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手机电池超长续航离不开锂,下列有关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非金属元素
B.在反应中易失电子
C.相对原子质量为6.941g
D.氢氧化锂化学式为Li(OH)3
2、下列生活中的做法合理的是
A.炒菜时油锅中的油着火,用水浇灭
B.大量食用加碘食盐预防甲状腺肿大
C.家中燃气泄漏应立即打开排风扇通风
D.食品包装袋内放一包铁粉,用来吸收袋内空气中的水和氧气
3、某物质经过分析只含有一种元素。该物质不可能是
A.单质
B.化合物
C.纯净物
D.混合物
4、下列事实所对应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 事实 | 解释 |
A | 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100mL | 分子间存在间隔 |
B | 降温能使水结成冰 | 低温导致水分子静止不动 |
C | 水蒸气液化为水,所占体积减小 | 分子间间隔变小 |
D | 品红在水中扩散 | 分子在不断运动 |
A.A
B.B
C.C
D.D
5、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体现其化学性质的是
A.氧气用于富氧炼钢
B.氦气用于探空气球
C.干冰用作制冷剂
D.活性炭用于除去水中的色素及异味
6、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用途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石墨用作电极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氮气用作食品保护气
D.稀有气体用作霓虹灯
7、我国成功提纯了“超级金属”铼。被广泛应用到航空航天领域。如图是铼元素的部分信息,下列有关该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序数是75
B.原子核内中子数为75
C.属于金属元素
D.相对原子质量是186.2
8、下列认识或做法正确的是
A.要把10g5%的葡萄糖溶液稀释为2.5%,可加水5g
B.洗洁精洗去餐具上油污的过程发生了乳化现象
C.将浓硫酸稀释可将水慢慢倒入浓硫酸中
D.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由于它们都含有金属阳离子
9、构建知识网络能提高学习的效率。如下所示是有关 CO2的知识网络,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A.C 和 CO都有还原性
B.反应②不可能是化合反应
C.C 和 CO2也能发生化学反应
D.②和③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实现逆向转化
10、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障。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检查气密性
B.读取液体体积
C.加入大理石
D.点燃酒精灯
11、“加铁酱油”“高锌奶粉”“富硒茶叶”中,“铁、锌、硒”指的是
A.单质
B.分子
C.元素
D.原子
12、将金属X、Y,Z分别放入一定浓度的稀盐酸中,观察到X和Z表面有气体生成,Y无明显变化;再将X和Z分别放入氯化亚铁溶液中,观察到X表面有固体析出,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无色,Z无明显变化。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X>Y>Z
B.Y>X>Z
C.X>Z>Y
D.Y>Z>X
13、第31届大运会在成都召开,大运会火炬采用丙烷作燃料,丙烷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丙烷燃烧属于分解反应
B.丙和丁属于氧化物
C.反应中甲与丙的分子个数比为1:3
D.丙烷的化学式为C3H8
14、下列有关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干冰可以直接用手拿取
B.甲烷可以作为制造金刚石的原料
C.石墨转化成金刚石的过程是物理变化
D.在煤炉上放一壶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15、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探究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B.探究水的组成
C.比较铜、银的金属活动性
D.证明铁生锈需要水
16、下列有关实验方案的设计不正确的是
A.区分氮气和氧气——分别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B.区分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分别向两种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C.区分软水和硬水——分别向等量的两种水样中滴加等量的肥皂水,振荡
D.区分硝酸铵和氢氧化钠固体——分别放入水中溶解,比较溶解后温度的变化
17、“新冠肺炎”肆虐全球,戊二醛(C5H8O2)被誉为化学消毒灭菌剂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在防疫方面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下列有关戊二醛的说法错误的是
A.戊二醛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小
B.戊二醛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
C.戊二醛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戊二醛分子中碳、氢、氧的元素质量比为3:4:2
18、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五氧化二氮:O5N2
B.三个钾原子:3K
C.两个氢分子:2H
D.一个钠离子:
19、化学知识来自生活并应用于生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活性炭可用于净水,是因为能吸附水中的钙、镁离子
B.汽油能洗去油污,是因为汽油能溶解油污
C.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原子构成不同
D.钛合金能用于人造骨骼,是因为其熔点低
20、把一枚无锈铁钉放在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可出现的是
A.溶液蓝色变浅直至无色
B.铁钉表面析出红色物质
C.产生大量气泡
D.溶液质量增加
21、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鉴别CO和 | 将两种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 |
B |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 称量镁条燃烧前后固体质量 |
