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语段中,填入“( )”处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我欣赏着米洛斯的维纳斯,一个奇怪的念头忽地攫住我的心( )她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
A.句号 B.顿号 C.逗号 D.破折号
2、下列对复句类型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在亲爱的张志和老师的感化下,刘正楠同学不但没中途辍学,还完成了初中学业,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本溪县唯一的一所重点高中。(递进复句)
B.外交部新闻人表示:“美利坚合众国与其机械重复‘甩锅’中国,不如集中精力抗击疫情、拯救生命,这是美方真正应该做的事情。”(选择复句)
C.“增供应,就是要超过常态化的需求来组织供应,宁可增加库存,宁可备而不用或者备而少用,也要坚决防止出现短缺。”连维良说。(条件复句)
D.无论是可歌可泣的红色题材,还是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的壮举,以及抗击病毒的诗篇,生活为戏剧提供了多姿多彩的创作富矿。(让步复句)
3、下列各句中,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最近,针对金融危机,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香港表示,是否降息要根据CPI的快速下降来确定,直到明年年中都有降息的可能。
B. 据中国民航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李艳华看来,“高投入、高风险、低利润、回报慢”的特点,决定了民营资本进入航空领域后将面临市场的残酷。
C. 10多年来,宝马公司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提高发动机效率和降低排放的研发,这种战略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已经收到了实效。
D. 这种将企业各方的权利义务用合同、章程等方式加以明确,对于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利无疑是一种保障。
4、“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描写的是( )的出场。( )
A.王熙凤 B.薛宝钗 C.史湘云 D.林黛玉
5、好莱坞位于美国的哪个城市?( )
A.拉斯维加斯 B.华盛顿 C.纽约 D.洛杉矶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些列小题。
秋 水
田中禾
鸡子叫头遍金保就醒了。好大一会儿,闹钟才丁零零响。他睡不着,可又不想起来。麦种完了。他早对秋水说过:“种罢麦,一定要找个门儿挣钱。”可如今,啥门儿也没找到。
他在学校可没这么笨,总在前十几名里。下了学,庄稼种得也不赖,头一年就超过黑蛋。起先,他想投稿儿,买书,订杂志,没日没夜地写。煤油那样难弄他也不心疼。寄出去十几篇石沉大海的文章,一场梦也就结束了。后来他想学修收音机、钟表。谁知那进修班跟哄人差不多,白扔了30块学费。他对秋水说:“你莫急,我一定要找门儿。”可秋水毫不客气地说:“我才不等呢,我只管三月十八就过来。”“过来!钱?钱呢?”“反正我不管。”
“唉,钱难抓呀!”他叹了口气,开始穿毛衣蹬裤子。“哪云彩眼里有个挣钱门儿呢?”他皱皱眉,脚在裤子上一绊,骨碌地滚倒了。他索性再滚一个滚,就势把被子蹬成一卷。“去你的吧,反正今年我的棉花争气,一级就卖了400斤,还不说加价款。玩去!上南山,赶鹌鹑。”
他蹦下地,趿拉着凉丝丝的拖鞋,系着皮带,一脚踏进厨屋,喊:“妈——”
厨屋里雾腾腾的。风箱呼嗒呼嗒,没有人应声。他又喊“妈”,却听见妈在背后说话:“你瞧你,还不快穿上袜子鞋!真真是……”
妈一手端着糠瓢,一手向屋里指着。金保听见灶前传来低声的嗤笑,他仔细一看,原来是秋水坐在那儿拉风箱。他不好意思地笑了。
“哟,这么早来了,也不吭声?”
“早?太阳晒着……”秋水没把下句话说完,咯咯地笑着使劲拉风箱。
妹妹放早学了。妈说:“把小桌子拉拉。”金保就连忙拉桌子。秋水把馍饭端上桌,妹妹忙忙地喂鸡,妈给猪拌食。
“吃!都吃了再弄。”秋水这么说着,夺过妈手里的糠瓢,一边向猪槽里拌食,一边说,“金保,就不兴照徐二能那恶水池样也垒一个?”
金保搓着手,身子向椅里坐着说:“正说弄呢!”妈狠狠地剜了他一眼:“人家还没坐,没眼色!”
