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甘孜藏族自治州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一模)语文试卷(解析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如果只是图浮名,炫装潢,只藏不读,等于无书;尽力搜求,只贪量多, 内容, ,只能算书肆;勤于记诵,却缺乏悟性,难于理解运用,没有 ,仍属不学无术之辈。“博览”则是获得这种“悟性”不可或缺的途径和基础,是历代学者极力 的读书方法。

    A. 无论   束之高阁   远见卓识   推重

    B. 不论   束之高阁   真知灼见   推崇

    C. 无论   置之不理   真知灼见   推重

    D. 不论   置之不理   远见卓识   推崇

     

  • 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避讳之风可谓源远流长,“其俗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其历史垂二千年”(陈垣《史讳举例·序》)。

    B.乌鲁木齐的大街上到处摆着水果摊,甜瓜啊、西瓜啊、伊犁苹果啊、库尔勒香梨啊……走到哪儿都闻得见诱人的香味。

    C.畅销海外的名贵药材:三七、天麻、红花、雪莲等,已被抢购一空。

    D.船上的人告诉他船所经过的海槽(当时称为“过沟”)——即是“中外之界”。

  •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也称杜少陵,亦称杜工部。他的诗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他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也被后人尊称为“诗圣”。

    B.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倡导唐代古文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代表作《琵琶行》《长恨歌》。行、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体裁。

    C.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晚唐诗人,有七律圣手之称。与杜牧合称“小李杜”,有《李义山诗集》。以《无题》组诗最为著名。

    D.贾谊(前200—前168),世称贾太傅、贾长沙、贾生。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西汉初期的政论家、文学家。主要文学成就是政论文,著有《新书》(刘向编)十卷。代表作有《过秦论》上、中、下三篇,《陈政事疏》(亦名《治安策》)、《论积贮疏》等。

  • 4、某校高三年级举行线上成人仪式后,同学们纷纷点赞、留言,相互勉励。下列留言所引古诗文,不得体的一项是(     

    A.惟日孜孜,无敢逸豫。(《尚书》)

    B.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李白)

    C.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杜荀鹤)

    D.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

  • 5、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享受父母过度保护的孩子一遇到(cuò)折就原形必露,希望通过父母“买单”来填平过错的鸿沟——家庭教育的不足,使她的金钱观(jī)形了。

    B.人脸识别抓拍的一张清晰照片,可能替代纸质,成为机场内标识验(qì)的通行(píng)证,目前已有机场启用民航安检人脸识别辅助验证系统。

    C.说某人多愁善感,可用《幽梦影》里的“为月忧云,为书忧蠹,为花忧风雨”,风雅中有趣味,(yé)揄中有关心,谈话的(dǎng)次瞬间上升。

    D.与好友聊起幼稚青匆的岁月,聊起茫然却又充满希望的未来,在感慨间(xiā)一口茶,在(jiān)默的时间里,用精美的点心化解心中的忧虑与彷徨。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的长河

    钟求是

    父亲丢失记忆大约是从71岁开始的。医生建议他练习书法,但他写着写着,就变成只写八个字:昆城城北中心小学。这天回家陪父亲吃饭,父亲认真吃了一口,抬起头说:谢谢老师。我以为自己听错,问:你说什么?父亲说:我饿了,谢谢老师给我饭吃。哦,我明白了,父亲又回到小时候的学堂。

    我拣一个周末,独自带着父亲回老家昆城。父亲脑子里贮存的东西渐渐减少,可有的记忆他又使劲护着,譬如昆城。中途在服务区接到我之前拜托的昆城曾总打来的电话,曾总说一切都已准备好。

    车子在城北一所小学前停下。我注意到学校已改了名号,叫实验小学。曾总引了大家往校门旁侧走,绕着围墙走了一段路,眼前忽然又多出一个校门——这是新建的砖式校门,造型朴旧端庄,又透着不扎实的虚简,大门上方一行白底黑字:昆城城北中心小学。曾总转过脑袋低声说:校长给了一张老照片,我仿着做的,短平快项目,多请包涵。我点点头,眼光已给了旁边的父亲。父亲默默盯着校门,脸上似乎一点点在苏醒。果然,他脸上出现了久违的喜悦。

    父亲摸一摸木门,又摸一摸门边的墙砖,然后转过身子说:校门口每天有卖爆米花和糖人的,今天为什么没有?曾总抖着机灵抢答:现在下课了,卖吃的都收摊了。父亲说:不对呀,下课了生意才好呢。曾总连忙说:对对,不是下课了而是放学了。父亲点一下头说:这个时间是放学了,怪不得大门关上啦。校长在旁边示意,手下的人赶紧把校门推开。父亲脸色一振,大步迈了进去。进门后是学校的操场,自然没了早年的原貌,但父亲此时已进入自己的记忆。他沿着围墙快走数十步,回过身说:放学了我喜欢爬墙头的,我要爬上去。”众人都有些发愣,把目光投向我。我笑了说:老爸小时候顽皮呢,能不能借个梯子?很快,一把轻型的铝梯子在围墙前架好。

