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为8848.86米,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海拔为-430.5米,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 )
A.9279.36米
B.8448.86米
C.8418.36米
D.430.5米
2、地球的真实形状是( )
A.不规则的正球体 B.不规则的椭球体
C.正球体 D.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3、有一位外国留学生描述自己的家乡:“位于热带,是世界上橡胶、油棕、椰子和蕉麻的最大产地和最集中的地区”。其家乡可能位于( )
A.南亚
B.东南亚
C.西亚
D.欧洲西部
4、眼球碧蓝,头发金黄而弯曲,鼻子高且鼻尖突出,这是( )
A.白种人的体态特征
B.黄种人的体态特征
C.混血种人的体态特征
D.黑种人的体态特征
5、读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下列小题。
【1】从全球范围看,世界平均气温分布规律是( )
A.从北向南递减
B.从高海拔向低海拔递减
C.从低纬度向两极递减
D.从内陆向沿海递减
【2】对图中ABCD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地为高温中心
B.B地为高温中心
C.D地为高温中心
D.AB之间比CD之间的温差小
6、读城市和乡村景观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乡村比城市交通发达
B.城市建筑高大、密集
C.城市人口密度小
D.乡村房屋高大、分散
7、读下图,如果甲同学从A点出发,乙同学从B点出发,一直向正东方前进,环绕地球一圈回到原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他们在途中曾经相遇
B.甲同学走的路程远一些
C.乙同学走的路程远一些
D.乙同学走的路程接近2万千米
8、关于本初子午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B.东经与西经的分界
C.纬度的起始线
D.指示东西方向
9、造成北京和乌鲁木齐两地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地势高低 C.海陆位置 D.植被覆盖
10、如图是某地等高线图,下列对甲、乙登高线路和A河流向描述正确的是( )
A.甲线路坡度缓,线路长,登山难度大
B.乙线路坡度陡,线路短,登山难度小
C.图中A河自北向南流
D.图中A河自东北向西南流
11、世界上各种气候类型中,在亚洲没有分布的是( )
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
12、下列诗句中,可以描述天气的是( )
A.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
B.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C.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13、看下图,A点的经纬度正确的是: ( )
A.20ºW,20ºN B.20ºE,20ºN C.经度20°,纬度20º D.20ºE,20ºS
14、我国的领海范围从领海基线起算,向海上延伸到( )
A.12海里
B.2.2海里
C.1.2海里
D.1.8海里
15、澳大利亚人口与城市多分布于降水较多、开发较早、海运便利的温带地区,下列能正确反映该特征的是( )
A.
B.
C.
D.
16、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 )
A. 昼夜长短变化 B. 昼夜交替 C. 四季更替 D. 五带的形成
17、通常情况下,一天当中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
A. 正午12点前 B. 正午12点
C. 正午12点后 D. 午后2点
18、东南亚旅游资源丰富,下列国家与旅游景点组合不正确的是 ( )
A. 缅甸——大金塔 B. 柬埔寨——吴哥窟
C. 印度尼西亚——巴厘岛 D. 马来西亚——下龙湾
19、中国南板科考站建立了智慧温室大,科考队员吃上了亲手载种的新鲜蔬菜,实现了“蔬菜自由”。下图示意南板智慧温室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南极地区无法自然生长蔬菜,当地的主要气候特征是( )
A.寒潮、基雪、霜冻
B.风、扬沙、干早
C.台风、基雨、洪满
D.酷寒、干燥、烈风
【2】南极智慧温室大棚的主体建筑架空离地,主要原因是( )
A.减少紫外线
B.避免积雪掩埋
C.接收太阳光照
D.防止动物入侵
20、图为北极航线与传统航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从甲地出发沿北极航线前往乙地依次经过的大洋是( )
A.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B.印度洋北冰洋太平洋
C.太平洋北冰洋大西洋
D.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
【2】A海峡为( )
A.白令海峡
B.土耳其海峡
C.德雷克海峡
D.马六甲海峡
【3】与传统航线相比北极航线的优势是( )
A.通航时间长,四季皆可通航
B.通航里程更短,节省时间
C.途经国家更多,贸易往来频繁
D.沿线港口众多,补给更容易
21、宜林则林、宜粮则粮——这是说明发展农业应该________。
22、地球表面划分为_____个温度带,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_____带。
2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线 ;坡缓的地方,等高线 .地图的三要素是 、 、 .
