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上帝面前,在我们的家人以及来自各界关注我们的见证人面前,我颜淑英愿意嫁给李康宇做我的丈夫,与你在神圣的婚约中共同生活。
B.爆料人声称,他对涉及自己的一起民事案件判决有严重质疑,于是从开始收集赵明华涉嫌违纪的证据至今,他用了整整一年多的时间。
C.中新社记者看到,“桑迪”(飓风)带来的罕见狂风呼啸而过,凄厉的鸣叫令人心惊,大暴雨随着风势倾泻下来,漫天皆雨水……
D.近日,有关延迟退休的多种备选方案已提交有关部门讨论,可是有一个非常现实却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延退之后,有幼儿的家庭怎么办?
2、李明说话喜欢引经据典,下面几种情境,他引用的古诗文恰当的一项是 ( )
A. 同学张华要到外地去上中专,李明给他送行时说:“‘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张华,你一人远走他乡要多多珍重啊!”
B. 同学刘欣写作文时想找一句表现读书乐趣的名句,李明不假思索地说道:“这还不容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嘛!”
C. 李明和同学一起去春游,面对着满园盛开的梨花,他情不自禁地说道:“真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 李明的同桌张海学习上得过且过,不求甚解,李明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学而不思则罔’,你可不能总是浅尝辄止啊!”
3、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纺织工具是( )
A.手摇纺车 B.脚踏纺车 C.水力纺车 D.纺塼(zhuān)
4、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一将功成万骨枯,如果没有成千上万的将士马革裹尸,血染疆场,就不会有将军们的赫赫战功、不朽声誉。
②新人记者刚进新闻行业时,有些稿件被视为不刊之论,难登大雅之堂,甚至被前辈痛斥为新闻垃圾。
③大年三十下午,店铺关门,机关放假,热闹的街市一下子万人空巷,人们归心似箭,都想在天黑前回家赶上年夜饭。
④房姐、房妹、房叔、房祖宗爆红网络,此等空穴来风的新闻也会纳入舆论监督的视野,作为提示真相的相关线索。
⑤股市一路狂跌,广大股民唯有望洋兴叹,自认晦气。股市有风险,投资须谨慎,盲目跟进,非理性出手,将会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
⑥今年东北大部分地区五风十雨,丰收在望,尤其是三江平原,粮食产量有望突破历史最高值。
A.①④⑥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③④⑥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 鉴于京张铁路特殊的历史地位,王梦恕院士认为“借鉴国际上成功的建设范例,保护好这份珍贵的历史遗产,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
B.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介绍,“双一流”高校评选主要有两个标准:中国特色和世界一流,不是985、211的翻版或升级版,更不是山寨版。
C.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人工呼吸,李荣终于苏醒了过来,可酒店老板对她不仅没有半点怜悯之心,反而更加变本加厉地予以工作重压。
D. 我们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如果监管制度松弛,就是“牛栏关猫”,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京口漫笔
岑桑
前些日子,乘便游了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地方——镇江。走马看花,也只浏览了江边的北固山、金山和江上的焦山。三座山各有特色:北固英挺昂藏,雄峙岸边,气势凛然;金山胜在绮丽诡奇,山上的江天古寺,恍如幻化而成,只消看它一眼,便会马上被它吸引到白蛇故事里去;焦山则以端庄俊秀见长,据说这是东汉末年隐士焦光的隐居处,江边芦花正茂,似觉烟霭迷离,远远看去,江水泱泱,焦山在芦丛里穆然而立,超绝极了!
这几座山,古迹随处皆是,但是赝品和牵强附会之说也多,亦是一趣。北固山甘露寺有一块大石头,上刻“狠石”二字。传说当年曹操领大军直下江南之际,诸葛亮曾与孙权骑在这石上,共议拒曹之计。其实,这石头是后人安上去的,陆游在《入蜀记》中已指出过这“狠石”是件赝品。又据说金山的中冷泉,泉水既甘且洌,被认为是“天下第一泉”。有人把这泉水说得神乎其神,说饮过之后,“胸腋间皆有仙气”。如今金山江天寺里有一口井,并旁有一块刻着“天下第一泉”的碑石,人们说这就是中冷泉了。其实真正的中冷泉在金山西南边的野外。又是赝品!
