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中国土地改革后,某地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一百亩盐碱地变成了良田。这一现象充分说明了土地改革( )
A.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B.消灭了地主阶级
C.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2、下列两幅图片中的数据变化主要和哪一事件有关
A.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的实行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3、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纠错立正,在极其危机的时刻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当时的会址如今已设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遵义会议纪念馆(下图),该纪念馆位于
A.贵州 B.云南 C.江西 D.四川
4、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是( )
A.辽宁舰
B.威海舰
C.山东舰
D.长城舰
5、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提出“人民来制定宪法”的思想:劳动人民参与立宪,把他们认为应该如何管理国家的意见集中起来,上升为国家意志。实践毛泽东这一思想的会议是
A.中共七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八大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6、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多边外交活动是( )
A. 万隆会议 B. 上海APEC会议
C. 世界妇女大会 D. 上海合作组织会议
7、20世纪中期,我国基本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其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一五计划完成
8、1937年,日本国内武力侵华激进派鼓吹“对华一击”。据载,1937年夏,东京政界的一些消息灵通人士中私下盛传;“七夕之夜,华北将重演像柳条沟一样的事件。”这些谣传后来竟然成为事实。该“事实”标志着( )
A.中国局部抗战从此开始
B.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9、在近代西方列强发动的几次侵华战争中,北京曾被外国侵略者攻陷,并遭到野蛮的烧杀抢掠。这些战争包括:(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④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10、“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76年前抗日将士那悲壮的歌声仿佛仍在永定河上回荡。当年这里发生了( )
A.七七事变 B.八一三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双十二事变
11、1954年《人民日报》记者在报道中写道:“代表们走进了会场,坐上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席位。”这些“代表们”可能参与讨论的是( )
A.国旗问题
B.国歌问题
C.定都问题
D.制宪问题
12、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的统治,三座大山是( )
A.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B.封建统治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
C.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
D.清朝统治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
13、促使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事件是( )
A.天京事变
B.天京陷落
C.定都天京
D.安庆陷落
14、19世纪末,列强争夺中国的高峰是 ( )
A. 争相给清政府贷款 B. 争夺在华开矿筑路权
C. 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D. 接受“门户开放”政策,合作侵华
15、与“毛泽东”“弥天大勇”“一身系天下安危”“赴蒋介石的鸿门宴”等信息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 北伐战争
B. 井冈山会师
C. 重庆谈判
D. 北平谈判
16、下列关于洋务运动评价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B.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
C.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D.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17、第二次鸦片战争前,我国疆域像一片“海棠叶”,之后却变成一个“大公鸡”。割占中国面积最大的国家是( )
A.英国
B.俄国
C.法国
D.日本
18、1912年元旦,《申报》刊文:“我四万万同胞如新婴儿新出于母胎,从今日起为新国民,道德一新,学术一新,冠裳一新,前途种种新事业,胥吾新国民之新责任也。”这段材料侧重强调辛亥革命( )
A.为民族独立作出重大贡献
B.促进社会新气象新风貌出现
C.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D.结束了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
19、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历史事件是( )
A.一届人大召开
B.文化大革命结束
C.一五计划实施
D.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20、下列抗日战争时期发生的事件与意义搭配不正确的是
选项 | 事件 | 意义 |
A | 九一八事变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
B | 一二•九运动 | 促进全国抗日救亡新高潮的到来 |
C | 西安事变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
D | 七七事变 | 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
A.A
B.B
C.C
D.D
21、回答下列问题:
(1)创办大生纱厂的状元实业家﹣﹣________。
(2)《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名曲的曲作者﹣﹣________。
(3)1950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往北京的首席代表﹣﹣________。
(4)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________。
(5)有“铁人”称号的大庆石油工人﹣﹣________。
22、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事务。 ______年,清政府在新疆建立行省; ______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
23、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新疆的钦差大臣是A_______________:在中法战争中,扭转战局的是_______________指挥的镇南关大捷。
24、背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先后发动两次______会战,均失败。
25、________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________年,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26、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终止考试,存在约1300年的____至此寿终正寝;1907年在上海创办的____,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27、在上甘岭战役中,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的道路,英勇牺牲的是_______;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的是_______。
28、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___________三座大山的统治。
29、1875年清政府任命_________为钦差大臣收复新疆。
30、______(地名)在短短的几年内,建设成为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1947年,根据党中央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方针,______成立,这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
31、下图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哪年发生的哪一重大事件?说一说该事件的重大历史意义。
32、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对土地政策做了怎样的调整?解放区是如何进行土地改革的?它对解放战争的胜利起到了什么作用?
33、阅读材料:
“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要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
——周恩来
请回答下列各问:
(1)新中国成立以后,奉行什么外交政策?
(2)新中国首任外交部长是______。
(3)第一个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我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是______。
(4)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______,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5)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他提出“______”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6)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______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7)1972年,美国总统______访华,中美双方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8)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______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9)当今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______。
34、城市是有记忆的,城市中每一处文化遗产都是一部史书,一卷档案,记录着一个城市的沧桑岁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北京)北京是一座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古都。西周初年,周武王封召公于蓟(今,北京及附近地区),称燕。隋朝时称涿郡,位于大运河永济渠的一端。1153年,金朝正式建都于北京,称为中都。元朝时北京称为大都。1421年正月,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清兵入关,顺治帝迁都北京。
材料二(近代北京)
①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并签订《北京条约》。②1862年,京师同文馆开馆。③1898年,在北京成立京师大学堂,后改名为北京大学。④1900年,八国联军再次攻占北京。次年,签订《辛丑条约》。⑤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3月,中华民国迁都北京。⑥1937年七·七事变后,被日本占领。
(1)依据材料一(古代北京)并结合所学,对以下表述进行判断:正确的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括号内填“正确”;错误的请在相应的括号内填“错误”。
①北京的历史与西周时期实行的分封制有关。( )
②隋朝时的涿郡是沟通南北的大运河的最南点。( )
③元朝时创立行省制度,大都隶属中书省。( )
④明朝时,北京开始成为统一王朝的都城。( )
(2)近代北京记录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也承载了中华民族寻求救国之路的探索。用(近代北京)大事记中的史实证明以上观点。
体现“列强侵略”的是:_____(填写序号)体现“救国探索”的是:____(填写序号)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