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亮亮同学学习了”世界的人口”这一节后,对人口的增长、分布、人问题、密度等方面作了如下归纳,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A.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
B.人口的增长要与世界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C.中纬度近海地区的人口分布多,高寒地区的人口分布稀少
D.一个国家面积越大,人口密度就越小
2、读美国本土农业带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中美两国国土面积相差不大,但美国的耕地面积远大于中国,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地形
D.土壤
【2】美国东北部气候冷湿,适宜牧草生长,这里是美国的制造带,城市和人口密集,因此图中C应该是( )
A.乳畜带
B.棉花带
C.玉米带
D.小麦区
【3】图中反映出美国农业生产的突出特点是( )
A.机械化
B.商品化
C.地区专业化
D.畜牧业发达
【4】位于旧金山东南的“硅谷”是美国兴起最早、规模最大的( )
A.重工业中心
B.高新技术产业中心
C.轻工业中心
D.制造业中心
3、晋中市某学校举行中学生地理研学旅行会议,会上,同学和老师分享了研学旅行的收获,并展示了研学区域的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可能出现瀑布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图中阴影区域的地形类型是( )
A.山地
B.丘陵
C.高原
D.盆地
4、中东地区是世界上极不稳定的区域,巴以冲突不断,我们要想知道这两个国家的具体位置需要查找( )
A.世界政区图
B.中东地形图
C.中东旅游图
D.世界交通图
5、下列国家中,不使用英语的是( )
A.美国 B.印度 C.澳大利亚 D.日本
6、关于南亚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南亚东濒阿拉伯海,西临孟加拉湾 B. 印度河主要在印度境内
C. 自北向南可分为三大地形区 D. 印度大多数人口信奉佛教
7、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性河流
A.湄公河 B.湄南河
C.印度河 D.红河
8、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经线共有360条 B.纬线共有180条
C.经线和纬线都有无数条 D.经线和纬线是平行的
9、导致西亚地区冲突不断的因素有很多,下列因素中,不是其主要原因的是( )
A.地处“五海三洲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B.争夺丰富的石油资源
C.存在明显的宗教信仰差异
D.农业以发达的畜牧业而闻名
10、日本火山众多,矿产资源贫乏。下列矿产资源中,其不需要大量进口的是( )
A.煤炭
B.硫磺
C.铁矿
D.石油
11、下列关于南亚叙述正确的是:
A.南亚热带季风最显著的的特征是一年分三季
B.3~5月为热季,气候炎热,降水丰沛
C.恒河平原主要种植棉花
D.是世界上人口稠密地区之一,是伊斯兰教的发源地
12、有关地球公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球绕着太阳自西向东运动 B.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
C.地轴的空间指向时刻在变化 D.地球公转导致了五带的划分
13、有关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纬线都等长
B.所有经线都等长
C.所有纬线都是半圆
D.所有经线都是圆
14、绝大部分位于热带的大洲是( )
A.亚洲
B.非洲
C.欧洲
D.南美洲
15、暑假里有四位同学分别到亚洲四个不同地点旅行,下列旅行见闻中可信的有( )
①在世界最大的半岛上,雅库特人常乘着雪橇看风景
②我坐在去蒙古首都乌拉巴托的火车上见到了一望无际的大草原
③我不会游泳,可在死海中我没有带救生圈却畅游了大半天
④东南亚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的达雅克人,居住在长屋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6、读“经纬网地图”,完成下面小题。
【1】判断A点位于B点的方向( )
A.东北方
B.西南方
C.西北方
D.东南方
【2】图中的C点与B点( )
A.经度相同
B.热量带相同
C.纬度相同
D.海拔高度相同
17、某乘客乘航班从悉尼起飞,准备飞往广州。如图为“航班起飞时的全球昼夜状况图(阴影部分代表黑夜,粗箭头方向为地球自转方向)”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C点此刻为( )
A.日出
B.日落
C.中午
D.午夜
【2】如图时刻( )
A.广州为黑夜
B.悉尼为白天
C.北极圈内有极昼
D.南极圈内有极夜
【3】下列有关对图中A、B、C三地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此时三地时间相同
B.一年中,三地每天昼夜长短时间不等
C.B地所在的经线就是本初子午线
D.此刻,太阳直射在三地所在的纬线上
18、下列国家中,在“世界灯光影像图”中灯光最暗的是
A. 美国 B. 瑞士 C.英国 D.印度
19、读白令海峡图,穿过白令海峡的分界线有( )
①国际日期变更线②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③东西半球分界线④美国和俄罗斯的分界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下列关于中南半岛城市分布及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A.主要分布在河流上游,水能丰富
B.分布在高山上,较为凉爽
C.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地势平坦
D.远离河流,躲避洪涝灾害
21、_____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出口国之一,被称为“世界加油站”,这与它丰富的_____资源是分不开的.
