两组SOD酶活性,结果如下图。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实验的自变量为pH梯度和金属离子浓度梯度,因变量为SOD酶活性

    B.pH过高或过低都会抑制SOD酶活性

    C.pH为5.0时SOD酶活性达到最大,pH值保持在4.0~6.0时SOD酶活性相对稳定

    D.Fe2+相对其他三种离子对SOD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当浓度大于0.5mmol时酶全部失活

  • 12、下列有关传统发酵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A.果酒、果醋、泡菜制作过程中,发酵液pH均会降低

    B.将白萝卜切成小块或用沸水短时间处理,均能够缩短泡菜腌制时间

    C.用带盖玻璃瓶进行果酒发酵期间,需根据发酵情况适时拧松瓶盖放气

    D.家庭制作果酒、果醋和泡菜通常都不是纯种发酵,无需对材料和用具消毒

  • 13、人类的一对等位基因D和d编码红细胞表面的RhD蛋白,DD或Dd为Rh阳性(Rh+),dd为Rh阴性(Rh)。一般情况下,人的血清中不存在抗RhD的天然抗体,但当Rh的母亲怀有Rh+的胎儿时,胎儿的少量红细胞或RhD蛋白可以在妊娠末期或分娩时进入母体,使母体产生抗体。此抗体可透过胎盘进入胎儿的循环系统使其红细胞发生溶血,造成新生儿溶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轻度的新生儿溶血可通过新生儿血浆置换来治疗

    B.母体产生RhD抗体的抗原是来源于自身红细胞表面的RhD蛋白

    C.血型为Rh—的妻子与血型为Rh+的丈夫(Dd)生育Rh+孩子后,生二胎时应做基因诊断避免新生儿溶血

    D.Rh阳性者可以输入Rh阴性者的血浆

  • 14、某同学观察某种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2N=16)细胞时,发现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中有16条染色体,呈现8种不同的形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细胞可能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基因正在自由组合

    B.该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心粒正在倍增

    C.该细胞可能处于减数分裂Ⅰ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平面上

    D.若该细胞此时存在染色单体,则该细胞一定取自该生物中的雌性个体

  • 15、研究表明,下丘脑视上核内牛磺酸含量较高,低渗刺激可促使神经元中的突触小泡释放牛磺酸,抑制下丘脑分泌催产素。此外牛磺酸可与神经垂体细胞的甘氨酸受体结合,激活Ca2+信号通路,对神经垂体细胞的渗透压产生影响,从而调控相关激素的释放,促进神经垂体细胞释放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牛磺酸可作为神经递质,影响下丘脑一垂体激素分泌的水平

    B.神经垂体细胞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通过血液运输

    C.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由下丘脑分泌,经神经垂体释放

    D.下丘脑细胞和神经垂体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能分泌激素

  • 16、细胞学说是19世纪自然科学史上的一座丰碑,下列有关总结和推断正确的是(  )

    A.比利时的维萨里发现了细胞,施莱登和施旺是细胞学说的主要创立者

    B.根据魏尔肖的研究推知: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的有丝分裂

    C.细胞学说的基本内容论证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D.一切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都是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的

  • 17、某实验室用两种方式进行酵母菌发酵葡萄糖生产酒精。甲发酵罐中保留一定量的氧气,乙发酵罐中没有氧气,其余条件相同且适宜。实验过程中每小时测定一次两发酵罐中氧气和酒精的物质的量,记录数据并绘成下面的坐标图。据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发酵罐实验结果表明在有氧气存在时酵母菌无法进行无氧呼吸

    B.在实验结束时甲、乙两发酵罐中消耗的葡萄糖量之比为4:3

    C.甲、乙两发酵罐分别在第4小时和第5小时无氧呼吸速率最快

    D.0-3小时内酵母菌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内膜

  • 18、雾化吸入法是利用高速气流,使药液形成雾状后由呼吸道吸入,达到治疗的目的。多地已可预约接种吸入用重组新冠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该疫苗经由呼吸道吸入后,可被黏膜上皮间的M细胞将抗原吞入,随后输送抗原透过黏膜转运到淋巴组织,诱导T细胞和B细胞反应,启动黏膜免疫应答。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M细胞摄取抗原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B.疫苗经由呼吸道吸入后启动的黏膜免疫应答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C.接种重组新冠疫苗前感染腺病毒的免疫预防效果可能会降低

