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国科学家David Julius因发现了TRPV1受体获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如图所示:该受体是位于疼痛感神经末梢的一种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对辣椒素和热刺激等敏感。当TRPV1受体被激活时,神经细胞产生兴奋,使人产生疼痛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吃辣火锅时宜喝冷饮,否则下丘脑产生的疼痛感更强
B.重庆人比河北人能吃辣,原因可能是重庆人体内的TRPV1受体比河北人少
C.TRPV1受体是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具有特异性
D.TRPV1受体激活使人产生疼痛感,从而减少外界和身体内部刺激给人带来的伤害
2、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发现丙型肝炎病毒”方面作出的重大贡献。如图表示丙型肝炎病毒(HCV)的增殖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丙型肝炎病毒的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中
B.科学家采用营养成分齐全的培养液培养丙型肝炎病毒
C.过程①所需的嘧啶比例与过程②所需的嘌呤比例相同
D.参与①②过程的酶是RNA复制酶,由宿主细胞的DNA指导合成
3、下列关于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一般分为四步: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和纯度鉴定
B.用电泳法分离血红蛋白时,待分离样品中各种分子的带电性质、分子大小和形状均会影响迁移速度
C.血红蛋白的释放所用的试剂为蒸馏水和柠檬酸钠溶液
D.洗涤红细胞的目的是去除一些杂蛋白,所用试剂为生理盐水
4、青少年型帕金森综合征是由Parkin基因突变引起的单基因遗传病,经调查,该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10000。如图1是某家族青少年型帕金森综合征的遗传系谱图,图2为正常基因和突变基因中的限制酶切割位点,以及图1中部分家庭成员的相关基因经酶切并电泳后的条带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调查该病的发病率时,需要在群体中进行随机取样
B.若Ⅱ1与表现型正常的男性结婚,则后代患该病的概率为1/303
C.若Ⅲ1为男性,则其表现型正常和患该病的概率相等
D.Ⅱ1、Ⅱ4与该病有关的基因酶切后的电泳结果可能相同
5、长日照植物开花需日照长于临界值,短日照植物开花需日照短于某临界值。科学家通过改变24小时的光照和黑暗时间处理植物甲和植物乙,结果如图所示。(注:空白表示光照,黑色表示黑暗,长短表示时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根据1~4组可判断甲、乙分别是短日照植物和长日照植物
B.根据结果可知影响植物开花的关键因素是连续夜间长度
C.若要乙在短日照时期提前开花,可在夜晚进行短暂光照处理或延长光照时间
D.春化作用指的是有些植物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黑暗之后才能开花
6、如下图为胚胎工程中各种胚胎操作技术。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从良种母牛体内获得的卵母细胞培养后才能与精子受精
B.通过胚胎分割获得子代的途径(d)属于无性繁殖的范畴
C.通过胚胎干细胞培养获得的子代(e)其遗传性状是相同的
D.常通过采取早期胚胎(c)内细胞团细胞来鉴定小牛(f)的性别
7、10-23酶可以和靶标RNA结合并对其进行切割,10-23酶包含一个由15个核苷酸构成的催化结构域,该结构域的两侧为底物结合臂(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酶被水解后可生成4种核糖核苷酸
B.该酶降低了RNA中氢键断裂所需的活化能
C.图示模型体现了酶催化的高效性
D.若改变结合臂的碱基序列,则该类酶可结合不同的底物
8、端粒是染色体两端有特殊序列的DNA-蛋白质复合体,人体端粒DNA序列会随着复制次数增加而逐渐缩短。在生殖细胞和癌细胞中存在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形成的复合体),能够将变短的DNA末端重新加长。端粒酶作用机理如题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有核细胞均含端粒酶基因
B.端粒酶的作用是催化转录过程
C.大肠杆菌也存在端粒DNA序列
D.端粒DNA的修复原料是四种核糖核苷酸
9、高茎豌豆(DD)和矮茎豌豆(dd)杂交时,某一亲本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染色体变异(不考虑其它突变),子代出现了基因型为DDd的植株甲。下图不能表示植株甲体细胞中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是( )
10、剪秋罗为雌雄异体的二倍体植物(性别决定方式为XY 型),其叶形有宽叶和狭叶两种类型,相关基因用B、b 表示,仅位于X 染色体上。用杂合宽叶雌株与狭叶雄株杂交,其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1/2 为宽叶雄株,1/2 为狭叶雄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群体中与叶形有关的基因型有5 种
B.狭叶性状只能出现在雄株中,不可能出现在雌株中
C.宽叶雄株和狭叶雌株杂交,后代有宽叶、狭叶
D.宽叶雌株与宽叶雄株杂交,子代中不可能出现狭叶雄株
11、研究人员在某盐碱地开挖鱼塘,挖出的泥土在塘边堆成台田种植作物,鱼塘中养殖鸭鹅、咸水鱼并种藕,不仅实现了丰产增收,还使台田盐碱含量降低。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上述模式中的“上粮下藕”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B.上述模式的设计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和整体原理
