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金属制品与其防锈的方法不合理的一组是
A.机器上齿轮——表面涂油
B.汽车车身——表面镀上一层其它金属
C.铁盆——表面覆盖搪瓷
D.不锈钢医疗器械——改变金属的组成和结构
2、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下列实验操作正确规范的是
A.滴加液体
B.取用固体
C.点燃酒精灯
D.塞紧橡胶塞
3、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错误的是
A.CO2中的“2”表示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
B.2CO中的“2”表示两个一氧化碳分子
C. 中的“2”表示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D.Ca2+中的“2”表示一个钙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4、质量相等的两份氯酸钾a和b,将b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同时加热,放出氧气的质量与加热时间关系的图象正确的是
A.
B.
C.
D.
5、下列微观粒子结构示意图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②易得电子,④易失电子
B.①带正电,②带负电
C.只有①③具有相对稳定结构
D.①②③的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
6、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从化学视角对下列俗语、诗词解释错误的是
A.“满架蔷薇一院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釜底抽薪”——破坏了燃烧的条件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描述的是化学变化
D.“曾青得铁则化为铜”——可以用铁制得铜
7、实验室配制试剂用水要求既不含不溶性杂质,也不含可溶性杂质,为此需对自来水进行的净化操作是
A.吸附
B.过滤
C.蒸馏
D.沉淀
8、向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慢慢滴入稀硫酸,该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N点时的溶液一定呈红色
B.M→N过程中溶液的碱性逐渐增强
C.P点时的溶液能与铝发生反应
D.M→P过程中生成的硫酸钠不断增加
9、了解化学安全知识,增强安全防范意识。下列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家中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B.发霉的大米洗净煮熟后可以食用
C.乘坐公交车时,禁止携带酒精、汽油等易燃易爆物品
D.实验室中不得品尝任何药品
10、100 g 茅台酒(酒精的质量分数约为 53%),可配制酱香拿铁(酒精的质量分数约为 0.5%)的质量是
A.53 g
B.106 g
C.5300 g
D.10600 g
11、下列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中子数
B.用炉具清洁剂清洗家中的排油烟机,利用清洁剂的乳化作用
C.水受热时分子间间隔变大,使得水所占体积变大
D.一氧化碳、三氧化硫均属于非金属氧化物,它们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12、人类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水,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体有自净能力,生活污水可任意排放
B.生活中可通过煮沸降低水的硬度
C.水通电分解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质量比为2:1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13、工业用NO生产HNO3过程中的物质转化关系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转化过程中N、O的化合价均发生变化
B.反应①中参加反应的NO与O2的分子数之比为2∶1
C.转化②中发生反应为3NO2+H2O= 2HNO3+NO
D.理论上,每15kgNO可生产得到63kg的HNO3
14、下列图像与实验设计对应正确的个数有
图像 |
|
|
|
|
实验设计 | 向一定量 | 分别向等质量镁粉和铁粉中加入足量浓度相同的稀硫酸 | 向饱和 | 将一定量硫酸铜溶液倒入盛有足量铁钉的烧杯中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5、正确的操作是实验安全和成功的基本保证。下列图示操作中正确的是
A.闻药品气味
B.连接仪器
C.加热液体
D.过滤
16、竹子生长快,用途广,可再生。2023年10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了《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下列与“以竹代塑”有关的生态环保、资源等说法不正确的是
A.促进竹资源的生态价值转换
B.不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C.可以减少塑料带来的污染
D.推动了“绿色经济”发展
17、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乙一定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中,甲、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6∶11
D.丙一定是化合物
18、陵水圣女果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圣女果又名樱桃番茄,除含有番茄的所有营养成分外。其维生素C(分子式为C6H8O6)含量比普通番茄要高。下列有关维生素C的说法错误的是
A.维生素C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维生素C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维生素C分子中碳、氧原子的个数比是1:1
D.维生素C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
19、很多成语、俗语、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下列用化学观点解释错误的是
A.满架蔷薇一院香——分子在不断运动