22、南极十分寒冷,南极大陆素有“_______”之称。
23、世界上最大的盆地是_________________,
24、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 ,而面积最大的国家是 .
25、世界上最大的大洲是_____;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是___________。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是_______。
26、一个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由_______和_______决定。
27、根据所学地球运动相关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28、地球上陆地面积占______%,海洋面积占______%。
29、本初子午线的经度为0°,是经度的起始线。由此向东和向西,各分180°,称为东经和西经,分别用“E”和“W”表示。东经和西经的180°是_____的,通常就把它称为180°经线。
30、世界居民可分为____、____和____三大人种。
31、读中东区域略图和多哈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完成下面小题。
第二十二届的世界杯足球赛,于2022年11月20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拉开序幕。这是首次在中东国家举行的世界杯。
(1)结合中东区域略图,运河A是______,其沟通过了红海和B______.
(2)结合多哈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卡塔尔的气候类型是______,影响该地区农业发展的最大限制性因素是______(资源类型)缺乏。
(3)为了让2022年世界杯成为第一个“低碳世界杯”,卡塔尔最有可能使用的清洁能源是______。
(4)根据卡塔尔世界杯吉祥物,可知该国大部分人信仰______(宗教)。
(5)当地在11—12月举办世界杯,并将重要赛事安排在晚上。试从气候的角度说明其理由,请将下框图的知识补充完整:①______,②______。
32、地理的学习让小华对南美洲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利用春节期间到南美洲旅行,请根据下列资料完成各题。
(1)出发前,小华了解到南美洲大部分地区位于____带和南温带;西临____洋,东临大西洋;西部有世界最长的山脉,东部平原与____(地形名称)相间分布。
(2)小华此次去南美洲旅行应该多准备图2中的____(①②)类衣服,这是因为____。
(3)第一站:智利的首都圣地亚哥,小华在圣地亚哥拍摄了很多照片,如图3的建筑非常宏伟____教的典型建筑。
(4)第二站:乌斯怀亚,这里是世界最南端的居民点,越过其南端的____海峡就可以到达南极洲。
(5)第三站:玛瑙斯。小华到了世界最大热带雨林分布区,位于____平原,但是这里人烟稀少,是因为____。
3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号探测器在中国海南省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并成功在月球正面预选着陆区着陆。12月17日,其返回舱携带1731克月球样品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四子王旗预定区域成功着陆。该发射场经纬度位置如下图。
(1)图中A点的纬度是:____;从南、北半球看,A地位于____半球。
(2)文昌航天发射场位于五带中的____带。
(3)下列天气现象中,最适合飞船发射的是( )
A.
B.
C.
D.
34、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图中属于人口分布稠密区的有A、B和_______、_______(填字母)世界人口稠密区分布特征是:从纬度位置看主要位于_______;从海陆位置看主要位于_______;从地形来看主要位于平原地区。
(2)E处人口稀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F处人口稀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
(3)A处居民以_______人种为主,该处居民通用_______语。
35、热播的国产影片《战狼2》和《红海行动》分别以“利比亚撤侨和“也门撤侨”事件为背景,彰显了中国的大国责任和担当。读图回答问题。
(1)也门和利比亚分别位于________洲西部和________洲北部。
(2)我国华侨和华人遍布世界各地,但最主要的集中分布区是亚洲的________(地区)。
(3)利比亚撤侨船只从该国首都,途经________沿岸,依次经过________运河、________海和印度洋、太平洋,最后回到祖国。
(4)2011年2月,从利比亚首都安全撤离回国的华侨说:“撤侨时,正值当地雨季,雨越下越大,还夹着狂风”。利比亚首都属于________气候(类型),气候特点是________。
(5)图示地区重要的矿产资源是________,其主要的分布地区为波斯湾,________是世界上石油储量和产量居世界首位的国家,从波斯湾出发,经过________海峡,到达阿拉伯海,运往世界各地。
(6)也门的气候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该气候的特点是________,因而可以推测本地区________资源极其匮乏。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