C | 分离铁粉和铜粉 | 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过滤 |
D | 制备 | 向装有少量 |
A.A
B.B
C.C
D.D
22、汽车尾气中含有NO和CO有毒气体,在排气管中安装催化转化器,可将NO和CO转化为无毒气体,减少空气污染。下图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种类都发生了改变
B.碳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
C.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2
D.丁是形成酸雨的气体之一
23、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A.铜粉用量的多少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B.停止加热后,立即读取数据
C.将装置中的铜粉换成木炭粉,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D.反应结束后消耗氧气的体积大约是反应前装置内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24、关于物质性质与其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氖气性质稳定,可作电光源
B.干冰升华吸热,可作制冷剂
C.生石灰遇水放热,可作干燥剂
D.一氧化碳可燃,可用于冶炼金属
25、我国举办2022“世界环境日活动”,其主题聚焦“空气污染”。下列各项中属于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基本检验项目的是
A.O2浓度
B.NO2浓度
C.N2浓度
D.CO2浓度
26、据中央电视台对云南抚仙湖湖底古城考古的现场报道,科学家曾通过测定古生物遗骸中的C-14含量来推断古城年代,C-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为14。下列关于C-14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中子数为6
B.质子数为6
C.电子数为6
D.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14
27、根据图文回答问题。
(1)氧气经压缩能储存在钢瓶中是因为______(从分子的角度回答);氧气能用于医疗急救是利用了氧气的______(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2)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可用于人体补钙。这里的“钙”是指______(填“单质”、“元素”或“原子”),钙的符号为______。
(3)氢燃料电池是将______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优点是______(填序号)。
a、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b、使用氢能源成本低
(4)直饮水机的工作原理如下图:
①“可直接饮用的水”属于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取水样加入适量的肥皂水并振荡,可观察到______,证明其为软水。
②自来水厂常用______的方法处理水中的不溶物。图中炭罐的作用______(填序号)。
a、过滤b、脱色除味c、消毒杀菌
28、盐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也是实验室中重要的化学试剂。
(1)增大压强, HCl由气态变为液态,从微观的角度分析该变化过程中改变的是_____。
(2)金属钴(Co)在国防工业中有重要应用。钴的化学性质与铁相似,与酸反应生成+2价的钻盐,CoCl2 溶液为红色。在盐酸中加入过量的钴粉充分反应。
①预测上述反应发生的现象: _____。
②如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请写出每种图形代表的离子(填离子符号):
_____、
_____、
_____。
(3)乙醇易燃烧,如图为乙醇(C2H5OH)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时的微观示意图:
①乙框中含有_____种分子,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填化学式)
②甲、乙两个方框中的微观粒子均不完整,请将图中甲、乙两个方框中微观粒子的种类和数目补充完整_____。
29、有下列物质:①干净的空气;②冰水混合物;③矿泉水;④五氧化二磷;⑤汽水;⑥氮气;⑦过氧化氢溶液,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_。(请填序号)
30、2022年2月4日,冬奥会在北京开幕。国家速滑馆是全球第一座使用了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系统的速度滑冰馆,是全球同类型室内冰场在节能和环保的典范。
(1)大气中CO2含量过高会加剧______,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是______。
(2)合理利用CO2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之一。科学家采用“组合转化”技术将CO2和H2转化为化工原料乙烯(C2H4)及一种常见氧化物,该转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下列变化中对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气体总量平衡至关重要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 ②
③ ④
(4)为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议可行的是______(填序号)。
A.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
B.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
C.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D.大力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E.优化建筑设计,增强室内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用电
3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在电解水的实验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能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___,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反应类型.
