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84年,邓小平视察深圳、珠海、厦门等城市后,感言道:这些城市作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这段话反映对外开放的作用是( )
A.有利于思想的拨乱反正
B.有利于民主法治建设
C.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D.有利于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2、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提出后,我国的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等领域都取得了累累硕果。下面的四部优秀作品中,属于这一时期的长篇小说的是( )
A.
B.
C.
D.
3、1938年的一天,毛泽东跟董必武谈起一件他们共同经历的往事,涉及这样一些关键信息:上海法租界、陈独秀、嘉兴南湖、共产主义。据此推断这件往事是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中国共产党成立
D.第一次国共合作
4、“10月16日下午3点,在一道炫目的光芒闪过之后,随着一声巨响,新疆罗布油升起了中国自己的蘑菇云。无独有偶,这一天,不相信中国人的赫鲁晓夫被苏共中央宣布下台。”材料中提到的现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A.打破了美苏等国核垄断
B.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取得的成就
C.指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
D.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5、下图这篇文章直接针对的是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二月逆流”
C.“反击右倾翻案风”
D.“两个凡是”的方针
6、央视播出的纪录片《圆明园》为观众呈现了圆明园曾经宏伟壮丽的景象,更勾起了国人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耻辱记忆。与这段耻辱记忆相关的侵略战争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国共两党共同推动的北伐战争是为了推翻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北伐的对象不包括( )
A.吴佩孚
B.孙传芳
C.张作霖
D.袁世凯
8、“晚清政府就是一棵结满果实的大树,英法联军使劲地摇晃这棵树,但许多果子却被另外一个人给拾走了。”材料中的被拾走的果子最有可能指的是( )
A.英国割占九龙司
B.德国强租胶州湾
C.日本割占辽东半岛
D.俄国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9、文艺复兴采用了一种极其高明的手段来躲开罗马教会的迫害。文艺复兴“极其高明的手段”主要是指( )
A.反对罗马教廷掌控世俗权力
B.主要在科学技术领域进行
C.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
D.传播天主教会思想来减少阻力
10、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陪同到访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中南海散步时说,光绪皇帝时,国家衰败了,他搞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慈禧太后关在这里。文中所述的百日维新
A.是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 B.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C.是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 D.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11、诗词是诗人心情以及客观现实的反映。下列是毛泽东创作的一首七律诗,诗中毛泽东的前后心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历史因素不包括( )
七律·长征 |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
A.结束王明“左”倾错误统治
B.开展游击战争
C.重新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D.经过重重险阻,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
12、促进抗日救亡运动高潮到来的事件是( )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一二·九运动
D.洋务运动
13、“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钾慧、走向未来。2019年是某会议召开90周年,这是我们 党和军队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下面成为中国人民军队建军节和确立“思想建党、 政治建军”原则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南昌起义,三湾改编 B.秋收起义,古田会议
C.南昌起义,古田会议 D.秋收起义,八七会议
14、八年级某班的同学在讨论“清政府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战败”这一问题时各抒己见。最后归纳了以下四点。你认为清政府战败的最根本的原因是( )
A.清政府武器落后
B.清政府腐败无能
C.封建制度的腐朽
D.清政府战备不足
15、2021年天猫平台618期间销售额达2156亿元,同期同比增长率达到15.6%。网络购物的流行,主要得益于( )
A.克隆技术
B.互联网技术
C.航天技术
D.无线电技术
16、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不久,与国民党进行合作,推动国民革命,参加北伐战争。关于国民革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北伐战争的目的是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B.北伐战争的对象是张作霖、孙传芳、吴佩孚
C.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场是广东,广西
D.国民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
17、1841年,林则徐在退职返乡时曾预言:“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下列史实能够证明他的预见正确的是
A.火烧圆明园
B.增开天津为商埠
C.割占台湾全岛
D.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18、历史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资料。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
A.粉碎了国民党对山东的重点进攻
B.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C.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的主力
D.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19、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示是( )
A.南京国民政府的垮台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20、下列关于中华民国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B.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胜利成果
C.终结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标志
21、百日维新的时间、标志:________年6月,________颁布________诏书,实行变法
22、1946年,____(人物)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全面内战;1948年,_________(战役)在林彪、罗荣桓的指挥下,成功解放东北全境。
2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____;____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24、____________的代表作品《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
25、袁隆平是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第一人,并且始终走在杂交水稻技术的发展前沿。他的杂交水稻技术,不仅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有重大贡献。袁隆平享有很高的国际声望,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6、中共三大正式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建立_________战线;_________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27、洋务运动在中央的代表是( )
28、阅读信息,回答问题。
材料 近代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
(1)《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 五处为通商口岸。
(2)《天津条约》:增开汉口、 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3)《北京条约》:增开 为商埠。
(4)《马关条约》:开放沙市 、苏州、杭州为商埠。
29、1947年,________成立,这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2006年,________全线通车,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30、___________,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1、写出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东北地区的建设成就三例。
32、请以《新中国的成立与巩固》为题,写一篇小短文。
要求:
(1)写出为新中国成立作了筹备工作的会议及会议的时间、地点。
(2)写出新中国成立的时间、标志性事件及意义。
(3)写出巩固新中国政权的措施三例,并写明其时间、意义。
(4)写出由以上事件给你带来的感悟。
(5)表述成文,字数260字左右。
33、近代百年,风云变幻,国共两党各显风流,书写了那个时代最厚重的历史篇章。
(兄弟齐心)共图伟业,力挽狂澜!
(1)哪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正式建立?
(2)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后的第一个成果是建立黄埔军校,黄埔军校的建立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3)近代史上,国共两党共同携手合作的战争有哪些?
(同室操戈)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4)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国共两党之间发生的战争是什么?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的是哪一事件?
(制胜之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陈毅曾说过,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5)依据上面信息分析,中国共产党能够战胜国民党的原因是什么?
(6)通过以上对国共两党关系的探究,你能获得什么感悟?
34、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列强的侵略使中国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中国是经历了深重苦难的国家,在工业革命发生前的几千年时间里,中国经济、科技、文化一直走在世界的第一方阵之中。近代以后,中国的封建统治者夜郎自大,闭关锁国,导致中国落后于时代发展步伐,鸦片战争则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
——习近平2014年4月1日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
材料二:在距“1894年中日事件”120年后的2014年4月21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向靖国神社供奉祭品。靖国神社是日本军国主义对外侵略的精神支柱,其中供奉着近代以来历次战争中战死的日军亡灵,包括二战时对中国和周边国家犯下滔天罪行的战犯
——新华网
材料三: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摘自北师大版教材八年级上册《历史》
材料四面对侵略,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的历程……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国人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异常艰难,但却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
请回答
(1)材料一提及的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签订的什么条约?“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的原因是什么?
(2)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二中“1894年中日事件”对中国造成的重大影响。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4)材料四中“器物层面”的运动是指什么运动?“制度层面”的第一次尝试是指什么运动?
黑暗中的探索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