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呼和浩特九年级质量检测化学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20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6题,共 130分)
  • 1、下列图像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在盛有空气的密闭集气瓶中点燃红磷

    B. a、b试管内分别加入等浓度、等体积的过氧化氢溶液,b试管内有少量二氧化锰

    C. 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

    D. 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

  • 2、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氧化铜和二氧化锰

    观察颜色

    B

    鉴别氮气和氧气

    分别取样到两集气瓶中,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

    C

    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CO2

    点燃该混合气体

    D

    鉴别硬水和软水

    取样,加入明矾

    A.A

    B.B

    C.C

    D.D

  •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反应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

    B.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在一定条件下能与很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C.细铁丝在氧气里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红色固体

    D.用排水法可以收集不易溶于水的气体

  • 4、下列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湿衣晾干

    B.铁钉生锈

    C.干冰升华

    D.石蜡熔化

  • 5、下列化合物中,氧为-2价,氢为+1价,则化合物里其他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的是

    A.

    B.

    C.

    D.

  • 6、科学家发现海底埋藏大量可燃冰,主要有甲烷水合物。甲烷燃烧的微观示意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2

    B.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

    C.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分子总数不变

    D.反应后生成的物质都是化合物

  • 7、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下列传统技术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活字印刷

    B.玉石雕琢

    C.烧制陶瓷

    D.指南针辨别方向

  • 8、溶液用途广泛,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碘酒中的溶剂是碘

    B.溶液不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C.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 9、下列符号书写错误的是

    A.铁元素:Fe

    B.3个氮原子:3N

    C.2个氧分子:

    D.铝离子:

  • 10、用Pt-Rh合金催化氧化NH3制NO,其反应的微观模型如图①,生成物中含氮元素物质的产率随反应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H3制NO,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化学反应前后Pt-Rh合金的质量发生改变

    C.400℃时,生成的产物只有N2、NO

    D.Pt-Rh合金催化氧化NH3制NO,适宜的温度为800℃

  • 11、铜元素的“化合价与物质类别”对应关系如下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的化学式为

    B.生锈时化合价升高

    C.可与稀硫酸反应生成

    D.溶液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

  • 12、在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是生成甲和丙的质量之和

    B.丁一定是化合物

    C.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1

    D.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 13、下图为氟气(F2)与水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相对分子质量最大的是F2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

    D.生成丙和丁的质量之比为5:8

  • 14、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存在某个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对该反应,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20

    4

    20

    20

    反应后质量/g

    2

    待测

    32

    26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乙在该反应中可能是催化剂

    C.待测质量一定为4g

    D.该反应中甲、丙、丁的质量比为1:15:1

  • 15、右图是探究铁钉锈蚀条件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氯化钙具有吸水性)

    A.①中甲、乙、丙三处比较,生锈最明显的地方是丙

    B.①②中使用煮沸的蒸馏水,目的是除去水中的氧气

    C.②中植物油的作用是隔绝空气,③中氯化钙的作用是作干燥剂

    D.试管①③对照可得出结论:铁生锈需要与水接触

  • 16、项目学习小组在实验室将树叶放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中煮沸,叶肉变黄时取出,洗刷干净后制成叶脉书签,如图甲所示。

       

    实验要有安全意识。下列行为正确的是

    A.在实验室吃零食

    B.在实验室追逐打闹

    C.穿实验服和戴护目镜

    D.将药品带出实验室

  • 17、我们生活在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冰块融化

    B.牛奶变酸

    C.钢铁冶炼

    D.光合作用

  • 18、我国自主建造的航母甲板上涂有耐高温、耐磨的碳化硅(SiC)涂层。其中硅元素为+4 价,则碳元素化合价为

    A.+2

    B.+4

    C.-2

    D.-4

  • 19、东汉时期的《汉书·地理志》中有关于石油的记载,“高奴(县)有洧水可燃”。下列关于石油的描述正确的是

    A.它是一种化工产品

    B.它属于可再生能源

    C.其中主要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D.它是一种清洁能源

  • 20、许多化学反应需要使用催化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H2O2在给伤口消毒时,看到产生许多小泡沫,此时人的皮肤充当了催化剂

