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55年,看到几亿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毛泽东对人说:.他现在很高兴,甚至比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还高兴。因为他觉得这件事情使中国的情况发生了“一个根本的变化”。毛泽东赞赏的历史事件指的是( )
A.农民得到了解放
B.“二五计划”进展顺利
C.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
D.全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
2、我国的对外开放迈出的第一步,就是设立经济特区。最初设立的经济特区有几个( )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3、它是中国清朝末年一个统一的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材料中的“它”指
A.华兴会
B.兴中会
C.同盟会
D.国民党
4、下列组图是一组生动记录了香港回归祖国这一历史时刻的照片。香港回归祖国( )
A.是“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
B.完全断绝了和英国的联系
C.是“九二共识”达成的结果
D.标志着祖国统一最终完成
5、戊戌变法的诸项措施中,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是那一项?
A.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B.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C.开办新式学堂
D.训练新式军队
6、因发起、领导了护国战争,被孙中山称为“再造民国第一人”的是( )
A.蔡锷
B.李烈钧
C.唐继尧
D.宋教仁
7、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以来,我国在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取得重大成就,下面属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是( )
A.
B.
C.
D.
8、某个学习小组在进行历史学习时,记录了这样一些史实: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歼﹣20战机升空和水上发射导弹等。据此判断,他们的关注点应该是
A.国防建设
B.民族团结
C.港澳回归
D.外交成就
9、新文化运动旗帜鲜明地提出的口号是
①民主
②自由
③平等
④科学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0、近代某报刊刊载过这样一句话:“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 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最早刊登这句话的刊物是
A. B.
C.
D.
11、小云同学带着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集了“政企分开”“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他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A.土地改革
B.国有企业改革
C.民主与法制建设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2、在近代史上,英国之所以成为侵略中国的急先锋,主要是因为
A. 虎门销烟对英国的打击最为沉重 B. 英国较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C. 清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D. 英国最早完成工业革命
13、邮票是国家的名片,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下图中,这组邮票中能体现提高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威望,振奋全国军民抗战胜利信心的是( )
A. B.
C. D.
14、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下列有关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B. 它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 它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D. 它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15、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因素,不包括
A.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两枚原子弹
B.苏联红军进攻侵占中国东北的日军
C.法西斯集团的分裂
D.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军队的反攻
16、戊戌变法失败后,有六人被捕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下列人物中属于六君子之一的是(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秋瑾
17、某同学通过云展览搜集了以下三幅图片。可以判断他正在学习的内容是( )
京师同文馆 京师大学堂 清政府停止科举制的诏书
A.近代新闻出版的发展
B.清朝科举制度的变化
C.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D.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18、中国近代以来,“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兴办洋务”“君主立宪”等思想的失败说明了( )
A.近代中国要谋求社会进步必须走革命的道路
B.提出这些思想的人都是志大才疏的人
C.近代中国不可能走向富强
D.中国必须进行辛亥革命
19、毛泽东盛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据此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意义是
A.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和民主自由原则
B.结束了清朝260多年的统治
C.标志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D.标志着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20、清朝时期,我国有一位杰出的农民领袖,他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他就是( )
A. 洪秀全 B. 李秀成
C. 李自成 D. 左宗棠
21、中国近代最大新式出版企业是________;它创办的时间是______。
22、(题文)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________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________革命思想迅速传播。
23、拉开变法维新运动序幕的是______________;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的是______________。
24、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成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涑”,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__________ ”。
25、__________年我国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并通过了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26、________年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中国抗日战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________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存在约1300年的科举制度至此寿终正寝。
27、主要内容:开放________、福州、________、宁波、________五处为通商口岸;割________给英国;赔款2100万________;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________。
28、南京是中国近代历史的见证者,请结合图片,完成下列填空。
(1)1842年,鸦片战争结束,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______(条约)。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______。在此条约中,割____给英国。
(2)孙中山是中国革命的先驱,他建立了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____。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____。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______成立。
(3)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后来,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1937年,日军攻陷____,制造了惨绝人寰的____。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____,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____
29、对号入座。请把正确的选项填入对应的空内。(只需填序号)
①安庆内军械所②轮船招商局③开平煤矿④江南机器制造总局⑤福州船政局⑥汉阳铁厂
洋务运动中以“自强”为口号发展的近代军事工业有:______、______、______。
以“求富”为主张创办的民用企业有:______、______、______。
30、1839年,________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1900年,________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但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31、简答题
(1)领导虎门销烟,显示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坚强意志的民族英雄是谁?19世纪70年代,率军收复新疆的清朝大臣是?
(2)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 》,描绘了“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理想社会的蓝图?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是什么?
(3)什么历史事件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反帝分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在哪次大会上?
(4)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什么?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国共两党联合开展的重大军事活动是什么?
(5)1936年,在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下,发动西安事变,最终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32、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之间的分分合合,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同学们对相关历史很感兴趣,请你一起探究下列问题。
(1)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2)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共发动了哪些武装起义?
(3)哪一事件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4)抗战胜利后,为争取和平避免内战,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亲临重庆参加国共两党谈判,最后签署了哪一重要文件?
33、中国是如何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是1842年,中英双方在英国军舰“皋华丽”号上签订条约的场景。
材料二:条约规定:“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增开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厂。”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签订时的场景?该条约是在哪次战争后签订的?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重大影响是什么?
(2)材料二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概述该条约的签订对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3)材料三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概述该条约的签订对中国造成怎样的危害?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