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黄石八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指的是

    A. 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B. 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

    C. 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

    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 2、改革开放战略实施后,深圳在短短的几年内,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这主要得益于(  )

    A.得天独厚的工业基础

    B.经济特区的建立

    C.毗邻香港

    D.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 3、《中国诗词大会》红遍大江南北,诗词来源于生活。邓新诚作《忆秦娥》:“滕城烈,台庄会战英雄血。英雄血,敌尸逾万,李公英杰。”这首词句赞颂的“李公”是(       

    A.李鸿章

    B.李宗仁

    C.李大钊

    D.李达

  • 4、闻一多的《七子之歌--台湾》.这首歌创作于l925年3月,此时距台湾“离家”有( )

    A.28周年 B.29周年 C.30周年 D.31周年

  • 5、鸦片战争最终以中方的失败而结束,其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 官兵不抵抗

    B. 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C. 武器落后

    D. 人民的不支持

     

  • 6、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国军民同朝鲜军民共同奋战,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为此而连续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有(     

    A.三次

    B.四次

    C.五次

    D.六次

  • 7、历史歌曲有时能反映出时代发展的潮流。20世纪前期的一首歌曲中的主题词是“打倒列强除军阀”,它和下列史实最契合的是

    A.五四运动的口号

    B.红军长征时期的战歌

    C.1926年北伐战争的目标

    D.抗战时期的目标

  • 8、如图是某同学整理的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国内和平而参加的一次谈判的资料卡。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时间:1945年

    地点:重庆

    人物:邓小平、蒋介石

    结果:签订“双十协定”

    A.时间

    B.地点

    C.人物

    D.结果

  • 9、甲午中日战争中,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 ( )

    A.黄海海战

    B.丰岛战役

    C.平壤战役

    D.威海卫战役

  • 10、1882年英国商人比尔在年度财务报告中写道:“统计结果表明,我们的航运公司今年亏损额达到了400万两白银,法国的轮船也大抵如此。照这样下去,我们将很快退出上海航运市场了。”材料表明某运动的开展(   )

    A. 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先进技术   B. 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 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D. 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 11、俄乌冲突的爆发与持续,使国防建设再次成为人们探讨的重要话题,下列国防建设成就中属于改革开放以来的是(     

    A.仿制成功歼-5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辽宁舰”交接入列

    D.组建第二炮兵部队

  • 12、在电影《西安事变》中,有这样一个镜头:周恩来与蒋介石见面时,互称“蒋校长”和“周主任”。他们相互这样称呼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A.黄埔军校的建立

    B.西安事变

    C.重庆谈判

    D.北平和谈

  • 13、1960年,邓小平在某个场合曾说:“四年前的那次会议,本来是开了个好头的,可惜后来的探索过程中,还是忽视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走了不少弯路,造成了太大的损失…”他说“四年前的那次会议开了个好头”主要是因为会议(  )

    A.作出了工作重心的调整,为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

    B.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

    C.制定了相关法律,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追求

    D.正确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明确了党和人民以后的主要任务

  • 14、历史事件对历史发展有重要影响。把历史事件按时间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abc

    B.bca

    C.cab

    D.acb

  • 15、1910年春,福建省同安县人陈嘉庚加入某革命组织时宣誓:“驱除跶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他加入的是哪一革命组织

    A.兴中会

    B.中国同盟会

    C.中国国民党

    D.中国共产党

  • 16、1912年,民国政府下令,条孔时除去拜跪之礼,改行三鞠躬。这可用来说明( )

    A.对传统文化的彻底否定 B.新文化运动主张“打倒孔家店”

    C.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做准备 D.民国政府推动传统习俗的改良

  • 17、该书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这部书后来传到国外,被译成多种文字,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这部书是

    A.《农政全书》

    B.《资治通鉴》

    C.《天工开物》

    D.《本草纲目》

  • 18、“前年杀吴禄贞,去年杀张振武,今年又杀宋教仁。你说是应桂馨,他说是洪述祖,我说确是袁世凯”。这幅对联提及的事件最终引发了

    A.戊戌变法

    B.义和团运动

    C.二次革命

    D.护国战争

  • 19、我国近代史上收复新疆的民族英雄是

    A 林则徐 B 左宗棠 C 邓世昌 D 关天培

     

  • 20、南京沦陷后,把哪儿作为战时陪都

    A.上海

    B.重庆

    C.四川

    D.武汉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   爆炸成功;1966年,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导弹核武器的实验;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___________—东方红一号。从1964 -1970年“___________”的成功,增强了我国国防实力,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

  • 22、1927年4月18日,汪精卫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建立起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统治。(             

  • 23、1997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把_________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2017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上,_________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 24、1997年,在中国共产党第_____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在中共_____大会上,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 25、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________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胜利结束。解放战争中的________战役,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 26、中国近代史开始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7、_________》的创办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917年胡适在上面发表《___________》一文,主张以白话支取代文言文。

  • 28、各个时代都会涌现英雄人物,_______________是上甘岭战役中的战斗英雄;在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被誉为“铁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29、历史遗迹记录着一个民族的荣耀与屈辱。

    (1)圆明园残迹像一座纪念碑,记录侵略者摧残中华文明的滔天罪行。这里的“侵略者”指的____________。

    (2)“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激”描述了中国守军与侵华日军激战的情形,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____。

    (3)________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在全民族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曾是中共中央所在地。

  • 30、在义和团运动中农民阶级提出了____________口号,__________运动学生们提出了“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等口号。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探究一、在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人发扬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1)1935年1月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召开了什么会议?

    (2)这次会议确定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3)长征三大主力红军在哪里胜利会师?

    探究二:开国大典上那激动人心的一幕。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结束了中国百年来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中国获得了新生。

    (4)开国大典举行的具体时间?(具体到年月日)

    (5)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名称是什么?

    探究三: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后中国共产党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复兴之路。

    (6)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7)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伟大决策是什么?

    (8)感悟:通过上述探究,你一定对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风雨历程有所感悟。请你将自己心中的所感所想写出来,与大家分享吧!

  • 32、为了解决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什么样的“伟大构想”?这一“伟大构想”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在地球的另一角落里有着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

    ——法国作家:雨果请回答:

    (1)材料中的“夏宫”是指什么?

    (2)材料中的“两个强盗”是指谁?

    (3)材料中的“付诸一炬”指的是什么事件?

    (4)它发生在哪一次战争中?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沉沦、抗争、奋斗与崛起,不断追逐同一个梦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这些企业虽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当时外商企业垄断民用工业,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同时给军事企业提供资金、燃料。

    ——摘自《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材料三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本,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四   1840年到1949年的中国历史经历了“沉沦”、“谷底”、“上升”三个阶段。在1840年——1901年期间,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沉沦”;1901年——1920年期间,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主要变现为“谷底”,即黑暗和黎明的交错期,是为上升积聚力量的时期;1921年以后,中国历史发展主要表现为“上升”了,可以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根据材料一示意图,首先完成相应的填空。

    A._______B.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指出洋务运动创办的民用工业的特点,并根据材料概括洋务派创办民用工业的目的。

    (3)材料三中,梁启超认为变法成败关键是什么?

    (4)根据所学,结合材料四,中国从开始 “沉沦”到完全沉沦到“谷底”的标志性事件各是什么?

    (5)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这段历史的感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