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宜宾市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三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词语中的加横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zhān掌(zhǐ) 苑yòu) 传sūn) 嚄宿将(

    B. 田(ráng) 罗) 棺guǒ行()) 瓯满篝(lóu

    C. 者(nǎng聂(目(chēng) 淳于kūn) 樵苏后cuàn

    D. 穿kuàng稽(婿(zhuì)金百斤 欲厚之(wèi

     

  • 2、下列选项中,对下图漫画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A.懂得知足常乐,才能领悟劳动的真谛。

    B.盲目自信,就会夸大自己工作的意义。

    C.不用在乎别人的眼光,自己开心就好。

    D.自豪感来源于对工作发自内心的热爱。

  • 3、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B.卒其不意,尽失其度

    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 他不想看到有人卖空贝尔斯登股票,使这家公司趋于倒闭,因此决定向各金融机构木 筚寧f来伸张正义。

    B. 2月的雾霭天气总算过去了,可关于其产生的原因仍兮:tp苹,,主流观点认为,污染物 排放量大、扩散条件不利等是重要因素。

    C. 在奥巴马第一任期时,夸不單学f的特朗普开始在美国政坛赢得更多关注,因为他不 断炒作奥巴马的出生地问题。

    D. 现在少数媒体,放着有重要新闻价值的素材不去挖掘,反倒抓住某些明星的一点逸闻 就f牟尊年,这种做法真是令人费解。

     

  • 5、下列对“以”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以吾一日长乎尔 (用来)   B. 毋吾以(因为)也

    C. 为国以(用)礼   D. 加之以(把)师旅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忆平乐

    冯至

    六年前,十一月下半月里的一个早展,我们在桂林上了一只漓江上的民船。那时正是长沙大火后,各地方的难民潮涌一般地到了桂林。抗战以来,如果说南京失守是第一个挫折,那么武汉撤退显然是第二个挫折了,大家不知道此后的局势将要怎样发展,但对于将来都具有信心。人们好像很年轻,报纸上虽然没有多少好消息,同时几乎天天要跑警报,可是面貌上没有一些疲倦。

    在桂林住了半个多月,全国各地的一举一动都会在这里发生感应,但是一上了漓江的船,就迥然不同了,初冬的天空和初冬的江水是一样澄清,传不来一点外边的消息。我立在船头,看到桂林的山是那样奇兀,水是这样清澈,江底的石块无论大小都历历可数。此外就是寂静,寂静凝结在前后左右,好像千军万马也不能把这寂静冲破。

    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至于山水的奇丽还要算漓江。船过了大墟,这条江水便永久被四面的山包围起来了。船在水中央,仿佛永久在一座带形的湖里,船慢慢地走着,船上的人没有事做,只有望着四围的山峰。经过长久的时间,山峰好像都看熟了,忽然转了一个大弯子,面前的山峰紧接着也改变了形象,原来船已经走出这“带形的湖”,又走入一座新的“带形的湖”里。山的转变无穷,水也始终没有被前面的山遇住。这样两天,过了阳朔一直到了平乐。

    在平乐,我们找到一辆汽车要经过柳州、南宁到龙州去。往南越走越热,临行的前一天,妻的身上穿着棉衣,她说想做一件夹衣预备在热的地方穿,但恐怕来不及了,因为汽车在第二天清早就要开行。我说,我们不妨到裁缝铺里试一试。我们于是在临江的一条街上买了一件衣料,随后拿着这件衣料问了几家裁缝铺,都异口同音地说来不及了。最后到了一家,仍然是说来不及了,但口气不是那样坚决,不可能中好像含有一些可能的意味。我们也就利用这一点可能的意味向那裁缝恳求:

    “如果你在今晚十二点以前把这件衣服缝好,我们愿意出加倍的工资。”

    “加倍的工资,我不要,只怕时间来不及了。若是来得及,一件夹袍是一件夹袍,工资无须增加。”

    “我们也是不得已,因为明天清早就要到柳州去。”

    我们继续恳求,最后那裁缝被我们说动了,他说:“放在这里吧,我替你们赶做——”

    我们把旅馆的地址留给他,继续到街上料理其他的琐事。晚饭后,一切都已收拾停当,我们决定早一点睡,至于那件夹衣,第二天清早去取,想不会有什么耽搁。想不到睡得正熟的时候,忽然有茶房敲门,说楼下有人来找。

    我睡眼蒙晚地走到楼下,白天的那个裁缝正捧着一件叠得好好的夹衣在旅馆的柜台旁立着。他说,这件夹衣做好了,在十二点以前。

    我当时很感动,我对于我的早睡觉得十分惭愧。我接过来那件夹衣,它在我的手里好像比它本来的分量沉重得多。我拿出一张一元的纸币交给那个裁缝,他找回我两角钱,说一声“一件夹袍八角钱”,回头就走了。我走上楼,把夹袍放在箱子里,又躺在床上,听着楼下的钟正打十二点。

