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每年的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以下能列入某校禁毒宣讲内容的是
A.林则徐虎门销烟
B.左宗棠收复新疆
C.陈化成吴淞抗英
D.聂士成保卫天津
2、下列模范人物中,曾担任河南兰考县委书记,为治理灾害,改变贫穷面貌,与当地干部群众同甘共苦,带病工作直至生命最后一息,被人民称颂为“党的好干部”的是( )
A.焦裕禄
B.王进喜
C.彭德怀
D.雷锋
3、民国27年换算成公元纪年应是( )
A. 1926年
B. 1927年
C. 1937年
D. 1938年
4、中国有一座城市,它因近代史上有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冠上自己的名字受辱,它是
A.南京
B.天津
C.北京
D.上海
5、从青年时期起,毛泽东就以十分尊敬的态度,对孙中山的历史地位和革命精神作出崇高的评价。毛泽东対孙辛山的称谓有:“伟大领袖”“处在半殖民地国家的大革命家”“伟大革命家”“中国民族革命的领袖”“中国最早的革命民主派”“伟大的中国革命先行者”或“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中国大革命家”“我们的先辈”等。其中,最能反映孙中山开创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事业的历史地位的称谓是()
A. “伟大领袖”
B. “中国民族革命的领袖”
C. “中国大革命家”
D. “伟大的中国革命先行者”
6、清朝光绪皇帝作了一首诗,其中有这样两句:“次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说的是中日黄海大战中壮烈殉国的
A.丁汝昌 B.邓世昌 C.左宝贵 D.李鸿章
7、马克思认为西方侵略者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以下各项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
A.日军南京大屠杀
B.英法火烧圆明园
C.列强屠杀义和团员
D.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8、下列关于新中国土地改革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土地改革顺应了农民阶级的要求
B.到l952年底,全国完成土地改革
C.土改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D.土改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提供了条件
9、有“海上马车夫”之称的国家是( )
A.英国
B.荷兰
C.法国
D.德意志
10、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是
A.《时务报》 B.《国闻报》 C.《民报》 D.《知新报》
11、某当代学者在评价中国近代思想界的一位里程碑式巨人时,用了如下小标题。这位“思想巨人”的主要著作是( )
A. 《海国图志》 B. 《天演论》 C. 《猛回头》 D. 《物种起源》
12、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瓦窑堡会议决议中指出,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送来了亡国灭种的大祸,号召“一切爱国的中国人为保卫自己的国家而血战到底”。这表明,当时的中国共产党
A.开展国民革命运动
B.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已经成熟
C.主张工农武装割据
D.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
13、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中央电视台组织了“我的长征”活动,重走了当年中央红军的长征路,他们不可能经过的地方是( )
A.金沙江
B.南京
C.遵义
D.泸定桥
14、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这次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确立了军队政治工作的方针、原则和制度。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
C.古田会议
D.中共七大
15、中国现代史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的历史。这一时期是中国人民建立政权、巩固政权、探索与发展中国,使中国走向富强、民主、自立的一段发展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
A.1949年
B.1950年
C.1952年
D.1956年
16、1936年12月13日,苏联《真理报》《消息报》等报刊和共产国际刊物《国际新闻通讯》连续发出报道、评论和文章,对■■■■的性质作了错误的分析,并对这一事变的发动者张学良和杨虎城进行指责。上述材料中的“■■■■”所造成的影响是( )
A.标志东北抗日联军的建立
B.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7、1992年,我国公有制经济以外的其他经济成分增长较快,国家直接管理的农业、工业、外贸等出口产品计划指标减少三分之一,其中指令性计划指标减少近一半。这表明我国( )
A.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增强
B.总体上已经达到小康水平
C.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实现了与世界经济的全面接轨
18、历史上在西亚地区诞生的文明古国发祥地应是( )
A.印度河、恒河流域 B.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
C.尼罗河 D.爱琴海
19、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历史事件,按事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②叶挺独立团夺取汀泗桥 ③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④ 吴起镇会师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④①③
D.②①④③
20、1958年《人民日报》报道福建花生产量(下图),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
A.当时“浮夸风”盛行
B.《人民日报》凭空虚构
C.当地群众弄虚作假
D.“大跃进”时期农村生产力有很大的提高
21、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
22、城市改革的中心环节是_____;1988年,建立_____经济特区。
23、中共______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中共_____ 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4、________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这是孙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________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这样中国共产党诞生了,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25、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的条约是_________。
26、打响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________。
27、1947年,根据党中央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方针,________成立,这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治区;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________,在该政策的适用范围中,有5个自治区,27个自治州和83个自治县。
28、新中国成立后,奉行________________外交政策;1997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把________________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9、中国共产党诞生地点是______;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______。
30、_______年4至6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_______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31、十月革命的一生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近代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是?其代表作是?
32、新中国成立后党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推动了中国向前发展。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新中国成立初期,觉和政府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20世纪末中央决定在少数民族较多的西部地区实行哪一政策?
(2)新时期为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党和政府又做出了哪一历史性决策?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哪一经济体制?
(3)为了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哪一“伟大构想?对这一构想进行第一次成功实践的地区是什么?
(4)新时期,党和政府又制定了怎样的对台基本方针?
(5)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究,对于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你有何看法?
33、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华诞。10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请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英勇斗争,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哪一年?为捍卫新中国安全,援助邻邦,我国与美国侵略军进行了哪场战争?为摧毁封建土地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又做了哪件大事?
(2)到1956年底,哪件大事的完成,使我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之后六、七十年代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虽有失误,但也取得了很多成就,请举出一项工业建设成就、一位英雄模范人物。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于哪一年?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对内改革首先从哪里开始?对外开放,首先兴办了四个经济特区,请举出一个。
(4)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总览全局,励精图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 。习近平提出并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奋斗目标。在中共 大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5)通过历史课的学习以及你自身的生活、学习感受,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
34、近代以来,中国民族工业的产业分布及结构特征的变迁,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奋斗历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抗战前,中国数量有限的工厂,大半集中于沿海省份,“七七”事变后,政府即下令沿海各厂矿迁入内地。从1937年7月到1940年底,三年半时间,完成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工业大迁移。内迁厂矿区域分布,以四川为最多,占内迁总数54.67%,湖南次之,占29.21%,陕西占5.90%,广西占5.11%,其他各省占5.11%。这些内迁厂矿,为战时大后方工业重建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摘自吴景平、曹振威《中华民国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年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在区域分布、工业类型方面呈现出什么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工业大迁移”的原因。
(3)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工业大迁移”的意义。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