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工业上可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
B.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C.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都属于空气污染物
D.空气的成分按质量计算,氧气约占21%
2、下列实验目的与实验操作不相符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 |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部 |
B | 鉴别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方法 | 加入澄清石灰水,观察是否变浑浊 |
C | 检验蜡烛燃烧后的白烟是否为可燃物 | 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白烟 |
D | 鉴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 加入二氧化锰 |
A.A
B.B
C.C
D.D
3、化学符号是重要的化学语言。下列符号能表示两个氮原子的是
A.N2
B.N2O
C.2N
D.2NO
4、《神农本草经》记载,柳树皮是一种天然的消炎药,其有效成分为水杨酸(C7H6O3)。下列有关水杨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具有消炎作用
B.由三种元素组成
C.含有16个原子
D.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14:1
5、甲、乙两种固体(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40℃时,等质量甲、乙两物质的溶液,所含溶质质量甲大于乙
B.20℃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4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20℃,甲析出的晶体比乙多
D.20℃时,甲、乙的溶解度都是30g
6、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2012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绿色消费:你行动了吗?”,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提倡使用塑料袋
B.使用节能灯泡,人走灯灭
C.少开私家车,多乘公共交通工具
D.纸张双面打印,寄电子贺卡
7、下列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比较MnO2和Fe2O3的催化效果
B.制取并收集CO2气体
C.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证明CO2的密度比空气大
8、垃圾分类人人有责。旧衣服属于
A.可回收物
B.其他垃圾
C.厨余垃圾
D.有害垃圾
9、下列有关学科观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微粒观:二氧化碳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B.根据守恒观:16gC与32gO2反应,推知生成CO2的质量为48g
C.根据结构观:氧原子和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而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D.根据元素观:某物质燃烧生成CO2和H2O,推知该物质由C、H、O元素组成
10、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澄清洁净的矿泉水是纯水
B.杀菌消毒比蒸馏净化水的程度更高
C.将硬水过滤可以得到软水
D.净水的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
1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一滴水中大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水分子很小
B.水银温度计放入冷水中,液柱降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C.将氧气压缩贮存于钢瓶中——分子之间有间隔
D.八月桂花香——分子在不停运动
1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一定温度下,压强越大气体的溶解度越大
B.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通过改变条件可以相互转化
C.饱和溶液加水稀释后溶质的质量减少,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变小
D.溶液是溶质的微观粒子分散在溶剂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13、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水资源丰富,人均水量位于世界前列
B.在电解水实验中,正负电极产生的气体质量比约为1:2
C.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D.水体有一定的自净功能,城市生活污水可直接排放
14、下列示意图表示了A()与B(
)生成C(
)的反应前后分子数目的变化,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是
A.2:2:3
B.1:2:2
C.1:1:1
D.2:1:2
1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是李白《将进酒》中著名诗句,黄河是沿岸数亿人的水源地。下列关于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用吸附的方法不仅能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还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B.黄河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后,还需要进行消毒来杀灭水中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
C.硬水是指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可以用肥皂水来鉴别硬水和软水
D.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且产生的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2
16、用于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84”消毒剂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下列有关次氯酸钠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一种金属和两种非金属组成
B.其中氯元素为-1价
C.含有3个原子
D.其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17、下列物质中,前者属于氧化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A.氢氧化钙、空气
B.冰水混合物、石油
C.干冰、氯化钠
D.生铁、二氧化锰
18、冰箱中常用“气调保鲜”来达到对食物保鲜的效果。其中膜分离技术实现“气调保鲜”的部分流程如图所示。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空气过滤器出来的气体是纯净物
B.燃着的蜡烛在“富氮空气”中会立即熄灭
C.进入冰箱保鲜室内的气体是“富氧空气”
D.上述流程发生了化学变化
【2】利用膜分离技术进行多级分离可以实现含氧量(体积比)超过90%的“富氧空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富氧空气”液化后,分子体积变小
B.“富氧空气”中只含氧元素
C.“富氧空气”不能用于医疗急救
D.“富氧空气”可作助燃剂
19、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的氧化镁固体
C.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D.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
20、某火箭在发射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中氮、氧元素质量比是7:16
B.乙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2
C.反应前后氢元素的质量不变
D.生成的两和丁的分子个数比是5:4
21、蜡烛足量
在如图甲图密闭装置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蜡烛熄灭后瓶内气体只剩二氧化碳
B.足量的蜡烛燃烧,完全消耗了瓶内氧气
C.蜡烛燃烧前装置内氧气含量最多
D.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22、“一带一路”是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思,赋予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古丝绸之路将中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蚕丝织布
B.使用火药
C.炼制丹药
D.冶炼金属
23、硫酸和盐酸是工农业生产中重要的两种酸。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它们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②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可观察到白雾,说明浓盐酸有挥发性
③将浓盐酸和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溶液质量都减小
④稀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盐酸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
24、关注安全和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每人每天约需3-5g食盐,长期食用过多的食盐不利于人体健康
B.人体胃液的pH值为0.9-1.5,若胃酸过多不宜多食用橘子、柠檬等水果
C.日常中可用洗涤剂、苏打的乳化作用去除餐具上的油污
D.公路上的积雪可以用氯化钠来消除
25、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不正确的是
A.取用固体药品
B.读取液体体积
C.溶液滴加
D.倾倒液体