24、俄罗斯木材蓄积量占世界总量的四分之一,这里分布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____。
25、美国地处________洋和________洋之间,地形呈________分布。
26、地图上的三大基本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图例和注记。
27、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_______和_______它们具有不同的景观特色。
28、面对地图,通常是“ , ”。在这个基础上,还可以再确定出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的方向。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按照 判断方向。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要根据 确定方向。
29、(题文)从大气中降落的______、______、______等统称为降水.______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3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每年有震感的地震达1 500多次,当地时间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发生日本迄今震级最高地震——里氏9.0级地震(右图),整个日本东北部海岸遭遇不同程度的海啸袭击。
材料二
(1)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本民居多以便于拆装的轻质材料修建,主要目的( )
A.防风御寒B.防震抗灾C.防潮避暑D.节约环保
(3)地震发生后,位于震中西北部的宫城县牡鹿半岛向震中所在的东南方向移动了5.3米,同时下沉了1.2米,由此说明了地壳是__________(稳定的/运动的)。
(4)右图所示,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简要分析原因 。
(5)左图中所示半岛的地形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半岛的城市分布与河流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河流①是________,它在中国境内被称为澜沧江,最终流入太平洋。
(6)左图所示该半岛区域重要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__,其发展该粮食作物的气候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长沙某中学在家乡开展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5分)
(1)图一中A、B两处,适合开展攀岩运动的是处_____①河段小河的流向大致为_____。
(2)图上测得甲、乙两地的直线距离约为1厘米,若要在两地间修建缆车,已知比例尺为1∶100000,则缆车线路长度至少_____千米。
(3)结合图二,判断图一中C、D两山坡更适合修梯田的是_____坡,此地适宜种植的粮食作物是_____。
32、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南极地区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四周被大洋环绕。南极大陆上覆盖着很厚的冰层,其平均厚度2000多米,素有“冰雪高原”之称。1985年以来,我国在南极地区已建成4个科学考察站。据科学家监测,近年来南极冰盖在不断融化,下图为南极冰盖表面融化范围分布图。
(1)结合所学知识,从自然角度分析我国南极科考站在2月左右建站的原因___________。
(2)据图文材料,说明南极大陆被称为“冰雪高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3)读图,指出1999~2019年间南极地区冰盖融化的主要分布区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极地区冰盖融化产生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关注区域差异和区域联系:区域之间存在差异,也存在联系。读日本和俄罗斯工业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国家 | 区域差异 | 区域联系 | ||
工业发展条件 | 工业发展特点 | 工业分布 | 经济联系 | |
日本 | 资源______ 国内市场____ 科技____ 劳动力素质____ 岛国多优良___ | 所需资源依赖____ 工业产品依赖___ | 工业区临海分布: ________沿岸 _______沿岸 | 日本运往俄罗斯的货物可能有_____(双选) 俄罗斯运往日本的货物可能有____(双选) ①照相机 ②石油 ③家用电器 ④煤 |
俄罗斯 | 矿产资源_____ | _____工业发达 | 工业区靠近____产地 |
34、读甲、乙两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甲归纳亚洲气候特点:________,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和________显著。亚洲缺失________气候的主要原因是该气候主要分布在中纬地区大陆西岸,而亚洲西部是欧洲。欧洲西部大西洋沿岸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
(2)乙图中A是亚非两洲的分界线________运河,B线以南的广大地区是________(人种)的故乡。
(3)与亚洲相比,非洲缺少温带、寒带气候类型的原因是________。
35、内蒙古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学生前往某贫困乡村进行实地考察。读该贫困乡村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完成下列问题。
(1)地理兴趣小组学生计划从乙村庄出发,徒步考察西峰,量出两地间的图上距离为4厘米,则两地间的实地距离是( )
A.4千米
B.8千米
C.10千米
D.16千米
(2)考察过程中,学生们听到当地老百姓用山歌表达对精准扶贫政策的拥护:“小河弯弯,向_________(东、西)流,脱贫致富跟党走。
(3)当地政府为打造该村旅游特色产品,计划重点开发极限陡坡攀岩项目,图中A、B、C、D四地中,_________地更适合开发该项目。
(4)水库具备蓄水、灌溉、水产养殖旅游等功能,能有效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图中水坝a建成前,务必要做好______(甲、乙)村的库区移民搬迁工作。
(5)为整合旅游资源,改善交通条件,当地计划在丙和丁两个度假区之间修建一条公路,线路①②中,相对合理的是线路_______请简述理由。_______
邮箱: 联系方式: