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鹤岗八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2021年4月以来,美国在台湾问题上动作不断!美国总统派好友、前参议员多德以祝贺所谓《与台湾关系法》签署42周年为由率团“访台”。美国的行为严重违反了中美达成的(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万隆会议基本精神

    C.不结盟运动纲领

    D.《联合公报》规定

  • 2、孙中山:“武汉首义,十数行省先后独立,所谓独立,对于清廷为脱离,对于各省为联合……临时政府成立后,当尽文明国应尽之义务,以期享文明国应享之权利。”“武汉首义”是指

    A.护国战争

    B.辛亥革命

    C.二次革命

    D.武汉会战

  • 3、“创造性地回答了中国共产党和军队建设一系列根本性、方向性的重大问题,确立了思想上建党、政治上建军的正确道路。”以上评论的是

    A.八七会议

    B.三湾改编

    C.古田会议

    D.遵义会议

  • 4、1906年,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是

    A.安庆起义

    B.绍兴起义

    C.镇南关起义

    D.萍浏醴起义

  • 5、历史学家徐中约认为: “由工业革命产生的力量推动了英国向海外扩张,没有什么东西能阻止这股潮流。中英矛盾是中国农业的自给自足与英国工业的扩张之间的对抗。”通过以上材料可以了解鸦片战争

    A.爆发的历史背景

    B.过程中的重要战役

    C.过程中广大人民的抗争

    D.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 6、《复兴之路》指出:“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传奇”的起点是(  

    A.城市经济特区的建立

    B.邓小平理论成为指导我国改革开放的光辉旗帜

    C.国有企业改革的实施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 7、建国之始,新中国选择的是一种有别于苏联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精英协商的政治体制。这种"精英协商的政治体制"指

    A.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一国两制

    C.中央集权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8、如图是广东省东莞市虎门广场的雕塑《较量》:折断的“烟枪”,有力的双手,无不向往来的人们静静地诉说着这里曾经的历史和不屈的精神。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虎门销烟

    B.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C.火烧圆明园

    D.《南京条约》签订

  • 9、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 )

    A.新中国的成立

    B.十年文革的结束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 10、“会议体现了亚非国家和地区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的精神。”引文中的会议是指(     

    A.华盛顿会议

    B.巴黎和会

    C.日内瓦会议

    D.万隆会议

  • 11、20世纪90年代初期,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的重要共识是(  

    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②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③和平统一祖国大业已经完成    ④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航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 12、"人人封章(上书)得直达于上(到达皇帝那里),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的现象,最早应该出现于

    A.鸦片战争时期

    B.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C.洋务运动时期

    D.戊戌变法时期

  • 13、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高举的旗帜是

    A.民主、共和 B.民族、民权、民生 C.民主、科学 D.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 14、他是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著名湘军将领,洋务派代表人物。一生经历了平定太平天国运动、举办洋务运动和收复新疆等重要历史事件。据此判断,“他”是

    A. 左宗棠

    B. 李鸿章

    C. 曾国藩

    D. 张之洞

  • 15、如图所示为某小组制作的中国近代史知识卡片,其内容出自(     

    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 16、帝国主义国家组织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A.迫使清政府妥协 B.维护清王朝统治

    C.维护和扩大在华权益 D.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 17、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最早把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A.中共七大 B.八七会议 C.中共二大 D.中共十五大

  • 18、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土地改革的完成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D.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 19、实践证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既符合历史的发展,又符合现实情况,有很大的优越性。其优越性包括

    A.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B.有利于引进更多的国外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

    C.有利于保留现行的社会制度、经济制度等长期不变

    D.有利于加快特定地区的经济发展及其经济开发速度

  • 20、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扩大经营自主权

    B.增强企业活力

    C.实行按劳分配

    D.实行政企分开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三大改造是对农业、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其实质是把生产资料的__________改造成为__________

  • 22、戊戌变法时期,_____、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捕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1906年,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领导的_____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 23、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__________,建立国家工业化和__________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 24、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是 ______

  • 25、“在欧洲历史刚刚进入近代的黎明期,在佛罗伦萨和威尼斯诸城升起一片灿烂星云,成了中世纪和近代的分水岭。……比特拉克……等人把形形色色的思想汇聚起来,从而产生崭新的近代文化。”其中“中世纪和近代的分水岭”所指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

  • 26、制度构建和政策实行都反映时代特色。

    (1)太平天国建立前期颁布了《________》,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建立后期洪仁玕写成《________》,提出了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主张。