C.上述模式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
D.与开发前相比,输入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减少
12、月季花为两性花,被誉为“花中皇后”。其花色有红色、黄色和白色三种,由A/a、B/b两对基因控制。关于下列杂交组合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杂交组合 | 亲代 | F1 | F2 |
组合一 | 黄花×红花 | 红花 | 红花:黄花:白花=12:3:1 |
组合二 | 黄花×红花 | 红花:黄花:白花=2:1:1 | — |
组合三 | 红花×白花 | 红花:黄花:白花=2:1:1 | — |
A.根据杂交实验结果,可判断白花的基因型是aabb,黄花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
B.组合一的F2红花植株中,纯合子占1/6,只有一对基因是杂合的占1/4
C.组合二F1黄花与白花杂交,子代中黄花占1/2
D.组合二和组合三的杂交类型在遗传学中都称为测交
13、细胞周期检验点是检测细胞是否正常分裂的一种调控机制,图中1一4为部分检验点,只有当相应的过程正常完成,细胞周期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在真核细胞中,细胞分裂周期蛋白6(Cdc6)是启动细胞DNA复制的必需蛋白,其主要功能是促进“复制前复合体”形成,进而启动DNA复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检验点1到检验点1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B.“复制前复合体”组装完成的时间点是检验点2
C.若用DNA复制抑制剂处理,细胞将停留在检验点1
D.染色体未全部与纺锤体相连的细胞不能通过检验点4
14、雌性蝗虫有24条染色体(22+XX);雄性蝗虫有23条染色体(22+X)。某只雄蝗虫的基因型为AaXBO。在细胞分裂过程中,若不考虑突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蝗虫精巢的细胞中最多可观察到4条X染色体
B.该蝗虫可产生基因型为AO、aO、AXB、aXB的四种精子
C.该蝗虫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I前期可形成11个四分体
D.对蝗虫的基因组进行测序,需测定12条染色体的DNA序列
15、已知某遗传病由基因a或基因b控制,且基因A/a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上。患该病的某家族的遗传图谱如图1所示,图2表示该家族部分成员的该病相关基因电泳结果(一个基因只电泳出一个条带)。不考虑X、Y的同源区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条带①与条带③代表的基因为等位基因
B.3号个体的致病基因只来自1号个体
C.4号个体与2号个体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4
D.1号个体与2号个体生下的女孩均患该病
16、日常生活中,医生建议外伤患者使用破伤风类毒素(抗原)和破伤风抗毒素(抗体)以预防破伤风。某同学不慎右足底被刺伤,因伤口小不以为意,未做任何处理,10天后出现乏力、头痛、肌肉酸痛,随着病情发展最终出现肌肉痉挛、喉头阻塞等症状,确诊为破伤风(病原体是破伤风杆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破伤风杆菌进入机体后,抗原呈递细胞会将其加工后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
B.有效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对人体的保护时间长于注射破伤风类毒素
C.此人治愈后,当其再次接触到破伤风杆菌时,通常会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
D.对此人立即注射破伤风类毒素,是一种及时、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
17、某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2n=16)所有DNA分子双链均用15N标记,置于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1次有丝分裂后,再分别完成减数分裂,发现了一个AXbY的异常精细胞。若无其他突变和互换发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与该异常精细胞同时产生的另外3个精细胞的基因型为aXbY、A、A
B.产生该异常精细胞的初级精母细胞中被标记的染色体有16条,且所有的核DNA分子都含l5N
C.产生该异常精细胞的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有9个核DNA含15N
D.分裂产生的某个精细胞中的核DNA不可能都含15N
18、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是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的
②有的从食物中获得,有的在体内转化而来
③是活细胞产生的 ④酶都是蛋白质
⑤有的酶是蛋白质,有的酶是RNA ⑥酶在代谢中有许多功能
⑦在新陈代谢和生殖发育中起调控作用 ⑧酶都是生物催化剂
A.①②⑤
B.②③⑦
C.③⑤⑧
D.④⑤⑥
19、在氧气充足条件下,肿瘤细胞的能量供应仍主要依赖效率较低的糖酵解途径,并产生大量乳酸。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是该途径中的一个关键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发生癌变与原癌基因突变或过量表达以及抑癌基因突变有关
B.有氧无氧条件下该过程均能产生ATP
C.癌细胞中产生CO2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D.可用GAPDH 活性抑制剂治疗癌症,但副作用较大
