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物质加入一定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后能形成溶液的是
A.花生油
B.面粉
C.二氧化锰
D.氯化钠
2、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实验设计的有
图像 | ||||
实验设计 | 加热两份等质量的 氯酸钾 | 向等质量的Mg和Fe中,分别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 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 足量红磷在密闭的 集气瓶中燃烧 |
A.1项
B.2项
C.3项
D.4项
3、下图是甲转化为丁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转化①中原子种类不变,个数改变
B.物质丁中共有8个原子
C.整个过程中共有2种氧化物
D.转化②是化合反应.
4、“他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写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使化学学习和化学研究有规律可循。”题目中描述的这位科学家是
A.汤姆生
B.门捷列夫
C.阿伏加德罗
D.道尔顿
5、榴莲被誉为水果之王,因其独特的气味而著名,经过科学家的研究,在榴莲中含有乙硫醇这种物质,其化学式为CH3CH2SH.关于乙硫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硫醇是由三个元素组成的
B.乙硫醇分子是由碳原子、硫原子、氢原子构成的
C.乙硫醇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乙硫醇中,硫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6:3
6、如图是镁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A.镁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2
B.镁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g
D.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形成阳离子
7、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空气
B.稀盐酸
C.硫酸铜溶液
D.液氧
8、下列厨房里烧鸡蛋汤的操作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打破蛋壳倒入碗中
B.加水搅拌
C.下锅烧开
D.盛入碗中
9、下列各图中,“”和“
”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A.
B.
C.
D.
10、N(NO2)3是一种新型的火箭燃料。下列有关N(NO2)3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3种元素组成
B.N、O原子的个数比为1:2
C.N(NO2)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氧元素
D.1个N(NO2)3中含有3个氧分子
11、如图所示,小明同学通过调节阀门Ⅰ、Ⅱ,改变干燥的紫色石蕊小花颜色,以下现象和分析错误的是
A.关闭阀门Ⅰ,打开阀门Ⅱ,干燥的紫色石蕊小花变红
B.关闭阀门Ⅱ,打开阀门Ⅰ,干燥的紫色石蕊小花不变色
C.使瓶中干燥的紫色石蕊小花变色的是二氧化碳气体
D.关闭阀门Ⅰ,打开阀门Ⅱ,可以判断气体流速
12、下列关于“体温表液柱遇热读数上升”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原子体积增大
B.分子间隔变大
C.原子间隔变大
D.分子个数增多
13、如图“北斗七星”代表7种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表示相邻的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表示能一步实现的物质转化方向。已知A、C的元素组成相同且常温下均为液体,D可作食品干燥剂,F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气体肥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B可以燃烧
B.物质D可以和物质F反应生成物质E
C.若通过物质F和物质E反应生成物质G,则物质G为碳酸
D.物质A可以作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料之一
14、“珍爱生命,拒绝毒品”。“冰毒”是一种致幻类毒品,其主要成分是甲基苯丙胺(C10H15N)。下列有关甲基苯丙胺说法正确的是
A.甲基苯丙胺由26个原子构成
B.甲基苯丙胺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C.甲基苯丙胺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
D.甲基苯丙胺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3
15、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的值为8
B.丁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丙一定是化合物
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16、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ZnSO4
B.O3
C.HgO
D.Al(NO3)3
17、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有关燃烧与灭火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铁丝用打火机点不燃,证明铁丝不是可燃物
B.蜡烛一吹就灭,炉火越吹越旺,前者是CO2灭火,后者是新鲜空气助燃
C.书本放在桌上与空气充分接触,但是没有燃烧,因为书的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D.电线起火,赶紧用水浇灭,然后打电话报警
18、2003年10月15日,我国发射的神舟五号首次载人飞行,宇航员杨利伟成功地环绕地球飞行十四圈。在航天器中把转化成
的一种反应为
,其中X的化学式是
A.
B.
C.
D.
