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或做法不正确的是
A.稀有气体可用于制作霓虹灯
B.刷油漆可防止铁栏杆生锈
C.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是因为组成元素不同
D.使用煤炉时,打开窗户保持空气流通
2、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
B.点燃酒精灯
C.检查装置气密性
D.过滤
3、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图中对应的四种物质),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前后原子和分子的种类均不变
B.生成的丙、丁两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3
C.反应前后共涉及两种氧化物
D.物质甲由一个氮原子和三个氢原子构成
4、化学推动了社会进步,使我们的世界变得绚丽多彩。下列物质的应用主要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铜用于制作导线
B.汽油用于清洗油污
C.氢气用作燃料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5、向含12gNaOH的溶液中缓慢加入氧化铝粉末,发生反应aAl2O3+bNaOH=cNaAlO2+dX,该过程中NaOH、NaAlO2的质量随氧化铝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加入10.2gAl2O3时,生成物质X的质量为1.8g
B.上述化学方程式中c:d=2:1
C.反应结束后溶液中溶质有NaOH和NaAlO2
D.若再加入10.2g的Al2O3,则NaAlO2的总质量为32.8g
6、下列对安全及事故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A.发生火灾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沿墙壁跑出火灾区
B.档案资料起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C.发生煤气中毒,立即将中毒人员移到通风的地方救治
D.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要做灯火实验
7、“化学研究物质,化学改变生活”,下列对化学的认识不正确的
A.化学可为人类研发新能源
B.化学是万能的,能解决世界上所有的问题
C.化学可为人类研制新材料
D.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应用
8、每年的11月9日是“消防安全日”。下列有关说法与之不相符的是
A.加油站、面粉厂必须严禁烟火
B.车载香水中含酒精,夏天应避免长时间暴晒
C.天然气泄漏,应立即打开排气扇
D.图书、档案失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9、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B.油锅起火不能用水扑灭
C.熄灭蜡烛用嘴一吹即灭,是因为吹出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
D.将大块煤粉碎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迟煤燃烧的时间
10、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进程中,阳城县挖掘“见新见绿”深度内涵,在生态保护上保持定力、精准发力、持续给力:在绿色发展上,出实招、下实功、见实效,全面提升高质量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阳城新样板。下列措施与此理念不相符的是
A.重视开发和利用新能源
B.积极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C.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
D.修建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生活污水
11、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常温下,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B.现代工业炼铁的核心原理是焦炭将铁从铁矿石中还原出来
C.铝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铝
D.金属资源的回收利用既保护了环境,又节约了金属资源
12、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物质 | X | Y | Z | W |
反应前质量/g | 5 | 2 | 16 | 1 |
反应后质量/g | 待测 | 4.2 | 7.9 | 1.9 |
A.物质W是反应物
B.该反应可能伴随能量的变化
C.物质Z为化合物
D.该反应中X、Y的质量比为5:2
13、已知32gO2、44gCO2中所含分子数均为a。现将44gx充分燃烧,反应中有关物质的分子数随反应过程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个碳原子的质量为
B.反应中O2与CO2的质量比为5:3
C.物质X的化学式为C3H8O
D.生成H2O的质量为72g
14、下列图像与其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表示加热一定量的碳酸钙固体
B.表示一定量的镁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
C.表示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
D.表示相同的两份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取氧气
15、下列属于置换反应且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B.
C.
D.
16、大米、面粉、豆类在温度为30C-80,相对湿度超过80%时,容易发生霉变,滋生黄曲霉菌,其衍生物约有20种。其中以黄曲霉素B,的毒性最大,致癌性最强。黄曲霉素B的化学式为C17H12O6,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黄曲霉素B1由36个原子构成
B.黄曲霉素B1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之比是17:12:6
C.黄曲霉索B1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黄曲霉素B1由三种元素组成
17、为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我校于11月9号举行了消防安全知识竞赛。下列做法正确
A.高楼住宅发生火灾,立即乘坐电梯逃生
B.面粉加工厂应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
C.家中天然气泄漏时立打开排气扇通风换气
D.室内起火应立即打开门窗将浓烟散出
18、春节期间妈妈给长辈拜年时买的中老年高钙奶粉中的“钙”指的是
A.分子
B.元素
C.原子
D.离子
19、“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措施或行为不合理的是
A.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B.农田秸秆应综合利用禁止直接焚烧
C.餐馆大量使用一次性木筷更环保
D.生活污水实现集中处理和排放
20、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向试管中滴加液体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称量一定质量的食盐
D.给试管中液体加热
21、2023年5月28日,国产大型客机C919首次商业载客飞行成功,C919在制造过程中使用了铝锂合金、钛合金、超高强度钢等大量金属材料。下列有关金属材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A.合金中不一定只含金属元素
B.生活中纯金属的使用比合金更广泛
C.钛合金的硬度比纯钛更大
D.超高强度钢属于一种铁合金
22、下列变化主要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小苏打制汽水
B.氢氧化钠制叶脉书签
C.溶洞的形成
D.医用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
23、下列有关说法中,合理的是
A.通过化学变化,人们改造物质世界并实现物质与能量的相互转化
B.氧化物中都含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C.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所以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
D.碱的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则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一定是碱的溶液
24、分类是化学学习、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分类正确的是
A.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是合成材料
B.氯化钠、苛性钠、纯碱是盐
C.尿素、硝酸铵、硝酸钾是氮肥
D.钙、铁、锌、硒是人体中的微量元素
25、如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分数计算),其中“ Y”代表的是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26、三硝基胺 N(NO2)3是科学家近年新发现的新型火箭燃料下列关于三硝基胺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三硝基胺中氮、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3
B.1个三硝基胺分子由 4个氮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
C.三硝基胺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52
D.三硝基胺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27、厨房里有两瓶白色固体,分别为食盐(NaCl) 和纯碱(Na2CO3)。
(1)可用于腌制肉类和蔬菜,使食物不易腐败的是_____。
(2)为鉴别这两种物质,某同学取少量白色固体,进行如下实验。
方案一:分别滴加少量食醋,有气泡产生的是_____。
方案二:加水溶解,分别滴加_____溶液,有沉淀产生的是纯碱。
28、下列物质①二氧化碳 ②食盐水③氯酸钾 ④氧气 ⑤蒸馏水 ⑥空气 ⑦铁粉,请在以下空格中填写有关物质的序号:
(1)含有氧分子的是__;
(2)属于混合物的是__;
(3)属于氧化物的是__;
(4)属于单质的是__.