知道了这许多赝品和胡诌,访古寻幽的心情就大减了。真正使我心旷神怡的,还是那美不胜收的如画江山。在山上,在江边,目睹如此宏伟瑰丽的大地,气象万千的河川,心中对祖国的深厚感情禁不住又一次沸腾起来。
但是,游到焦山,有个遗迹却使我感慨万端。在焦山定慧寺山门的一堵石墙上嵌有一板黑油油的碑石。在这碑石上,赫然有被炮火轰打过的痕迹。碑石在中弹的地方脱了一大块,作花瓣形向四面散开。这无疑是经历过浩劫的遗迹了。
渡我们过江的老艄翁说:“这伤疤,比我老多啦!从前听人家说,这是夷鬼打的呢!”
老艄翁的答话,让我把碑石上的伤疤,同一百二十多年前鸦片战争的镇江之役联系起来。道光二十二年五月间,英国侵略者攻陷吴淞后,随即溯江而上,追逼江宁。朝廷里的那些“顶戴们”还在筹划如何乞和之时,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最后一役,便在镇江这个山明水秀的小城打响了。
那是多么壮烈的一役啊!镇江守将海龄旗下的一千多兵卒,在老百姓的支援和配合下,只凭弓箭、刀剑、矛戟和少量的土枪土炮,与拥有压倒优势的火力装备的一万五千余英国海盗,进行了激烈的战斗。勇士们前仆后继,死而后已,无比英勇顽强,使侵略者遭受了极大损失。英寇中的一个头目在事后还犹有余悸地招认,他们在镇江之役所遭受到的损失,比起侵华战争的以往任何一役还要惨重。事实确实如此。如果当年中国人民这种斗争精神和无可估量的巨大潜力,得到充分发挥,那么,鸦片战争的结局,就决不会是后来史书上所载的那么一回事了。
据那个狂妄至极的著名刽子手——英寇头子宾汉后来说,他们在镇江之役中遇到了“出乎意外”的坚决抵抗。在他的回忆录中,也曾经十分轻松愉快地追述这样一段插曲:“这次协议期间,我们的军营中曾发生一些小声音。中国人变得格外地害怕。三四个受惊的不同颜色的‘顶戴们’摇着白旗,声嘶力竭地喊:和平!和平!和平!”这段文字,显然溶进了宾汉大佐的笑意。那是嘲弄的笑,讥诮的笑。在这部刽子手的供状中,到处都流露出占有的欲望与掠夺的豪情。当然,那些“顶戴们”对此是不知也不以为羞耻的。
还是把文章拉回那弹痕累累的碑石上来吧!离开焦山山门的时候,我们都禁不住把那碑石之上的千真万确的弹痕摩挲再三。回途中,我站在船头瞭望,只见江流浩荡,横无际涯。祖国苦难的历史已在这滔滔流水中沉淀了;而大江之上,仿佛还升起了历史上的英雄人民的面影……
(选自《中国现代散文集》)
【1】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寓意深刻的游记,融叙述描写议论抒情于一体,平易的语言中蕴含着作者深厚的情感。
B. 本文注重细节描写,“中弹的地方脱了一大块,作花瓣形向四面散开”一句的描写细腻,给读者很强的画面感。
C. 全文依次按“古迹游”“古代传说”“近代史回顾”几个层次展开叙写,显得层次分明,并侧重写作者的观感。
D. 全文作者的情感变化先抑后扬,因“赝品和胡诌”很多而兴致大减,后又因碑石痕迹中的感人故事而感慨万端。
【2】“有个遗迹却使我感慨万端”中的“感慨”具体有哪些?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3】本篇散文在取材运笔方面最大的特色是什么?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________________。夕阳古道无人语,_______________。(王实甫《长亭送别》)
(2)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_______________,铁骑突出刀枪鸣。(白居易《琵琶行》)
(3)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4)子曰:“不愤不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5)氓之蚩蚩,抱布贸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氓》)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师说》是一篇赠序,文中点出“赠序”这一文体特点的一句是“__________”。
(2)李商隐《锦瑟》以“________,________”两句起兴,引发感慨万千。
(3)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指出国家灭亡经常有其内外因,这两句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的斥鴳无法理解大鹏,称自己腾跃起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就是飞行的极致了。
