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吉安八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某班为庆祝党的生日制作黑板报,板报出现了如下版块:“五四风雷”“开天辟地”“星火燎原”“万里长征”“内 战烽火”。这期板报最合适的主题是

    A.侵略与反抗

    B.近代化探索

    C.新民主主义革命

    D.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 2、“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这首歌反映的是

    A. 五四运动

    B. 北伐战争

    C. 新文化运动

    D. 红军长征

  • 3、关于五四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B.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C.在五四运动推动之下,中国代表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D.五四运动后期,工人成为运动主力

  • 4、1875年左宗堂在朝野声望大增,甚至有人写诗赞扬他: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第子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门。这主要是因为他( )

    A.创办学堂培养大批湖湘第子

    B.绿化边疆改变西北的自然环境

    C.消灭阿古柏政权,收复新疆

    D.创办福州船政局推动水师建设

  • 5、美国军事史学家塞缪尔•格里菲斯曾指出:“他们(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忍耐难以言状的艰难困苦;能够战胜途中大自然好像决意要阻挠他们前进而向他们提出的一切挑战;能够击败下定决心要消灭他们的敌人而达到自己的目的——边行军边打仗;同样解决了可能造成分裂的内部争端;同样生存下来了。”材料所述的历史事件

    A.开辟了新时期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B.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C.反映了毛泽东开辟井冈山根据地

    D.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开辟敌后战场的艰辛

  • 6、古代诗歌《尼罗河颂》中写道:“光荣啊,起源于大地的尼罗河……你灌溉土地,使一切生物欣欣向荣。你生出大麦和小麦,好叫神庙里欢度节日。”热情颂扬尼罗河的是

    A.古代埃及人

    B.古巴比伦人

    C.古代印度人

    D.古代希腊人

  • 7、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农业政策进行多次调整,其中较典型的有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得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对此分析错误的是(  )

    A.前者实行土地集体公有制,后者实行土地农民私有制

    B.前者损害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后者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C.前者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后者遵循了客观经济规律

    D.前者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后者有理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 8、1936年12月25日,《盛京时报》挑唆南京政府武力解决事变,叫嚣“包围陕西”“玉石俱焚”。粉碎其阴谋的是

    A.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 发起武汉保卫战

    C. 国共合作宣言发表   D. 粉碎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 9、陈独秀曾被人们称为“中国思想界的清道夫”。他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材料中的“两位先生”是指

    A.马克思、毛泽东 B.孙中山、鲁迅 C.蔡元培、李大钊 D.民主、科学

  • 10、历史当事人留下来的资料是一手史料。若运用一手史料研究林则徐,应选择

    A. 林则徐奏折

    B. 林则徐雕像

    C. 林则徐纪念邮票

    D. 连环画《林则徐》

  • 11、《梓里述闻》记载,道光二十二年(1842 年),英国舰队侵入长江后,一直开到南京。 军舰来往于南通江面时,当地人惟恐英军登陆,纷纷下乡避难。这段记载反映了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2、一双耐克鞋在中国制造,美国需支付加工费10美元,除去成本,中方只有2美元毛利,但耐克鞋市场售价却高达上百、数百美元不等。它可以说明全球化时代

    A. 发展中国家并未收益 B. 应改善国际分工中的利益分配

    C. 制造业已经不再重要 D. 应大力消除国家间的关税壁垒

  • 13、面对如下表所反映的现状,美国采取的措施是(     

    国别

    强租租借地

    “势力范围”

    德国

    胶州湾租借地

    山东

    沙俄

    旅大租借地

    长城以北、新疆、东北

    法国

    广州湾租借地

    广东、广西、云南

    英国

    九龙半岛租借地、威海卫租借地

    长江流域

    日本

     

    福建

    A.发动新一轮战争争夺地盘

    B.积极争取在华设厂的权力

    C.支持清政府反抗外来侵略

    D.提出“门户开放”的政策

  • 14、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其核心是(     

    A.民主主义

    B.民族主义

    C.民权主义

    D.民生主义

  • 15、中国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像一个“大葡萄叶”,可后来由于东北、西北大片地区的割让,变成了一只“大公鸡”。 近代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是( )

    A. 美国 B. 日本

    C. 俄国 D. 英国

  • 16、中国近代史上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

    A.洋务运动时期

    B.甲午战争以后

    C.一战期间

    D.抗战胜利以后

     

  • 17、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加上海外私人收藏,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数量在1000万件左右。从《中国文物流失概况简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文物流失海外的第二次高潮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

    D.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 18、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写道:“每个月打得一个较大的胜仗,如像平型关、台儿庄一类的,就能大大地沮丧敌人的精神,振起我军的士气,号召世界的声援。”材料表明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意义是(     

    A.驳斥国民党的“亡国论”和“速胜论”

    B.巩固国共合作

    C.号召世界声援

    D.增强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

  • 19、表示“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维新派代表人物是(   )。

    A.梁启超

    B.谭嗣同

    C.康有为

    D.袁世凯

  • 20、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律文件是(  )

    A.《中华民国约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民国宪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根据下列提示写出对应的历史人物。

    (1)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

    (2)“烈火烧身岿然不动”的抗美援朝英雄功臣——

    (3)大庆石油工人“铁人”——

    (4)解放军好战士——

  • 22、红军三大主力在_____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1949年1月,_____战役的胜利,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 23、国运兴衰,基于教育。

    (1)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创办的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是________

    (2)百日维新留下的唯一成果,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________

    (3)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止________,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

    (4)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先后在天津创办北洋西学堂,在上海创办________

  • 24、《新青年》和______成为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

  • 25、1971年10月25日,当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的提案,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结果出来时,会场上沸腾了。与这一场景相关中国外交上的重大事件是____

  • 26、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______,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______,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 27、1956年,中共八大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____;2017年,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____,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 28、在我国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的是________

     

  • 29、1851年1月洪秀全率众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的地点是广西桂平县_______;1905年8月在_______成立了中国同盟会。

  • 30、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重要部署,提出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_______的新发展理念。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想一想:解放战争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解放战争亦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是1945年至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

    结合所学知识,想一想解放战争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 32、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1924年两党合作以后,共同进行了哪些重大活动?

    (2)国共两党合作破裂后,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中国革命,主要进行了哪些探索活动(任举两例)?探索出的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是什么?

    (3)在国民党的打击之下,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在红军在长征途中中共召开的遵义会议具有怎样的影响?举出红军长征途中的两次军事行动?

  • 33、加强民族团结,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1)新中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什么政治制度?

    (2)当前我国政府的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材料三中所提“九二共识”最核心的内容是什么?当前严重阻碍台湾和祖国大陆和平统一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香港回归是何时实现的?香港得以回归祖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毛泽东在十年内战中的两次“改向”,对中国革命的发展影响深远。阅读材料

    材料一   1927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起义,开始他们攻占了一些县城,后来由于城市里敌人的力量比较强大,工农革命军损失严重。毛泽东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放弃攻打长沙大城市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

    材料二   1934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向湘西前进,在斗争中红军人员损失过半,在这危急时刻,毛泽东提出红军不去湘西,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于是红军改向,渡过乌江,夺取贵州北部重镇遵义。

    (1)材料一中的“起义”指哪一历史事件?毛泽东决定“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建立的第一个根据地是什么?开辟了一条什么样的革命道路?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后,开始了战略转移,这一“战略转移”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红军此次改向“夺取贵州北部重镇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此会议有何重大意义?

    (3)这一战略转移最终胜利结束的标志事件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