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昆明市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二模)语文试卷(解析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自国家做出设立雄安新区的决策后,国家发改委等多部委表示会以实际行动鼎力支持雄安新区的发展。

    B. 接受过大学教育的韩国年轻人越来越多,他们面对就业难也不甘屈尊,都希望能找到一份大公司体面的工作。

    C. 张大夫的拙作一经发表,立刻引起了国内医学界的轰动。

    D. 刚才各位网友畅所欲言,谈了自己的一孔之见,本人受益匪浅。

  • 2、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方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一只花猫卧在母亲身边,表现出一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样子。

    ②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

    ③争吵几句后,年轻的双簧管和风韵犹存的女大提琴竞扭打起来了。

    A.拟人   反复   拟人

    B.比喻   反复   拟人

    C.拟人   排比   借代

    D.比喻   排比   借代

  • 3、“无为有岐路,儿女共沾襟”中哪一个字是错的?(  

    A.为——违

    B.岐——其

    C.襟——巾

  • 4、王昌龄诗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终不还”中的“楼兰”古国故址在今(  )境内。

    A.陕西

    B.内蒙古

    C.新疆

    D.甘肃

  • 5、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幽燕,地方名称。泛指河北北部及辽宁部分地区。因上述地区唐代以前属幽州、战国时期属燕国,故有“幽燕”之称。

    B.契丹,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民族。唐末建立了强大的地方政权,五代时建立契丹国,后改称辽。

    C.六合,上下和东西南北四方,即天地四方泛指天下或宇宙。如《过秦论》中有“履至尊而制六合”

    D.尧舜,唐尧和虞舜的并称,远古部落联盟的首领古史传说中的圣明君主。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初夏

    鲍尔吉原野

    ①初夏羞怯地来到世间,像小孩子。小孩子见到生人会不好意思。尽管是在自己的家,他还是要羞怯,会脸红,尽管没有让他脸红的事情发生。小孩子在羞怯和脸红中欢迎客人,他的眼睛热切地望着你,用牙咬着衣衫或咬着自己的手指肚。你越看他,他越羞怯,直至跑掉。但过一会儿他还要转回来。

    ②这就是初夏。初夏悄悄地来到世间,踮着脚尖小跑,但他跑不远,他要蓬蓬勃勃地跑回来。春天在前些时候开了那么多的花,相当于吹喇叭,招揽人来观看。人们想知道这么多鲜花带来了什么,有怎样的新鲜、丰润与壮硕。鲜花只带来了一样东西,他是春天的儿子,叫初夏。初夏初长成,但很快要生产更多的儿子与女儿,人们称之为夏天。夏天不止于草长莺飞,草占领了所有的土地,莺下了许多蛋。夏天是一个昏暗的绿世界,草木恨不能长出八只手来抢夺阳光。此时创造了许多阴凉,昆虫在树荫下昏昏欲睡。

    ③然而初夏胆子有点小,他像小孩子一样睁着天真的眼睛望向四外。作为春天的后代,他为自己的朴素而羞怯。初夏没有花朵的鲜艳。春天开花是春天的事,春天总是有点言过其实。春天谢幕轮到初夏登场时,他手里只带了很少的鲜花。但他手里有树叶和庄稼,树的果实和庄稼的种子是夏天的礼物,此谓生。生生不息是夏天之道。

    ④初夏是第一次来到世间,换句话说,每一年的初夏都不是同一个夏天,往年的夏天早已变为秋天与冬天,他没有经验可以利用。夏天的少年时光叫初夏,他不知道怎样变成夏天。每当初夏看一眼身边的葱茏草木都会吓一跳,无边的草木都是奔着夏天来的,找他成长壮大。一想到这个,初夏的脑袋就大了,压力也不小。初夏常常蹲在河边躲一躲草木的目光,他想说他不想干了,但季候节气没有退路,不像坐火车可以去又可以回来。初夏只好豁出去,率领草木庄稼云朵河流昆虫一起闯天下,打一打夏天的江山。

    ⑤初夏肌肤新鲜,像小孩胳膊腿儿上的肉,没一寸老皮。初夏带着新鲜的带白霜的高粱的秸秆,新鲜的融化才几个月的河流,新鲜的带锯齿的树叶走向盛夏。他喜欢虫鸣,蛐蛐儿试声胆怯,小鸟儿试声胆怯,青蛙还没开始鼓腹大叫。初夏喜欢看到和他一样年轻幼稚的生命体,他们一同扭捏地、热烈地、好奇地走向盛大的夏天。