    B.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可以加快,也可以减慢

    C.催化剂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

    D.催化剂可以多次使用

  • 21、二氧化碳合成甲酸(HCOOH)可实现碳封存,目前这一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反应中涉及三种化合物

    C.反应前后的分子个数不变

    D.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1

  • 22、逻辑推理是化学中常用的学习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方法正确的是

    A.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少于4个,所以最层电子数少于4个的一定是金属元素

    B.氧化物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C.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所以化学变化一定有新物质生成

    D.单质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 23、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已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B.丁一定是化合物

    C.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D.参加反应的甲、乙质量比为

  • 24、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下列工艺品的制作过程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串珠

    B.烧制瓷器

    C.剪纸

    D.刺绣

  • 25、超临界CO2流体是一种具有和水相似、能阻燃、溶解能力强的溶剂,被誉为“绿色环保溶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①超临界CO2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它参与自然界的碳元素循环

    ②超临界CO2流体可代替许多有害、有毒、易燃的溶剂

    ③超临界CO2流体性质特殊,因此,与干冰的化学组成不同

    ④超临界CO2流体是一种特殊的物质,不容易燃烧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①④

  • 26、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二氧化碳用作灭火剂

    B.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

    C.铜用于制作导线

    D.液氧用作火箭助燃剂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7、酸雨给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危害。汽车尾气是导致酸雨的重要原因,为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人们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催化转化器,使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转化为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多的气体和CO2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转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反应产生的CO2大量排放会导致____________,植树造林、低碳环保刻不容缓。

    3)实验室,若要充分吸收大量的CO2,下列试剂中最合适的是__________

    A   B 澄清石灰水   C 氢氧化钠溶液

  • 28、为加强南海建设,我国对南海多个岛屿进行了“吹埋扩建”。

    (1)南海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_(填元素符号)。

    (2)建设岛屿时需用大量钢筋。钢筋属于______材料;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二者的区别是______

    (3)建设岛的的工程机械易生锈受损,标出铁锈中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填化学符号)。

    (4)下列措施中不能减缓工程机械生锈受损的是______填字母。

    A.经常洗涤机械以保持清洁

    B.机械停用后及时擦干涂油

    C.在机械表面刷上油漆

  • 29、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   ,b    

    (2)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      (填序号,下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实验室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若要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4)小伟利用B和F装置制取氧气,并通过排出水的量测定生成氧气的体积,实验结束后,发现实际测定的数值小于理论值,其主要原因之一可能是

     

  • 30、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的2018年新年贺词中指出2017年我国科技创新、重大工程建设捷报频传其中包括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还含少量二氧化碳等物质。可燃冰是资源量丰富的高效清洁能源,能释放出天然气,被科学家誉为“21世纪能源

    (1)可燃冰属于________(纯净物混合物”)

    (2)生活中,可以利用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获得热量。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工业上,可以利用甲烷获得氢气,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①图1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图2横线处补全相应微粒的模拟图示______________

  • 31、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D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2)若E中x=18,则该粒子属于_____(填“原子”或“离子”)。

    (3)A和B对应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

    (4)A、B、C、D四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

  • 32、甲醛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具有致癌性,属于高毒物,易溶于水,具有可燃性。经常吸入少量的甲醛,能引起慢性中毒。35%~40%的甲醛水溶液叫福尔马林。根据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甲醛的物理性质:________(填一条即可)。

    (2)甲醛引起慢性中毒发生的是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______(填“能”或“不能”)用福尔马林浸泡海产品以延长保质期。

  • 33、金属资源储量有限,金属锈蚀成为科技领域的重大问题;铁制品表面刷油漆能防止锈蚀,其原因是______;铝制品比铁制品耐腐蚀的原因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除了防止金属腐蚀之外还有______(写一条即可)。

