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辛亥革命和戊戌变法的相同之处是( )
A. 都主张平均地权 B. 都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
C. 都要求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 D. 都要求建立君主立宪制度
2、下表中民族工业出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洋务运动的开展 B.欧洲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
C.戊戌变法的推动 D.清政府的大力支持
3、20世纪50年代,影片《上甘岭》主题曲《我的祖国》歌词:“烽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侧耳听。人民战士驱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歌词中的“人民战士” 和“虎豹”分别指的是( )
A.中国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
B.中国工农红军、联合国军
C.中国人民志愿军、联合国军
D.国民革命军、八路军
4、1953年,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其改造的方式是
A.让农民参加农业牛产合作社
B.将土地分给农民个人
C.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D.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
5、电视节目《百战经典・伟大的会议》描述到:“一座城市,一座小楼,记录着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因为一次重要会议与红色结缘解,一次会议,从此改变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说词中的会议是指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6、下图是教育部新编《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材的部分目录。目录第21课的空白处最适合的标题是( )
A.太平洋战场的作战
B.第一次国共合作
C.敌后战场的抗战
D.第二次国共合作
7、1984年,邓小平曾说:“我们多次讲过,我国政府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后,香港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法律基本不变,生活方式不变。”以上讲话主要阐述( )
A.在香港设立自治区 B.“一国两制”构想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人民代表大会制
8、964年,赵匡胤下令,将各地每年收入,除地方支用外,一律运往京师,地方不得占留。为此宋代在地方设立了
A.刺史
B.节度使
C.转运使
D.行省
9、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建设不断取得丰硕成果,天宫遨游、蛟龙探海、天眼探空、悟空探秘、墨子传信、大飞机一飞冲天、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这一系列重大成果主要体现了新发展理念中的
A.创新
B.协调
C.共享
D.绿色
10、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八军先遣队在西康藏族聚居区废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国民党人员称藏人为“蛮子”、藏话为“蛮话”、藏服为“蛮装”这类称呼,一律改称“藏民”“藏语”“藏装”。该举措
A.加速国民党政权垮台
B.促进西藏的和平解放
C.推动汉藏间经济交流
D.实现各族人民大团结
11、新中国开展的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是
A. 《天朝田亩制度》
B. 《中国土地法大纲》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12、下列形势图中,反映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最大胜仗的一场战役是
A.
B.
C.
D.
13、“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木车推出来的。”这体现出淮海战役胜利的原因是( )
A.人民群众的支持
B.国民党军队的装备先进
C.抗日战争的正义性
D.国民党将领的错误指挥
14、词汇出现的频率高低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国家政治经济的主题。1952年人民日报社论出现的高频率词汇,可能是( )
A.大字报红卫兵文化大革命
B.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土地改革
C.人民解放军西藏和平解放合作社
D.大跃进一大二公打倒一切
15、某校历史兴趣小组计划实地考证解放战争时期淮海战役的有关史实,你认为他们应去
A. 徐州
B. 扬州
C. 苏州
D. 湖州
16、口号、标语不仅是浓缩的厉史,还是影响人们思想观念,引导人们行为取向的有效的鼓动方式之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下列口号标语,按提出时间的顺序进行排列,正确的是
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②“上山下乡…停课闹革命”
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④“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A. ①②③④ B. ①④②③ C. ③④①② D. ②①④③
17、1959年至1961年,造成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的原因有
①“大跃进”②人民公社化运动③文化大革命④自然灾害严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以下材料内容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
蒋委员长钧鉴: 平津为华北重镇,万不容再有疏失,敬恳……实行全国总动员,保卫平津,保卫华北,规复失地。红军将士,咸愿在委员长领导之下,为国效命,与敌周旋,以达保土为国之目的。 ——毛泽东 朱德 彭德怀 贺龙 林彪 刘伯承 徐向前 |
A.“一二·九运动”
B.遵义会议
C.“南京大屠杀”
D.“卢沟桥事变”
19、据《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记载:会议经过激烈的争论后,委托张闻天起草《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并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这次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
C.中共七大
D.遵义会议
20、辛亥革命前,影响最大的起义是( )
A.黄花岗起义 B.萍乡、醴陵、浏阳起义
C.安庆起义 D.广西起义
21、1956年,中国共产党的某次重要会议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这次会议是____。
22、百团大战指挥者:____。
23、广东省的中山市、武汉的中山大道等地名,都是为了纪念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____________________
24、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_______,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_____》,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5、______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1935年的______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26、1911年10月10日,_________城内革命党首先起义;1915年陈独秀在________创办《青年杂志》。
27、武昌起义主力: _______中倾向革命的士兵。
28、中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重视农业生产。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经过多年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 ______。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开创了以大包干为主要形式的 ______。
29、我国于____________年12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______________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30、抗美援朝战争中,黄继光是________战役中的一位战斗英雄。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国民经济虽然遭到巨大损失,但仍然取得了一些科技成就,1970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________。
31、概述戊戌变法对我国近代思想领域的影响,分析其失败的原因以及得到的启示。
32、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1905年,孙中山为发动辛亥革命作了什么组织上和思想上的准备?
(2)1911年,引起辛亥革命的一次成功的武装起义是什么?
(3)请你写出辛亥革命的性质及其最主要的历史功绩。
(4)今天,海峡两岸的炎黄子孙共同纪念孙中山最重要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央电视台2006年4月9日报道:中央电视台《我的长征》大型电视行动今天正式启动。行动以重走长征路为主线,通过记者和志愿队员的亲历,回顾历史,体验和感受长征的艰辛和豪迈,展示长征沿途的新变化。
材料二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
(1)红军为什么被迫开始长征?红军长征的起止时间?
(2)在长征途中中共召开一次什么重要会议?这次会议确立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有何重要历史意义?
(3)重走长征路,发扬长征精神,通过本课的学习后,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认为何为长征精神?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既不能制造汽车、飞机,也没有冶金设备、矿山设备和大型发电设备等制造业。
(1)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怎样的经济状况?
材料二 这个计划规定……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稳步增长。
(2)材料二中的“计划”中哪一项任务源于材料一的经济状况?
材料三 下图是1952年和1957年我国工业主要产品产量示意图。
(3)材料三中我国工业产品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你写出这期间我国在汽车工业和飞机制造工业方面的成就。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