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选项中,请选出与所列典故的人物或出处完全对应的一项
东海孝妇 苌弘化碧 望帝啼鹃 飞霜六月 亢旱三年
A.《说苑》 《庄子》 杜宇 《太平御览》 关汉卿
B.孝妇 庄周 《蜀王本纪》 邹衍 《窦娥冤》
C.孝妇 苌弘 杜宇 邹衍 窦娥
D.东海 苌弘 邹衍 杜宇 窦娥
2、依次填入下面语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时下的网络文学能否赓续文学传统,成为文学史上一个有价值的历史节点,还需要得到理论与实践双重逻辑的 。
(2)历史虚无主义打着“还原真相”的旗号对长征英雄及其英雄精神肆意否定,这是是对历史的 ,是站不住脚。
(3) ,今天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可精神世界却缺少了关照。
(4)作为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刚健有为”精神,其具体表现或凝结的文物、制度,风俗等实例不胜枚举,可谓 。
A. 确认 误解 毋庸置疑 触目皆是
B. 确证 曲解 毋庸讳言 触目皆是
C. 确认 误解 毋庸置疑 俯拾皆是
D. 确证 曲解 毋庸讳言 俯拾皆是
3、下列句中划线词,不是第二人称的一项是( )
A.而母立于兹 B.久不见若影
C.汝姊在吾怀 D.先妣抚之甚厚
4、吴伟业《圆圆曲》“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其中第一句是指( )
A.崇祯帝自缢
B.明朝灭亡
C.李自成战死
D.吴三桂弃关投清
5、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治裁 B.琉璃
C.轻歌慢舞 D.惊涛骸浪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夜课
景凤鸣
那天的夜课结束得比较晚,先是小组分析,然后是各组安排代表交流。前两日老兄兼老友从另一地区的研讨会议上回来,因忙碌受了些风寒,脸色不似往常红润,且有些咳嗽。小组交流上,又给同学们讲了一些抗联故事。能够吸引人的,除了抗联故事本身,还有兄友的开朗乐天。抗联精神和抗联文化备受关注,身为抗联史专家的他,因此也更加忙碌。
不过忙碌得高兴。明亮如昼的走廊,掉根针不只听得见,而且看得见。此时已近夜里十点,整座楼却无睡意。有的学员筹备明晚的事项,有的则读书、工作、写作。而我们去市区,给老兄买咳嗽药。
乘上出租车下山。一些未往南方去,而是选择在东北发展的年轻身影,从院子里走过,给夜的沉寂增添了活力。山的另一侧,英雄杨靖宇将军的雕像伫立着。再往上的灵堂内,他的身首于显棺存放。当年英雄的头颅从哈尔滨运来,尸骨从靖宇县,也就是原来的濛江县送来,均是专程护送,万千军民关注。为了更臻完美,从通化市医院找到一位个头一米九二、身量与将军相仿的大夫,替制了石膏模型,承接着已被水分、土湿、严寒冰冻侵蚀了十八年的铮铮铁骨。
那座小山,被百姓叫成了靖宇山。
如此的隆重,英雄配得上。
走在夜色里。夜色与灯光,弥盖了远处的山影。新楼旧楼,夜行车辆,半睡之中的城市。各商场及营业场所,均亮着霓虹招牌。一种热闹的、带有温度的世俗气息扑面而来。车载广播里,评书有滋有味地讲着,有些清瘦模样的司机沉默地开车,不发一言,直至提起评书与讲书人,突然唰地打开了话匣子。说过去讲评书都是先背下来,琢磨每个人物、定型,然后才绘声绘色地开讲。现在的人,没有谁那样肯下笨功夫了。
隔着半道门缝,胖胖的药店营业员把药递出来。热心地提着东北风味的建议,就是不必买药了,而是直接打针。我们说针确是不必打的,专家老兄只是咳嗽。敞开话题的出租车司机阐述他的见解,就是服用红霉素。红霉素药膏,红霉素药片,没提红霉素点滴。都知道那玩意儿慢,一瓶头孢输液,四十分钟点完,雨中的房檐水一样,可要是换了红霉素输液,就变成了晴了天的漏棚,一直嘀嗒到地皮晒干。热热闹闹的,不觉就到了靖宇山下。两侧布满高高低低、半路搁置、建成以及待建的房屋。来时冷不丁儿出屋,一片茫茫夜色,这回却看得清了。
评书不知什么时候不讲了。出租车悄声停在大门前。热闹繁华的城市,此时已隐在夜色中了。树木郁郁,虫鸣嗡嗡,将各类繁喧遮挡。门卫是个年轻人,他从值班室走出来,安静地站在岗台上。室外的夜灯,清辉般流泻,身后的值班室则暗暗的。外面的光亮足够用了,他愿意坐在昏暗中,看进出的车辆与山影。
园区门口,一边是东北抗联主题广场,一边是红光路、拯民路,以及以著名抗联将领命名的诸道路。出租车司机不是急吼吼地掉转车头,在灯光海洋中穿梭,搜觅与发现“活儿”,而是愿意多唠几句,此时此刻与彼时彼刻的感受。
咱跟您说两句话。出租车司机说。
我过去种地交公粮,一定按着平价,交最好的粮食。如今我开出租车,从早到晚,一单连着一单地接,每个月四千块。可是我认可、不在意。遇到倒地的老人,一定上前扶起。遇到需要帮助的车辆,一定停下来。不管挣多少钱,生活得怎样,我得这样做。愿意跟您说这些,是因为这座城市的历史,是因为你们出入这所用英雄命名的学院。当年死的人可太多啦,他们为着什么?哪个是为了享受荣华富贵才出生入死啊。
夜色里,靖宇山下,一位爱听评书的出租车司机,这样说着。不小的眼睛里,泪意在眼角闪烁。路灯半点,森林静静,一位对家乡充满感情,对生活真诚无比的出租车司机,在东北深秋的夜色中,自发地把过去与现在、历史与今天、学习与传承连结起来。