(2)屈原《离骚》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反问句的形式表明诗人坚持理想,即使遭受酷刑也不会改变的决心和意志。
(3)郦道元在《三峡》一文中引用渔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印证前文对哀猿长啸的描写。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劝学》中,荀子运用对比,指出如果“锲而舍之”,就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如果“锲而不舍”,就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在《师说》中认为,圣明之人更加圣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今之众人”却“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更加愚笨。
(3)辛弃疾在京口北固亭写下怀古名篇,既因为他想到了英雄孙权,又因为在那窄狭的街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继而又联想到刘裕当年两次北伐,不仅装备精良,而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_,任重而道远。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
(2)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亦曷故哉?(张溥《五人墓碑记》)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嗟鸠兮,无食桑葚。(《诗经·氓》)
(4)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岂敢盘桓,有所希冀!(李密《陈情表》)
(5)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韦庄《菩萨蛮》)
1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各题。
游 东 田①
谢 朓②
戚戚苦无悰③,携手共行乐。
寻云陟④累榭,随山望茵阁。
远树暖阡阡⑤,生烟纷漠漠⑥。
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
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
注①东田:是齐惠王在钟山建的楼馆,附近风景宜人。②谢朓(464—499):字玄晖,南朝齐著名诗人。③悰(cóng):心情,这里指欢乐。④陟:即升、登的意思。⑤阡阡:同“芊芊”,茂盛之意。⑥漠漠:散布的样子。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恰当的两项是( )
A. “戚戚”两句写出游原因,即苦于内心闷闷不乐,所以约伴去大自然中寻找乐趣。
B. “寻云”两句写出游登山。“寻”点明诗人内心的想望,“随”凸显其情态的悠闲。
C. “远树”两句运用叠词,动静结合,描绘了一幅树木葱翠、云雾缭绕的秋日山水图。
D. 结尾两句以景结情,诗人由衷慨叹,酒味再美,也不如自然美景更能消人忧愁。
E. 这首诗写与友人携手共游东田所见的美景和感受。诗歌全用对句,语言清新流丽。
【2】第四联“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为作者写景名句,尤为历代诗家所称道,请简析其妙处。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匡凝,字光仪,蔡州人也。父德諲,初事秦宗权为列校,当宗权强暴时,表为襄州留后。唐光启四年夏六月德諲审宗权必败乃举汉南之地以归唐朝仍遣使投分于太祖兼誓戮力同讨宗权时太祖为蔡州四面行营都统使乃表德諲为副仍领襄州节度使。蔡州平,以功累加官爵,封淮安王。匡凝以父功为唐州刺史兼七州马步军都校。及德諲卒,匡凝自为襄州留后,朝廷即以旄钺授之。作镇数年,甚有威惠,累官至检校太尉、兼中书令。匡凝气貌甚伟,好自修饰,每整衣冠,必使人持巨鉴前后照之。对客之际,乌巾上微觉有尘,即令侍妓持红拂以去之。人有误犯其家讳者,往往遭其槚楚,其方严也如是。光化初,匡凝以太祖有清口之败,密附于淮夷,太祖遣氏叔琮率师伐之。未几,其泌州刺史赵璠越墉来降,随州刺史赵匡璘临阵就擒。俄而康怀英攻下邓州,匡凝惧,遣使乞盟,太祖许之,自是附庸于太祖。及成汭败于鄂州,匡凝表其弟匡明为荆南留后。是时唐室微弱,诸道常赋多不上供,惟匡凝昆仲虽强据江山,然尽忠帝室,贡赋不绝。
