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设计 |
A | 除去粗盐中混有的泥沙 |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
B | 除去铁丝表面的铁锈 | 将生锈的铁丝浸泡在适量的稀盐酸中 |
C | 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CO2 |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
D | 比较Zn、Cu、Ag的金属活动性 | 把锌片、银片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现象 |
A.A
B.B
C.C
D.D
2、下列说法正确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32克硫在40克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64克二氧化硫
B.干冰升华前后,质量保持不变
C.蜡烛燃烧后固体质量减少,故质量守恒定律不是普遍规律
D.12克碳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克二氧化碳,则需要空气的质量为32克
3、下列实验操作或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B.用剩的药品一定要放回原瓶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D.点燃甲烷前,要先验纯
4、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四个实验,其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 B | C | D |
A.探究二氧化碳溶于水 | 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 D.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
A.A
B.B
C.C
D.D
5、2021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推广使用新能源
B.大力提倡使用一次性餐具
C.生活垃圾分类投放
D.人走灯灭、节能减排
6、下图实验操作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添加酒精
B.闻药品气味
C.放置滴管
D.加热液体药品
7、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先”与“后”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加热KClO3并用排水集气法收集的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管
C.皮肤上沾有少量浓硫酸时,先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后用大量水冲洗
D.加热试管中的固体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用酒精灯的外焰固定加热
8、下面是对四个实验绘制的图形,其中实验结果与对应图形正确的是
A.等质量的镁粉、锌粉与足量的同浓度的稀硫酸反应
B.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一份加入二氧化锰,一份不加入二氧化锰
C.电解水生成的气体质量比
D.在密闭容器中加热高锰酸钾
9、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A.组成: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性质:均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构成:分子构成不同
D.用途: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一氧化碳可作燃料
10、经过各方救援力量奋力扑救,北碚区缙云山山火得到有效封控。在这场与山火的拉锯战中,“以火灭火”的方式,助力了阶段性胜利时刻的到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山林发生火灾时,应逆着风向跑离火场
B.用水灭火的原理主要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为防止大火蔓延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其目的是隔绝可燃物
D.“以火灭火”可隔绝山火燃烧所需要的氧气和可燃物导致火熄灭
11、生产生活中离不开能源。下列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A.氢气
B.天然气
C.一氧化碳
D.木炭
1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
B.加热液体
C.滴加液体
D.量取9.0mL液体
13、小明家厨房有一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液体,妈妈说可能是白醋,也可能是白酒。就此说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提出问题
B.作出猜想
C.进行实验
D.获得结论
14、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可节省石油资源。乙醇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2CO2+3X,试推测X的化学式是
A.H2
B.H2O
C.CO
D.C2H6O3
15、下列属于二氧化碳性质的是
A.液态呈淡蓝色
B.难溶于水
C.有毒
D.不能燃烧
16、我国的海洋国土面积有300万平方公里。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氢元素
B.氧元素
C.铝元素
D.钠元素
17、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木炭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C.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D.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18、A城区某日的空气质量日报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当日CO未对A城区空气造成污染
B.报告中的SO2、NO2与酸雨的形成有关
C.当日的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
D.“污染指数”越大表示空气的质量越好
19、现有2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100g,下列情况能改变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是
A.20℃时,从溶液中蒸发掉10g水
B.20℃时,向溶液中再加入5g硝酸钾固体
C.将溶液升温到30℃
D.将溶液降温到10℃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离子是带电的微粒,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②MnO2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所以催化剂一定能加快反应的速率
③燃气灶火焰出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物质,可以增大灶具进风口
④物质A有1.6g,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gCO2和3.6gH2O,则该物质的组成元素为C、H、O
⑤1体积的氧气与2体积的氢气充分混合后总体积等于混合前体积之和,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21、CH4与CO2在催化剂作用下可得到合成气(CO和H2),反应过程中催化剂表面还同时存在积碳反应和消碳反应,原理如图1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消碳反应的产物“”是CO
B.积碳反应为分解反应
C.为减少催化剂表面的积碳,可在原料气中加入适量二氧化碳
D.图2中温度高于600℃,催化剂表面积碳量减少的原因是生成的碳多于消耗的碳
22、镓是第一种根据化学元素周期律预言并证实的元素。镓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镓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镓属于非金属元素
B.镓的元素符号是
C.镓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D.镓原子的中子数为31
23、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和研究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推理正确的是
A.过多CO2排放会造成温室效应加剧,则CO2属于大气污染物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物质,则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阴离子是带负电的粒子,则带负电的粒子一定是阴离子
D.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则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属于化合物
