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图片所反映的信息,与洋务运动直接相关的是
A.
B.
C.
D.
2、“一国两制”是中国政府为实现国家和平统一而提出的基本国策。它( )
A.实现了祖国的统一
B.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C.遵循社会主义原则
D.借鉴了国际成功经验
3、与“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军旗升起的地方”相吻合的历史事件是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吴起镇会师
D.会宁会师
4、列举复习提纲,是复习历史知识重要的学习方法。如图是小强同学列举的复习提纲,据此判断,他复习的主题应该是
①中国梦宏伟蓝图②“四个全面”战略布备 ③新发展理念④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
A.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B.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
C.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D.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会议
5、这篇著作,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但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未能付诸实践。“这篇著作”是
A.《海国图志》 B.《天朝田亩制度》 C.《劝世良言》 D.《资政新篇》
6、《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65年)中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朝鲜‘冒险’付出 的代价确实很高,但……带来的益处却超过了代价。”材料中的“冒险”带来的益处有( )
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 ②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
③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④取得中国近代历史上反侵略战争的首次胜利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这首诗歌的主旨是( )
A.肯定“天圆地方”的学说
B.抨击“中央集权”的制度
C.宣传“科学救国”的思想
D.否定“天朝上国”的观念
8、如果组织学生开展以“希腊-西方文明的源头”为主题的研学活动,应首选( )
A.胡夫金字塔
B.帕特农神庙遗址
C.罗马大竞技场遗址
D.楔形文字
9、1912年被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确定为民国元年。如图杂志《革命》(第四期)发行时间“中华民国十四年”按公元纪年换算为
A.1914年 B.1921年
C.1925年 D.1928年
10、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我国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在这一格局中,深圳属于
A.沿海经济开放区
B.沿海开放城市
C.经济特区
D.内地
11、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下列选项中属于他组织、领导的革命活动有
①组织兴中会
②建立中国同盟会
③发动武昌起义
④制定《临时约法》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12、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下列选项属于《马关条约》内容的是
A.割香港岛给英国
B.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C.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13、1952年中国工农业总产值810亿元,比1949年增长77.5%,这主要应该归功于( )
A.过渡时期总路线
B.“一五”计划的开展
C.中共八大的指导
D.恢复国民经济的努力
14、19世纪70年代以后,一位北京的官员要与在上海的亲友及时取得联系,可以选择的最便捷的手段是
A. 邮寄书信
B. 拍有线电报
C. 利用互联网
D. 打长途电话
15、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的事件是( )
A.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
C.实施“一带一路”建设
D.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16、“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
A.太平天国时期推翻清朝统治的目标
B.戊戌变法时期实现变法图强的愿望
C.义和团运动时期群众性反帝的斗争
D.辛亥革命时期民族主义的革命纲领
17、1895—1898年,中国民间新增报刊约六十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报刊(见下表),主要传播的思想主张是
主笔(创办人) | 报刊名称 |
梁启超 | 《时务报》 |
严复 | 《国闻报》 |
康有为 | 《强学报》 |
A.自强、求富
B.打土豪、分田地
C.和平、发展
D.变法图强
18、香港、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由于历史的原因,香港澳门与内地长期分离,直到20世纪末,我国才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香港、澳门顺利回到祖国怀抱得益于( )
A.“九二共识”的达成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C.“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
D.“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提出
19、“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母亲!”歌词中的“MACAU”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是在
A.1997年7月1日
B.1997年12月20日
C.1999年7月1日
D.1999年12月20日
20、20世纪50年代末,反映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愿望的重大事件是
A.“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B.巩固新生的人民共和国,为大规模经济建设铺平道路
C.进行民主政治建设,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完成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21、观察下边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填空:
(1)图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1927年8月1日发生的____________,它打响了武装反抗____________的第一枪,后来成为中国的____________节。
(2)图二所示人物是新中国的第一任国家主席____________。1927年8月,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通过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在会上,他提出了“____________”的著名论断。同年9月他领导了____________;10月他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____________。
(3)图三是____________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这次会议确立的建党建军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反对_____________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_____________革命的开端。
23、1955年,全国掀起______的高潮。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②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它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
24、“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是________运动中青年学生的呼声。
25、民国元年的时间是——________。
26、_____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_____革命,它推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
27、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______,进行战略转移。
28、1967年,我国第一颗__________爆炸成功。
29、______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1945年,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毛泽东高瞻远瞩,以惊人的胆魄亲赴______,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
30、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 ______,在当时起临时宪法的作用。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了 ______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31、2014年是中美建交35周年,某校做了一期“聚焦中美35年”专题图片展,在文字说明部分,有这样的叙述:1972年,尼克松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2、民主与法治建设是社会文明发展的保障,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完善。请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哪部文献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此次会议的召开初步建立起了什么制度?
(2)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哪一年,哪一机构制定的?
(3)在哪一时期我国民主与法制受到严重践踏?举例说明。
(4)通过对上述内容的探究,你认为要如何加强我国民主法制建设?
33、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的谈判代表在英国人起草的不平等条约上签字画押,停泊在江面的英国军舰“皋华丽号”上响起三声礼炮。这标志着签字仪式的结束,也标志着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终结
(1)请写出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的条约的名称。
(2)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是什么?清朝战败的原因是什么?
(3)请说出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最严重的影响是什么?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族既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同时又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回到屈辱的战争时期,去体味民族的血泪和兴衰……臣窃见近来银价递增,每银一两,易制钱千六百有零,非耗银于内地,实漏银于外夷也其初不过纨子弟,习为浮靡,尚知敛嗣后上自官府缙绅。下至工商优吏,以及妇女僧尼道士,随在吸食。……以中国有用之财,填海外无穷之壑。易此害人之物,渐成病国之忧。日复一日,年一年,臣不知伊于胡底。
——黄爵滋《请严塞漏卮以培国本折》
一位英国人也说:“‘奴隶贸易’比起‘鸦片贸易’来,都要算是仁慈的。我们没有毁灭非洲人的肉体……没有败坏他们的品格、腐蚀他们的思想,也没有毁灭他们的灵魂。可是鸦片贩子在腐蚀、败坏和毁灭了不幸的罪人的精神存在以后,还杀害他们的肉体……”
——马克思《鸦片贸易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谈谈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虎门销烟后,英国借口发动了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了《南京条约》,请问该条约对中国危害最大的是哪一条款?
材料二 在地球上某个角落里有着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人民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是神话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进行洗劫,另一个放火焚烧。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
——法国著名浪漫主义作家维克多·雨果
(2)材料二发生在什么战争期间?请举两个与战后割地有关的史实例子?
材料三 1887年,日本政府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决定在1892年前完成对华作战的准备,进攻的方向是朝鲜、辽东半岛、山东半岛、澎湖列岛、台湾、舟山群岛。7年后,日本正是按照这个时间表和路线图发动侵略战争,并几乎达到了全部目的。
(3)日本一些史学家说:“1894年那场中日冲突完全是由一些偶然性的因素引起的”从材料三看,这种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材料四 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4)材料四内容出自中国近代哪一个不平等条约?请概括指出材料四内容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严重影响。
(5)综上所述,你对中国近代史有何认识?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