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CO2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
C.稀硫酸加入铁粉中,固体逐渐溶解有气泡冒出,溶液呈浅绿色
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溅,生成黑色固体
2、归纳推理是常用的化学学习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闻到花香、品红扩散、尘土飞扬等现象都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生铁和钢的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含碳量不同
C.镁燃烧后测得固体质量增加,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D.氢气燃烧时产生蓝色火焰,则燃烧时产生蓝色火焰的一定是氢气
3、下列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是
A.C60
B.干冰
C.银
D.氯化钠
4、鱼肉富含硒,适量食用可增强免疫力。这里的“硒”是指
A.元素
B.原子
C.离子
D.分子
5、下列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是
A.石灰水
B.稀盐酸
C.食盐水
D.稀硫酸
6、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设计 | ||||
目的 | 比较CO2和空气的密度 | 探究分子运动 |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 探究物质溶解吸热 |
A.A
B.B
C.C
D.D
7、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
A.制备:实验室用铜、稀硫酸制备氢气
B.鉴别:在实验室通过尝味道鉴别糖和食盐
C.除杂:在氧气流中充分灼烧除去氧化铜中的木炭粉
D.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检验氧气是否集满
8、CH4与CO2在催化剂作用下可得到合成气(CO和H2),反应过程中催化剂表面还同时存在积碳反应和消碳反应,原理如图1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消碳反应的产物“”是CO
B.积碳反应为分解反应
C.为减少催化剂表面的积碳,可在原料气中加入适量二氧化碳
D.图2中温度高于600℃,催化剂表面积碳量减少的原因是生成的碳多于消耗的碳
9、如图是部分含碳物质的转化关系图: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转化⑧只能通过化合反应实现
B.转化②过程中吸收热量
C.将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可用④来解释原因
D.C、CO都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
10、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 B | C | D |
实验目的 | 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 验证蜡烛燃烧产物有水 | 比较二氧化锰和氧化铁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效果 | 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 |
实验设计 |
|
|
|
|
A.A
B.B
C.C
D.D
11、自然界中存在着碳、氧循环,维持着大气成分的相对稳定,创造和谐的生存环境。下列关于其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仅仅来源动植物的呼吸
B.引发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
C.以二氧化碳为主要原料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制取氧气
D.燃料的燃烧和动植物的呼吸消耗氧气
12、《神农本草经》记载,柳树皮是一种天然的消炎药,其有效成分为水杨酸(C7H6O3)。下列有关水杨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具有消炎作用
B.由三种元素组成
C.含有16个原子
D.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14:1
13、如图为某原子的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是一种阳离子
B.它是一种阴离子
C.它的核电荷数是18
D.它是一种金属元素
14、下列历史典故中,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A.刻舟求剑
B.凿壁偷光
C.司马光砸缸
D.钻木取火
15、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液一定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B.溶液一定是无色的
C.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是固体
16、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其用途不匹配的是
A.金刚石硬度大,可用于切割玻璃
B.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能,可用于制铅笔芯
C.稀有气体通电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电光源
D.干冰升华需吸收热量,可用于人工降雨
17、下列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用CuFe2O4-x做催化剂,光分解水制氢气与氧气 | B.镁带燃烧前后物质总质量 | C.两份等体积5%的过氧化氢溶液,向其中一份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 D.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
A.A
B.B
C.C
D.D
18、学习化学后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家庭安全知识和紧急灭火措施。下列行为正确的是
A.室内起火时立即打开门窗通风
B.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
C.高层住宅楼发生火灾时乘坐电梯逃生
D.图书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19、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选项 | 需区分物质 | 所需药品或物品 |
A | 厕所清洁剂和炉具清洁剂 | 酚酞试液 |
B | 氧化铜粉末和铁粉 | 磁铁 |
C | 氧气和空气 | 带火星的木条 |
D | 硫酸钠溶液和稀硫酸 | 氯化钡溶液 |
A.A
B.B
C.C
D.D
20、下列物质中,按前者氧化物、后者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A.氧化镁、冰水混合物
