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铁岭八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太平天国的都城是

    A.永安 B.武昌 C.北京 D.天京

  • 2、《李宗仁回忆录》中写到:“我军人数虽少,装备虽差,但是我们是保国卫民与侵略者作殊死战的哀兵……加以我们在指挥上对本军量力而用,上下一心对敌情判断正确,发挥了内线作战的最高效能,故有台儿庄的辉煌战果。”这个“辉煌战果”是

    A.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

    C.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D.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 3、被誉为“最可爱的人”是(  )

    A.中国人民解放军 B.国民革命军

    C.中国人民志愿军 D.八路军

  • 4、1997年,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重要会议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五大

    C.中共十八大

    D.中共十九大

  • 5、800年前后,法兰克王国处于( )的统治时期

    A.克洛维 B.凯撒 C.查理 D.屋大维

  • 6、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谁窃取了

    A.宣统帝

    B.孙中山

    C.袁世凯

    D.宋教仁

  • 7、如图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它可以用来研究的历史事件是

    A.五四运动 B.清帝退位 C.一二·九运动 D.庆祝抗战胜利

  • 8、标志着中国人民终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史实是(     

    A.土地改革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渡江战役胜利

    D.抗美援朝胜利

  • 9、义和团提出的口号是

    A. “均田免粮”

    B. “自强求富”

    C. “扶清灭洋”

    D. “师夷长技以制夷”

  • 10、下列哪一次斗争显示了农民阶级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

    A. 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   B.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C. 关天培率兵奋起抵敌   D. 清军抗击英法联军

  • 11、民国时期有人说:“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因此时时被那无数吃惯孔孟的老头子们跳脚痛骂,怪他不识货。”文中的“他”是(       

    A.曾国藩

    B.李鸿章

    C.梁启超

    D.陈独秀

  • 12、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对历史事实的看法和态度。下列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洋务派创办近代工业企业,建立了新式海军

    B.蒋介石1927年4月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C.三湾改编从组织上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D.2017年我国隆重举行建军90周年阅兵仪式

  • 13、下列各项是对近代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的排列,正确一组的是

    A. “宋案”发生→“二次革命”→护国战争→五四运动

    B. “宋案”发生→护国战争→“二次革命”→五四运动

    C. “二次革命”→“宋案”发生→护国战争→五四运动

    D. 护国战争→“二次革命”→“宋案”发生→五四运动

  • 1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等一系列法律,建立起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框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的核心是(     

    A.刑法

    B.民法

    C.宪法

    D.经济法

  • 15、下列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B.终结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C.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D.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 16、第一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共7人,其中中国共产党4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2人,中国民主同盟1人。上述主席、副主席政党构成状况,说明了建国时实行的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社会主义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17、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为推翻清政府的统治,拯救中国。他于1894年创立的革命团体是(   )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光复会 D.中国同盟会

  • 18、第二次鸦片战争留给中国人的水久创伤,也是人类文明史上非常可耻一页的是

    A.割香港岛给英国 B.圆明园的焚毁

    C.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D.联军攻陷北京后大肆劫掠

  • 19、明朝废除丞相和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其主要目的是(     

    A.提高办事效率

    B.加强专治统治

    C.增加六部权利

    D.防止腐败

  • 20、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中国农村发生了深刻变化,说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能够“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主要是因为(     

    A.农民有了土地所有权

    B.农民获得生产自主权

    C.乡镇企业发展壮大

    D.农业技术进步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教育的发展

    (1)兴办学校: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先后兴办了_____、福州船政学堂等一批新式学校。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先后在天津创办北洋西学堂,在上海创办______。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又决定创办______

    (2)新式教育的发展:1902年,清政府废除______。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______,存在约1300年的科举制度至此寿终正寝。与此同时,清政府还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中国近代______逐渐发展起来。

  • 22、武昌起义发生的时间是___________年,南昌起义发生的时间是___________年。

     

  • 23、1984年5月,第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______》,它成为实施宪法规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法律;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______,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

  • 24、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历史背景:______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 25、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是________。1927年8月1日,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是________

  • 26、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是________,其内容是,政治上:________;思想上:________;组织上:________

  • 27、________是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 28、宣告了人权、自由、平等、法治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的文献是《_______》。

  • 29、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从此____初步形成。1945年8月,为争取国内和平,毛泽东、周恩来率领中共代表团同国民党进行____签订《双十协定》。

  • 30、阅读下边地图,请把字母所代表的的地名写在空格里。

    (1)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中国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A处是_______,英国侵占的中国领土B处是_______

    (2)《马关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最远处C处是_______,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D处是_______

    (3)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列强的侵略势力由_______深入到_______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中共“一大”召开于何时何地?中国共产党诞生有何重大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从“遵义会议”到“全国执政”前领导的重大历史事件?(至少说出3例)

  • 32、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

  • 33、读图,回答问题。

    1)结合图一指出,170多年前侵略者仅用47艘木质加装火炮的舰船就轰开了中国的大门指的是是哪场战争?制造图二惨景的强盗是谁?图三的厄运是哪场战争造成的?

    2)根据图二、图三两幅图概括列强对中国人民犯下的那些罪行?在侵略者的炮口震撼下,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它们对中国社会性质造成了什么影响?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后期,少数有远见的清朝官员倡导在中国实行“自强”运动。鼓励西方投资修建铁路,甚至在他们管辖的省份中建立工厂,并且使他们自己的军队现代化,但他们只想保持现存的秩序而不是从根本上改造它……1895年,清政府在与日本的战争中令人震惊的失败了。

    ——摘编自[美]斯特恩斯等《全球文明史》

    材料二   甲午战争的失败,不仅给中国沉重的一击,同时也给中华民族猛烈的譬醒。 中国不能停留在老样子上,应该有所变革……革命和维新两股力量成为甲午以后推动中国变革的主要力量,可以说这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真正开端。

    ——张海鹏《甲午战争的历史影响》

    材料三     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和人民……“德先生”和“赛先生”成为那个时代的口头禅……旧道德、旧习俗、旧文学、旧的社会关系都受到贬义性的攻击,这次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一中“少数有远见的清朝官员”有哪些?(列举一位)。依据材料指出这场运动的局限性。

    (2)材料二认为推动中国变革的两股力量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股力量分别推动的两次变革。

    (3)材料三中“这次思想革命”指什么事件?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事件对中国的影响。

    (4)综合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