    D.与传统注射式疫苗相比,雾化吸入式疫苗能给人提供更多保护

  • 19、某生物小组欲研究生长素的相关知识,用两个相同的胚芽鞘尖端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从理论上说,琼脂块中生长素含量是A>C=D>B

    B.该实验可说明生长素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

    C.A~D四个琼脂块引起的弯曲角度α大小是A>C=D>B

    D.缺少放置空白琼脂块的对照组是该实验的不足之处

  • 20、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修饰中的一种,在DNA甲基转移酶的催化作用下,S-腺苷甲硫氨酸作为甲基供体,其核苷酸胞嘧啶被甲基基团共价修饰。DNA甲基化维持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DNA甲基化后DNA中碱基序列发生改变,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

    B.全甲基化亲代双链经全保留复制后形成2分子的半甲基化子代双链

    C.DNA甲基化的复制需要模板,一个甲基化DNA连续复制n次可得2n-2个DNA

    D.甲基化的维持依赖DNA的复制过程,离不开维持甲基转移酶的作用

  • 21、荒漠、草原、森林、沼泽、湖泊等为不同的群落类型,下列有关群落的说法,错误的是(       

    A.群落类型不同,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等方面存在差异

    B.水分、温度会影响群落类型,不同群落中的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相同

    C.草原生物群落中的植物往往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能抵抗干旱

    D.荒漠中的某些爬行动物以固态尿酸盐的形式排泄含氮废物,有利于保存水分

  • 22、活性氧(ROS)是生物体内与氧代谢有关的含氧自由基和易形成自由基的过氧化物的总称。ROS是生物体内氧正常代谢的天然副产物,在细胞信号传导和体内平衡中具有重要作用。ROS含量升高是导致细胞老、凋亡的原因之一。成纤维细胞是人体疏松结缔组织的主要细胞成分,可通过增殖补充受损的组织细胞。研究发现,药物A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中的ROS含量及细胞的衰老和凋亡具有显著影响,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细胞衰老过程中某些酶的活性增强,基因的数量一定发生改变

    B.细胞衰老、凋亡的速率与外界环境及营养供应相关,与遗传因素无关

    C.一定范围内,细胞凋亡率与ROS含量呈正相关,与药物A浓度呈负相关

    D.药物A通过抑制ROS的产生来延缓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凋亡过程

  • 23、朊病毒又称朊粒,是一类不含核酸而仅由蛋白质构成的具感染性的因子。朊病毒(PrPSc型蛋白)接触到生物体内正常的PrPC型蛋白,会使其转变成PrPSc型蛋白,且后者具有感染性,可以诱导体内更多的PrPC型蛋白转变为PrPSc型蛋白,实现朊病毒的增殖。如下图表示PrPSc型蛋白在神经细胞中的形成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PrPC型蛋白和PrPSc型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相同,但空间结构不同

    B.朊病毒的遗传物质可用35S标记后研究其整合到神经细胞的染色体上的过程

    C.朊粒诱导PrPC型蛋白的转化是一种正反馈,属于过程②

    D.PrPSc型蛋白通过主动运输进出神经细胞,体现了生物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 24、果蝇的正常刚毛和截刚毛是一对相对性状。为了研究其遗传规律,现用纯合体果蝇进行下表所示的杂交实验。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杂交组合

    P

    正常刚毛♀×截刚毛♂

    截刚毛♀×正常刚毛♂

    F1

    雌雄均为正常刚毛

    雌雄均为正常刚毛

    F2

    正常刚毛♀:正常刚毛♂:截刚毛♂=2:1:1

    正常刚毛♀:截刚毛♀:正常刚毛♂=1:1:2

    A.这对相对性状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截刚毛的遗传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雄性截刚毛多于雌性