19、下列物质中,含有氢分子的是
A.H2
B.H2O
C.CH4
D.H2SO4
20、钵是一种稀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铺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钵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元素符号为Ce
B.属于金属元素
C.相对原子质量为140.1g
D.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8
2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铁丝生锈
B.粮食酿酒
C.水果腐烂
D.冰雪融化
22、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纯净物:洁净的空气、高锰酸钾分解后剩余物、冰水混合物
B.污染空气气体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C.可在酒精灯上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量筒
D.物理性质包括:溶解性、挥发性、可燃性
23、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和配平没有错误或遗漏的是
A.2H2O22H2O+O2↑
B.S+O2SO2↑
C.2Al+O3Al2O3
D.2MnO4K2MnO4+MnO2+O2↑
24、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叶中的单宁酸具有清热解毒等功效,其化学式为。下列关于单宁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单宁酸是氧化物
B.单宁酸由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46个氧原子构成
C.单宁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单宁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25、质量相同的下列四种物质,完全分解后制得氧气质量最多的是
A.H2O2
B.KMnO4
C.KClO3
D.H2O
26、如图所示,向水中加入某物质X后出现下列变化,则物质X不可能为
A.氢氧化钠
B.氯化钠
C.浓硫酸
D.氧化钙
27、化学的基本特征是研究和创造物质。试从科学家认识物质的视角认识CO2。
(1)三百多年前,人们发现钟乳石岩洞内含有一种能使燃烧的木条熄灭的气体,后来该气体被证实是CO2。据此推测CO2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_____。
(2)写出CO2→H2CO3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28、Vc泡腾片的主要成份有维生素C,辅料为:无水枸橼[jǔyuán]酸、碳酸氢钠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枸橼酸又称柠檬酸,其化学式为C6H8O7,它的一个分子中共有______个原子,碳、氧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__(填写最简整数比)。
(2)碳酸氢钠化学式为NaHCO3,其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______。
(3)维生素C的化学式为C6H8O6,从物质的分类上属于______(选填“混合物”、“化合物”、“氧化物”之一)。
29、能源利用、环境保护和新材料的开发是我们共同关注的问题,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1)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__________。
(2)在汽车发动机里汽油(含C8H18等)燃烧前常将其喷成雾状,目的是_________。(单项选择)
A.减少O2消耗量
B.增大汽油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C.减少CO2生成量
D.使C8H18等分子变得更小
(3)C60可用作吸氢材料,其原理是C60与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氢化物;该氢化物在80-215℃时,又会分解放出H2。
①C60属于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混合物 B.氧化物 C.单质 D.化合物
②C60可用作吸氢材料是利用了其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4)二氧化碳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固定和利用二氧化碳的一个成功范例是:在高温高压下二氧化碳和氨气(NH3)可以合成尿素【CO(NH2)2】,同时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5)碳及含碳的物质有如下图所示转化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
A.物质Y不能为稀硫酸
B.X可以是酒精
C.反应①一定是化合反应
D.反应②是吸热反应
(6)实验室用下图装置进行CO还原CuO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过程中,在A处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
②请写出A、B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A:________、B:__________。
30、物质的分类标准有多种, 请自拟两个分类标准,将水、氧气、二氧化碳、氢气四种物质中的三种包括在内:
标准一: ___________________,包括的三种物质为________________;
标准二:____________________,包括的三种物质为________________。
31、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右图是关于铁的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 → ”表示一种物质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其中B是密度最小的气体,C为红色固体单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物质的化学式为 ;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
(3)反应②的发生还需要的一种反应物是 (填化学式);
(4)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基本反应类型: ( )。
32、(7分)一种白色固体A和黑色粉末B在加热条件下生成一种无色气体C。在C中,黄色粉末D剧烈燃烧,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E。某常见金属F,在C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得黑色固体G。
(1)物质A、G的名称分别是 , ;物质B的作用是 。
(2)实验室完成反应D时,预先在集气瓶里装少量水的目的是 。
(3)写出F在C中燃烧的表达式: ,此反应属于 反应。
33、纳米材料被誉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新型材料。碳纳米管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直径为几个纳米(1纳米=10-9米)的空心管。
(1)从组成看,碳纳米管是由_____元素组成的,
(2)碳纳米管是一种新型的_____(填“化合物”或“单质”);
(3)从性质看,碳纳米管在常温下化学性质_____(填“稳定”或“不稳定”);
(4)当氧气充足时,碳纳米管材料如果完全燃烧,生成物是_____。
34、如图是电解水的示意图,我们可以观察到:
(1)B试管的气体是____________;用_________来检验。
(2)电解水的过程中,保持不变的微粒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电解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 该反应属于________反应。
35、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_____火焰,生成一种具有_____气味的气体。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该实验前,常在集气瓶底预先装一些水或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__________;将红热的细铁丝插入氧气瓶中,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瓶中预先装一些水(或铺一层细沙),目的是_____________。氧气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它具有______性。
36、我们已经学习了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等物质。
(1)饼干露置于空气中会变软,是因为空气中有______________;在炼钢、气焊以及化工生产和宇宙航行等需要的是______________;
(2)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写出氮气的一个性质及其对应的用途:
性质____________;用途_________。
37、请结合下列常用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10%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二氧化锰作催化剂),需要控制反应速率,发生装置最好选用____(填装置的序号),该方法制取氧气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3)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要获得干燥的二氧化碳,还应选用D装置,并在该装置中盛放________(填写试剂名称),如果用E装置采用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则气体应从_____端进入(填“b”或“c”)。
38、请回答下列问题。
I.某化学兴趣小组欲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制取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并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装置气密性良好;石灰石中杂质不参与反应;导管内的水忽略不计:试管体积相同)。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
(2)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②中饱和NaHCO3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
(4)图甲测得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填“偏大”或“偏小”)。
(5)图乙中分别加入2mL石蕊试液和2mL澄清石灰水后,观察到U型管中左边液面比右边液面低,请说明原因_______。
II. CO2与NaOH反应再探究。
【实验探究】探究CO2与NaOH溶液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如图丙,将收集满CO2的试管倒扣在NaOH溶液中
(6)丙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
(7)老师告诉同学们仅凭上述实验现象还不足以说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其理由是_______,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仍利用该装置,补做的对比实验是______。
39、小雪欲设计实验证明甲烷是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请你帮助她完成下表。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1)_____ | 烧杯内壁有水珠 | _____ |
(2)_____ | _____ | 甲烷中含有碳元素 |
40、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1)用甲图装置研究分子的性质:甲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可证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设计冷、热水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品红分子在水中的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
(2)乙是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其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充分反应并冷却后,天平仍保持平衡,从微观的角度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