    ⑥人早已经历过夏天,但初夏第一次度夏。他不知道什么是夏天,就像姑娘不知道什么叫妇人。这不是无知,是财富。就像白纸在白里藏的财富,清水在清里藏的财富,这是空与无的财富。人带着一肚子见识去了哪里?去见谁?这事不说人人都知道,人带着见识与皱纹以及僵硬的关节去见死神,不如无知好。如果一个人已经老了,仍然很无知,同时抱有好奇心与幼稚的举止,这个人该有多么幸福。只可惜人知道的太多,所知大多无用,不能帮他们好好生活。

    ⑦初夏走进湿漉漉的雨林,有人问他天空为什么下雨,初夏又扭捏一下,他也是第一次见到雨。这些清凉的雨滴从天空降落,他是从喷壶还是筛子里降落到地面的?天上是不是也有一条河?初夏由于回答不出这些问题而脸红了,比苹果早红两个月。

    ⑧初夏跑过山冈,撞碎了灌木的露水。他在草地上留下硕大的脚印,草叶被踩得歪斜。初夏的云像初夏一样幼稚,有事没事上天空飘几圈儿。其实,云飘一圈儿就可以了,但初夏的云鼓着白白的腮帮子在天空转个没完,还是年轻啊。你看冬天那些老云窝在山坳里不动弹,动也是为了晒一晒太阳。初夏的云朵比河水汹涌。大地上的草花要等到夏天才绽放。开在枝上的春花像高明人凭空绣上去的,尤其梅花,没有叶子的帮衬。而草花像雨水一样洒满大地,他们在绿草的胸襟上别上一朵又一朵花,就像小姑娘喜欢把花朵插在母亲的发簪上。

    ⑨初夏坐在河流上,坐在长出嫩叶的树桩上。初夏目测大地与星空之间的距离。他寻找春天剩下的花瓣,把他们埋在土里或丢在河里漂走。初夏藏在花朵的叶子下面,等待蜜蜂来临。初夏把行囊塞了一遍又一遍,还有挺多草木塞不进去。要装下这么多东西,除非是一列火车。

    1分析第②段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2请依据本文写一份“初夏”简介。

    3第⑥段写“人的见识”有何用意?

    4鲍尔吉•原野是当代著名的散文家,他认同罗素的美学观:“简单而深远,是美的真理。”但有人评说本文比较做作,并未体现这种美学观。你认为呢?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下列空缺处的句子。

    (1)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揭示一个国家灭亡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赤壁赋》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3) 李白《蜀道难》“________”一句,描绘了诗人在高峻的山峰上, 用手抚胸,对天长叹的情状。

  • 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蟹六跪而二鳌,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2)每至晴初霜日,   ,常有高猿长啸。(郦道元《三峡》)

    (3)总角之宴,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氓》)

    (4)   ,夕揽州之宿莽。(屈原《离骚》)

    (5)   ,而后乃今将图南。(《逍遥游》)

    (6)朽木不可雕也,   。(《论语》)

    (7)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   。(《陋室铭》)

    (8)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流入宫墙。(杜牧《阿房宫赋》)

     

  •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刘禹锡的《陋室铭》中表现陋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的句子是:“     ”。

    ②屈原在《离骚》中描写君主荒唐糊涂,不能明察老百姓心声的句子是:“   。”

    ③《师说》中作者说明自己写作此文直接原因的句子是:“   ”。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渔夫”是古代文学中常见的抒情形象,《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作者荡漾江中,与动物为伴的生活。

    (2)屈原《离骚》中表示自己不在乎别人是否了解自己,不断勉励自己内心保持真正芳香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音乐可以陶冶情操,抚慰人心,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_________”流露出听不到音乐的烦闷;然而也有人认为音乐会扰乱心神,刘禹锡《陋室铭》“___________”就表达了这一态度。

  • 11、根据提示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水与舟为喻来写大鹏南飞要有所凭借。

    (2)《出师表》中诸葛亮建议后主凡事宜多征询侍中、侍郎的意见,并陈述了这样做的效果。表现这效果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古代圣人“______________”,尚且向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______________”,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韵太守向公登楼眺望二首①(其一)

    秦观

    茫茫汝水抱城根,野色偷春入烧痕。

    千点湘妃枝上泪,一声杜宇水边魂。

    遥怜鸿隙陂②穿路,尚想元和贼③负恩。

    粉堞女墙都已尽,恍如陶侃④梦天门。

    (注)①这是秦观任蔡州(汉所在河南汝南)教授时的作品。②鸿隙陂:西汉末年翟方进担任宰相时,奏废汝南水利工程之一的鸿隙陂,从此“水无归宿”,经常为害。③元和贼:指唐宪宗元和年间,吴元济割据蔡州等地,对抗李唐王朝,擅改汝水故道,虽为李愬讨平,却遗祸无穷。④陶侃:东晋大臣。《晋书·陶侃传》有陶侃“少时梦生八翼而上天门”,后来“位至八州都督”的传说。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汝水抱城奔流,春色带有烧痕,于无人处写出人来,着重表现了汝南百姓遭受灾难后的悲惨情景。