    C.杂交一的F2果蝇自由交配,F3中正常刚毛雌性果蝇所占比例为7/16

    D.杂交二的F2果蝇自由交配,F3中截刚毛果蝇所占比例为1/16

二、非选择题 (共8题,共 40分)
  • 25、果蝇的圆眼与棒眼、黄身与黑身两对相对性状,受三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一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位于X染色体上,另一对性状受两对等位基因(B、b和D、d)控制,位于常染色体上,均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现让一只甲果蝇(棒眼黄身♂)与一只乙果蝇(圆眼黄身♀)单对多次杂交,后代的表现型为圆眼黄身(180只)、圆眼黑身(140只)、棒眼黄身(180只)、棒眼黑身(140只)。请根据该杂交实验回答以下问题:

    (1)杂交实验后代中黄身和黑身这对相对性状受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甲果蝇的基因型是____

    (2)在杂交实验后代的黄身果蝇中,与甲果蝇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____。(只考虑果蝇的黄身与黑身)

    (3)若想判断果蝇圆眼与棒眼的显隐关系,可采用子代中的______与甲果蝇杂交。如果后代雄果蝇____________,则圆眼为显性;如果后代雄果蝇____________,则棒眼为显性。(只考虑果蝇的圆眼与棒眼)

  • 26、研究表明,每个人的DNA都不完全相同,因此DNA也可以像指纹一样用来识别身份,这种方法就是DNA指纹技术。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我们可以根据分析指纹图的吻合程度来帮助确认身份,因为DNA能够储存遗传信息,而且不同个体的DNA_____各不相同,故每个人的DNA指纹图都是独一无二的。DNA分子中遗传信息量非常大,原因是_____

    2)在现代刑侦领域中,DNA指纹技术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此外,DNA指纹技术还可以用于亲子鉴定等。如图是通过提取某小孩和其母亲以及待测定的四位男性的DNA,分别经合适的酶处理后,形成若干DNA片段,然后进行电泳等一系列步骤得到的一组DNA指纹图,请F1F4中,谁是该小孩真正生物学上的父亲?_____,为什么?_____

    3DNA分子中,(AT/GC)、(AC/TG)中能体现DNA分子特异性的是_____

  • 27、根据所学知识,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在香料工业提取的“液体黄金”玫瑰精油中,要求不含有任何添加剂或化学原料,其提取方法主要是_______,橘皮精油不能采用此方法提取的原因是______

    (2)用萃取法提取胡萝卜素的原因是_________。萃取的效率主要取决于萃取剂的________,同时还受原料颗粒的大小、含水量等条件的影响;在对新鲜胡萝卜进行干燥时,要注意控制_______,否则会引起胡萝卜素的分解;提取的胡萝卜素粗品可通过纸层析法进行鉴定,该层析的目的是________,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中层析的目的是___________

     

  • 28、正常人感染病原体会引起发热,发热过程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下图为体温上升期机体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体温调定点是为调节体温于恒定状态,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激素a为________(填名称),作用于垂体,垂体释放激素b作用于甲状腺,这种调节方式为________,其意义是可以________,形成多级反馈调节,有利于精细调控,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图中的甲细胞接受的信息分子为________

    (2)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是________,高温持续期人体有时会出现脱水现象,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该激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从而减少尿量。人体中多种激素需要不断地合成和分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体温下降期,体温调定点下降到正常,机体增加散热的途径有________,皮肤血流量增多和汗液分泌增多。

    (4)若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损毁,机体体温不能维持稳定,已知药物A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体温。现获得A的结构类似物M,为探究M是否也具有解热作用并通过影响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体温,将A、M分别用生理盐水溶解后,用发热家兔模型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完善实验方案并写出实验结论。