    (2)《_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 27、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洪仁玕写成《________》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中华民国建立后,颁布了《_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重要法律文件。

  • 28、_________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_________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 29、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1)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先后兴办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一批新式学校。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先后在天津创办北洋西学堂,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又决定创办___________

    (2)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___________,存在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至此寿终正寝。与此同时,清政府还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

    (3)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津的《大公报》、上海的《新闻报》和延安的《解放日报》,是民国时期的著名报纸。上海的《东方杂志》、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和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刊,是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刊物。这些新式报刊,报道各地发生的重大事件,分析国内外时局。它们报道及时,覆盖面广,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4)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___________,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它编辑出版多种中小学教科书、字典和大批文化学术著作,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此外,中华书店、开明书店、生活书店等,也是当时有影响的出版机构。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___________,成为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

  • 30、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用身躯堵敌人的机枪口,掩护战友夺回阵地而牺牲的英雄是___________。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初期,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其中被誉为“铁人”的是___________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分反抗外来侵略、球亡图存的抗争史,中华民族日渐觉醒,逐渐凝聚出强大的民族精神,并取得了反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近代中国历史时间轴。

    材料二:依中国社会的现状,宜有一个势力集中的党为国民革命运动之大本营,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同时依社会各阶级的现状,很难另造一个比国民党更大更革命的党,即能造成,也有使国民革命势力不统一不集中的结果……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产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广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

    ——摘自《中共中央文件选集》

    材料三:中华儿女不分民族、阶层、党派、宗教、也不分工、农、兵、学、商各行各业以至海外侨胞,都聚集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汇成全民族抗战洪流,不仅是中华民族觉醒的集中表现,更是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保证。

    ——摘自《人民日报》

    问题:

    (1)材料一中记述了列强发动的几次侵华战争?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哪些阶层(阶级)领导中国人民并进行了反抗斗争?简述其共同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促成“一个势力集中的党”出现的?“国民革命运动”取得怎样的成果?

    (3)材料三中,“抗日民族统一战绩”的政治主体是什么?结合上述材料,你对“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有何认识?

  • 32、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为中国的民主革命奋斗终生。

    (1)孙中山在兴中会成立大会提出的口号是什么?写出孙中山创建的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名称。

    (2)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3)写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名称。1912年,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哪一文件?

    (4)写出一例孙中山为捍卫民主共和而进行的活动一例。

    (5)你认为从孙中山身上,我们可以学到哪些精神品质?

  • 33、回眸过去,我们硕果累累,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不断探索,并在实践中找到了中国特设社会主义道路,在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60多年来,在新中国的各条战线上都涌现出了无数的英雄模范人物,请列举出共和国发展史上曾做出过突出贡献的模范人物(至少三位),他们身上的哪些优良品质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2)1980年,这里仅是3万多人的边陲小镇,此后它以罕有的建设速度被称为“一夜崛起之城”,成为中国最令人瞩目的新生城市。这个“一夜崛起之城”指的是哪里?你认为他能够迅速崛起的最关键因素是什么?

    (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哪些突出的成就(至少答出2点)?面对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我国实行了哪项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

    (4)实现现代化,关键是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发展科技应该先发展教育。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为发展教育,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至少答出2点)?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世界格局的变化直接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写道:“如果德国认为1919年的和约不公平,那么它将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1919年的和约”为主构成的国际格局是什么?“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最后导致什么历史事件的发生?

    材料二   1945年春,在雅尔塔会议上,斯大林指出:“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共同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是,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国分裂。战争临近结束时,这种由共同的危险促成的合作开始动摇。合作者们为了各自心目中的国家利益,宁愿牺牲团结。因此,随着和平的到来,大同盟也因内部的不和而走上分裂……

    ——摘编自《全球通史》

    (2)材料二中,斯大林所说的“共同敌人”是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争中“同盟国”团结合作打败共同敌人的一个事例。“大同盟”正式分裂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三

    (3)材料三中,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格局的发展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请把A处补充完整。“联合国的作用加强”主要体现在什么方面?

    材料四   国际格局的构成单位是由大国和大国集团组成的“极”。一个国家要成为一极,必须在国家权力的各个基本组成部分——人口和领土的规模、资源配置、经济能力、军事力量、科学技术竞争力等方面拥有绝对的实力。

    ——摘自《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4)根据材料四,概括一个国家要成为“极”应具备的条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为什么会成为其中的一“极”?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