20、下列有关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物种之间的协同进化可以通过捕食、竞争及寄生等实现
B.各种金鱼品种的获得与突变和基因重组、人工选择等有关
C.种群数量低到一定程度可能会因近亲繁殖导致适应性降低
D.生物的适应性主要体现在特定生物对其所生活环境的适应
21、在观察细胞质流动时,发现黑藻等部分植物细胞中含有叶绿体,进而得出“植物细胞均含有叶绿体”的结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关于细胞结构的研究主要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B.可根据上述结论推演出原核细胞也有叶绿体
C.上述结论的得出运用了归纳法
D.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可研究叶绿体中的某些物质变化
22、如图为人体某早期胚胎细胞所经历的生长发育阶段示意图,图中①~⑥为各个时期的细胞,a~c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与①细胞相比,②细胞物质运输的效率更高
B.图中细胞来源于同一个体,遗传信息一般相同
C.⑤⑥细胞发生了细胞分化,这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D.c过程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
23、同源四倍体百合(4n=48)的花粉母细胞在减数分裂中会出现如下图所示的异常现象,最终导致花粉败育。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1显示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Ⅰ出现部分染色体滞后现象
B.图2显示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Ⅱ中出现分裂不同步现象
C.图2中细胞分裂过程中会发生基因重组
D.图3分裂完成后会导致染色体数目异常
24、下图表示生物体内进行的能量释放、转移和利用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过程的完成一定伴随H2O和CO2的生成
B.在人体剧烈运动过程中,肌肉细胞产生的A中不含有乳酸
C.人体细胞中完成过程c的场所主要是线粒体
D.人体内的a过程会受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影响
25、研究人员通过测定密闭玻璃容器中某植株的O2产生速率来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如下是在温度适宜、CO2浓度为0.03%的条件下进行实验后绘制的相关曲线。
(乙图:横坐标上方的阴影为S2,横坐标下方左侧阴影为S1,右侧为S3)
(1)图甲中,a点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是_________,若在CO2浓度为1%条件下进行实验,则该图中b点的位置移动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中,该植株进行光合作用是从曲线中的________点开始的,EF段限制该植株光合作用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图甲实验的环境条件下,若每天光照8小时,则平均光照强度至少要大于_________________klx时,植株才能够正常生长。图乙中,S1、S2和S3的面积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说明实验结束后植株的干重增加了。
(4)研究人员用该植物的绿叶做“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时,用含Cu2+的试剂处理叶片能使叶片长时间保持绿色(每分子叶绿素含有一个Mg2+,可被Cu2+等置换,形成铜代叶绿素),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在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的指导下,为减少化肥与农药的使用、减轻环境污染,人们建立了生态农业生产体系,并设计了相应的“食物链”,如图所示。请回答:
(1)在生态农业中,人们培育并释放作物和果蔬害虫的天敌,用来控制害虫的危害,减少农药的使用。害虫与天敌间的种间关系主要是___________。在自然条件下,天敌的数量会随着害虫数量的变化而波动,这体现出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___________。
(2)家禽、家畜和蚯蚓的排泄物、碎屑以及沼气池中的沼渣被称为绿色无污染的农家肥,农家肥能促进果蔬和作物生长的原理是___________。
(3)在该生态农业生产体系中,食用菌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____,其能将秸秆等中的有机物分解。据图可知除此外,还具有的作用是___________。
(4)该生态农业体系中,将秸秆作饲料喂牲畜,让牲畜粪便进入沼气池,将发酵产生的沼气作燃料,将沼气池中的沼渣作肥料,就能实现__________。
27、下图1为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细胞内能量转变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如果图1为根尖分生区的细胞,不应具有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填标号)。在有丝分裂间期,主要的物质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氧气充足条件下,图2的③过程发生在图1的结构________中(填标号)。
(3)紫罗兰的叶肉细胞呈紫色,能进行光合作用。紫色色素位于______________(填名称)中,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位于________ (填标号)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
(4)如果图1所示细胞干重增加,则图2中②、③两个反应速率的大小情况为_____________。