    父亲看一眼梯子,有些不满意——在他的意念里,自己应该灵活地蹿上围墙。但此时,他只能无奈地被大家扶着一级一级往上走。

    父亲在梯子上站定了,伸长脖子向外张望。只过了几秒钟,他脸上便浮满了失望:没有码头,没有河水,也没有船。

    事后想想,我为父亲做的事可能有些离谱也有些夸张。但不管怎样,这是一份成色挺足的孝心,只要父亲在昆城故地获得一点记忆中的快乐,我便可以自我表扬了。

    待第二天醒来,瞥一眼旁床,被子空空瘦瘦的。我起身走到卫生间门口,眼睛扑了个空。

    我坐电梯下楼去找厅堂服务生。守着大门的服务生神情有点惺忪。他说:刚才好像是有一位头发花白身体瘦高的老先生出去了。顿一顿他又说,但是我也不能完全确定。

    此刻我内心已有些慌乱。我注意到右边不远处就是公园,那里的石桥隐约可见。

    我怔了怔,一个念头已跳将出来:公园连着河水,河水是危险的。我快着脚步往公园奔去。赶到河边,见河边有两个管理员模样的人在着急地说着什么。我心里一慌,赶紧将身子和耳朵一起凑过去,听见两只嘴巴说的是小游船。他们说本来八条小船的,现在只有七条了。他们说从没发生过这样的事,这些小船一直老老实实待在这里的。他们又说,该不是哪个捣蛋孩子偷走了划着玩吧?得打电话给领导。我插嘴问了一句:公园的河水不是有长网拦着吗?他们看我一眼,说:游船项目还没开张呢,哪有什么长网拦着河水。我说:这么说小船一直可以划到外边的长河?他们说:是呀是呀,我们担心的就是指这个。对昆城来说,在早年,河上的船是昆城通向外面世界的主要工具。

    我站在那里静了几秒钟,一提身子沿着河边小道向前奔去。我不相信父亲有这样的能耐可弄走一条小船,但强烈的预感还是推动着我的身子。我加速了脚步,渐渐跑起来。而我的左方,河边的树向后掠过,将同样后退的河面割成一截一截。

    就在我气喘吁吁几乎要转变念头的时候,前方河面上出现了一个浮动物。我用手指刮一下眼皮上的汗水,那个浮动物清晰了,变成了一条小船,船上坐着一个人。我提一口气又跑了数十米,那个坐着的人影终于也变成了父亲。远远望去,此刻的父亲挺直身板端坐着,脸上似乎仍然严肃,两只手却活泼地划着船桨。我举起手臂不停挥动,呼喊着父亲。父亲也许听见了,也许没听见,反正没回应我的呼喊声。小船继续向前划去。

    太阳刚刚升起,淡黄的光芒铺在水面上,也照在小船上。父亲的身子在光线中成为晃动的亮点,像是存在,又像是不存在。

    我抻直脖子,想再次发出喊声,但嗓子一哽,眼里反而憋出了泪花。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交代了父亲是失忆症患者,他忘了很多,却始终对自己家乡的小学留有美好的回忆,为下面写父亲回家乡的情节做了铺垫。

    B.虽然校门是临时做的,校园也已没了早日的原貌,但父亲仍然以为回到了童年时的学校,因为他此时已进入自己的记忆中。

    C.小说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既便于串联情节,营造情感氛围,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显得真实亲切。

    D.结尾“我抻直脖子”想喊却喊不出,“眼里反而憋出了泪花”,写出了“我”面对父亲所处险境的深深的担忧和无助。

    【2】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3】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出某种暗示,在后文对这种暗示进行呼应、说明或加深。就是“伏笔式照应”。本文中有哪些伏笔式照应?请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充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其间旦暮闻何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往往取酒还独倾。

    (3)岂无山歌与村笛,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怒而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

    (6)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热恋的女子多情善感,看不到氓时:“_____________________”。

    (2)《饮酒》中陶渊明用“ _____ ”揭示了自己身居闹市却不闻车马喧闹的原因。

    (3)“空明”一词语意丰富,在《记承天寺夜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中特指月光下的清波。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___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提醒晚唐统治者,对于强秦盛极而亡的历史,如果后代人只是一味哀叹而不以史为鉴,那么就会“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写阿房宫中音乐之繁盛来批评“秦爱纷奢”。

    (2)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中,运用反衬手法通过描写女子服饰的华美写出其孤独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姚鼐《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两句写初登山顶刹那间所见到的景色,赋予了苍山以生命,形象地展现了山上积雪的光彩。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短歌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化用《诗经》中的诗句,借恋人之间的思念,表达对人才的渴求。

    (2)《将进酒》中用比兴手法显示黄河的宏伟气魄和浩大声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阿房宫赋》中写秦人把从六国搜刮来的玉当作石头,珍珠当作土块,十分挥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谷风