秋水麻麻利利拌好猪食,拍着手走到桌边说:“吃,等什么。”
妹妹吃完了。秋水把她的碗拉过来:“快走吧,碗我洗。”妹妹不,她一连声地嚷:“早哩早哩!”把碗夺过去。
“二姨!”——没过门,她还不便叫妈。“今年花收得好呀?”
“好哩。”
“卖了多少一级?”
“总有两三百斤吧。”
屋里忽然有些沉默。金保知道,她把一级花说得少些是因为弄不清秋水的意思。问到花,就等于问钱。谈到钱,大家就未免神经紧张。
“金保,我看你别老盘算挣钱,倒不如先盘算到手的钱咋花?”秋水叫着金保的名字,眼睛却望着妈。秋水的眼睛不大,很秀气,滴溜溜的,很有神儿。
“那还用说,先尽你们办事用呗。”妈款款地说。
秋水的脸一下子红了。
“我不是说那……”
“我刷,我刷!”金保站起来去拾掇碗筷,话头就这样打断了。
秋水把搭在屋里绳上的脏衣服收下来,拿了棒槌和棉油皂去下塘。静静的塘边立刻响起嘭嘭的声音。
照往常习惯,过了午,金保就推出自行车送她回家。七里路,走一后晌。可今天,她竟把脸一摆说:“我不回呢。”“不”字咬得挺重,连妈都感到诧异了。
“你那门儿想好了?”她问。
金保低头盯着自行车闪亮的车圈,讷讷地说:“啥都想了!钱哪有那样好抓?”
秋水扑哧地笑了:“我早知道嘛!”她斜着身子,用手指着背后的水塘说:“你就老往云彩眼儿里想,你瞧这水多好!清得像水晶样。”
他很有些茫然,好像读一首朦胧诗。
“俺姨夫在县鱼苗场。我跟他说了,这一冬,你帮他干义务工去,跟他好好学。开了春,买千把尾鱼苗,把这口塘承包了。”
“那……那靠得住吗?”
“我知道你专走保险门儿。没听俺爷说:喂猪不如喂羊,喂羊不如养塘。如今鱼价一年年涨,街上都卖一块二一斤了!”
“这是过水塘,下了雨,鱼都跑了!”
“我知道!”秋水拿火辣辣的眼睛盯着他,“你呢,要你那手干啥!”
“得一笔本钱。”
“你呀……那卖花的钱呢!压在箱底能生儿吗?”秋水声气不高,金保却如猛地听了炸雷——天爷,那宝贝钱,他连摸都怕摸脏呢!
妈倒先应了:“保儿!你这上不得山打不得狼的脾性。秋水说了,你就试试。”
“家里你放心。”秋水说,“我住俩月,等你过年回来再走。”
金保咧开嘴笑了,一头扎进屋去收拾行李。他弯着腰,忙活着。呼啦,从他肩膀上摔下来一本书,只见那上边有四个字:淡水养鱼。
(选自《中国当代小小说大系》,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金保虽然暂时找不到挣钱门路,但一想到自己的“棉花争气”,就准备“玩去!上南山,赶鹌鹑”,说明他乐观豁达、积极进取。
B. 小说语言清新朴实,用笔繁简得当,紧贴人物描写,再现了一段看似平静实则矛盾尖锐的农村日常生活场景,极富农家生活气息。
C. 小说开篇用了较多的笔墨写金保,既为秋水的出场作铺垫,也与结尾他忙着收拾行李形成照应,还侧面烘托出了秋水的性格特点。
D. 小说情节大起大落,并善于设置悬念,以秋水对卖棉花的钱的态度,紧抓读者的阅读视线,最终完成对秋水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
【2】文中三处画横线的文字,分别表现了金保妈当时怎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
【3】小说在刻画秋水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7、按要求填空。
(1)郴江幸自绕郴山,_________?(秦观《_________·郴州旅舍》)
(2)_________,_________,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3)黄庭竖的《登快阁》善于运用典故表达情感,其中_________句用伯乐与钟子期的典故,隐喻世上已无知音。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关雎》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动作细节描写极为传神地表达了恋人的相思之苦。
(2)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心浮气躁的坏处。
(3)李白在《蜀道难》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五壮士开山的神话,点染了神奇色彩,写出了蜀道历史上不可逾越的险阻。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王规定“受下赏”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想象当年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儒雅潇洒形象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节选)中用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两句是:“____,____。”
(2)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3)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谈到自己寄居旅舍,一身粗布破袍处在锦绣光鲜的富贵子弟中而“略无慕艳意”,其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来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阿房宫赋》中,杜牧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对秦的恶行的批判:索取财物时一丝一毫都要计较,挥霍时却丝毫不加珍惜。