B.点石成金——化学反应改变了元素种类
C.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金刚石硬度大
D.人要实,火要虚——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燃烧更旺
20、2023年9月23日,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精彩表演中,产生化学变化的是
A.吉祥物出场
B.灯光秀展示
C.点燃主火炬
D.开幕式表演
21、生活老师对小明自带的早午餐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油盐肉过多,奶类和新鲜水果太少。其中奶类提供主要营养素是
A.脂肪
B.葡萄糖
C.蛋白质
D.维生素
22、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铁做炒菜锅
B.木柴燃烧
C.铜做导线
D.木头做凳子
23、下列灭火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电器着火用水扑灭
B.图书馆内图书起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D.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湿抹布盖灭
24、能形成溶液的一组物质是
A.冰和水
B.牛奶和水
C.泥土和水
D.食盐和水
25、镍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镍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8.69g
B.镍属于金属元素
C.镍原子的质子数为28
D.镍的原子序数是28
26、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
物 质 | X | Y | Z | Q |
反应前质量/g | 1 | 30 | 17 | 2 |
反应后质量/g | m | 39 | 0 | 10 |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表中m为1
B.X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反应中Y、Q的质量比为9:8
27、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实验测出了甲、乙两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并通过描点法绘制出如图的溶解度曲线图,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是___________(填“甲”或“乙”)
(2)t2℃时,把30g甲物质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28、用数字和符号填空:
(1)2 个汞原子 _____;
(2)1 个碳酸分子_____;
(3)3 个铵根离子_____;
(4)硝酸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 _____。
29、化学符号是国际通用语言,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写出以下化学符号;
(1)镁元素___________;
(2)氧离子___________;
(3)碳酸分子___________;
(4)氧化铝___________;
30、铝、铁、铜是人类广泛使用的三种金属,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1)按人类开始使用这三种金属的先后排序为 (用元素符号表示)
(2)在空气中 制品(填“铝”或“铁”)更耐腐蚀。
(3)用下列试剂验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能达到目的的是 (填序号)
A.硫酸铝溶液 B.硫酸亚铁溶液 C.硫酸铜溶液
(4)人们大量使用的是合金而不是纯金属,这是因为合金具有更多优良性能,例如钢比纯铁硬度
(填“大”或“小”)。
31、按下列要求填写物质的化学式。
(1)可用于填充探空气球和作焊接金属保护气的物质是_____;
(2)构成干冰的最小微粒_____;
(3)由空气中含量占第二位的元素和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所形成化合物_____。
(4)硫酸亚铁_____。
32、水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关系密切。
(1)检验某天然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取样,加入肥皂水,搅拌,泡沫少且有白色垢状物,该天然水是_________。
(2)家庭中硬水转化为软水的方法__________。
(3)如图1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图。
在图1电源左侧的a是电源的______(填正或负)极。与b相连的试管里产生的气体是______,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
(4)可用如图2来表示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过程中出现的微粒示意图。请按它们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出现的顺序排列______(用甲、乙、丙表示),
(5)电解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
33、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每个氧分子是由二个氧原子构成的,可用符号____________表示;
(2)酒精(C2H5OH)是一种常用消毒剂,酒精由____________种元素组成,其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1个C2H5OH分子中含___________个氧原子。
34、酸、碱、盐是我们身边重要的物质,有着较广泛的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
(1)碱的溶液都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是因为它们的溶液中都含有______(填符号)。
(2)制作松花皮蛋时用到碱性物质,因此食用皮蛋时常有涩味。为了减轻涩味,食用时,可将皮蛋蘸上适量的______(填一种厨房调味品)。
(3)小红同学近日常吐酸水,医生给她做了检查后说:“没事,是胃酸过多,吃些药就会好的。”医生给小红开的药方中有一种含碳酸氢钠的药品,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医生同时又提醒小红要注意饮食,少吃含______(填“酸性”或“碱性)的食品。