(5)图1中能产生[H]的场所(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标号)
(6)在离体条件下,若将图1的细胞进行细胞培养,则会周期性消失和重现的细胞结构是_______________(填结构名称)。
28、生态农业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思想的指导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来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为了更好地了解生态农业的运作模式,生物兴趣小组参观了某生态农场。与传统农场相比,该生态农场增加了多个产品输出途径,如图所示:
(1)该生态农场是-个人工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指__________,图中包含了哪些生态系统的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该生态系统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
(3)该农场每年都会遭受病虫害,若想减少有害动物对农作物的破坏又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可以采用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
29、甲状腺主要是由许多滤泡上皮细胞组成的,甲状腺激素包括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和少量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具有很强的摄取碘的能力.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内碘的浓度比血液高20~25倍.下图为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中甲状腺素的形成过程图(TG:甲状腺球蛋白;T:酪氨酸;MIT:一碘酪氨酸DIT:二碘酪氨酸),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滤泡上皮细胞从血浆中摄取氨基酸,在 合成甲状腺球蛋白的前体,继而在 加工并浓缩形成分泌颗粒,再以胞吐方式排放到腺泡腔内贮存.
(2)滤泡上皮细胞能从血浆中以 的方式摄取I﹣,I﹣ 经过 的催化作用而活化后进入滤泡腔内与甲状腺球蛋白结合,形成碘化的甲状腺球蛋白.
(3)滤泡上皮细胞在 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下,以 方式摄取滤泡腔内的碘化甲状腺球蛋白,成为胶质小泡,胶质小泡与图中L所示的 (细胞器)融合,碘化甲状腺球蛋白被L内水解酶分解形成大量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和少量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即甲状腺激素素,于细胞基底部释放入血.
(4)甲状腺激素进入靶细胞与核受体结合后启动基因 ,促进mRNA的形成,加速新蛋白质和和各种酶的生成.幼年缺碘会患呆小症,这说明甲状腺激素可以影响 .
30、如图甲、乙分别是菠菜和人体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如果将这两种细胞分别放入蒸馏水中,甲细胞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乙细胞的变化是___________。
(2)如果用某种药物处理细胞乙,发现其对的吸收速率大大降低,而对其他物质的吸收速率没有影响,说明这种药物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图细胞进行细胞呼吸产生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4)甲图中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乙图中含有RNA的细胞结构有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31、生活污水常常直接排放到相对封闭的水体中,水体遭到污染后,藻类爆发给周围居民的生活带来一定影响。为此,科研人员利用甲、乙、丙三种微生物处理污水,得到如图所示的处理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统计样液中的藻类细胞的种群密度常用 法,若视野下藻类细胞的数目过多,可对原样液进行 处理。
(2)据图可知治理污染水体效果最好的微生物是 ,理由是 。
(3)引入常见的食藻类的鳙鱼也是减少藻类的一条有效途径,引入的鳙鱼既能以藻类为食,也能以浮游动物为食。若鳙鱼的能量有3/5直接来自藻类,则鳙鱼每获得10KJ的能量,需要藻类植物提供的能量至少是 。
(4)引入某种水生植物植物也能有效地降低藻类数量,主要原因是这种水生植物的根系能分泌一种化学物质抑制藻类的繁殖,该实例体现了生态系统中的 功能。
32、某生物种群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0.4和0.3,请回答:
(1)该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为________。
(2)如果该种群满足四个基本条件,即种群非常大、没有基因突变、没有自然选择、没有迁入迁出,且种群中个体间随机交配,则理论上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________;如果该种群的子一代再随机交配,其后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________(会、不会)发生改变
(3)假定该生物种群是豌豆,则理论上该豌豆种群的子一代中AA、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______、______
(4)假如该生物种群中仅有Aabb和AAbb两个类型个体,并且Aabb∶AAbb=1∶1,且该种群中雌雄个体比例为1∶1,个体间可以自由交配,则该种群自由交配产生的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