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元素符号书写正确的是
A.镁(mG)
B.氯(cL)
C.氦(He)
D.铜(CU)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质必须是固体
B.只有水才能做溶剂
C.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长期密封设置,溶质和溶剂不会分离出来
D.两种物质同时溶解在水里不属于溶液
3、向一定质量的CuSO4和Fe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液M和滤渣N;向滤渣N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留出。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滤液M一定是无色溶液
B.滤液中一定存在
、
C.滤渣中一定含有Fe和Cu
D.滤渣的质量大于ag
4、我国提出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大国责任与担当。下列做法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是
A.焚烧生活垃圾
B.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C.植树造林
D.乘坐公共交通出行
5、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14
B.丙、丁两种物质中的元素种类不一定与甲物质中元素种类完全相同
C.甲可能是单质
D.反应生成丙和丁的质量之比是14:11
6、锰元素在不同物质中可显示不同的化合价。以下物质中锰元素化合价为+2的是
A.MnCl2
B.MnO2
C.KMnO4
D.K2MnO4
7、下列生活中的常用饮品,其中属于溶液的是
A.“永和”豆浆
B.“美汁源”果粒橙
C.“农夫山泉”矿泉水
D.“蒙牛”纯牛奶
8、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方法不可行的是:
选项 | 物质 | 杂质 | 除去杂质的方法 |
A | CO2 | CO | 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CuO |
B | NaCl | 泥沙 |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 |
C | FeSO4溶液 | CuSO4 | 加入足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
D | KCl | KClO3 | 加入少量MnO2,加热 |
A.A
B.B
C.C
D.D
9、如图1装置是某化学实验小组利用数字化实验研究25℃时二氧化碳气体的溶解性。先打开止水夹,向3个充满二氧化碳的100mL烧瓶中分别注入20mL、40mL、60mL蒸馏水,再关闭止水夹,振荡前后压强的变化如图2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曲线①中ab段对应的操作是迅速注入蒸馏水
B.曲线①中cd段对应的操作可能进行了振荡
C.曲线③对应的实验是注入20mL蒸馏水
D.实验说明:该条件下1体积水最多吸收1体积二氧化碳
10、金刚石和石墨是常见的碳单质,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构成金刚石和石墨的原子大小不同
B.石墨转化为金刚石属于化学变化
C.金刚石和石墨中原子排列方式相同
D.金刚石和石墨在氧气中都不能燃烧
11、下列涉及学科观点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微粒观:氢氧化钠是由氢氧化钠分子构成的
B.转化观: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C.结构观:稀盐酸和稀硫酸阳离子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D.守恒观:20mL40%的硫酸加20mL水,成为20%稀硫酸
12、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把P点的乙溶液变为Q点的乙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C.20℃时,把30g甲物质加入100g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
D.当甲中混有少量的乙,若要提纯甲物质,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13、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C.二氧化碳通入石蕊溶液,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
D.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气体
14、在下列变化中,既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碳+氧气二氧化碳
B.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C.氧化汞汞+氧气
D.水氢气+氧气
15、2021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推广使用新能源
B.大力提倡使用一次性餐具
C.生活垃圾分类投放
D.人走灯灭、节能减排
1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红磷在氧气中能燃烧,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B.镁条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木炭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D.硫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17、某初中化学实验抽查的内容是“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以下是小明同学实验过程中部分操作示意图,正确的是
A.取用块状固体
B.倾倒液体
C.滴加液体
D.验满
18、多巴胺(C8H11O2N)被称为“快乐因子”,是大脑中含量最丰富的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下列关于多巴胺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氧元素的质量比11:16
B.由三种元素组成
C.相对分子质量是153g
D.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19、下列物质不属于纯净物的是
A.冰水混合物
B.高锰酸钾
C.干净的河水
D.干冰
20、化学符号是重要的化学语言。下列符号能表示两个氮原子的是
A.N2
B.N2O
C.2N
D.2NO
21、通过化学课程要形成正确的化学观念,下列关于化学学科观念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微粒观: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分类观:从组成上看干冰和冰都是氧化物
C.结构观:金刚石和石墨中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二者的物理性质存在差异
D.转化观:木炭充分燃烧时生成CO2,不充分燃烧时生成CO
22、既安全又环保的“玉米杯”是以玉米为原料加工而成,它可以承受110℃的高温,降解的产物只有水和二氧化碳。玉米杯加工流程如图所示,该过程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发酵
B.聚合
C.加工成型
D.降解
23、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正确的是
A.微粒观: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原子构成,所以物理性质相同
B.能量观:铁丝燃烧、盐酸和镁反应都放出大量热
C.元素观:生铁和钢都是铁和碳的合金,所以性能相同
D.守恒观:电解水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数目均不变
24、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红色固体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D.硝酸铵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的热
25、2023年10月26日,神州十七号圆满发射。载人航天器中处理的一种方法为
,则X的化学式为
A.LiO
B.