B.液氧、碳酸
C.生石灰、钢
D.硝酸银、稀硫酸
21、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2H2O2H2+O2
B.3Fe+2O2Fe2O3
C.CaCO3+2HCl=CaCl2+H2O+CO2↑
D.Cu+2HCl=CuCl2+H2↑
22、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量二氧化锰中滴加过氧化氢溶液
B.向一定量大理石(杂质不参加反应)中滴加稀盐酸
C.密闭容器中燃烧一定量红磷
D.两份等质量的氯酸钾在有、无二氧化锰下反应
23、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压瘪的乒乓球在热水中能鼓起来一温度升高,分子变大
B.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种类不同
C.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显著—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D.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一冰、水由同种分子构成
24、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体积和质量都比原子大
B.原子变成离子,质子数发生改变
C.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D.分子、原子、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25、两个烧杯中装有等质量的金属甲和乙,分别逐渐加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产生 H2的质量与加入H2SO4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图反映出乙比甲的金属活动性强
B.a点时,两个烧杯中的酸都恰好完全反应
C.b点时,两个烧杯中产生氢气的质量相同
D.c点时,两个烧杯中都有金属剩余
26、实验课上,小明同学把一包铜粉和锌粉的混合物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和蓝色滤液。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和锌
B.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和铜,一定不含锌
C.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铜,一定没有硝酸锌和硝酸银
D.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和硝酸铜,可能含有硝酸银
27、现有下列物质:①氧气②氦气③铁④冰水混合物⑤硫⑥过氧化氢⑦食盐水⑧二氧化碳⑨高锰酸钾。选择合适的物质用序号填空。
属于混合物的有_____;属于氧化物的有_____;属于单质的有_____。
28、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衣,食、住、行,医疗等密不可分。
(1)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A.青蒿素 B. 水泥 C. 食盐 D. 汽油 E. 铜
①用于治疗疟疾的是_____;
②常一般用于建筑房屋的是_____;
③能用来制导线的是_____;
④生活中常用调味品的是_____;
⑤用作机动车的燃料的是_____。
(2)请按要求从你家中所用物品中各列举出一件物品填空。
①家里的塑料制品_____;
②由金属制成的物品_____。
29、如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根据曲线图填空:
(1)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
(2)图中M点表示______。
(3)从改变温度的角度考虑,要使C物质接近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t3℃时,A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与溶液的质量比为______。
30、有下列性质:①铁在潮湿空气中会生锈;②碱式碳酸铜受热易分解;③氧化铜是黑色固体;④氨气具有刺激性气味。
其中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____,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___(填序号)
31、赣州经开区引进的单体投资规模最大的工业项目吉利(赣州)动力电池一期项目预计将在今年四月份全线投产,届时新能源汽车将更快地走进我们的生活。制造新能源汽车的常用材料有塑料、玻璃钢、工业陶瓷、橡胶、皮革、铝合金、合成纤维等。与传统汽车使用化石燃料不同,新能源汽车的能量来源更加多元化。目前新能源汽车主要有纯电动汽车、乙醇汽车、氢动力汽车等几类。
(1)上述涉及的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有______。
(2)生活中初步鉴别合成纤维和羊毛的简单方法是______。
(3)新能源汽车的车架表面喷漆不仅美观,而且可有效防止其与空气中的______接触而生锈。
(4)氢动力汽车使用的氢气可以通过电解水制取,请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5)市场上部分电动车会装配铅酸电池,它是一种电极主要由铅及其氧化物制成,电解液是硫酸溶液的蓄电池。现某工厂生产一批铅酸电池,需要质量分数为30%的硫酸溶液980kg,通过稀释质量分数为98%浓硫酸得到,则需要浓硫酸的质量为______kg。
32、化学用语是化学学科的专用工具,用化学用语表示:
(1)3个铁离子________;
(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______。
33、下图是氧气化学性质的部分知识网络,请回答下列问题。
(1)Ⅰ、Ⅱ两类反应均属于氧化反应,氧气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具有______性。
(2)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一氧化碳(CO)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基本类型是________。
(3)做铁丝燃烧实验时,预先在集气瓶里加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
(4)图中涉及部分相关物质有:①硫粉;②一氧化碳;③葡萄糖(C6H12O6);④二氧化硫;⑤液氧;⑥食用醋。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填序号),属于单质的是_____(填化学式),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填化学式)。
(5)下图表示气体分子示意模型,其中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填字母),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填字母)。
34、水由___组成.每个水分子由___构成.