(4)波尔多液是农业上常用的杀虫剂,配制波尔多液常用的一种盐______和一种碱______(填化学式)。
(5)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如果密封不好,氢氧化钠就会变质。
①写出氢氧化钠变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既能证明氢氧化钠变质,又能除去变质氢氧化钠中的杂质,该试剂是______(填序号)。
A.稀盐酸 B.Ca(OH)2溶液 C.CaCl2溶液 D.稀硫酸
③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其pH______(填“>7”“<7”或“=7”)
35、油炸食物不宜多吃,因长时间煎炸会产生有毒物质丙烯醛(C3H4O)。根据丙烯醛的化学式C3H4O, 写出该化学式的意义?(任写四条)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铜元素的“化合价与物质类别”对应关系如图。
(1)物质a的化学式是______。
(2)写出稀盐酸与图中一种碱类物质的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基本反应类型属于______。
(3)将铜丝插入硝酸银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反应类型属于______反应,该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有______。
37、下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气体制备、净化、干燥、收集和进行实验探究的部分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时,可重复选择仪器),化学小组的同学利用其进行下列化学实验。
(1)以石灰石和稀盐酸为原料,在实验室中制备并收集一瓶干燥且不含HCl的二氧化碳气体,按照要求设计实验装置,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进行实验。(提示:盐酸中挥发出的少量HCl气体可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吸收)
①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从左到右填写仪器序号字母)。
②上述方法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③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矿泉水瓶中,倒入一定量的水,充分振荡后,发现矿泉水瓶变瘪,向振荡后瓶内的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发现溶液变红,请叙述出现上述两种不同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
④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叙述中,不合理的是______(填选项序号之一)。
A.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添加药品
B.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
C.向一定量澄清石灰水中通入适量二氧化碳后,溶液pH增大
D.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易升华,可用于人工降雨
(2)化学小组的同学用一氧化碳气体(含少量二氧化碳),测定某氧化铁样品(杂质为铁粉)中Fe2O3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实验方案,所选仪器按“CO(含少量二氧化碳)→D1→C→A→D2→D3”的顺序连接(D1、D2、D3为氢氧化钠洗气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进行实验。(假设发生的化学反应都充分反应)
①该装置中,洗气瓶D1、D2作用的不同之处________________。
②进行实验时,检查完装置的气密性,在仪器A硬质玻璃管中放入15g该氧化铁样品后,进行以下操作,其中应该先进行的是____(填选项序号之一)。
a.用酒精灯加热 b.通入一氧化碳气体
③反应充分进行后冷却,测得此时洗气瓶D1增重3.3g,洗气瓶C增重1.8g,洗气瓶D2增重6.6g,则15g该氧化铁样品中Fe2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至0.1%)。
④从环保角度考虑,该实验装置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你的具体改进建议________________。
38、某实验操作考试的题目是“配制20%的氯化钠溶液70g”。该实验的部分操作如下图所示。
(1)B中仪器a的名称_____。
(2)A中需要称取氯化钠的质量是_____g,称量时天平出现了右盘低的现象,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填序号)。
①左边的平衡螺丝向左调 ②右边的平衡螺丝向右调
③右盘中减砝码 ④左盘中加食盐
(3)若在称量时“右物左码”,并且使用游码,会使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____(填“偏大”或“偏小”)。
(4)C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_____。
39、稀有气体能做焊接金属的保护气,是利用稀有气体的________。
40、回答下列问题
(1)某实验小组用12g镁粉在空气中燃烧,已知燃烧时反应的镁粉和氧气的质量之比为3:2,求完全燃烧12g镁粉需要氧气的质量;
(2)已知: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某原子的实际质量与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请根据相关问题计算:
①已知一个硫原子的质量为Nkg,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Mkg,求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②已知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一个氧原子的实际质量为akg,铜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4,求一个铜原子的实际质量。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