  • 34、8碳是人类接触最早、利用最多的元素之一。

    (1)在元素周期表中,碳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将碳粉与氧化铜混合后加强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中碳表现出   (填“氧化”或“还原”)性。

    (3)下列用途中,主要利用了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填序号)。

    ①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②将石墨用于制作电极

    ③一氧化碳用作气体燃料   ④将小块金刚石镶在玻璃刀头上用来裁玻璃

    (4)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可用于扑救档案资料室发生的火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态二氧化碳汽化后不会污染档案资料

    B.二氧化碳可覆盖在燃烧物表面,隔绝空气

    C.液态二氧化碳汽化时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5)石灰石用途非常广泛。可用来吸收火力发电厂煤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硫废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aCO3 + 2SO2 + O2  高温  2CaSO4 + 2X,X的化学式为    

     

  • 35、分类、类比是初中化学常用的学习方法。按要求回答问题:

    (1)初中化学有许多实验,若按照实验方法分类,可将实验B_____(填字母)分为一类;分类依据是_____

     

     

     

     

    A.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B.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C.铝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D.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

    (2)学习化学要学以致用,通过查阅资料得知MgMnZnCu四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是:由强到弱。若用实验验证这个结论,可以通过三个反应验证,其中两个反应化学方程式为:A Zn+CuSO4═Cu+ZnSO4B Mg+MnSO4═Mn+MgSO4,结合上述两个反应的方程式:请写出缺少的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其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反应。

  • 36、请从氮气、氧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这四种气体中,按要求填空。

    1)属于空气污染气体的________

    2)能支持燃烧的___________

    3)常用做食品保鲜气体的是__________

    4)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共2题,共 10分)
  • 37、根据课本上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红磷需稍过量,原因是________,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是 ________。能否用木炭代替红磷______(选填不能)做此实验。

    2)如果实验结果偏小,请你写出1个可能原因:__________

    3)该实验还能得到氮气的一条物理性质是:氮气_________

    4)如图是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改进装置。主要操作是:在实际容积为120 mL的集气瓶里,先装进20 mL的水,再按图连好仪器,按下热的玻璃棒,白磷立即被点燃。

    ①白磷从燃烧到熄灭冷却的过程中,瓶内水面的变化是___________;若实验非常成功,最终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___________mL

    ②集气瓶里预先装进的20 mL水的作用是_______(填写序号)。

    a 加快集气瓶冷却      b 液封导气管末端以防气体逸出     c 缓冲集气瓶内气压的骤然升高

  • 38、如图是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请回答问题。

    1)仪器 a 的名称 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是 _____

    3)实验室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 _____

    4)将高锰酸钾粉末装入试管的操作是 _____

    5)试管口放棉花的作用是 _____

    6)实验室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不纯净的原因是 _____

四、简答题 (共2题,共 10分)
  • 39、利用漏斗完成以下实验。

    (1)用图1装置完成分子运动实验。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2)用图2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C、240°C。一定量的白磷、红磷分别浸入80°C热水中。升高左侧漏斗至红磷露出水面,观察到红磷不燃烧;升高右侧漏斗至白磷露出水面,观察到白磷燃烧。以上现象中,可作为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证据是_______;可作为可燃物燃烧温度要达到着火点的证据是________

    (3)用图3装置完成面粉爆炸实验。漏斗中装有面粉,用力推注射器活塞,可以观察到现象:______,用力推注射器活塞的作用是________

  • 40、我们学习化学不仅要建立基本概念,还要构建基本观念,如元素观、粒子观、变化观和分类的观点等。请回答:

    (1)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石灰石和碳酸钙有什么不同?_____

    (2)从元素的角度看,水和过氧化氢有什么相同点?_____

    (3)从粒子角度看,石墨和金刚石的硬度不同的原因是什么?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200
题数 40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实验探究题
四、简答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