(3)韩愈在《马说》中着力写“食马者”的愚妄,不能尽马之才能,不能明晓马之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读 书
皮日休
家资是何物,积帙列梁梠。
高斋晓开卷,独共圣人语。
英贤虽异世,自古心相许。
案头见蠹鱼,犹胜凡俦侣。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以问句发端,明确点出堆满房屋的书籍就是家里宝贵的财物。
B.诗人独坐高雅的书斋之中,迎着朝阳翻开书卷,与圣贤进行心灵对话。
C.诗人为没能和德才兼备的圣贤处在同一时代、只能神交而感到遗憾悲伤。
D.“藏鱼”又称书虫,借指书籍,诗人认为每日见到案头上的书籍是欣慰的事。
【2】皮日休对读书作用的理解与朱熹《观书有感(其一)》中“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对读书作用的理解相比,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朱熹传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徽州婺源人。父松字乔年。熹幼颖悟,甫能言,父指天示之曰:“天也。”熹问曰:“天之上何物?”松异之。就傅,授以《孝经》,一阅,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年十八贡于乡,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主泉州同安簿,选邑秀民充弟子员,日与讲说圣贤修己治人之道,禁女妇之为僧道者。
淳熙五年,除知南康军。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讫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访白鹿洞书院遗址,奏复其旧,为《学规》俾守之。
会浙东大饥,宰相王淮奏改熹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即日单车就道。复以纳粟人未推赏,辞职名。纳粟赏行,遂受职名。即移书他郡,募米商,蠲其征。及至,则客舟之米已辐凑。熹日钩访民隐,按行境内,单车屏徒从,所至人不及知。郡县官吏惮其风采,至自引去,所部肃然。凡丁钱、和买、役法、榷酤之政,有不便于民者,悉厘而革之。于救荒之余,随事处画,必为经久之计。有短熹者,谓其疏于为政,上谓王淮曰:“朱熹政事却有可观。”
庆元二年,沈继祖为监察御史,诬熹十罪,诏落职罢祠,门人蔡元定亦送道州编管。四年,熹以年近七十,申乞致仕,五年,依所请。明年卒,年七十一。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悉厘而革之 厘:改正
B. 为《学规》俾守之 俾:并且
C. 单车屏徒从 屏:使……退避
D. 有短熹者 短:诋毁,指摘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朱熹“善于处理政务”的一组是
①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 ②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 ③宰相王淮奏改熹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 ④复以纳粟人未推赏,辞职名 ⑤移书他郡,募米商,蠲其征 ⑥随事处画,必为经久之计
A. ①③④ B. ②④⑥ C. ①⑤⑥ D. ②③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朱熹从小就聪慧过人,刚能讲话时所提出的问题就让父亲觉得惊奇。后来跟从老师学习《孝经》,他就用“不若是,非人也”这句话表明了自己的人生志趣。
B. 朱熹对教育非常重视。在同安县任职时,他挑选本县德才优异的人作为自己的学生加以教育。在南康军任知军时还重修了白鹿洞书院。
C. 朱熹政绩显著,曾得到皇帝肯定。他能采取灵活合理的措施应对灾荒,帮助百姓渡过难关。他还能做到只身一人深入民间,察访百姓疾苦。
D. 朱熹在庆元年间被监察御史沈继祖上书诬告十罪,结果皇帝却免掉了沈的职务,取消了他的俸禄,连沈的学生蔡元定也遭到流放。
【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
(2)会浙东大饥,宰相王淮奏改熹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即日单车就道。
(3)郡县官吏惮其风采,至自引去,所部肃然。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不时会出现无法预知的灾难性事变,我们称之为危机。有人认为,危机是无法应对的境遇,是运用常规的选择和手段无法克制的阻碍;也有人认为,危机是有危险又有机遇的时刻,是命运前行的转折点或分岔口,是考验决策能力和行动效用的必修课。不一样的认知,形成不一样的态度,也必然产生不一样的结果。
那么,面对危机,你有怎样的选择和思考?请做出你的回答。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明确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