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八年级(1)班同学准备制作一期题为《近代中国民族英雄》的墙报,并设置了相关栏目。林则徐可归入的栏目是( )
A.甲午英烈
B.农民领袖
C.变法志士
D.禁毒先驱
2、中日甲午战争失败以后,李鸿章伤感地反省,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对这句话的理解最为正确的应当是
A. 洋务运动一无是处
B. 洋务运动没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
C. 洋务运动的目的在于表面做做样子
D. 洋务运动劳而无功
3、1937年11月,南京国民政府发表宣言:“淞沪一隅,抗战亘于三月,各地将士…以血肉之躯,铸成壕堑,有死无退。”材料中这一战役的积极作用在于( )
A.出现空前团结的抗日局面 B.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C.保卫了重要城市上海和南京 D.粉碎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4、对下面图示解读准确的是( )
A.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
B.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
C.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历程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历程
5、“这是唐王朝历史上最为严重、持续时间最长的社会动乱,是大唐帝国由盛而衰的历史转折点。”此“社会动乱”是
A.安史之乱
B.黄巢起义
C.陈桥兵变
D.靖难之役
6、1980年,美国《纽约时报》惊叹:“铁幕拉开了,中国大变革的指针正轰然鸣响。”“惊叹”是因为当年中国政府( )
A.创办了首批经济特区
B.全面展开城市改革
C.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7、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孟良崮战役
B.辽沈战役
C.青花贬战役
D.淮海战役
8、新中国成立初期,“平均每个农户只有0.6头耕牛,就大多数农户来说,从事独立的家庭经营尚感困难”。基于此,我国( )
A.开展了土地革命
B.走农业合作化道路
C.成立了人民公社
D.采取包干到户形式
9、新中国成立后头三年发生的标志性事件不包括( )
A.第一届政协会议召开 B.西藏和平解放
C.抗美援朝战争 D.土地改革运动
10、某图书馆最珍贵的报纸就是强学会的机关报,其名字是( )
A. 《中外纪闻》 B. 《国闻报》
C. 《万国公报》 D. 《时务报》
11、我国“981”石油钻井平台在西沙群岛海域勘探活动,受到越南的干扰,石油工作者宣誓发扬“铁人精神”战胜困难。这位曾赢得“铁人”称号的石油工作者是( )
A. 袁隆平 B. 孔繁森 C. 王进喜 D. 焦裕禄
12、为悼念在战争或其它灾难中的死难者,许多国家都设立悼念活动日。今年,我国将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是因为1937年的这一天( )
A. 日本在南京开始大屠杀 B. 签订《南京条约》
C. 日本侵略者占领上海市 D. 日军占领东三省
13、中国近代史上,外国侵略者割占的第一块中国领土是( )
A. 台湾岛 B. 香港岛 C. 新界 D. 澎湖列岛
14、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解决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深刻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经过不懈探索,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这里的“中国革命道路”是指
A.城市领导农村、武装夺取政权
B.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
C.以城市为中心、逐步夺取政权
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国
15、童小麟在《离开老家的一天》一文中写道:“这次离开根据地,当然是为了实现新的战略——反攻敌人,深入到敌人的深远的后方去消灭敌人……”这说明长征的目的是( )
A.实现红军战略转移
B.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C.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统治
D.摆脱“左”的错误路线
16、清政府对待义和团运动的态度反复变化,经历了
A.招抚——剿灭
B.剿灭——招抚
C.剿灭——招抚——镇压
D.剿灭——招抚——议和
17、他是我国近代一位抗日民族英雄,他在一次海战中对部下说:“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我们虽然牺牲了,但可以壮国家的国威。”这位英雄是
A.林则徐
B.李秀成
C.邓世昌
D.关天培
18、1876年,左宗棠收复了( )
A.新疆
B.西藏
C.台湾
D.香港
19、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是在
A.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
C. 中共八大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0、《天朝田亩制度》既有革命性又有空想性,其根本原因在于( )
A. 太平天国的斗争策略 B. 紧张的军事形势
C. 领导集团的内部矛盾 D. 其代表的小农经济的性质
21、根据提示写出对应答案。
(1)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
(2)开赴朝鲜战场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
(3)进一步解放人们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
22、在________的指挥下进行的“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23、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_______升空。
24、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___________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展开___________。
为巩固抗日根据地,共产党制定的政策和措施是___________
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的关系:___________
25、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___________,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26、1972年,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当时访华的日本首相是______;改革开后,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截至2019年9月,中国已与世界上______个国家建交,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
27、百日维新留下的唯一成果,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________
28、状元实业家______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中国民族工业在______期间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29、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序幕的事件是_________和平解决;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挺进_________,直接威胁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
30、太平天国运动最主要的领导人是( )
31、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近代侵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的国家
(2)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3)李大钊较为系统的介绍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文章
(4)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32、请简述《南京条约》的内容和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33、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刊物
(1)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刊物(写出一例即可)——
(2)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
(3)成为新文化运动重要阵地的刊物——
34、历史学习的方法多种多样,为提升同学们的学科素养,老师运用了不同的方法,设计了如下学案,请你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任务一【识别史料——寻找历史证据】
(1)史料一般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三大类,它是我们发现历史、解释历史的依据。请你判断下列史料所属的类别。(只填序号)
①圆明园旧址;②《民报》;③嘉兴南湖游船会址;④张学良回忆录音;⑤《中国共产党党史》
实物史料:_____文献史料:______口述史料:______
任务二【制作年代尺——梳理历史线索】
(2)小明同学以“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为主题进行知识梳理,请写出序号代表的历史事件,并简述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
①______②_______
历程:___________
任务三【图表分析——解析经济现象】
(3)解读数据,运用相关史实简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时间 | 企业数(家) | 资金额(万元) |
1863~1894年 | 119 | 680 |
1894~1898年 | 74(新创建) | 1432 |
图一 甲午中日战争前后民办企业比较表
时间 | 面粉厂和机器磨坊(家) | 资本(万元) | 日产(万袋) |
1911年 | 40 | 600多 | 4.3 |
1919年 | 120 | 4500 | 18.8 |
图二 1911~1919年中国面粉工业发展情况比较表
任务四【构建联系——阐述历史过程】
(4)请从下面关键词中任选一组,阐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一组: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第二组:国民党一大 北伐战争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