年轻的门卫在圆墩形的岗台上站立着,半暗的光线中,不打扰山坡的每一棵树。不过是偶遇,却分明感到,无论故交老友、出租司机还是年轻一代,都被各种新变化感动着。感动于东北古老城市生命力的焕发,感动于来自时代最深处的风潮。就连买咳嗽药,普通人丰富的医疗知识,都能折射出小病忍着的时代已经过去。而过去的过去又怎么能忘记?英雄的雕塑,在山的肩头伫立。陵园院墙的周边,已铺上木质栈道,供行人散步与瞻仰。抗联纪念馆和市民健身的休闲广场均建起来了。庄严肃穆的陵园,正成为历史文化景点,供瞻仰游览的同时,也成为红色旅游资源。英雄不需要静谧,不怕被打扰,愿意将陵园变成人民公园。
英雄和周围的山城合成一体,融于土地与生活之中,融于国家与人民之中——融于一次夜课之后,来源于生活、根植于历史的又一次夜课之中。
(有删节)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通过“我”在英雄城市中的所见所闻,将历史与现实链接,展现了城中人对历史的崇敬、对家乡的热爱。
B.文章叙述的好友在夜晚时分为学生讲授抗联故事、出租车司机对他人施以援手,都表现出红色基因和英雄精神在这座英雄的城市得到了很好的传承。
C.文中对靖宇山下城市夜晚的环境描写,都是为了凸显这座英雄城市如今热闹的氛围和带有温度的世俗气息。
D.文中的“我”始终以旁观者的角度来叙述故事,即使写到和出租车司机交谈,也没有用常见的对话体,而是运用了转述的方式。
【2】文章选材详略得当,略写专家授课、门卫的坚守,详写出租车司机的故事,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详写出租车司机故事的意图。
【3】文章以“夜课”为题,有哪些涵义和作用?请加以探究分析。
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子曰:“视其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论语》)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韩愈《师说》)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诗经·氓》)
(4)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5)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8、(1)君问归期未有期,______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
(2)____________,何似在人间。(苏轼《水调歌头》)
(3)闻道有先后,__________,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4)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5)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张养浩《山坡羊》)
(6)____________,皆若空游无所依。(柳宗元《小石潭记》)
(7)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
(8)工欲善其事,____________。(《论语》)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两句写阿房宫中的钉头闪耀,比粮仓的粮食还要多。
(2)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两句是作者用二人能共同享用自然界的无穷宝物劝慰朋友。
(3)为了使诗文表达更加生动有趣等,古代诗文中常常会借“木”说理,比如:“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说明出行有所凭借,先后论证了君子“善假于物也”的观点。
(2)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中,用“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琵琶女弹奏婉转流畅;用“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琵琶女在京城演出时,观众打拍应和的热闹场面。
(3)文天祥《过零丁洋》中借地名追述今昔不同的处境和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一句和王勃《滕王阁序》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都描绘了水天一色的优美画面。
(2)庄子在《逍遥游》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只有顺应天地万物的特性和变化,才能达到无所待的逍遥境界。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一动一静,一白一红,形象地描绘了傍晚诗人送别友人踏上归途的情境。”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归王官①次年作
司空图
乱后烧残数架书,峰前犹自恋吾庐。
忘机渐喜逢人少,览镜空怜待鹤疏②。
孤屿池痕春涨满,小阑花韵午晴初。