    六年了,在这六年内听说广西也有许多变化,过去的事在脑里一天比一天模糊。入秋以来,敌人侵入广西,不但桂林、柳州那样的大地名天天在报纸上出现,就是平乐也曾经一再地在报纸上读到。当我读到“平乐”二字时,不知怎么漓江两岸的风光以及平乐那晚的经验都引起我乡愁一般的思念。如今平乐已经沦陷,漓江一带的山水想必也会有了变化,还有那个裁缝,我不知道他会流亡到什么地方,我怀念他,像是怀念一个旧日的友人。

    并且,在这六年内世界在变,社会在变,许多人变得不成人形,但我深信有许多事物并没有变:农夫依旧春耕秋收,没有一个农夫把粮食种得不成粮食;手工业者依旧做出人间的用具,没有一个木匠把桌子做得不成桌子,没有一个裁缝把衣服缝得不成衣服。真正变得不成人形的却是那些衣冠人士:有些教育家把学校办得不成学校,有些军官把军队弄得不成军队。

    现在敌人正在广西到处猖獗,谣言在后方都市的衣冠社会里病菌似的传布着,我坐在房里,只苦苦地思念起漓江两岸的风光和平乐的那个认真而守时刻的裁缝。

    一九四三年,写于昆明

    (有删改)

    文本二:

    我因为工作的关系,不能离开这里,但是当我在八月十二日的早晨又走到镇上时,镇上忽然活跃起来,与昨天完全不同了。茶馆里。饭馆里、商店的廊檐下,聚集着许多服装一致的兵士。可是茶馆里没有茶,饭馆里没有饭,商店里没有货物。我看着这些兵士是新鲜的,这些兵士看这个市镇也是新鲜的。

    他们以好奇的眼光在一条条空旷的街巷中走来走去,我也以好奇的心情走遍全镇,我分明知道,战争随时都可以爆发,但在它还没有爆发之前,却好像很沉重地悬在空中,要落,却又落不下来。这时忽然在街上出现了一个农夫,挑着一担西瓜,他也带着诧异的神情,东张西望,他大半是从远方挑着这担西瓜到这里来卖的,并不知道这里已经起了这么大的变化。

    他把这担西瓜放在一座桥上,经过一个时期的踌躇,最后仿佛若有所悟,向这来来往往的兵士一招手,大声喊道:“弟兄们,把这一担西瓜分着吃了吧,反正我也不愿意再挑回去了。”他刚说完这句话,在他周围已经聚集起十几个兵士。我看着这幅景象,心里感到轻松而爽朗,真好像一段新的历史要从此开始。

    一九四五年,写于昆明

    (摘编自冯至《八月十日灯下所记》)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回忆“六年前”的往事,可见本文并非作者率尔下笔,有感辄发,而是长时间体验与思索的升华,是多年沉淀的结果。

    B.文章写到长沙大火、南京失守、武汉撤退,尽管国难当头,但“人们好像很年轻”,脸上也没有倦容,表达出抗战必胜的信心。

    C.文章画线处连用双重否定句,赞美农夫、手工业者能够坚守职责,节律强劲,感情充沛,起到了加强语势、深化文意的效果。

    D.文章以“忆”统领,详细描写了漓江两岸的风光及作者在平乐的经历,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人事变迁的感慨,情感蕴藉深沉。

    【2】文本一是一篇语言平静、充满理性思考的散文,请对此简要分析。

    【3】冯至撰文善于以小见大,截取大时代大动乱中小人物的生活片段,寓情于事。请结合两则文本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诗人用鸟不合群来比喻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 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官之德在于清廉,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运用反问句告诫为官者,在优厚的物质面前要保持理性的思考和淡泊的情怀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杜鹃声里斜阳暮。(北宋·秦观《________·郴州旅舍》)

    (2)吾师道也,___________?(唐·韩愈《师说》)

    (3)柳永《八声甘州》中“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一句,从对面着笔抒发情感。杜甫《月夜》中同样采用这一手法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写到自己有时被老师批评的那一句是 “________________”,他的态度是“色愈恭,礼愈至,________________。”

    (2)有人常用“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来掩饰自己的错误,对此我们可以用周敦颐《爱莲说》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理论依据进行反驳。

    (3)《离骚》中写屈原忧愁失意,走投无路,十分迷茫困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名句名篇默写

    1)不见复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诗经·卫风·氓》)

    2)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3)诗云:______________,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战果策·秦策》)

    4)奇文共欣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移居》)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6________________,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_______________,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锦瑟》中锦瑟起兴,引起对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 ”。