C.
D.
26、某纯净物X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X化学式为
A.C2H2
B.CH4
C.H2CO3
D.H2O2
27、在 H、O、N、C、Cl、Na、Ca 八中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组成一种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请按要求用化学式填空:
(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
(2)可用于炒菜调味的盐是________;
(3)焊接金属是常用作保护气的单质是________;
(4)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的是_________;
(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_________;
(6)石灰石或大理石的主要成分_________。
28、用元素符号、化学式或离子符号等化学用语表示:
(1)磷元素___
(2)2个铁原子________
(3)2H:_____
(4)3个二氧化碳分子______
(5)两个镁离子_____
(6)氖原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
(7)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
29、化学用语能准确简洁地记录、表达交流化学信息,请你用正确的化学用语填空。
(1)2个铁原子______,3个硫酸根离子______。
(2)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______。
(3)高锰酸钾中锰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4)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
30、食品包装袋内常有下列物品。
(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生石灰干燥剂的吸水原理_____。
(2)酒精保鲜片以淀粉、二氧化硅(SiO2)为载体,吸附酒精制成。
①SiO2属于_____(填序号,下同)。
A混合物B单质C氧化物
②酒精挥发过程中不发生改变的是_____。
A分子的种类B分子间的间隔C分子质量
31、(1) 请用化学用语表示或写出符号的意义:
①2个氢原子_______;②5个硫酸根离子__________;③3H2O__________;
④氧化镁中镁元素为+2价______;⑤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___________。
32、下图1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是________(填 “甲”或“乙”)。
(2)某同学按图2所示进行实验,得到相应温度下的A、B、C溶液,在A、B、C三种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填字母)。向溶液C中再加入25g甲,充分搅拌,恢复到t2℃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结果精确到0.1%)。
(3)将t2℃时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________乙(填“<”、“=”或“>”)。
(4)将t2℃时70 g 甲的饱和溶液稀释为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需加水的质量为________。
33、实验室过滤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__________。常用___________
来区分硬水和软水,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是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性。
34、按要求写出下列化学符号或符号表示的意义。
(1)地壳中含量最高元素:_______;
(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_______;
(3)2N:_______;
(4)3N2:_______;
(5)3个镁离子:_______。
35、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应该了解水、爱护水资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界中的水有硬水和软水,常用________区分;
(2)保持水化学性质的微粒是________。(填名称)
(3)向河水中加明矾和漂白粉净化后,河水可作为生活用水,其中明矾的作用是_______。
(4)节约水资源已成为人类的共识,请列举一种可行的节水方法_______。
36、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
(1)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______。
②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所形成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
③保持氢气化学性的最小微粒是______。
④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
⑤碳在空气中不完全燃烧的产物是______。
(2)符号“3”中的“3”表示______,“4”表示______,“2-”表示______。
37、在金属化学性质的实验中,下列操作不能达成实验目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研究金属是否都能与盐酸反应 | 将镁、锌、铜片分别放入稀盐酸中 |
B | 证明不同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 | 将铜和银分别放入稀盐酸中 |
C | 证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 | 将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
D | 比较锌和铜的金属活动性 | 将锌和铜分别放入稀硫酸中 |
A. A B. B C. C D. D
38、九年级“我们爱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木炭与CuO反应时,完成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很快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1)请写出C与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实验结束时,应___________(填写下列操作代号)。
①先撤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 ②先熄灭酒精灯,再撤出导管
Ⅱ、小组中华雪同学通过仔细阅读教材,认为当木炭较多、温度较高时,该反应产生的气体中可能含有CO和CO2,小组的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设计实验进行了验证:
【查阅资料】破石灰是NaOH和CaO的混合物,可以吸收CO2和水。
【实验探究】
(3)仪器B中所盛试剂为___________,其作用为___________;请写出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D中玻璃管盛装的试剂为CuO,B中盛装的试剂为澄清的石灰水。若A装置产物中确有CO,则应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____。
(5)点燃酒精灯前先打开K,通入M一段时间,其作用是___________。
【实验反思】
(6)请指出上述实验中的一项缺陷___________。
39、某碳酸钠样品中含少量氯化钠,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通过实验来测定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他们取5g该样品,配制成溶液,再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呈中性),测得加入氯化钙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写出计算步骤,计算结果精确到0.1%)(7)
②如果反应开始前,向烧杯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
在整个测定过程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8) 。
40、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共10g,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最后得到5g白色沉淀,求混合气体中一氧化碳的质量.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