24、下列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不正确的是
A.用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
B.用食醋除去暖水瓶中的水垢
C.海鲜食品喷洒甲醛溶液防腐
D.面粉中加入少量的碳酸氢钠可以使馒头松软可口
25、建立“宏观-微观-符号”之间的联系是学习化学的思维方法。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示中有4种分子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C.图示中甲、丁属于氧化物
D.该反应中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
26、将氯化氢转化为氯气的技术是当今研究的热点。一定条件下,甲与乙反应生成丙和丁,相关物质的分子模型如下表所示。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
分子模型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B.上表中涉及两种氧化物
C.该反应中甲、丁的质量比为8∶9
D.丁物质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27、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在锂离子电池研发领域做出贡献的三名科学家。甲图是锂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信息,乙图为锂原子结构示意图,丙图为氧离子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锂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_____。
(2)乙图中x的数值为___________。
(3)写出锂的氧化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
28、回答问题
(1)图中A、B两处的实验现象是:A处______,B处______。
(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该反应说明一氧化碳具有______性。在B处反应的方程式______。
(3)该装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______,改进的具体方法______。
29、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分别代表碳原子、氧原子和氢原子,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反应物中属于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标出生成的含碳化合物中碳元素的化合价_____。
30、构建知识网络,可以帮助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下图是盐酸与不同类别物质之间反应的知识网络。(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叫做盐,如CuSO4)
⑴图中M应为______类物质;
⑵写出一种能与盐酸反应的盐________(写化学式) ;
⑶用盐酸除铁锈(主要成分Fe2O3)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请用化学用语回答:氧化铝______;两个钠离子_______。
32、现有下列各种仪器,请根据它们的用途,选择相应的仪器,将它们的序号字母填在相应位置。
A 试管 B 烧杯 C 坩埚钳 D 漏斗 E 胶头滴管
(1)在做镁条燃烧实验时,用于夹持镁条的仪器是____________;
(2)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
(3)溶解较多量的固体用到的容器是____________;
(4)取用少量液体药品的仪器是____________。
33、制备手机芯片的主要材料是硅,可以利用石英砂(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制得,写出硅元素的符号:硅______。
34、根据下图填空
(1)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的仪器是(填名称)______;
(2)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要用到的仪器是(填名称)________;
(3)量液时需把量筒放平,视线与量筒内 __________再读数,用量筒量取20mL水时仰视读数,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会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4)加热少量液体时可能导致试管破裂的原因有_______(填序号)
①加热前试管外壁有水 ②试管中加入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一半 ③加热时没有预热 ④加热时试管底触碰到灯芯 ⑤加热时试管口对着人 ⑥加热后立即用冷水洗等
35、如图是两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5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问题:
(1)由图可知,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_________;上图共表示___________种元素;
(2)C、D、E、F、G中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3)A和B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36、某同学在实验室里制取CO2和验证CO2的某些性质,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①的名称:______________;
(2)装置甲中应添加固体试剂的名称是____________,12.5g该固体(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最多可制得 g CO2气体;
(3)装置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用装置乙收集CO2时,导管口a应与 _________ (填“b”或“c”)相连;
(5)用图丙所示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收集满CO2,再倒入约1/3体积的紫色石蕊试液,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观察到的现象① ② ;
(6)往图丁的烧杯内缓缓通入CO2,超薄材料做成的内充空气的气球会慢慢浮起,由此得出CO2具有的性质是 。
37、如图是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盛放在燃烧匙内的物质燃烧时的现象是______,此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
(2)实验中,若燃烧匙内的物质质量太少,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______(“偏小”或“不变”,下同);若在打开止水夹前没有将瓶内的温度冷却到室温,则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______。
(3)实验结束后集气瓶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______(写物质的符号),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为______,通过分析得出此物质的性质是 ①______②______
38、利用对照实验进一步认识氧气和二氧化碳。
Ⅰ.性质
(1)图为铁在不同情况下与氧气反应的实验。
①比较实验甲与乙,产生不同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
②从燃烧条件分析。实验乙在铁丝上绑一根火柴的作用是_______。
③上述实验中,能说明“反应物与氧气接触的面积不同,现象不同”的是______(填标号)。
(2)如图为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为了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可将烧杯中的水换成______(填物质名称)。
Ⅱ.制取
(3)实验室用装置B制备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用装置C收集二氧化碳时,应将燃着木条放在______(填“a”或“b”)端管口进行验满。
39、如图所示,试管中盛有一种液体,将气球中的固体倒入液体中,观察到液体 中有无色气泡产生,且气球胀大.则气球中的固体可能是_______ ,液体可能是_______ .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硬水.生活上使用硬水会带 来许多的麻烦.请举一例说明_______.
40、用化学用语表示:
(1)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_____; (2)3个碳酸根离子____;
(3)构成氯化钠的阴离子____; (4)氯化亚铁中铁显+2价____;
(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_______。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