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许昌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某网站征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长足迹”专栏的解说词,要求以凝练的语言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以来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适合“1966年—1976年”重大事件的解说词是

    A.举国欢庆,翻身做主

    B.社会安定,经济发展

    C.拨乱反正,风清气正

    D.十年动乱,严重挫折

  • 2、( )年天京事变使天平天国由盛转衰

    A.1851 B.1853 C.1856 D.1864

  • 3、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下列选项搭配正确的是(     

    ①林则徐、魏源——新文化运动   ②李鸿章、左宗棠——洋务运动

    ③康有为、梁启超——戊戌变法   ④孙中山—辛亥革命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 4、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阶段。2012年11月,习近平提出: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是(  

    A.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B.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

    D.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5、辽宁“丹东一号”清代沉船水下考古调查取得重大成果,确定该沉船为北洋舰队的致远舰。以下考古信息中,可作为判断该沉船就是当年致远舰的最直接证据是

    A.发现长60多米,宽9-10米的舰体残骸

    B.舰体内部发现繁体“致远”字样的瓷器碎片

    C.舰体上有多次火烧及爆炸的痕迹

    D.舰体周围散落有大量钢板、木板、锅炉残骸

  • 6、2021年5月,台湾问题专家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当前两岸关系复杂形势下,国共两党坚持共同政治基础非常重要,双方应朝着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的目标努力。历史上,中国共产党曾与国民党两次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A.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

    B.新三民主义

    C.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

    D.国民党的新党纲

  • 7、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五大新发展理念,这五大新发展理念是(  

    A.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B.创新、协调、绿色、和谐、共享

    C.创新、合作、绿色、开放、共享

    D.创新、协调、绿色、效益、共享

  • 8、我们经常使用的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它的出版社是中国近代出现最早、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它的名称是(  )

    A. 三联书店   B. 商务印书馆

    C. 外文出版社   D. 凤凰出版社

     

  • 9、从农民拥护新生政权的角度看,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成果,最有意义的是(  )

    A. 农民成为土地主人   B. 废除了封建剥削制度

    C. 消灭了地主阶级   D. 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 10、我国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主要在农业、建立特区和国有企业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其先后次序是:(   

    ①农业改革   ②国有企业改革   ③建立经济特区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①③②

    D.③②①

  • 11、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是

    A.《中华民国约法》 B.《中华民国宪法》

    C.《资政新篇》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12、1979年11月,邓小平会见美国和加拿大友人时说:“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我们要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使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还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由此我们推行了(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一国两制

    C.改革开放

    D.经济全球化

  • 13、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A.扭转中英贸易的逆差

    B.进行殖民扩张,掠夺殖民地

    C.打开中国市场

    D.进行资本积累,促进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 14、《毛泽东选集》中写道:“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中“巨大的成就”指(       

    A.推翻清朝统治

    B.建立中华民国

    C.北伐胜利进军

    D.实现全国统一

  • 15、下图的历史人物中,既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又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任书记的是

    A.

    B.

    C.

    D.

  • 16、中国共产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为实现这一“伟大决策”,我国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其中包括

    ①实行“一五”计划

    ②实行“三大改造”

    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④实行国有企业的改革

    A. ①③

    B. ③④

    C. ②③

    D. ②④

  • 17、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政治纲领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光复会 D.同盟会

  • 18、每当翻阅日历时,都能看到8月1日那张上写有“建军节”。你认为“建军节”与下面哪一事件有关联?

    A.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遵义会议 C.秋收起义 D.南昌起义

  • 19、下表为轮船招商局改组(1874年)前后上海至各口岸单位吨重运费统计表,对题表中运费变化的推论最准确的是

    A.洋务企业经营状况日趋恶化

    B.各口岸的近代化程度存在差异

    C.中日之间经济联系尤为密切

    D.洋务企业的市场竞争意识增强

  • 20、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强迫清政府开放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并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是因为哪一条约的签订(     

    A.《虎门条约》

    B.《天津条约》

    C.《望厦条约》

    D.《北京条约》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_____________

  • 22、结果: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________,戊戌六君子遇害,变法失败

  • 23、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在《民报》发刊词中被阐发为“三民主义”,其中“平均地权”对应的是______主义。尽管______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但它仍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 24、尼罗河流域的文明古国是______

  • 25、根据下列提示信息写出人物名称。

    (1)领导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是——

    (2)创建中国同盟会的是——

    (3)秋收起义领导人——

  • 26、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中提出”_____________”。

     

  • 27、甲午中日战争时期,在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___________壮烈殉国,战后李鸿章命令舰队躲进__________军港,不许出海迎敌,日军趁机夺取了制海权。

  • 28、写出相对应的思想理论名称。

    (1)邓小平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政治遗产——

    (2)中共十六大上被确立为我党指导思想的是——

    (3)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 29、抗战争,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是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

    请你写出图中A、B、C、D、E各代表的历史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0、在反“扫荡”作战中牺牲的八路军副参谋长是______。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近代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请写出主要条约的名称及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 32、在2020年取得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中,武汉人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武汉不愧为英雄的城市。作为英雄的城市--武汉在历史上也见证了无数重大事件。

    (1)在中国第一次近代化运动中,这里诞生了中国近代最早的官办钢铁企业。请问这个官办钢铁企业名称是什么?并再写出一个中国其它地区这一时期的军事工业。

    (2)这里有“首义之城”的美誉,见证了推翻清朝,实现共和的历程。请问这个“首义”是指什么起义?

    (3)这里出现了武汉工人参加的中国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潮事件,请问该事件是什么?

    (4)在这里发生了基本上消灭吴佩孚主力的战役。请问该战役是什么?

    (5)在这里召开的重要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并随后按照会议精神他领导了武装起义。请问会议和起义各指什么?

    (6)在这里发生了武汉会战,请问它在抗战中有何影响?

  • 33、中国梦的具体内涵是什么?实现中国梦的途径、战略布局、新发展理念分别是什么?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农民在获得人身解放时得到一块份地。同时承担一定的义务……地主利用这一规定,割去农民份地中最肥沃、收益最大的部分……授予农民的份地,在法律上仍是地主财产,农民只有“永久使用权”,在农民和地主订立赎取份地的契约以前,必须对地主尽一定的义务。

    ——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近代部分》

    材料二:1917年,苏俄《土地法令》规定:无偿没收地主土地,把地主的田庄及一切皇室、修道院、教堂的土地……交给乡土地委员会和县农民代表苏维埃支配。永远废除土地私有权,禁止买卖、出租和出典土地……土地平均使用,按劳动定额和消费定额把土地分配给劳动者。

    材料三:苏俄政府实行的新经济政策,对其土地制度进行了一些相应的调整。具体的方式为:解决了禁止土地交易的限制,允许土地的租赁、在法律规定的限度内雇工等,不仅保护了土地公有制的基础,还保证了农民对土地占有和使用的自主选择权。

    ——《苏联的土地制度》

    (1)据材料一,总结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实质。

    (2)从所有制的角度指出材料一、二的区别。分析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总结新经济政策对苏俄农业的影响。

    (4)据材料及上述分析,总结一条经济发展的道理。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