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观察下列表格,与1952年相比,造成1956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952年和1956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
| 个体经济 | 私营经济 | 公私合营经济 | 集体所有制经济 | 国营经济 |
1952 | 71.8% | 6.9% | 0.7% | 1.5% | 19.1% |
1956 | 7% | 0.1% | 7.3% | 53.4% | 32.2% |
A. 一五计划的实施 B. 土地改革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三大改造
2、下列事件不属于甲午中日战争历程的是
A.黄海大战,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壮烈殉国
B.火烧圆明园
C.威海卫之战,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自杀殉国
D.日军制造了旅顺大屠杀
3、我国的省级民族自治区不包括( )
A.青海自治区
B.广西壮族自治区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D.西藏自治区
4、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根本原因是( )
A. 用西方技术维护封建统治 B. 遭到封建顽固势力反对
C. 外国资本主义干扰破坏 D. 没有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5、电影《大刀王五》是以戊戌变法运动为历史背景的。其中有一镜头,侠客大刀王五秘密进入监狱,准备营救被关押的好友,但他的好友执意不走,表示甘愿为变法而流血牺牲。他的好友是
A. 康有为
B. 梁启超
C. 谭嗣同
D. 杨深秀
6、下表显示的中美贸易趋向,对其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年份 | 美国对华出口(百万美元) | 中国对美出口(百万美元) |
1972 | 60 | 32 |
1975 | 304 | 156 |
1978 | 865 | 324 |
A.中国实行改革开放
B.中美关系正常化
C.中美正式建交
D.冷战结束
7、历史往往需要经过岁月的洗刷才能看得更清楚。下图是中国经济在五六十年代发展曲线图, B点到C点经济发展状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三大改造
B.一五计划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
8、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于( )
A.1883年
B.1884年
C.1894年
D.1895年
9、1924年的国民党,其性质变为
A.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
B.大资产阶级的代言人
C.工人阶级的政党
D.帝国主义的代言人
10、1958年年底,全国74万个农业社合并为2.6万个人民公社,全国99%以上的农户参加了公社。出现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在农村掀起了( )
A. 工业化高潮 B. 农业合作化运动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大跃进运动
1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下面对“中国梦”理解正确的是( )
①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②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③将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实现
④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2、他寒窗苦读终成状元,却弃官从商兴办实业,他是
A.詹天佑 B.张謇 C.荣宗敬 D.侯德榜
13、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什么重大意义?
A.彻底消灭了美帝国主义
B.标志着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C.标志着朝鲜半岛的统一
D.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14、19世纪中后期,清政府开明官员掀起的“师夷长技”的历史事件是
A.戊戌变法
B.洋务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
15、在北伐战争中,他曾领导第四军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被称为“北伐名将”,第四军也因此被称为“铁军”。“他”是( )
A.叶挺
B.汤恩伯
C.杨靖宇
D.林彪
16、在《南京条约》中清政府被迫割让的地方是:
A.香港岛
B.台湾
C.辽东半岛
D.澎湖列岛
17、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农村改革就此拉开帷幕。与这次改革相关的是
A.土地私有制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合作社
D.人民公社
18、邓小平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由此反映出的邓小平思想是(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坚持党的领导
D.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19、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首次提出“四个全面”,全面吹响了治国理政的“集结号”,不仅让人回味无穷,而且令人热血沸腾。“四个全面”是指( )
A.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B. 全面实现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C.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改革开放、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D.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反腐倡廉
20、“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诗中描写的历史事件应是( )
A.曾国藩镇压太平军
B.林则徐广州禁烟
C.邓世昌英勇抗敌
D.左宗棠收复新疆
21、在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 ______的著名论断;面对国民党军队的疯狂进攻和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毛泽东提出了______的著名论断。
22、中国在英国的炮口逼迫下被迫开放了______、厦门、福建、宁波、上海五处作为通商口岸。
23、解放军的好战士是 ______ 。
24、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人物。
(1)太平天国运动领袖________。
(2)领导辛亥革命________。
(3)发动西安事变(一位即可)________。
(4)指挥百团大战________。
25、1875年清政府任命力主收复新疆的________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建立________。
26、“……后来的大多数马克思主义理论都在这份宣言中以浓缩的形式出现。”这份宣言是发表于1848年的《________》。
27、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事件。
(1)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2)“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
(3)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会议——
(4)洗雪了我国百年国耻——
28、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国防、科技上取得一系列骄人的成就。
(1)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2)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 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3)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 交接入列。
29、1988年___________被划为经济特区。1997年___________回归祖国。
30、1951年,_____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1957年,______(地名)长江大桥建成,“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31、新时期的理论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逐步发展起来的,是一个不断创新与完善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感悟中的历史】
材料一: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实践到理论的伟大创造。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材料一中的“伟大觉醒”开始于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哪次重要会议?
【邮票中的历史】
材料二:
(2)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首次提出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中共十三大上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其核心内容是什么?
【歌曲中的历史】
材料三:
《春天的故事》唱道:“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3)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逐渐形成了哪一科学理论?在哪次会议上把这一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4)综合上述内容,选择一个恰当的主题(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 B.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C.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D.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32、加强民族团结,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1)新中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什么政治制度?
(2)当前我国政府的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材料三中所提“九二共识”最核心的内容是什么?当前严重阻碍台湾和祖国大陆和平统一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香港回归是何时实现的?香港得以回归祖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3、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同时强调:“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多么不容易。”回答以下问题:
(1)习近平阐述的“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2)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了哪条道路?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是什么?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中国共产党提出哪一理念?
(3)哪一理论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中共十九大决定将哪一思想写入党章,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4)实现中国梦不仅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你如何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
34、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材料二: 1958年四川省丰都县(今为重庆市丰都县)全县粮食总产量21万多吨,竟报成42万多吨;1958年要求全县户户有存款,数量多多益善。三建公社11个信用社五天实现储蓄万元化,三元营业所一个晚上储蓄余额达8万元等。
材料三 :“大炼钢铁”是“大跃进”的产物。四川省丰都县(今为重庆市丰都县)树人区在1958年10月一呼百应,两天之内就集合上山的炼钢“部队”7 000多人,干部、师生、居民大献柴火,提供废铁。大量砍伐森林资源,1956年该县森林面积为99万亩,森林覆盖率为近23%,1959年森林面积锐减为31万亩,森林覆盖率降到7%左右。
(1)材料一的名称是什么?此材料制定后,中共中央在实践中发动了哪两大运动?
(2)材料二反映出当时农村存在着哪一种现象?
(3)材料三中全国“大炼钢铁”,大量砍伐森林,给我们的环境造成怎样的危害?
(4)从以上材料中你能得出哪些启示?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