32、从H、C、N、O、S、Na六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氢分子_______。
(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单质_______。
(3)最简单的有机物_______。
(4)小苏打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
33、用化学符号表示:
(1)2个氢离子________;(2)氢氧根离子_________;(3)5个氯气分子 ;
(4)水中氧元素显-2价________;(5)3个硝酸根离子 ____;
34、请从氢气、氮气、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五种气体中,按要求将相应物质的名称填写在题中的空白处。
①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气体是_______
②能支持燃烧的气体是_______
③焊接金属时常用作保护气的是_______
④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气体是_______
⑤最清洁的能源是_______
35、人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均与化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1)洗洁精能清除油污,这是利用它的____________作用。
(2)食用“加铁酱油”可预防贫血,其中的“铁”是指____________(填“元素”或“原子")。
(3)早餐食物准备了面糊、煎鸡蛋和苹果,其中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是____________。
(4)化石燃料指的是煤、____________和天然气。
(5)下列厨房用品中,属于化学合成材料的有 。
A.保鲜膜
B.不锈钢碗
C.涤纶围裙
D.陶瓷盘子
(6)化学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无人驾驶汽车处理系统的核心材料是高纯度的硅。工业制硅的反应之一如下:。该反应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36、选择相应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木炭是灰黑色的多孔固体;②木炭能燃烧;③将木炭粉碎;④木炭可制黑火药;⑤取一小块木炭点燃,放入氧气瓶中燃烧,发出白光。
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__。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__。
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__。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___。
属于用途的是__________。
37、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两套实验装置,请结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査阅资料)红磷(由磷元素组成的一种单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刺激人体呼吸道,因此也是一种空气污染物。
(1)图一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测定氧气含量前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检图一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
(2)由图一实验可推知反应后剩余气体的性质:物理性质_____;化学性质_____。
(3)对图一实验进行了如图二所示的改进。图二装置的试管中空气体积为25mL,反应前注射活塞位于15mL刻度处,反应完毕后,泠却至室温,将气球内的气体全部挤入玻璃管内,注器活塞位于11mL刻度处,则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小明分析,该验结果与理论值有差异的可能原因是_____(任答1点)
(4)与图一实验相比,图二实验的优点是_____(答一点)
(5)图二实验中硬质玻璃管内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该实验中,为了使氧气反应更充分,实验中采取的措施合的是_____(填序号)
A 铜粉平铺在玻璃管中
B 反复推拉注射器的活塞
C 增加铜粉的质量
38、在用白磷(白磷与红磷组成相同,着火点为40℃)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晓涵同学将橡皮塞上的细玻璃管下端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紧,并引燃白磷,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观察到气球胀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2)白磷燃烧过程中锥形瓶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3)反思:白磷燃烧______(填“遵守”或“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理由是_____;该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
(5)燃烧前称量,锥形瓶的总质量为29.6g,则如图托盘天平中游码的读数为___g.
39、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写出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
(2)乙同学在实验中发现进入的水少于集气瓶内空气体积的1/5,请你分析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_________。(写一条)
(3)上面的实验同时证明了氮气____溶于水(填“易”或“不易”)。
40、I.下面的图1是用来表示某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图中“”和“
”分别表示两种元素的原子,仔细观察图1,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面图1中的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你能得到哪些化学变化的微观信息?(请写出两条):__________;__________。
II.人体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但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为了证实这个问题,有人采用上面图2中的装置进行实验:
(2)人吸气时应将活塞A______(填“打开”或“关闭”),活塞B______(填“打开”或“关闭”) 。
(3)人呼气时应将活塞A______(填“打开”或“关闭”),活塞B______(填“打开”或“关闭”),此时可观察到Ⅱ瓶内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Ⅰ瓶所装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Ⅱ瓶所装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将上述操作反复进行,能证明人所呼出的气体中所含的二氧化碳不是来自空气,而是人体的代谢产物。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