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做胃镜服用的“钡餐”为药用硫酸钡,钡元素符号
A.Be
B.Ba
C.Br
D.B
2、在一个密闭的容器中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
物质 | X | Y | Z | Q |
反应前质量/g | 1 | 1 | 42 | 2.5 |
反应后质量/g | 待测 | 12 | 0 | 7 |
质的质量见表,判断该容器内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A.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氧化反应
D.还原反应
3、下列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对除杂的认识 | B.对知识的应用 |
①用点燃的方法除去 ②用稀盐酸除去CaO中混有的少量 | ①厨房洗涤剂可以乳化餐具上的油污 ②可以用熟石灰来改良酸性土壤 |
C.对现象的描述 | D.对概念的理解 |
①打开浓盐酸的瓶盖,瓶口处有白烟出现 ②铁钉放入稀盐酸中,溶液会逐渐变为浅绿色 | ①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②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的一定是碱性溶液 |
A.A
B.B
C.C
D.D
4、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预习单)告诉我们:广义上讲,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就叫作溶液。则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A.洁净的空气
B.葡萄酒
C.锌铜合金
D.油水
5、劳动教育贯穿义务教育阶段,以下劳动项目与所涉及的化学知识不相符合的是
选项 | 劳动项目 | 涉及的化学知识 |
A | 用肥皂洗衣服,发现泡沫少、浮渣多 | 使用的水是硬水 |
B | 用明矾处理较浑浊的天然水 | 明矾是净水的絮凝剂 |
C | 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 降低油的着火点 |
D | 用布擦干淋湿的自行车 | 铁部件潮湿易生锈 |
A.A
B.B
C.C
D.D
6、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CH4+2O2CO2+2H2O
B.C+Fe2O3Fe+CO2
C.Zn+H2SO4=ZnSO4+H2↑
D.NaOH+HNO3=NaNO3+H2O
7、化学小组探究蜡烛在盛有一定体积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时O2和CO含量的变化,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蜡烛由碳、氢元素组成
B.蜡烛发生了不充分燃烧
C.曲线①表示CO含量的变化
D.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耗尽
8、四川白瓷始于晚唐,历史悠久。下列白瓷的制作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拉坯
B.雕花
C.修坯
D.烧制
9、下列属于化合物的是
A.石墨
B.水银
C.臭氧
D.干冰
10、下图中四位同学正在讨论某一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符合他们描述的化学方程式是
A.C+O2CO2
B.H2 +Cl22HCl
C.S +O2SO2
D.CH4+2O22H2O+ CO2
11、中学生要具备一定的安全常识,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B.被围困在火灾区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C.夜间发现天然气泄漏,应立即开灯检查
D.扑灭森林火灾,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12、化学符号具有独特的学科内涵。下列各项对相关符号含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A.2H2O:只能表示2个水分子
B.:只能表示硫酸根离子
C.:只能表示氖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D.Zn:只能表示金属锌
13、下列方法能区分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的是
A.观察颜色
B.闻气味
C.倒入澄清石灰水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14、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表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甲可能是化合物也可能是单质
C.反应前后乙和丁变化的质量比为7:25
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15、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前质量/g | 2 | 8 | 30 | 50 |
反应后质量/g | 20 | 待测 | 39 | 23 |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待测值为8
B.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C.反应中丁和丙的质量比为4:1
D.乙一定是该反应催化剂
16、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下列做法不符合该保护法理念的是
A.植树造林,营造绿水青山
B.垃圾分类投放,并露天焚烧
C.使用清洁能源,减少大气污染
D.绿色出行,积极践行低碳生活
17、以下户外生存挑战项目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砍伐树枝
B.沙子净水
C.鱼叉捕鱼
D.生火做饭
18、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是进行各种化学定量实验的基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称取药品时,不能将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
B.称量时,左盘放砝码,右盘放药品
C.在使用天平之前需调整平衡螺母以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正中
D.使用完天平后需在天平托盘架下套上橡胶垫
19、关于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说法中,错误的是
A.碳具有还原性,用于冶炼金属
B.氧气具有可燃性,用于火箭发射
C.氮气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用于食品防腐
D.稀有气体在通电时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用于制成各种灯具
20、“吃出营养、吃出健康”是人们普遍的饮食追求。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鸡蛋和瘦肉中蛋白质含量丰富
B.人体所摄入必需元素越多越有利于健康
C.常吃水果、蔬菜,可以预防坏血病
D.不吃霉变或超过保质期的食物
