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安阳八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冬季是我国征兵的时间,广大青年踊跃报名参军报效祖国。要想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最早应从何时开始查找

    A.辛亥革命

    B.南昌起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 2、“少帅张学良的部队冲入委员长的行营,要求他停止对共产党的‘围剿’。以便一致对日抗战……”该历史事件的和平解决标志着

    A.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实现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D.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 3、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上海,你最可能经历的是

    A.唱着《义勇军进行曲》,投身于抗日洪流中

    B.使用无线电话与亲友联系

    C.在《申报》上发表了自己的作品

    D.与朋友一起欣赏大型歌剧《白毛女》

  • 4、以下报刊中,不属于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是

    A. 《时务报》   B. 《国闻报》   C. 《知新报》   D. 《民报》

  • 5、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的侵略者是(       

    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美国

  • 6、历史事实是客观存在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历史结论是关于史实的基本判断和基本观点。下列表述中,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邹容撰写了《革命军》

    B.陈天华发表《猛回头》和《警示钟》

    C.资产阶级成立了各种革命团体,例如华兴会和光复会

    D.章炳麟、陈天华、邹容的著作宣传了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思想,产生了一定影响

  • 7、它历时四个半月,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中国军队英勇抗击,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打破了日军妄想速战速决、迫使中国屈服的战略计划。它是( )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武汉会战 D.第三次长沙会战

  • 8、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并发表标志着

    A.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 我国形成了全方位外交布局

    D. 中美之间的矛盾已经消除

  • 9、“车轮飞转东西南北追风云,钢水奔腾春夏秋冬入眼来。”这幅春联描述了我国“一五”计划期间的两项建设成就。这两项成就就是

    ①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

    ②鞍山钢铁公司大轧钢厂建设投产

    ③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④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A. ②④

    B. ①③

    C. ①②

    D. ②③

  • 10、《义勇军进行曲》一经问世,就成为时代最强音。该作品的作曲是(     

    A.田汉

    B.徐悲鸿

    C.聂耳

    D.冼星海

  • 11、1895年,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主张(     

    A.师夷长技,自强求富

    B.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D.救国图存,变法自强

  • 12、英勇抗击洋枪队的太平军将领是

    A.杨秀清

    B.石达开

    C.陈玉成

    D.李秀成

  • 13、中国第一个举起了反法西斯的旗帜,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中参战时间最早、抗战时间最长的国家。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 14、近代以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先贤们一直在探索中艰难前行。今年又是戊戌年,追忆120年前的戊戌变法与随后的辛亥革命,它们的共同点有(   )

    A. 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民心

    B. 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C. 都主张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D. 都颁布过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 15、“两岸同胞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两岸一家亲”的政治基础是(     

    A.相互尊重原则

    B.互补互利原则

    C.社会主义原则

    D.一个中国原则

  • 16、河南为新中国的工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新中国第一个拖拉机制造厂定址洛阳,并于1958年7月诞生了中国第一台拖拉机,填补了我国农机工业的空白,成为当时中国工业战线最闪亮的“明星”,“开”上了1元面值的人民币,与上述成就相关的是(     

    A.土地改革

    B.第一个五年计划

    C.三大改造

    D.建立经济特区

  • 17、以下是一位同学绘制的孙中山先生的大事年表。其中①处应填

    时间

    事件

    1894年

    上书李鸿章

    1905年

    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成立中国同盟会

    1907年

    领导广西起义

    1915年

    A.领导武昌起义

    B.就任临时大总统

    C.领导护国运动

    D.主持国民党一大

  • 18、某同学收藏了一枚印有“中华民国二十三年”字样的银元,根据所学知识推算这枚银元的发行时间是

    A.1923年 B.1933年 C.1934年 D.1935年

  • 19、1927年8月1日,你作为国民革命军参加了周恩来等领导的起义是(   )

    A.秋收起义

    B.南昌起义

    C.武昌起义

    D.百色起义

  • 20、19世纪70年代,中国边境形势严峻,为了加强西北塞防,钦差大臣左宗棠(     

    A.成功收复新疆

    B.筹建北洋舰队

    C.建立台湾行省

    D.创办福州船政局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抗日故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______的土地政策;______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 22、______工人大罢工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______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 2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的标志是________。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正式的标志是________

  • 24、下图是______创建于_____   

  • 25、抗战爆发以来,___________是中国在正面战场取得最大的一场胜仗;___________是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大捷。

  • 26、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起的________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 27、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的生产资料实行___________,实现了和平过渡,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20世纪末,中央政府决定实施___________战略,极大地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 28、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在_______ 的起义被称为“辛亥首义” 。抗战期间,有一个“人人想去的、充满阳光的、愉快和蔼的地方”,那里的革命士气和热情令人感动,党代表们在此聆听毛泽东同志的中共七大报告,这个地方是_______

  • 29、起义率先打出“工农革命军”旗帜。____________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 30、“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这支英勇的部队是____;三大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方式是____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古代世界人类文明的交流主要有哪两种方式?并各自举出两种方式的代表性事件。

    方式一:__________________

    代表性事件:__________________

    方式二:__________________

    代表性事件:__________________

  • 32、(题文)根据下列提示信息列出相关的人物。

    (1)他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敌人的机枪射口——

    (2)他严守潜伏纪律,被大火吞噬直至壮烈牺牲——

    (3)党的好干部一一

    (4)大庆石油工人“铁人”——

  • 33、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孙中山于哪一年、在哪里宣哲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2)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律文件的名称是什么?它后来被谁废除了?

    (3)辛亥革命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是?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次界碑。它铭刻了古老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在此以前,中国是东方的庞然大物,亚洲最大一个封建制度的堡垒。但是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的最后一壁。

    -----摘自《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梁启超说:“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

    ---一摘自《复兴之路》第一章《山河祭》

    材料三 1902年,在北京郊区的一个农家院落内,一位祖藉香港岛,1880年移居台湾,1897年又移居北京东交民巷,一年前被驱逐到此的历尽苦难的75岁老人,在给儿孙 讲述自己60年来的经历。老人说自己这60年来的颠沛流离,跟几个不平等条约有关。

    --------摘自《陶豆网》

    (1)根据材料一,写出“战争”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割台湾,偿二百兆”有关的不平等条约。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老人被驱逐出东交民巷”依据的条约,并概 括这一条约对中国产生的重大影响。

    (4)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写出你的感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