    《诗经·小雅》

    习习谷风,维风及雨。将恐将惧,维予与女。将安将乐,女转弃予。

    习习谷风,维风及颓。将恐将惧,置予于怀。将安将乐,弃予如遗

    习习谷风,维山崔嵬。无草不死,无木不萎。忘我大德,思我小怨。

    【注】①谷风:来自山谷的大风。《谷风》是一首弃妇之诗。②维风及雨:大风夹带阵阵大雨。维,语气词。③维予与女:只有我帮助你。维,只,仅。女,同“汝”。④颓:旋风。⑤置:同“置”,放。⑥遗:遗忘。

    【1】诗歌的第一章在表现手法上有何特点?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诗歌表达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请结合诗歌作具体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世主有先醒者,有后醒者,有不醒者。

    昔楚庄王即位,乃退僻邪而进忠正,能者任事。当是时也,宋郑无道,庄王围宋伐郑,诸侯说服。庄王归,过申侯之邑。申侯进饭,日中而王不食,申侯请罪曰:“臣斋而食甚洁,日中而不饭,臣敢请罪。”庄王喟然叹曰:“非子之罪也。吾闻之曰,其君贤君也,而又有师者,王;其君中君也,而有师者,;其君下君也,而群臣又莫若者,亡。今我下君也,而群臣又莫若不谷,不谷恐亡无日也。吾闻之,世不绝贤。天下有贤,而我独不得。若吾生者,何以食为?”故庄王思得贤佐,日中忘饭,谓先寤所以存亡,此先醒也。

    昔宋昭公出亡,至于境,喟然叹曰:“呜呼!吾知所以亡矣。吾被服而立,侍御者数百人,无不曰吾君丽者。吾发政举事,朝臣千人,无不曰吾君圣者。吾外内不闻吾过,吾是以至此。吾困宜矣。”于是革心易行,衣苴布,食疄馂,昼学道而夕讲之。二年美闻于宋,卒为贤君。既亡矣,而乃寤所以存,此后醒者也。

    昔者虢君骄恣自伐,谄谀亲贵,谏臣诘逐。晋师伐之。虢君出走,至于泽中,曰:“吾渴而欲饮。”御者乃进清酒。曰:“吾饥而欲食。”御进腶脯粱糗。虢君喜曰:“何给也?”御曰:“储之久矣。”曰:“何故储之?”对曰:“为君出亡而道饥渴也。”君曰:“知寡人亡邪?”对曰:“知之。”曰:“知之,何以不谏?”对曰:“君好谄谀,而恶至言,臣愿谏,恐先虢亡。”虢君作色而怒,御曰:“臣之言过也。”为闲,君曰:“吾之亡者诚何也?”其御曰:“君弗知耶?君之所以亡者,以大贤也。”虢君曰:“贤人之所以存也,乃亡,何也?”对曰:“天下之君皆不肖,夫疾吾君之独贤也,故亡。”虢君喜,据轼而笑曰:“嗟!贤固若是苦耶?”遂徒行而于山中居,饥倦,枕御膝而卧,御以块自,逃行而去,君遂饿死,为禽兽食。此已亡矣,犹不寤所以亡,此不醒者也。

    (选自汉贾谊《新书·先醒》,有删节)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斋而食甚洁   具:备办

    B.其君中君也,而有师者,   伯:同“霸”,称霸。

    C.曰:“臣之言过也。” 谢:谢罪。

    D.御以块自   易:改变。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庄王即位后,清退奸佞,提拔忠臣,讨伐无道的郑宋两国,诸侯们都被说服。庄王凯旋后仍然深刻反省自己。

    B.宋昭公出亡后,反省自己亡国是因为在朝内外只听到别人的赞美,却听不到别人指出他的过失,于是改变行为。

    C.虢君逃亡时饥渴交加,车夫马上提供了酒食,因为车夫预料到虢国会灭,虢君会逃,因而做了储备。

    D.车夫最终明白虢君已经无药可救,因此假意夸赞虢君是大贤,目的是取得其信任,自己最后伺机逃走。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二年美闻于宋,卒为贤君。既亡矣,而乃寤所以存,此后醒者也。

    (2)昔者虢君骄恣自伐,谄谀亲贵,谏臣诘逐。

    4文章开头说“世主有先醒者,有后醒者,有不醒者”,根据文意,世主需要醒悟的内容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欧中学生文化周(中国站)活动即将结束。中国学生文佳作为小组代表将在活动分享会上发言。为此,他采访了小组的几位成员。

    英国的苏珊说,最让她难忘的是,到中国同学家做客,餐桌是能转动的小圆套大圆,一大家子团坐在一起慢用午餐,逢客人到访,添几副碗筷就是一场宴会。

    法国的贝迪说,他印象最深的是敦煌。从莫高窟里看到了历朝历代人们的衣食住行、生活场景、宗教信仰乃至人文思想,也看到了多种文化交融的魅力。

    意大利的阿图罗说,最让他震撼的是北京故宫。故宫建筑宏伟,文物琳琅满目。他还在故宫中参观了由几家世界知名博物馆联合推出的“灵感中国”特展,惊奇地发现,中国元素正成为世界时尚艺术的流行素材和灵感来源。

    请结合材料内容和自己的体验,以文佳的名义写一篇发言稿,表达你对祖国文化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