29、目前部分农村的饮用水主要还是地下水.饮用遭到污染或硬度大的地下水不利于人体健康.政府积极建设自来水厂,让农民喝上健康的水.
(1)检验某地下水是硬水还中软水,可用的物质是_____.
(2)为了降低水的硬度,要建议农民在饮用前要_____.
(3)自来水生产过程中,可用_____方法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
30、填化学用语
(1)氦气_______;
(2)三个亚铁离子_______;
(3)氧化铁_______;
(4)标出硝酸铵中氮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
(5)氯离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
(6)生物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__。
31、2022年12月,我国神舟十五号航天员进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开展了相关工作。请完成下面的小题。
(1)航天员呼吸需要氧气,电解水就是空间站供应氧气的一种方法。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航天员出舱需携带高压氧气罐,并将氧气罐集成到“飞天”舱外航天服上。氧气压缩储存在氧气罐中发生的变化的微观实质是___________。
(3)空间站内多余的二氧化碳被一种叫“分子筛”的设备分离出来,“分子筛”起到的作用类似于实验室中的___________操作。用特种活性炭除去空间站中的微量有害气体,利用了活性炭的性质是___________。还可用超氧化钾除去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KO2+4CO2+2H2O=4KHCO3+3O2,该反应的优点是___________。
32、工业上可利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来制得氧气,该过程是利用液氧和液氮的______不同把它们分离开的,该变化属于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33、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请回答:
(1)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大约为_______%。
(2)鱼虾能在水中生存,证明了氧气_______(填“能”或“不能”)溶于水。
(3)“页岩气”(主要成分CH4)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
(4)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会使二氧化碳过多的排放,导致全球变暖。科学家采用高新技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C2H4)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疫情期间,各种消毒产品和防疫物资频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为抗疫胜利提供强大保证。其中使用的消毒剂:酒精(主要成分乙醇)①无色透明;②具有特殊性气味的液体。③易挥发;④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⑤能溶解碘等物质;⑥易燃烧;⑦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汽化;⑧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根据上述文字可归纳出:
(1)酒精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填序号,下同);
(2)化学性质有________。
35、原子的结构决定其化学性质和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
(1)图1是A、B两个微粒的结构模型示意图,这两个微粒是否属于同种元素?_____(填是或否)你依据是_____。B元素的单质化学式为_____。
(2)氮和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以及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2所示。
(3)镓元素位于第_____周期,属于_____元素,镓离子符号为_____,写出和镓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一种元素_____。氮化镓的化学式为_____。
36、(14分)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填空:
(1)如图所示,标有序号仪器的名称:① _________ ,② _________ 。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___ __,应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 (填装置序号),二氧化锰在该化学反应中的作用是 。
(3)实验室收集二氧化碳可选用的装置是 (填装置序号);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操作方法是: 。
37、质量守恒定律对科学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用如图所示的3个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写出装置A中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请写出B装置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________。
(3)请写出C装置中的反应现象________。
38、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实验一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关于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该装置图中的红磷可用木炭代替
B.该实验中集气瓶内的现象为产生白色烟雾,并放热
C.实验中,若弹簧夹未夹紧,可能导致测量结果偏大
(2)实验二中,纯铜片上留下划痕,说明合金与其组分相比,具有硬度___________的特性。
(3)实验三中,这两个实验的相同点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都放出热量
B.都生成气体
C.瓶中水的作用相同
D.生成物都是氧化物
(4)实验四中,要使U形管a端液面上升,可向小试管中加入的固体物质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氢氧化钠
B.硝酸铵
C.氯化钠
D.生石灰
(5)实验五中,对比试管___________(填序号)中现象,可证明铁生锈需要水。
39、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
(1)水沸腾,烧水壶的壶盖被顶起;
(2)固体碘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变蓝。
40、请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进行什么操作?
(2)生活中常通过什么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