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影《让子弹飞》中,男主角张麻子自称曾是蔡锷将军的部下,下列选项中是蔡锷将军功绩的是( )
A.领导武昌起义
B.拥护维新变法
C.就任临时大总统
D.组织护国军讨袁
2、徐继畬在1844年《瀛寰志略》手稿中,“英吉利”一节写了2429字,使用了21个“夷”字;而1849年最后辑著成的书稿中,这一节长达7620字,却没有使用一个“夷”字。这种情况说明当时的中国
A.鄙视西方的心理转向崇洋
B.朝贡外交转向了近代外交
C.传统的华夷观念受到冲击
D.向西方学习已成时代潮流
3、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从这些成语中能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时代特点( )
A.奴隶制开始形成
B.封建制开始确立
C.生产力飞速发展
D.诸侯兼并争霸不断
4、我国经济特区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主要区别( )
A. 与中央的关系不同 B. 社会制度不同
C. 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D. 各自职责不同
5、在安庆刺杀安徽巡抚恩铭,准备发动起义而牺牲的光复会会员是( )
A.刘道 B.徐锡麟 C.秋瑾 D.黄兴
6、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程中,下列人物事迹共同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
①艰苦创业 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③英勇无畏抗击侵略④爱国主义。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7、面对中国被列强瓜分的危局,孙中山先生第一个响亮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发动一次次武装起义,最终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开启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新篇章。材料表明了孙中山( )
A.彻底地废除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B.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C.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D.实现了国家独立
8、某条约的内容中有下列规定: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这一规定( )
A.引发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B.严重破坏中国的主权和国防安全
C.使得中国成为了殖民地
D.表明列强承担保护清政府的责任
9、中国收回香港这篇文章,是邓小平的“天才创举”。这一“天才创举”是指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C.“一国两制”的构想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0、近代中国分为新旧两个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其根本区别在于:
A. 革命任务的不同
B. 革命性质的变化
C. 领导力量的不同
D. 所处时代的改变
11、(题文)“道光后期以来,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敌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与“转折点”直接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
A. 《马关条约》 B. 《辛丑条约》 C. 《南京条约》 D. 《北京条约》
12、促使如图数据发生变化的原因有( )
①“一国两制”政策的实施②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行
③经济特区的设立 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推行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3、宣告日本速战速决灭亡中国计划彻底破产的标志是
A. 淞沪会战
B. 徐州会战
C. 武汉会战
D. 长沙会战
14、1947年,指挥西北野战军英勇作战,粉碎了国民党对陕甘宁边区重点进攻的是
A. 朱德
B. 彭德怀
C. 邓小平
D. 周恩来
15、“东沟海战天如黑,炮震烟弥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根据所学历史知识,下列选项中与此诗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16、黄海大战中,奋勇杀敌、壮烈殉国的致远舰管带是
A.邓世昌
B.丁汝昌
C.左宗棠
D.李鸿章
17、中国近代最早的一所体制完备的高等学府是
A. 京师大学堂
B. 经世学堂
C. 时务学堂
D. 京师同文馆
18、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了历史。”站在南京古城墙的废墟上,我们可以“读到”的历史是
①中华民国的成立 ②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③日军犯下滔天罪行 ④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9、近代以来,台湾与祖国大陆经历了分离、统一、分离的过程,这一过程与下列哪些事件有直接的关联
①甲午战败 ②八国联军侵华 ③抗日战争胜利 ④解放战争胜利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0、1910年春,陈嘉庚加入某革命组织时宣誓:“福建省同安县人陈嘉庚,当天发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他加入的是( )
A.兴中会
B.光复会
C.中国同盟会
D.华兴会
21、经过:遵义会议——四渡________(打乱敌人追剿计划)——巧渡________(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________——翻雪山——过草地。
知识点3 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22、农业科学家()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有突出贡献。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发现有效抵抗疟疾的(),使全球数亿人受益。
23、1844年,清政府被迫与美国、法国分别签订了中美《___________》和中法《黄埔条约》,通过条约,美国、法国扩大了侵略权益;中日《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割_________、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24、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民族实现大团结的标志性事件是_____。标志文化大革命结束的事件是_____。
25、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____________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祖国大陆。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____________在新加坡会面,这次会面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26、农民阶级_______________领导的_______________是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__________________是一次反帝爱国运动,它抗击了八国联军的侵略,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地主阶级洋务派___________等人领导的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是中国_____________的开端;
27、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1915年______ 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____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
28、会议内容:(1)_______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2)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3)这对统一全党的思想,指导全党的行动,实现党的政治路线,具有重要意义。
29、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平解决。
30、请根据下列提示写出不平等条约的名称。
(1)割香港岛给英国——《_________》
(2)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_________》
(3)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_________》
31、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32、1931年—1945年,中国人民经过十四年的抗战取得胜利。根据抗日战争相关史实回答请回答:
(1)揭开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序幕的事件是什么?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事是什么?
(2)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在哪次战役中取得了重大胜利?这次战役的指挥者是谁?
(3)抗战开始后,八路军在华北地区进行的以破坏敌人交通线为主要目标的战役是什么?这次战役的指挥者是谁?
(4)抗日战争的胜利有何历史意义?
33、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党史学习教育进行全面动员和部署。阅读下列“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大事年表简表”,回答问题。
中共党史若干大事简表
时间 | 重大事件 |
1921年7月23日 | 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 |
1924年-1927年 | 第一次国共合作,进行国民革命 |
1927年8月1日 | 南昌起义 |
1927年10月 |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
1934年10月 | 中共中央于红一方面军开始长征 |
1935年1月 | 遵义会议召开 |
1937-1945年 | 第二次国共合作,进行①______战争 |
1945年8月 | 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 |
1946-1949年 | 人民解放战争 |
1949年10月1日 | ②______成立 |
1950年 | 土地改革运动与抗美援朝开始 |
1956年 | ③______基本完成,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1956年-01976年 |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
1978年12月 |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
1997年 | 中共十五大召开 |
2018年 | 中共十九大召开,中共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
(1)表格中的①②③分别代表什么?
(2)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者是谁?他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怎样正确的道路?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先后形成了许多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请指出中共十五大和中共十九大上明确规定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新的理论成果。
(5)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召开过许多具有重大历史转折意义的会议,请你指出其中重要的一次并概述其伟大意义。
(6)中国革命与中国建设虽然走过一些弯路,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对此,你有何认识?
34、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沉沦、抗争、奋斗与崛起,不断追逐同一个梦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示意图,分析这一时期近代中国探索的特点。 材料二 1840年到1949年的中国历史经历了“沉沦”、“谷底”、“上升”三个阶段。在1840年——1901年期间,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沉沦”;1901年——1920年期间,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主要变现为“谷底”,即黑暗和黎明的交错器,是为上升积聚力量的时期;1921年以后,中国历史发展主要趋势据变现为“上升”了,可以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2)根据所学,结合材料二,中国从开始“沉沦”到完全沉沦到“谷底”的标志性事件各是什么?为什么这么说? (3)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这段历史的感悟。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