21、如图摘自元素周期表,据此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碳原子的质子数为6
B.氮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4
C.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00
D.碳、氮 、氧三种原子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
22、农作物生长需要各种营养元素,某复合肥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23.1%,如果氮元素全部以尿素的形式存在,该化肥中尿素的质量分数是
A.36.3%
B.49.5%
C.72.6%
D.99%
23、碳元素能组成多种单质。下列关于碳单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化学性质都不活泼
B.都可用来裁玻璃
C.都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能
D.都是黑色固体
24、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B.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C.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D.镁条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产生白色烟雾
25、在一密闭容器中,盛放A、B、C三种物质各3g,经电火花引燃,充分反应后,各物质质量变化如表:
物质 | A | B | C | 新物质D |
反应前物质的质量(g) | 30 | 30 | 30 | 0 |
反应后物质的质量(g) | 待测 | 33 | 0 | 22 |
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A.A物质有可能是单质
B.变化后待测的A质量为5
C.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D.C物质中所含有的元素种类是A、B、D三种物质所有元素种类之和
26、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金属能导电,则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金属
B.原子是不带电的粒子,则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原子
C.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则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D.物质燃烧常伴随发光、放热等现象,则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27、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和航天领域中。
(1)新能源汽车环保节能,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锂电池可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动力。如图是锂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
a、锂原子的质子数为3
b、硫酸锂的化学式为LiSO4
c、锂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41
d、锂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
(2)2020年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圆满完成月球“挖土”任务,返回器携带月球“土特产”顺利回家。发射嫦娥五号的运载火箭采用液氢和液氧作为动力,液氢应用于航天领域做燃料的优点是_____;航天器的天线用钛合金制成,钛合金与金属钛相比,它的硬度更_____(填“大”或“小”)。
28、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七类物质与化学的联系相当密切,现举几例;
(1)“柴”类:汽车使用的燃料是汽油。将石油加热,利用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可得到汽油,该过程属于_____(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我国已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乙醇燃烧的方程式_____;汽车尾气(含有CO、NO等物质)是城市空气的污染物,治理的方法之一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换器,使CO和NO反应,生成两种参与大气循环的气体,试写出CO与N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茶”类:
自然界中的水通常以硬水居多,实验室可以通过_____(填一种操作的名称)把硬水制成几乎纯净的水;漂白粉可用于水的杀菌消毒,其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化学式为Ca(ClO)2]。次氯酸钙可发生如下反应:,则X的化学式为_____;Ca(CI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
②如上图:图中电源的正、负极产生的气体质量比为_____;
(3)“米”类:食品营养与化学关系密切。下图是某种饼干的营养成分表,请回答相关问题。
①这种饼干中所含的钠、钙是指_____(填“单质”、“原子”或“元素”);
②若食用50g该饼干可补充钙元素的质量是_____mg。
29、在溶液中,酸、碱、盐之间发生复分解反应需要一定的条件。小勤对此进行了实验探究:
(1)测试溶液的导电性。
经导电性实验,发现H2SO4、KOH、NaCl、Na2CO3、Ba(NO3)2溶液均能导电,酸、碱、盐在水中均会解离出离子。如H2SO4会解离出和______。
(2)判断复分解反应的发生。
将稀硫酸分别加入下表其它几种溶液中,观察现象,判断反应情况。
| KOH溶液 | NaCl溶液 | Na2CO3溶液 | Ba(NO3)2溶液 |
能否与稀硫酸反应 | 能 | 不能 | 能 | 能 |
判断依据 | X | Y | 有气体生成 | 有沉淀生成 |
表中,判断依据X应为______。
(查阅资料):酸、碱、盐溶液中存在溶质离子,发生复分解反应时,某些反应物离子大量减少。如:反应,反应中
和Ba2+因生成BaSO4沉淀而大量减少,而H+和
仍然在溶液中。
分析稀硫酸与Na2CO3溶液的反应,大量减少的两种离子是______(填符号)。
(3)证明实验判断。
“依据Y,判断H2SO4不能与NaCl发生复分解反应”,对此,小勤设计了以下实验证明其判断。
①设计思路:
思路甲:混合稀硫酸与NaC1溶液,通过检验H2SO4未被消耗证明二者不反应。
思路乙:混合稀硫酸与NaCl溶液,通过检验未生成HC1证明二者不反应。
②实验证明:根据思路甲,进行下列实验。
根据以上现象分析推理,可判断H2SO4不能与NaCl发生复分解反应。该实验中试剂M可能是______。
③方案评价:根据思路乙证明“H2SO4不能与NaCl发生复分解反应”是否可行?对此,你的判断是______(填“可行”或“不可行”),你的理由是______。
30、气相合成金刚石薄膜被誉为20世纪的炼金术。其中化学气相沉积法制造金刚石薄膜的原理为:
CH4C(金刚石) + 2H2
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氧化反应)
31、写出常见原子团符号和化合价:_____.