太祖将期受禅,以匡凝兄弟并据藩镇,乃遣使先谕旨焉。匡凝对使者流涕,答以受国恩深,岂敢随时妄有他志。使者复命,太祖大怒。天祐二年秋七月,遣杨师厚率师讨之。八月,太祖亲领大军南征,仍请削匡凝在身官爵。及师厚济江,匡凝以兵数万逆战,大为师厚所败,匡凝乃燔其舟,单舸急棹,沿汉而遁于金陵。后卒于淮南。《新唐书》云:师厚由阴谷伐木为梁,匡凝以兵二万濒江战,大败,乃燔其舟,单舸夜奔扬州。行密见之,曰:“君在镇,轻车重马输于贼,今败,乃归我邪!”匡明亦谋奔淮南,子承规谏曰:“昔诸葛兄弟分仕二国,若适扬州,是自取疑也。”匡明谓然,乃趋成都。《欧阳史》云:行密厚遇匡凝,其后行密死,杨渥稍不礼之。渥方宴食青梅,匡凝顾渥曰:“勿多食,发小儿热。”诸将以为慢。渥遣匡凝海陵,后为徐温所杀。初,匡凝好聚书,及败,杨师厚获数千卷于第,悉以来献。
(《旧五代史·后梁列传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唐光启四年夏六月/德諲审宗权必败/乃举汉南之地以归唐朝/仍遣使投分于太祖/兼誓戮力/同讨宗权/时太祖为蔡州四面行营都统使/乃表德諲为副/仍领襄州节度使/
B.唐光启四年夏六月/德諲审宗权必败/乃举汉南之地以归/唐朝仍遣使投分于太祖/兼誓戮力/同讨宗权/时太祖为蔡州四面行营都统使/乃表德諲为副/仍领襄州节度使/
C.唐光启四年夏六月/德諲审宗权必败/乃举汉南之地以归唐朝/仍遣使投分于太祖/兼誓戮力/同讨宗权时/太祖为蔡州四面行营都统使/乃表德諲为副/仍领襄州节度使/
D.唐光启四年夏六月/德諲审宗权必败/乃举汉南之地以归/唐朝仍遣使投分于太祖/兼誓戮力/同讨宗权时/太祖为蔡州四面行营都统使/乃表德諲为副/仍领襄州节度使/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旄钺,旄是古代用牦牛尾装饰的旗子,钺是古代兵器,旄钺这里代指军权。
B.昆仲,称呼别人兄弟的敬词;昆古义为哥哥;仲则是弟弟的意思。昆仲这里指兄和弟。
C.受禅,在古代,当上一代君王老了的时候,就会大力推荐一位能人,把帝位让给他。
D.留后,唐代的时候,节度使出征或入朝,常置留后知节度事,以后成为惯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匡凝出生名门望族。他的父亲赵德諲能够审时度势,后来因为平定蔡州有功,多次加官封爵,被封为淮安王。
B.赵匡凝非常注重形象。每次整理衣冠,一定让人拿着巨大的镜子在前后照看;会见客人时,稍觉乌巾上有灰尘,就让歌妓用红色拂尘拂去。
C.赵匡凝一心忠于朝廷。当太祖派遣使者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赵匡凝时,赵匡凝对着使者流泪,表达了自己不敢妄自称帝的想法。
D.赵匡凝爱好收藏书籍。在他的家里收藏了好几千卷图书,后来赵匡凝兵败,家里的藏书被杨师厚获得,全部都献给了朝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匡凝惧,遣使乞盟,太祖许之,自是附庸于太祖。
(2)行密见之,曰:“君在镇,轻车重马输于贼,今败,乃归我邪!”
【5】同是记载赵匡凝兵败到死去的情况,《旧五代史》《新唐书》《欧阳史》各有侧重,请简要概括说明。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雷锋精神永流传,“我要将有限的生命,奉献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句耳熟能详话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需要新时代青年和广大群众付诸行动,建设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
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900字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