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于辛亥革命,有学者写道:辛亥之呼喊,彰显民族贲然血性:辛亥之奋斗,铸就民族不屈性格;辛亥之功绩矗立不朽民族丰碑。辛亥革命矗立的“民族丰碑”是( )
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C.终结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D.完成了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
2、2023年3月4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70多年前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内容包括( )
①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②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③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④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
⑤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⑥五星红旗为国旗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④⑤⑥
3、有文艺复兴的先驱之称的是( )
A.但丁
B.薄伽丘
C.莎士比亚
D.达芬奇
4、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对中国发动了又一场侵略战争,请问这场战争最终在哪年结束
A.1842年
B.1856年
C.1858年
D.1860年
5、他毅然辞官回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他”是
A.荣氏兄弟 B.卢作孚 C.张謇 D.侯德榜
6、中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始于
A.中共八大 B.八大二次会议
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7、抗击新冠疫情期间,武汉再次成为“英雄的城市”。在近代,武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镇,使它有“首义之城”美誉的历史事件是
A.五四运动 B.戊戌变法 C.武昌起义 D.黄花岗起义
8、史学家唐德刚说,这次战役“从全盘战局看,日本联合舰队虽没有达成‘聚歼’中国北洋舰队的目的,却为下一步实施登陆辽东半岛创造了条件”。此战位于下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9、学校组织去西安研学旅行,同学们在参观西安事变纪念馆时,发现墙上有五个大字:历史的转折。这里的“历史的转折”是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A.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停止 B.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 D.确定了和平建国的方针
10、如图是广东省东莞市虎门广场的雕塑《较量》,折断的“烟枪”,有力的双手,无不向来往的人们静静地诉说着这里曾经的历史和不屈的精神。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虎门销烟 B.吴淞之战 C.金田起义 D.黄海大战
11、1919年6月20日,来中国访问的美国思想家杜威在给女儿的信中说:“要使我们国家十几岁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各行各业的人加入到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象的。”杜威所述的这场运动的直接结果是( )
A. 取消了“二十一条” B. 北洋政府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C. 中国共产党成立 D. 国共合作实现
12、“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材料中的“它”是指
A.新中国成立
B.土地改革
C.抗美援朝
D.改革开放
13、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所有权同经营权是可以适当分开的”。这表明(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了推广
B.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成为普遍共识
C.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逐步扩大
D.党对计划与市场关系取得新认识
14、率先倡导白话文取代文言文的是( )
A.陈独秀 B.胡适 C.蔡元培 D.鲁迅
15、叶剑英在《访西安办事处志感》中提及:“西安捉蒋翻危局,内战吟成抗日诗。楼屋依然人半逝,小窗风雪立多时。”诗中提到的“西安捉蒋”
A.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B.发动者是张学良和张自忠
C.消除了国共矛盾 D.事件最终武力解决
16、涉县各校周一都要举行隆重的升国旗、奏国歌仪式,进行爱国教育。国歌是指
A. 《我的祖国》 B. 《义勇军进行曲》 C. 《黄河大合唱》 D. 《英雄赞歌》
17、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4周年,某校团委组织“忆红军,走红旅”活动。该活动设计的主要路线是( )
①遵义②瑞金③金沙江④会宁
A.②①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④①③ D.①④③②
18、“两个一百年”目标是党的十八大会议中提出的一项奋斗目标。第二个百年目标是( )
A.继续推进改革开放
B.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C.建立独立自主国家
D.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19、1956—1966年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时期,下列全面反映其历史阶段特征的是( )
A. 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失误 B. 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
C.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D. 正确与失误、成就和挫折错综交织
20、被西方新闻界称作“改变世界的一周”的事件发生于( )
A. 1970 年
B. 1971年
C. 1972 年
D. 1973 年
21、______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______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22、1954年召开了________会议,确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________。
23、1905年,孙中山等人成立中国同盟会,地点是在_______。大会决定创办________,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
24、识图,回答问题
(1)上图是_____________浮雕,发生于______年______月_____日;
(2)这一年是农历的________年,历史上把这次革命称为“____________”
(3)这场革命运动总的领导人是____________。
25、1971年的“九一三事件”,标志着______反革命集团被粉碎;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党中央一举粉碎______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26、把法国大革命中的时间前的序号填在事件前的括号里。
①1789年 制宪会议制定了宪法
②1791 路易十六被推上断头台
③1793 巴黎人民攻占巴土底狱
27、新中国成立后面对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开展了积极的外交活动,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根据提示完成下列表格。
时间 | 外交活动 | 意义 |
1953 | 对印度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
1955 | 周恩来参加万隆会议提出 “_________________”方针 | 促进亚非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
1971 | 在第______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中国登上国际政治舞台,促进人类进步事业的发展。 |
1972 |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 | 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 两国关系进入正常化发展阶段 |
28、1899年,美国提出的“_____”政策反映出它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1937年9月,八路军115师取得的_____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29、__________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太平军在浙江慈溪的战斗中击毙洋枪队头目___________。
30、“铁人”________;人民的好干部________。
31、近代化以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和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为主要标志,就是实现社会的转型,即从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化。请回答:
(1)写出我国近代工业化开端事件的根本目的。
(2)开启我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事件是什么?写出其历史影响。
(3)写出近代中国“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的代表事件及其口号。
(4)结合所学,分析以上事件失败的共同原因。
32、列举题。
(1)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事件是____。
(2)开设南京为通商口岸的条约是____。
(3)标志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的条约是____。
(4)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为变法流血牺牲的人是____。
33、2014年是中美建交35周年,某校做了一期“聚焦中美35年”专题图片展,在文字说明部分,有这样的叙述:1972年,尼克松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4、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被外国列强侵略的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的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
材料二 一场绅士的洗劫,一把文明的大火,早夺去你的美丽,也在我的脸上,烙下耻辱的印记。我,没有到过圆明园。但,我感到灼伤的痛楚,我听见你在低泣。
材料三 在民族耻辱面前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进行了顽强的反抗和斗争:“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大将酬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君足壮海军威”,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悲壮篇章,他们的不屈不挠、御辱自强成为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动力。
(1)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指什么?它使得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发生在哪一战争中?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回答,在巨大的民族耻辱面前,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抗争(至少两例)?
(4)综合上述材料回答,面对这段屈辱的历史,你有什么感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