32、18世纪末,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曾经做了这样﹣个实验:让水蒸气通过一根烧红的枪管,生成了一种气体.某校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这个实验很感兴趣:难道红热的铁能与水蒸气反应?带着疑问,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
(1)已知试管内湿棉花不参加化学反应,它的作用是 ;
(2)若干燥从a导管出来的气体,应从 (选填“b”或“c”)端管口通入;
(3)其实红热的铁遇到水蒸气,反应后生成氢气和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它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3、根据要求写出相应的符号或根据符号写出相应的含义。
(1)5个氮原子_______;
(2)3个硫酸根离子_______;
(3)氩气______;
(4)5SO2_______;
(5)硝酸铁_______;
(6)氯酸钾中氯显+5价________。
34、(9分)“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请你用化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燃料和食品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1)下面是人类大规模使用燃料的大致顺序:木柴→木炭→煤→石油、天然气.
①上述燃料中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这些化石燃料属于 能源(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
②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现代社会对能量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化学反应提供的能量已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新能源,如 。(举一例)
(3)节假日或双休日,去郊游野炊实为一大快事。
①对野炊有经验的人会告诉你,餐具最好是导热性好,不易破碎的材料制的,你准备带的餐具是用 (填字母)制的;(填字母)
A.金属 B.陶瓷 C.塑料
②在引燃细枯枝后,如果迅速往“灶”里塞满枯枝,结果反而燃烧不旺,并产生很多浓烟,说明物质充分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
③野餐食谱如下:
主食:馒头
配菜:烤火腿、鲫鱼汤、五香豆干。
主食和配菜中主要含蛋白质、 、油脂、无机盐和水等营养素,从营养角度来看,你准备再添—样 ;(填字母)
A.炒鸡蛋 B.牛奶 C.黄瓜 D.烤野兔肉
35、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盐酸中含有的离子有_____(填离子符号)。
(2)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的原因是因为该溶液中含有_____;
(3)从粒子角度具体分析该反应发生的原因是_____。
36、化学助力双减,玩转快乐假期。
(1)智慧让假期“学”起来。下图是思维导图的一部分,请你完善横线内容:
钢铁锈蚀的条件:铁与①___________同时接触;氧化铁的化学式②___________。
(2)体能让假期“动”起来。跳绳的绳体常用钢丝拉成细丝制作,这是利用了金属的___________性。跳绳后补充适量维生素C(化学式)可以缓解疲劳、增强免疫力。下列有关维生素C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双选,填序号)。
A.维生素C属于有机物
B.维生素C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子构成
C.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6g
D.维生素C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3)劳动让假期“活”起来。米饭中富含的营养素是___________。熬汤时,为了确定整锅汤的咸淡,只要取少量品尝,这体现了溶液的___________性。
37、已知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红磷燃烧时的现象______该实验中红磷应过量,目的是______
写出红磷燃烧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______
此反应属于_______________。
填反应类型
(2)待燃烧停止,白烟消失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瓶内水量约是集气瓶体积的______,由本实验还可以推知氮气的哪些性质?试写出其中的一种:______.
38、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图装置探究制取气体的原理、方法.结合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b___.
(2)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填上图字母),可选用C装置收集氧气,其原因是___.
(3)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一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氨气(NH3),应选择的制取装置是___(填上图字母).
39、实验室制取氧气并进行相关实验:
(1)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下列取用二氧化锰的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2)探宄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情况,部分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氧气体积分数(%) | 30 | 40 | 60 | 70 |
带火星的木条 | 不变 | 稍亮 | 踅燃 | 复燃 |
根据上述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在集气瓶中注入占其容积50%的水(如图C所示),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将瓶内的水排尽,用带火星的木条 在该集气瓶中进行实验,推测实验现象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A、B两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7:2,由它们组成的一种化合物中,A、B的质量比为21:8,则这种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