    分组

    处理方式

    结果

    ________

    发热

    发热家兔模型+A溶液

    退热

    发热家兔模型+M溶液

    退热

    ________

    发热

    甲、乙、丙、丁四组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为______________

  • 29、某二倍体雌雄同株植物的茎色紫色对绿色为显性,受等位基因A/a的控制。科学家用X射线处理某纯合紫株的花药后,将获得的花粉对绿株进行授粉,得到的F1中出现了1株绿株(M)。请回答下列问题:

    1)等位基因是通过______产生的,等位基因Aa的根本区别是_________

    2)若M是由基因突变造成的,则发生突变的基因是________(填“A”“a”),若M的出现是由染色体变异引起的,而且变异的配子活力不受影响(两条染色体异常的受精卵不能发育),则对M出现的合理解释是_________

    3)为了确定M是由基因突变导致的还是由染色体变异引起的?请利用杂交实验进行探究写出实验的设计思路和预测结果及结论:

     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测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0、某植物的花色表现为白色(只含白色素)和黄色(含黄色锦葵色素),白色和黄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AaBb)共同控制,其产生机制如下图甲所示。为探究该种植物花色的遗传规律,进行了杂交实验,过程及结果如图乙所示:

    1)图甲说明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图甲,分析白色花的基因型有______种。

    3)图乙中F2白花植株中,部分个体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这样的个体在F2代白花植株中的比例为______;还有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表现型仍为白花,它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

    4)若图乙中F2黄花植株随机交配一代,其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

    5)若该种植物群体中存在基因型为AaGgRr的某植株,其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AGRAGr: AgR: Agr aGR: aGr: agR: agr=3:3:1:1:1:1:3:3,则这三对基因的位置分布情况应该为图______(填“甲”“乙”“丙”或“丁”)。

  • 31、科学家发现苍蝇体内存在一种抗菌活性蛋白,使其能够在恶劣环境中生存下去,这种蛋白质对多种细菌都具有极强的杀伤力。

    1)科学家首先从苍蝇体内提取到了甲、乙、丙、丁四种单链蛋白质的混合物,其分子大小和电荷的性质情况如图所示

    ①更换蛋白质混合物的缓冲液时,一般采用________法。

    ②若用凝胶色谱法分离混合物中的蛋白质,移动速度最快的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③若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混合物中的蛋白质,则蛋白质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电泳带相距最近,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发现蛋白甲和蛋白丙都具有一定的抗菌能力,为测定两种蛋白抗菌能力的大小,科学家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步骤一:制作无菌平板。

    步骤二:利用________法将不同种类的致病菌分别接种在平板上,培养数日得到长满致病菌的平板。

    步骤三:将等量抗菌活性蛋白溶液滴加在平板上,培养一段时间,测定平板上的________,结果如下。由实验结果可知,________更适于作为广谱抗生素。

    两种蛋白对各致病菌的抑菌圈直径(mm

    编号

    金黄色葡萄球菌

    单增李斯特菌

    副溶血性弧菌

    伤寒沙门氏菌

    大肠埃希氏

    蛋白甲

    162

    120

    144

    131

    119

    蛋白丙

    182

    83

    111

    10

    0

     

  • 32、图1表示某种哺乳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之比的变化曲线,图2表示这种动物某个体内精原细胞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请据图回答:

    (1)图1中BC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图2中细胞1不能转录,但能翻译的原因是__________

    (2)若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图中的染色体,需用碱性染料染色,要观察染色体操作步骤是_________。图1中处于E点的细胞中含有_____对同源染色体,图2中___(填序号)细胞处于图1中的CD段。

    (3)若该生物的基因型是GgPp,在精细胞的形成过程中G与G的分离、G与P的自由组合分别发生在图2________(填序号)细胞中,④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若某精原细胞分裂完成后形成了基因型为GPp的精细胞,原因是____________。④细胞中染色体的互换区段内同一位点上的基因_______(填“相同”、“不相同”或“不一定相同”)。

    (4)在图1中绘制此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的变化曲线(不标字母)。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0
题数 32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