    (2)《逍遥游》中庄子认为“适百里者”需要做的准备是:“ ”。

    (3)《爱莲说》中作者感慨像他一样具有莲花之洁的人实在是太少了的句子是:“ ?”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一丛花令

    张先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濛濛。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注】桡:船桨,这里引申为船。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上片前两句一问一答,是对“情”的一种带哲理性的思索与概括,既点明了全词的基本内容为伤高怀远,又显示了这种感情的深度与强度。

    B. “离愁正引千丝乱”句中 “千丝”谐音“千思”。千万条柳丝乱拂,飞絮濛濛,二者正是女主人公烦乱、郁闷心情的一种外化。

    C. 上片末三句写眺望寻觅之苦。恋人骑着马儿远去,一路上战争不断,“何处认”与“伤高怀远”遥相呼应。

    D. 下片前两句看似闲笔,但“双鸳”二字既引起女主人公对往昔欢聚时爱情生活的联想,又使其今日触景伤怀、自怜孤寂之情隐约可见。

    E. 词的上片抒情,突出女主人公的无限离恨;词的下片写景,以女主人公所处的环境烘托孤寂之情。全词颇有耐人寻味的情韵。

    2下片最后三句为作者赢得了“桃杏嫁东风郎中”的雅号, 请简要分析其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用意?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孔子曰:“德不孤,必有邻。”夫施德者贵不德,受恩者尚必报;君臣相与,以市道接,君悬禄以待之,臣竭力以报之臣有不测之功,则主加之以重赏;如主有超异之恩,则臣必死以复之。夫臣不复君之恩,而苟营其私门,祸之源也;君不能报臣之功,而惮行赏者,亦乱之基也。夫祸乱之原基,由不报恩生矣。

    晋文公出,周流天下,舟之侨去而从焉。文公反国,择可爵而爵之,择可禄而禄之,舟之侨独不与焉。文公酌诸大夫酒,酒酣,文公曰:“二三子盘为寡人赋乎?”舟之侨曰:“君子为赋,小人请陈其辞,辞曰:‘有龙矫娇,顷失其所;一蛇从之,周流天下,龙反其渊,安宁其处,一蛇者干,独不得其所。’”史公瞿然曰:“子欲爵耶?请待旦日之期;子欲禄耶?请今命廪人。" 舟之侨曰:“请而得其赏廉者不受也言尽而名至仁者不为也。今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草兴起,莫之能御。今为一人言施一人,犹为一块土下雨也,土亦不生之矣。”遂历阶而。文公求之不得,终身诵《甫田》之诗

    秦缪公尝出,而亡其骏马,自往求之,见人已杀其马,共食其肉。缪公谓曰:“是吾璇马也。”诸人皆惧而起,缪公曰:“吾闻食骏马肉不饮酒者杀人。”即以次饮之酒,杀马者皆惭而去。居三年,昏攻亵缪公,围之。往时食马肉者相谓曰:“可以出死握食马得酒之恩矣。”遂溃图,缪公卒得以解难。胜晋,获惠公以归。此德出而福反也。

    吴起为魏将,攻中山,军人有病疽者,吴子自吮其脓。其母泣之,旁人曰:“将军于而予如是,尚何为泣?”对曰:“吴子吮此子父之创,而杀之于泾水之战,战不旋踵而死。今又吮之,安知是子何战而死,是以哭之矣。”

    (节选自《说苑·贵德》)

    【注】①《甫田》之诗,此处取《齐风·南国》“无恶选人,势心情协”之神,为悲命鸿人之意。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打“√”。

    请A而B得C其D赏E廉F者G不H受I也J言K尽L而M名N至O仁P者Q不R为S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逮臣有不测之功”与“逮奉圣朝”(《陈情表》)两句中的“逮”字含义相同。

    B.“晋文公出亡”与“郑既知亡矣”(《灿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亡”字含义不同。

    C.“遂历阶而去”与“彭泽去家百里”(《归去来兮辞并序》)两句中的“去”宇含义相同。

    D.“方共食其肉”与“方宅十余亩”(《《归园田居)其一》)两句中的“方”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受到恩惠就要报答恩情,君主对臣下如有大恩,臣下应当以死相报。

    B.舟之侨追随晋文公流亡却未得封赏,因此他在酒宴上讲故事表达不满。

    C.秦穆公给偷吃骏马肉的人送酒喝,并且还说谁敢不喝酒就杀掉他。

    D.吴起曾经为士兵吸伤口的脓血,士兵在战斗中毫不退缩报答恩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臣相与,以市道接,君悬禄以待之,臣竭力以报之。

    (2)遂溃围,缪公卒得以解难。胜晋,获惠公以归。

    【5】请结合材料第一段文字简要分析国家动乱的原因。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此重要历史时刻,你有怎样的感受?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