酣歌自适逃名③久,不必门多长者车④。
注①王官,即王官谷,在今山西省永济县东南的中条山上,是司空图的故乡。②鹤疏,书体名,古时用于招纳贤士的诏书。③逃名,《汉书·逸民传》载:东汉人法真恬静寡欲,朝廷四次征辟皆不就,遁形远世,世人谓之逃名。④长者车,达官贵人的车。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首联中“烧残”点明故居经过火烧,已洗劫一空,只剩下几架残破不全的书了。
B. “犹自”充满着人世沧桑之感,“恋吾庐”表明诗人希望社会不要再有战乱发生。
C. 诗人归隐后由于深居山中,不问政事,来往人少,所以用不着机心了,诗人因此很高兴。
D. 颔联下句诗人后悔自己没有在更早的时间辞官归隐,表达了诗人不再做官的决心。
E. 尾联通过用典,委婉但坚决地表明,自己要像法真那样深隐故居,悠然自适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2】请简要赏析诗歌颈联和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异同。
13、阅读下面的文曹文,完成小题。
徐有功,国子博士文远孙也举明经,累转蒲州司法参军,袭封东莞男。为政宽仁不行杖罚吏人感其忠信递相约曰若犯徐司法杖者众必斥罚之由是人争用命终于代满不戮一人载初元年,累迁司刑悉。时酷史周兴、来俊臣、丘种绩、王弘义等构陷无辜,皆抵极法,公卿震恐,莫敢正言。有功独存乎恕,诏下大理者,有功皆议出之.前后济活数百家。常于殿庭论奏曲直,则天厉色诘之,左右莫不悚慄 ,有功神色不挠,争之弥切。寻转秋官员外郎,转郎中。俄而凤阁侍郎任知古、冬官尚书裴行本等七人被构陷当死,则天谓公卿曰:“古人以杀止杀,我今以恩止杀,就群公乞知古等,锡以再生,各授以官,伫申来效。”俊臣、张知默等又抗表请申大法,则天不许之俊臣乃独引行本,重验前罪,奏曰:“行本潜行悖逆,告张知与卢陵王反不实,罪当处斩。”有功驳奏曰:“俊臣乖明主再生之赐,为臣虽嫉恶,然事君必将顺其美。”行本竟以免死。道州刺史李仁褒及弟榆次令长沙,又为唐奉一所构,高宗末私议吉凶,谋诛李氏,有功又固争之,不能得。秋官侍郎周兴奏曰:“臣闻两汉故事,附下罔上者腰斩,面欺者亦斩;又《礼》云:析言破律者杀。有功故出反囚,罪当不赦,请按其罪。”则天虽不许系问,然竟坐免官。久之起为左台侍御史,则天特褒异之。时远近闻有功授职,皆欣然相贺。有功尝谓所亲曰:“身为大理,人命所悬,必不能顺旨诡辞以求苟免。”长安二年卒,年六十二,赠司刑卿。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三十五》,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为政宽仁/不行杖罚/吏人感其恩信/递相约曰/若犯徐司法杖者/众必斥罚之/由是人争用命/终于代满/不戮一人/
B.为政宽仁不行/杖罚吏人/感其恩信/递相约曰/若犯徐司法杖者/众必斥罚之/由是人争用命/终于代满/不戮一人/
C.为政宽仁/不行杖罚/吏人感其恩信/递相约日/若犯徐司法/杖者众/必斥罚之/由是人争用命/终于代满/不戮一人/
D.为政宽仁/不行杖罚/吏人感其恩信/递相约日/若犯徐司法杖者/众必斥罚之/由是人争/用命终于代满/不戮一人/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子是隋唐以来国家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博士在中国古代指学官名。
B.明经是西汉时被举荐的官员必须学习的科目,隋唐科举考试设明经、进士二科。
C.载初是唐朝年号,年号是我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如“赵惠文王十六年”。
D.赦指宽免罪过,发布赦令是古代君王的特权之一,而今天的赦令是依法发布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有功为官公正,仁义为本。他担任蒲州司法参军时,没有诛杀一个吏人;担任司刑丞时,救活了很多无罪却被酷吏诬陷的无辜者。
B.徐有功坚持正义,敢于抗争。他经常在朝廷直言是非曲直,甚至与武则天争辩,武则天严厉诘问他,他脸色不变,争辩得更加急切。
C.徐有功勇而有智,救人有术。来俊臣以行本诬告张知等人谋反不实之罪奏请将其处死,徐有功以事君之道反驳,行本等七人得以免死。
D.徐有功一心救囚,不计利害。酷吏周兴曾引经据典,奏请以故出反囚之罪处死有功,武则天虽然不答应囚禁审问,但也将其免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功独存乎恕,诏下大理者,有功皆议出之,前后济活数百家。
(2)俊臣乖明主再生之赐,为臣虽嫉恶,然事君必将顺其美。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会得到什么。
——《阿甘正传》
决定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的,不是我们的能力,而是我们的选择。
——《哈利·波特与密室》
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活得有意义……我希望活得深刻,汲取生命所有的精髓!
——《死亡诗社》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