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7年12月13日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30万遇难同胞70周年祭日。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冥思厅的照壁上刻有“让白骨可以入睡,让冤魂能够安眠,把屠刀化铸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让孩童不再惊恐,让母亲不再泣叹,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这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沉重愿望是
A. 勿忘历史,珍爱和平 B. 以史为鉴,科学发展
C. 正视史实,历史不容篡改 D. 记住历史,记住仇恨
2、1838年,道光皇帝派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钦差大臣软硬兼施,迫使外国烟商上缴鸦片237万斤,并于1839年6月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大快人心。这位钦差大臣是
A.关天培 B.李鸿章 C.左宗棠 D.林则徐
3、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 )
A.创办《万国公报》 B.公车上书 C.成立强学会 D.开办新式学堂
4、据“以农民为主体的群众运动、暴力革命、反对列强侵略、反对封建主义”等关键信息确定的主题是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台湾民众的抵抗
5、阿拉伯为世界文化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帝国时期,其文化发展的有利条件不包括( )
A.提倡发扬人的个性,人文主义思潮流行 B.国家与社会的发展繁荣
C.哈里发重视知识人才 D.吸收和消化外来文化
6、下列哪个条约使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中华文明史》写道:“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指戊戌变法运动( )
A.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C.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8、武汉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下列时间轴标注了近代以来,武汉地区发生的历史大事件;其中的方框内应填
A.一五计划成就
B.三大改造
C.人民公社
D.经济特区
9、“2017年10月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结合教材所学,材料主要说明( )
A. 党章的推陈出新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完善发展
C. 党的伟大,领袖的英明 D. 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10、恩格斯评价某次战争时,曾说“英法联军对华作战,竟像只是为了俄国的利益。俄国趁机向中国搜取面积等于英、德两国的领土,同时还狡猾地出来充当衰弱的中国的保护者。”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B.俄国获得了更大的侵略权益
C.英法联军真为俄国利益服务
D.俄国维护了中国的部分利益
11、下列一组图片反映工农红军( )
A.保存了基干力量
B.传播了革命种子
C.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D.历经了艰难险阻
12、两位同学就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的战时陪都在哪发生了激烈的争论,经上网查询确定是
A.上海
B.重庆
C.北京
D.南京
13、“……条约签订之日是台湾遭日本侵略统治的悲情岁月的开始,也是台湾人民坚决奋起,对日本军国主义进行不间断抗争的开始。”材料中的“条约”是指(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4、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全球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亚投行是中国外交一次巨大的成功。这反映了( )
①中国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
②中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③中国在推动世界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④中国主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积极姿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5、五四运动的口号中最能体现这场运动性质的是( )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
C.废除二十一条
D.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16、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相比,最明显的不同是
A.所处的时代 B.完成的革命任务 C.社会性质 D.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17、以下企业中属于洋务运动中,为实现“求富”目的而创办的民用企业是( )
A.江南制造总局 B.轮船招商局 C.安庆内军械所 D.福州船政局
18、如下图是某学习小组进行历史学习设计的年代尺,请判断他们学习的主题是( )
A.中国共产党先进指导思想的确立、继承和发展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提出
C.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全部代表大会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确立
19、某班学生在学习某主题时查找了相关的内容: “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 “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 “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建国70周年大阅兵”。由此可知,该班学生研究的主题是( )
A.一国两制、港澳回归
B.科技强军、钢铁长城
C.民族团结、共同繁荣
D.社会生活、日新月异
20、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以立法的形式将南京大屠杀惨案开始的日子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一“国家公祭日” 是每年的
A.9月18日
B.12月13日
C.8月15日
D.9月3日
21、中国近代史上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台湾被割占的条约是_____,赔款最多的条约是_____。
22、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_________。
23、 列举在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敌后战场的典型战役各一例:________,_________。
24、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军在______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25、1894年7月,日军进攻驻守朝鲜的中国军队,并在牙山口外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这场战争被称为“________”。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________年艰苦曲折的斗争,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26、结果:___________。
27、为镇压________运动,帝国列强发动了侵华战争,后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________》。
28、两次鸦片战争
| 鸦片战争 | 第二次鸦片战争 |
国家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原因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时间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重大事件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影响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9、在戊戌变法中,矢志为变法献身,并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人物是________。
30、1978年12月,______召开,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正确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82年9月,邓小平在______(会议)上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目标。
3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思想基础是什么?这次会议作出哪些重大决策?这次会议有什么历史意义?
32、“九一八”后,国民党为什么要推行不抵抗政策?
33、《马关条约》是哪次战争后签订的?对中国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材料二 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国人相继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述:①“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②“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③“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各指什么?
(2)材料二所述的“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分别指什么?他们共同的结果是什么?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