35、化学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请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时,规定使用碳素墨水的原因是________。
(2)生活中常用_____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3)用铜作导线,利用了铜的延展性和_______性。
(4)小东用肥皂洗衣服时,发现水中有很多浮渣,则所用的水是______(填“硬水”或“软水”)。
(5)用石灰浆粉刷墙壁,干燥后墙面变硬的原因是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6、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
(1)水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是因为∶______;
(2)水在加热后比常温下蒸发的更快∶______;
(3)过氧化氢和水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化学性质不同∶______;
(4)空气是混合物,而氧气是纯净物∶______。
37、实验室常用以下装置组合制取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编号所指仪器的名称:① ___,② ____;
(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 __,若要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气体,应选择的装置是 __(填字母);若用图 F 收集该气体,气体应该从 ___端(填“a”或“b”)导入;
(3)氯酸钾制取氧气完全反应后的固体残渣,可以通过以下四步实验操作回收得到较纯净的二氧化锰(残渣中只有二氧化锰难溶于水),正确的操作先后顺序是 ____(填序号);
①烘干 ②溶解 ③过滤 ④洗涤
(4)实验室利用装置G制备氧气,应将高锰酸钾放在 Y 型管的 ___(填“a”或“b”)处,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____;
(5)实验室利用装置 H 制备少量二氧化碳,正确的操作是将 ___(填“固体转移至液体”或“液体转移至固体”);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____。
(6)利用数据传感技术可以形象地比较不同形状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如图 4 所示,某同学倾斜锥形瓶,使试管内的稀盐酸流入瓶中与碳酸钙发生反应,测得瓶内气压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图5 中曲线①在 a 点后气压存在下降趋势,这是因为 __,通过对比得出结论是 ___。
38、小明同学探究质量守恒定律:他查阅资料,得知①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②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1)图A中,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镁带完全燃烧后,小明称得生成固体的质量大于反应前镁带的质量,请分析造成反应前后固体质量不相等的原因_________。
(2)某同学用图D研究质量守恒定律,完全反应后发现指针偏_______(填“左”或“右”),如何改进实验装置_______________。
(3)写出C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上述分析,装置________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39、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相关计算。
(1)小明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食盐时,错误将食盐放在了右盘,他读出的数据为8.2g(1g以下用游码),食盐的实际质量为_____。
(2)已知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假设1个碳12原子(12C)的质量为aKg.则1个氧原子的真实质量是_____Kg。
(3)若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共需氧气7.15g,则燃烧时需要空气的体积约是多少_____?(假设该状态下,氧气密度为1.43g/L),
40、年,美国科学家卡尔•克里斯特领导的研究小组成功地制取出盐粒大小的氮
(化学式为
).在制取氮
的实验中,它曾发生了爆炸,摧毁了实验室的部分设备.因此,科学家们认为,如果能让这种物质保持稳定;则它可能会成为火箭和导弹后级的理想燃料.氮
是由排列成
形的
个氮原子结合而成的,化学性质极不稳定.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比较氮气和氮
的异同点
| 氮气 | 氮 | |
不 同 点 | 分子构成 | ______ | ______ |
物理性质 | ______ | ______ | |
化学性质 | ______ | ______ | |
相 同 点 | ______ |
请你想象一下
在应用领域有哪些用途?(至少写两条)
________.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