    B.领联把眼前景物与灾情回忆相结合,借传说中舜帝二妃泪染斑竹和蜀王魂化杜鹃的典故,喻指灾区人民家散人亡,拭泪招魂的惨状。

    C.颈联回顾了造成水灾的历史根源:汉代翟方进废汝南水利工程之一的鸿隙陂、唐代吴元济擅改汝水故道留下的隐悲和祸根。

    D.尾联借陶侃梦天门的典故,以陶侃来拟向太守,诏意含蓄委婉,增强了诗歌的意蕴。

    【2】这首诗主要寄寓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帝以问寇准,准曰:“不知谁为陛下画此二策?”帝曰:“卿姑断其可否,勿问其人也。”准曰:“臣欲得献策之人,斩以衅鼓,然后北伐耳!陛下神武,将臣协和,若大驾亲征,敌当自遁;不然,出奇以挠其谋,坚守以老其师,劳佚之势,我得胜算矣。奈何弃庙社,欲幸楚、蜀,所在人心崩溃,敌乘胜深入,天下可复保耶?”帝意乃决,因问准曰:“今虏骑驰突,而天雄军实为重镇,万一陷没,则河朔皆虏境也。孰为可守?”准以王钦若荐,且曰:“宜速召面谕,授敕俾行。”钦若至,未及有言,准遽曰:“主上亲征,非臣子辞难之日,参政为国柄臣,当体此意。”钦若惊惧不敢辞。闰月乙亥,以参知政事王钦若判天雄军兼都部署。契丹主隆绪同其母萧氏遣其统军顺国王萧挞览攻威虏、顺安军,三路都部署击败之,斩偏将,获其辎重。又攻北平砦及保州,复为州砦兵所败。挞览与契丹主及其母合众攻定州,宋兵拒于唐河,击其游骑。契丹遂驻兵阳城淀,号二十万,每纵游骑剽掠,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志。是时,故将王继忠为契丹言和好之利,契丹以为然,遣李兴议和。帝曰:“朕岂欲穷兵,惟思息战。如许通和,即当遣使。”冬十月,遣曹利用诣契丹军。十二月庚辰,契丹使韩杞持书与曹利用俱来,请盟。利用言契丹欲得关南地。帝曰:“所言归地事极无名,若必邀求,朕当决战!若欲货财,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宜许之。”契丹犹觊关南,遣其监门卫大将军姚东之持书复议,帝不许而去。利用竟以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成约而还。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契丹盟好》)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

    B.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

    C.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

    D.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衅鼓,指古代战争时杀人或杀牲取血涂在鼓上以举行祭祀仪式。

    B.庙社,庙指宗庙,社指社稷,庙社在古代常用来借指国家朝廷。

    C.闰月,农历逢闰年加一个月,闰某月指加在某月之前的那个月。

    D.辎重,文中指行军时随军运载的军械、粮草、被服等军用物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契丹军队南侵宋朝,面对强致,寇准坚决反对退避内地,提出应当严惩主张避战的大臣,并力促皇上御驾亲征。

    B.寇准举荐主张避战的王钦若镇守天雄军,并告诫钦若:皇上决定亲征,臣子不可辜负圣意。钦若惊惧不敢推辞。

    C.契丹军队屡次侵犯宋朝,先攻威虏、顺安军,又攻北平砻及保州,而后又合兵攻定州,均遭到宋军迎头痛击。

    D.在战局有利的情况下,宋朝皇帝为了息战,主动提出议和,并派曹利用到契丹军中谈判,最终与契丹达成盟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纵游骑剽掠,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志。

    (2)若欲货财,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宣许之。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政协委员在《关于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提案》中指出,男孩们缺少了“阳刚之气”,应于改变。教育部发表答复函称,将“适度改进体育教师教学方法、形式,更多注重学生‘阳刚之气’的培养”。

    此事在两会期间引发热议。有人认为男孩确实应该刚强有为、雄深雅健,不该太女性化。有人认为“女性”并非贬义词,男孩女性化无可厚非。有人认为“阳刚之气”不是“猛男”“直男”的代名词,不能只是强健其体魄,更应该坚强其精神。也有专家指出:当下一些男孩相对柔弱的状态值得重视,“但人类的气质天然多元,并无高下、贵贱、好坏之分”……

    对此,校团委会准备召开“青年风貌气质”的主题讨论会,请你写一篇发言稿,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