26、诗词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诗句描写的变化只体现了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D.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27、(3分)实验室有下列实验用品:①酒精灯、②试管夹、③10mL量筒、④100 mL量筒、 ⑤烧杯、⑥漏斗、⑦蒸发皿、⑧玻璃棒、⑨铁架台(带铁圈)、⑩滤纸、⑪胶头滴管。请按要求选择相应实验用品填空(填序号):
(1)加热试管里的药品应使用 (填 2 种)
(2)量取5mL液体应使用 (填 2种)
(3)过滤操作中应使用 (填 5 种)
28、选择适当物质类别的字母代号,写在物质后面的横线上。
A混合物 B单质 C氧化物 D化合物
(1)C60__________ 。
(2)石灰石____________。
(3)CO__________。
(4)KClO3__________。
29、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反应的原理
(1)酒精是一种清洁燃料,写出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空运观赏鱼,必须密封。为了解决鱼的吸氧问题,可在水中加入过氧化钙(化学式CaO2),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的是氢氧化钙和氧气_______。
30、下图为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完成以下填空:
(l)属于阳离子结构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2)某元素R形成的氧化物为R2O3,则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能是____________。
31、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化学。请回答下列问题:
(1)“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请从微观角度分析闻到花香的原因:______;金秋九月,我们收获金灿灿的稻谷,稻谷包含的营养素主要为糖类,糖类是由______(填元素符号)三种元素组成;稻草秸秆可以放在密闭的沼气池中发酵产生沼气,请写出沼气的主要成分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我国有诸多的风力发电设备,风力发电站通过电线将电输送到千家万户,铜是用作电线的常见材料,是利用了铜的延展性和______性。
(3)氯化钠是日常生活中重要的调味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利用电解饱和的食盐水生产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2H2OCl2↑+H2↑+2X,请写出X的化学式:______。
(4)安全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如果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以用锅盖盖灭,请分析该灭火的原理是:______。
(5)工业上用CO和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反应得到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6)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示,
回答下列问题:
①将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②将t1℃下甲、乙的饱和溶液同时升温到t2℃,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甲______乙(填“>”、“=”或“<”)。
32、根据下列图示,回答与铁有关的问题。
(1)铁元素是地壳中含量居第______位的金属元素;图A为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由图可知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
(2)图B为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x的数值为_____;
(3)标出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33、 (7分)以下框图中的物质均为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其中甲、乙、丙、丁、戊均为单质,常温下,丁为黑色固体,戊为紫红色金属.农业上常用F改良酸性土壤.常温下,G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其水溶液显碱性,工业上用甲和丙化合制备G.
(1)写出丁、B和H的化学式:
丁 B H
(2)C、E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
(3)写出A分解为甲和乙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F→G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5)甲和丙化合制备G,甲和丙的质量之比为:
34、(1)不小心将酒精灯碰翻桌面导致失火,最简捷有效的扑灭方法是____________。
(2)使用胶头滴管完毕后,不能将滴管___________,否则会____________。
35、学好化学能让我们更好的认识、分析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和事物。
(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起火,灭火的方法是______。
(2)天然气目前是家中主要使用的燃料,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防止燃气泄露造成危险,家中安装报警器(如下图),正确的安装位置应选择______(填“甲”或“乙”)。
(3)为了减少污染,将煤转化为可燃性气体可以提高煤的利用率,其转化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6、十九大报告对“精准扶贫”做出了总体安排。让贫困地区人民喝上干净安全的自来水是脱贫的基本要求。
(1)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中,加入明矾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2)有些村民用地下水作生活用水,可以用_________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生活中可用__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下列做法会造成水体污染的是_____(填序号)。
①不向河中扔垃圾 ②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③工业废水直接排放 ④农业上合理使用农药、化肥
37、在学习过程中,小明同学提出一个问题:“碳燃烧时可能生成CO2,也可能生成CO,那么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是否也有多种可能?”
[猜想]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中:①只有CO2;②既有CO,又有CO2;③只有CO。
[查阅资料]浸有磷钼酸溶液的氯化钯试纸遇CO2无变化,但遇到微量CO会立即变成蓝色。
[方案设计]通过上述资料和已有知识,小明初步设想用浸有磷钼酸溶液的氯化钯试纸和澄清石灰水对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进行检验。根据小明的设想,请你填空:
(1)若试纸不变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只有CO2;
(2)若试纸变成蓝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既有CO,又有CO2;
(3)若试纸_____________,澄清石灰水_____________,则只有CO。
[实验验证]经过思考之后,小明设计了下图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1)打开弹簧夹,先通一会儿纯净、干燥的N2;
(2)关闭弹簧夹,点燃酒精灯加热。
[结论]小明通过分析实验现象,确认猜想②是正确的,请你写出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1)该实验开始前通一会儿N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请从环保的角度分析该实验装置中的不完善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根据下图所示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在向试管内装入药品之前,应该先______。
(3)比较用过氧化氢溶液和用氯酸钾固体制取氧气的方法,两者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填数字序号)。
①发生装置相同
②都可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
③完全反应后剩余的固体成分相同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若要控制液体滴加速率,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5)利用G装置可以进行许多实验,若气体从m管通入,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__(填数字序号)。
①用排空气法收集氢气
②G中盛浓硫酸,除去氢气中的水蒸气
39、已知电子的质量约为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836,下表是几种原子的构成和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种类 | 原子核 | 核外电子数 | 相对原子质量 | |
质子数 | 中子数 | |||
氢(H) | 1 | 0 | 1 | 1 |
氦(He) | 2 | 2 | 2 | 4 |
氮(N) | 7 | 7 | 7 | 14 |
氧(O) | 8 | 8 | 8 | 16 |
铁(Fe) | 26 | 30 | 26 | 56 |
铀235(U235) | 92 | 143 | 92 | 235 |
通过此表可总结出如“同一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等结论,请你再总结出三条规律:
① ;
② ;
③ 。
40、(5分)某环保部门对某工厂的废水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废水中含有少量硫酸。取一定量的废水用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已知废水中的其他成分不与氢氧化钠反应),至pH等于7时,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40g,同时测得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138 g。试计算该工厂排放的废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